大學畢業什麼都不會?又迷茫又沒有專業能力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賴柏衡,現任自由工作者及職游合作行銷夥伴,過去曾陪伴數十位工作者釐清工作、職涯問題,並邁向更理想的職涯人生

賴柏衡,現任自由工作者及職游合作行銷夥伴,過去曾陪伴數十位工作者釐清工作、職涯問題,並邁向更理想的職涯人生


遙記得前年還在人力銀行做行銷時,有次夥伴寫了篇新鮮人沒有興趣、專長該怎麼辦的專欄文,結果那篇文章在短短不到一週的時間,就有超過上千次瀏覽,讓當時也還是大學生的夥伴,因此共鳴而深嘆一口氣。


這個煩惱,對於 8 年前剛畢業時的我,也曾是相當痛的經歷。


大學畢業什麼都不會的自己


2017 年剛畢業時,經濟系畢業的自己,苦於自己除了英文能力以外,似乎就沒有什麼專業能力可言,大學就讀的內容,也幾乎跟實務工作內容沒什麼關聯,因此陷入了「我到底能做什麼」的苦惱。


當時對於市場上有什麼職位,及每個職位在做什麼也沒有太多觀念,於是當時考量了希望工作上可以應用「英文能力」、「起薪不要太差」的考量下,進入到硬體廠擔任國外業務,殊不知當年在足夠認識自己、開始建立專業能力之前,就先因為遭逢職場霸凌,提前登出那份工作......


在那之後,我持續陷入「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困惑有什麼專業能力」兩件事來回擺盪,並不斷在產業、職位都不同的工作輪迴著報到、離職的過程,更糟糕的是,由於每份工作經歷都不長,又沒有累積什麼專業能力,因此時間越長,就越對自己沒有信心


如果你對我上述的經歷感到共鳴,下方將與你分享我後來是怎麼從職涯低潮中脫困,甚至開始累積自己工作上的成績,且成為一名能幫助他人職涯發展、工作問題的職涯諮詢師。


從每段工作中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或是現在大家常說的「自我覺察」,是我職涯走到至今,覺得對自己最有幫助的事情,這裡的認識自己,不單只是談工作上你感興趣、擅長的事情(有感這對於大多數亞洲人來說,要自我肯定實在太困難),更包含你在遇到不同人事物時,你會有的情緒反應


我在往後的工作或生活中,開始在每一天中不斷的自我提問兩個問題:

  • 哪些事情,特別容易進入心流、感到興奮?
  • 哪些事情,容易讓我煩躁,難以專注?


由於自認自己也是名冒牌者患者,因此選擇不以帶有評價的「好壞」去檢視自己,而是針對自己專注力能投入的程度,去尋找我更能夠投入的事物,甚至我會從讓我很煎熬的工作中,回歸去檢視是哪一個段落帶給我如此多的痛苦。


5W 自我認識思考法


而由於新鮮人受限於能力、經歷不足,容易高度受「環境、人事物」的影響,導致你可能會產生來自內心的矛盾 ——「我在 A 地方是一個狀態,在 B 的時候又不同了。」,這時候我會鼓勵大家用 5W 的架構,去釐清不同條件的你是什麼狀況,以及各別對你有哪些影響:

  • Why|當下是為了什麼事在努力?
  • Who|你正與誰互動、協作、溝通?
  • Where|所處的空間、場景為何?
  • When|所處時間是何時,當時你處於怎麼樣的狀態?
  • What|當時你正在做什麼事?


以我自己為例,我就發現我是受「成就感」「環境安全感」影響很大的人,如果心力投入在我不重視的事,或是對團隊沒有安全感的地方,我更容易進入焦慮、容易想太多,且難以有幹勁的狀態;但反之,如果我感受到有一個供我自在發展的地方,我則能成為一個具有高度彈性,能主動承接許多業務的可靠夥伴。


因此鼓勵你,在每段工作中去拆解你「為何激昂」「為何低落焦慮」,並將你自己性格背後的作業系統理解出來,幫助你去迴避你不擅長的環境,且在你能擅長、自在的地方好好發展。


人的 IQ 與 EQ 處於高度正相關,當你的 EQ 高時,你會有很多情緒餘裕可以好好用來思考、做事,但反之 EQ 低時,你最多數的精力被用來處理負面情緒,自然你就沒有力氣專注在好好做事上。

因此去找到能讓你最大激勵處事的組合,你才能更有機會去找出你的專長,並為自己建造堅固的自我認同。


而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對人工作的人,不妨也試著用下列的,不妨也試著用下列的公式思考:

我最想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樣的人,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打破固有思考、做事方法


要達到成長,確認自己專業、熱情所在的目標上,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叫做「破

框思考」,亦即避免持續以原有的思維、做法,讓自己處在同一個狀態,很多時候,你

是換個想法、做法,很可能將會帶來很大的改變。


但要達到破框思考,並非說你因此要很有創新、創造的能力,你只要在做事時多想幾個問題:

  • 除了現在的做法外,還有其他可能性嗎?
  • 針對這個情境,別人都會怎麼看待、處理


光是抱有這個意識、抱有這個提問,你就會很自然地去「搜尋更多的資訊」,來幫助你破除原有的困境。


我們會說能否做到一件事分成三種狀況:

  • 不知道|你對此事所知道的資訊不足
  • 做不到|你對此事的實際經歷不足
  • 不想做|你對此事的投入意願不足


多半的新鮮人根本問題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本身對於領域、議題所獲知的資訊就不夠,因此你會想不到怎麼做、或如何做可以更提升效率都是很正常的,此時很簡單的方法就是「Google」「問 AI」,就能為你的做事方法、效率帶來很大的幫助。


小結


上述兩種思考、自我提問的方法,是我在職涯發展中,一大幫助我脫離缺乏專業能力的核心關鍵,除此外當然實際學習、專案執行的投入,也都是帶來改變的契機。


在首篇文章中,先針對心法的部分提供正在困境當中的你一個新的可能性,歡迎追蹤我的帳號,未來將會與你分享更多職場心法及故事,幫助你也逐步更靠近自己的職涯生活。


raw-image

如想收到未來文章的更新,或是與我有更多的提問,歡迎填寫下方訂閱表單,將會與您分享最新資訊,及我的工作、生活收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h Lai|職涯那條複雜路
0會員
1內容數
現任線上教育產業行銷營運,另有人力平台產業工作經驗,及行銷、產品 / 專案經理、人資 HR、業務 BD 等多項職能,及求轉職 Know-How,並協助過數十位工作者釐清職涯、工作問題,重新找回方向動力,往自己理想的職涯邁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少人畢業後的工作跟自己所學完全不沾邊,甚至自己對本科系的專業絲毫沒有興趣,會讀這個科系完全是應家人要求而讀。想找自己的理想職業,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專長,履歷到處投,一間公司換過一間,卻發現最終山窮水盡
Thumbnail
不少人畢業後的工作跟自己所學完全不沾邊,甚至自己對本科系的專業絲毫沒有興趣,會讀這個科系完全是應家人要求而讀。想找自己的理想職業,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專長,履歷到處投,一間公司換過一間,卻發現最終山窮水盡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畢業季的感觸:「畢業後,焦慮中」。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畢業季的感觸:「畢業後,焦慮中」。
Thumbnail
距離畢業已經算不清幾年了,記得當時對於選科系只能用一頭霧水來形容,大人們都叫我選「電腦科」,其實我不懂什麼叫「電腦科」,高中就莫名奇妙唸了「資處科」。 其實一畢業後,我找的第一份工作並不是和資訊有關的,而是進到一間貿易公司當會計助理,那時我什麼都不會,人家叫你幹嘛就幹嘛。可能也因為什麼技能都不會,就
Thumbnail
距離畢業已經算不清幾年了,記得當時對於選科系只能用一頭霧水來形容,大人們都叫我選「電腦科」,其實我不懂什麼叫「電腦科」,高中就莫名奇妙唸了「資處科」。 其實一畢業後,我找的第一份工作並不是和資訊有關的,而是進到一間貿易公司當會計助理,那時我什麼都不會,人家叫你幹嘛就幹嘛。可能也因為什麼技能都不會,就
Thumbnail
初入社會的這一年半,我深刻體會到,所謂人生意義不是想出來的,而是試、闖、跌出來的。有人說初生之犢不畏虎、年輕還有本錢衝撞,但我的理解是,累積工作經驗是認識自己的途徑之一,剛畢業的我們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能耐,也還不確定自己的底線在哪,最有用的價值大概就是新鮮的肝和滿腔熱血了吧(?)。
Thumbnail
初入社會的這一年半,我深刻體會到,所謂人生意義不是想出來的,而是試、闖、跌出來的。有人說初生之犢不畏虎、年輕還有本錢衝撞,但我的理解是,累積工作經驗是認識自己的途徑之一,剛畢業的我們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能耐,也還不確定自己的底線在哪,最有用的價值大概就是新鮮的肝和滿腔熱血了吧(?)。
Thumbnail
致高中生: 我們活在他人的期待,活在他人的眼裡,活在這個世界建構給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活在老師的期待、活在父母的期望、活在同儕的認可 有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呢?
Thumbnail
致高中生: 我們活在他人的期待,活在他人的眼裡,活在這個世界建構給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活在老師的期待、活在父母的期望、活在同儕的認可 有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呢?
Thumbnail
(此文過長故會區分1、2、3、4集)續上集 那若你不夠認識自己又該怎麼辦呢?或許可以嘗試對自己提問看看以下問題 你的專長是甚麼? (認真回想生活中,自己做成功的事情,從中發現一二) 問問周遭的人覺得你擅長甚麼? 思考甚麼職業會讓你感到快樂? 大人學某集Podcast說過:「常常說自己不知道做甚麼的人
Thumbnail
(此文過長故會區分1、2、3、4集)續上集 那若你不夠認識自己又該怎麼辦呢?或許可以嘗試對自己提問看看以下問題 你的專長是甚麼? (認真回想生活中,自己做成功的事情,從中發現一二) 問問周遭的人覺得你擅長甚麼? 思考甚麼職業會讓你感到快樂? 大人學某集Podcast說過:「常常說自己不知道做甚麼的人
Thumbnail
【學東西很快的人,卻容易陷入迷惘】 小B是應屆畢業生,學習力很強擁有很多技能,但卻無法順利獲得工作機會,因此陷入了迷惘 擁有許多技能的人,很容易因為記憶點模糊,反而無法令人印象深刻,你可以接觸很多的事物,但是你必須要有一個主軸,用你喜歡的、你想學更多的、你擅長的那一個技能,讓人容易的記得你
Thumbnail
【學東西很快的人,卻容易陷入迷惘】 小B是應屆畢業生,學習力很強擁有很多技能,但卻無法順利獲得工作機會,因此陷入了迷惘 擁有許多技能的人,很容易因為記憶點模糊,反而無法令人印象深刻,你可以接觸很多的事物,但是你必須要有一個主軸,用你喜歡的、你想學更多的、你擅長的那一個技能,讓人容易的記得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