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碩博士階段,透過日常體驗增加學習機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學習往往不只是來自課堂或論文寫作。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沢潮在《独学の地図》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學習可以被定義為「體驗前後的差異」。這個角度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研究生活中,找到更多隱藏的學習機會。

raw-image


▌學習就是「體驗前後的差異」


荒木博行與海老沢潮提到,當我們體驗某件事之後,能感受到與之前的自己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就是學習。這個觀點尤其適用於碩博士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進行文獻閱讀、參加研討會、實驗或是與指導教授討論的過程中,這些都是「體驗」。每次的經驗都能讓我們對研究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


▌將研究生活重新詮釋為「體驗」


在碩博士的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日常活動和學習無關,像是實驗室的例行工作、校園中的生活事務或日常的瑣事。然而,如果能以「體驗」的觀點來看待這些活動,它們也能成為學習的來源。例如,在實驗室中進行重複的實驗時,不僅僅是在驗證假設,更是「體驗科學研究的循環過程」,從中學會耐心與精進方法。


▌如何將碩博士的日常生活轉化為學習機會?


- **學術討論**:與同學、教授的討論,往往是我們檢視自己研究的好機會。這可以被看作是「體驗不同學術觀點的碰撞」,每次討論後,對於問題的理解都會更加深入。


- **文獻閱讀**:不只是為了完成文獻回顧,而是「體驗不同研究方法與理論的應用」。在閱讀中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學術視角,這也是一種學習。


- **實驗或田野調查**:每次實驗或調查的過程,都是「體驗如何面對未知數據與挑戰」,並且在實踐中提升我們的研究能力。


- **寫作與修改論文**:這是「體驗如何將複雜的研究簡化並有效傳達」,從初稿到修改的過程,正是我們不斷學習表達的最佳時機。


- **校園活動與生活**:除了學術生活外,碩博士生活的其他面向也充滿體驗。例如,參與校內活動可以是「體驗組織運作與人際溝通的技巧」,這也為未來的職場生涯鋪路。


▌結語


在碩博士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將日常的事務視為「體驗」,那麼不僅僅是研究工作,每一個日常活動都有可能成為提升自我的學習契機。學術研究的旅途雖然漫長,但透過體驗的累積,成長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

371會員
1.2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類推,是理解事物的原理後,應用在其他地方。」 「類推,是從兩件事物之間找出相似性,並根據其相似點展開推測。」 「類推的思考態度,去問: 01 這個現象背後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02 如何將這件事情在本質上與自己相互結合? 03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抽取出什麼樣的教訓?」
研究需要專注、創新和實際執行的能力,而這些都取決於如何篩選出適合的人才。我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也曾經歷過一段從被忽視到找到自己的價值的時期,這段經歷讓我逐漸理解每個人的長才與安排的重要性。 ▋如何篩選適合做研究的人才? 過去我的老師曾用一個方法來篩選研究人員,就是給一篇論文讓學生閱讀,
1. 只挑選自己完全看得懂的論文來讀: - 很多碩博士生在閱讀論文時,習慣選擇那些內容自己已經熟悉或容易理解的論文,這樣的選擇讓他們感覺自己進步迅速,但實際上只是強化了已有的知識,而無法真正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這種方式容易造成知識的局限,無法進一步接觸到新領域或前沿研究。 -
1. 將卡片盒筆記法當作最終目的,而不是累積知識的工具: - 許多學生誤以為卡片盒筆記法是研究的「終點」,將重點放在製作精美的筆記上,卻忽略了其實它應該是幫助梳理思路、發現新問題、以及整合知識的「過程工具」。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看清問題之間的關聯性,並引導我們找到解決
許多人在生活中的一大課題是「找工作」。然而,有趣的是,有些人一生中在這方面的經歷卻相對較少。正如我自己,在32歲的年紀,竟然發現自己幾乎沒有真正「找工作」的經驗。 從國中開始,我的學業道路似乎順利得不可思議,而這樣的順利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 最早的轉折
作為碩博士生,在學術研究中要同時應對多項任務和指導,建立一套可靠的「工作流」是你能順利完成學位的關鍵。不僅是為了眼前的目標,而是讓你的研究和學習系統能夠持續發展。當我們不再只專注於單一項目的成敗,而是投入於系統的優化,你的研究效率將顯著提升。 ▌目標 VS 系統:研究生的兩種成長模式
「類推,是理解事物的原理後,應用在其他地方。」 「類推,是從兩件事物之間找出相似性,並根據其相似點展開推測。」 「類推的思考態度,去問: 01 這個現象背後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02 如何將這件事情在本質上與自己相互結合? 03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抽取出什麼樣的教訓?」
研究需要專注、創新和實際執行的能力,而這些都取決於如何篩選出適合的人才。我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也曾經歷過一段從被忽視到找到自己的價值的時期,這段經歷讓我逐漸理解每個人的長才與安排的重要性。 ▋如何篩選適合做研究的人才? 過去我的老師曾用一個方法來篩選研究人員,就是給一篇論文讓學生閱讀,
1. 只挑選自己完全看得懂的論文來讀: - 很多碩博士生在閱讀論文時,習慣選擇那些內容自己已經熟悉或容易理解的論文,這樣的選擇讓他們感覺自己進步迅速,但實際上只是強化了已有的知識,而無法真正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這種方式容易造成知識的局限,無法進一步接觸到新領域或前沿研究。 -
1. 將卡片盒筆記法當作最終目的,而不是累積知識的工具: - 許多學生誤以為卡片盒筆記法是研究的「終點」,將重點放在製作精美的筆記上,卻忽略了其實它應該是幫助梳理思路、發現新問題、以及整合知識的「過程工具」。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看清問題之間的關聯性,並引導我們找到解決
許多人在生活中的一大課題是「找工作」。然而,有趣的是,有些人一生中在這方面的經歷卻相對較少。正如我自己,在32歲的年紀,竟然發現自己幾乎沒有真正「找工作」的經驗。 從國中開始,我的學業道路似乎順利得不可思議,而這樣的順利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 最早的轉折
作為碩博士生,在學術研究中要同時應對多項任務和指導,建立一套可靠的「工作流」是你能順利完成學位的關鍵。不僅是為了眼前的目標,而是讓你的研究和學習系統能夠持續發展。當我們不再只專注於單一項目的成敗,而是投入於系統的優化,你的研究效率將顯著提升。 ▌目標 VS 系統:研究生的兩種成長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面臨著眾多選擇,每一條道路都彷彿充滿了未知的可能與挑戰。那麼,繼續讀大學或進修會有哪些好處?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看到你的問題,我彷彿看到了你在茫茫人海中,對未來的道路充滿了無數的疑惑和期盼。交換學生,這個聽起來既陌生又充滿誘惑的詞彙,是否真能如傳聞所說,為你的學業和未來發展增添光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或許會給你一些新的啟示和靈感。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面臨著眾多選擇,每一條道路都彷彿充滿了未知的可能與挑戰。那麼,繼續讀大學或進修會有哪些好處?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看到你的問題,我彷彿看到了你在茫茫人海中,對未來的道路充滿了無數的疑惑和期盼。交換學生,這個聽起來既陌生又充滿誘惑的詞彙,是否真能如傳聞所說,為你的學業和未來發展增添光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或許會給你一些新的啟示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