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恐懼:「不上班」帶給我的人生禮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陣子在Threads上看到一位網友提問:有沒有超過一年沒有工作、不受到任何社會壓力跟經濟壓力,單純活著的經驗?有沒有什麼建議給沒嘗試過的人?


這個提問我覺得滿有趣的,感謝那位網友讓我萌生了這篇的文章靈感,雖然我覺得每個人會因為人生課題、經歷不同而給出不同的建議,不過這篇就基於我個人的經驗與濾鏡,分享給也想嘗試不工作,單純活著的人。


先說,這篇文章我並不會分享那些物質上實際的建議,更多的是靈性層面的探索。


以下幾點是我在這不上班的8年多來觀察到的內在轉變與覺察,如果你認為讀完這些讓你躍躍欲試或者你想提前去思考都很好。

文章開始前,還是想聲明一下,工作很好,不工作也很棒,一切都是選擇,畢竟每個人人生課題不一樣,有些人的人生課題確實去了職場對於他們的人生藍圖才是捷徑,

所以重要的是,詢問自己內心,你想要的是什麼?而非隨波逐流,看著現在流行躺平文化,即便自己更喜歡奔跑卻跟著大家一起躺那可就不好了~哈哈哈



讓我開始吧!



「匱乏、恐懼各種人生課題將隆重登場」

如果你在仍有穩定工作收入的時期,就能感知到自己有難以忽視的「匱乏感」,不論是物質、金錢上的匱乏。

這邊我指的是,即使你有穩定的收入,隱約還是會恐懼錢不夠用,或者總擔憂自己會不會發生個意外,讓自己在短時間內需要大量支出等等諸如此類的各式擔憂;又或者內心總想要賺取更多被動收入,而這樣的起心動念更多是因為「恐懼、匱乏」,只是擔心未來、未雨綢繆獲取更多等等,別擔心,這是頗為常見的社會集體意識現象。

我覺得或許這是這片名為「地球」的遊戲光碟,地球物質體驗遊戲的關卡設定之一:藉由匱乏感體驗自己的本源便是豐盛的存有。


不上班後,我首先浮出來的課題就是「金錢匱乏感」與「金錢、未知的恐懼」。

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效率,有課題(問題)比起逃避,你更喜歡直球面對的那種性格,那麼我認為裸辭應該會滿快激起你對於金錢的恐懼與匱乏課題。


我發現即使在沒有社會壓力跟經濟壓力,但基於集體意識的洗腦下,大家不免會默默遵守著「未雨綢繆」這樣的信念,不工作的前幾年我總不斷地擔心"未來",千萬個"如果",讓我越想越恐懼,覺得錢可能會用光?

我狹隘的腦袋認為,如果我沒有"穩定"的收入,那我的積蓄肯定有朝一日會用光啊!又不是聚寶盆說...

而人們定義那些常見的穩定收入,例如工作收入、各式投資收益等等...


某天我在散步時,我的靈魂殺我個措手不及,祂對我提問:為什麼你會覺得工作是穩定收入?是誰說的?

我:每個月都有薪水,不就是穩定收入?至少我是這樣"以為"的。

靈魂:那也只是你"假設"下個月仍然還會有工作不是嗎?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靜默了好久,我不知道別人經驗,但在我世界裡,事實還真不是如此。

我碰巧就經歷過被裁員的經歷,所以基於這樣的邏輯,工作還真不是穩定收入,只是我假設它是穩定的,我每個月都在"假設"我下個月仍有工作。


靈魂:那麼投資收益呢?你認為那些看似穩定的投資收益,會不會也只是你假設它是穩定的?

當時我確實有看似"穩定"的投資收益,但沒錯,這也只是我假設我下期的獲利都會進帳,但這是事實嗎?不好說喔!或許來個經濟海嘯,全球股市崩盤,投資也不無可能說翻船就翻船,我突然靈機一轉,照這樣的邏輯來想....

當我認為不工作就是不穩定,會不會也只是我假設它是不穩定的?


有點饒舌,不過根據我個人經歷以及綜合我身邊不上班的朋友們,多數人在不工作後首當其衝的就是面對「金錢匱乏與恐懼」以及「未知的恐懼」。

通常沒有面臨到這樣的課題大多是有經濟的支持,不論是家人、伴侶、中樂透等等,但這類人會萌生另一個課題,這下篇會再進一步討論。

然而,我認為,畢竟金錢匱乏、恐懼這樣的人類通識課題,身為地球人應該有70%以上的人都有這樣的課題吧?

所以我覺得,倘若你能藉由"不上班"來體驗金錢恐懼(匱乏)的課題,假設你現在30-40歲,一旦當你提前面對這樣的課題,能夠換得你餘生免於金錢恐懼的騷擾,我覺得這好像滿值得的?哈哈哈

這樣的處境或許還可以迫使你開始提前思考關於生存、人生哲學的問題,甚至還會顛覆很多以往你對自我的認知與自己無形中認同了許多完全沒道理的社會集體意識。



「不上班後,生活開銷變少了」

很多人可能會擔憂不上班後收入銳減,那麼生活開銷怎麼辦?但我觀察到的是,不上班後,生活開銷比上班還要少很多。

當然,你或許也會面臨各式各樣的斷捨離,例如:帳單斷捨離、人際斷捨離、物質斷捨離等等,或許有些人是因為收入銳減,所以必須得審視,生命中對你而言,"更"重要的是什麼?


「帳單斷捨離」:剛離職時,各式各樣的保險、娛樂、各式各樣的訂閱費用(Netflix、Spotify)等等,起初我並沒有很在意,但後來因為收入減少,每個月總有10幾筆帳單相繼通知,幾度讓我感到煩躁,我仔細審閱這些帳單,才發現,在不訂閱這些娛樂前的生活,我似乎也活得很好?或者應該說更好?(畢竟我有更多的專注力可以專注在看書、散步等等的活動)那麼為什麼我現在需要它們呢?


套一句以前有位朋友告訴我的,當你無法分辨時,問問自己:「這個是我想要,還是我需要的?」,如果是你需要的,我發現基於宇宙法則,無論如何宇宙一定會讓你付得起這筆帳單的,如果你付不起,宇宙只是想告訴你,親愛的,你真的不需要它。


「人際斷捨離」:雖然我朋友本來就不多,但當你不上班後,第一年可能實相還尚未變動太快,取決於每個人不同,但我身邊那些跟我一樣不上班的朋友們也觀察到同樣的現象,漸漸地你的友誼圈會有些變動。

很多還沉浸在抱怨式工作環境的朋友,漸漸地你會感到難以跟他們產生共鳴,而他們也從你身上找不到共鳴,人與人的關係通常都建立在相似頻率共振,當你的朋友發現在你身上找不到同仇敵愾的氛圍,它們漸漸地也會去尋找能夠回應他們頻率的人,你的友誼圈也會有所變動,我身邊的人際關係也漸漸的變成自由工作者、不工作、偏好靈性成長的人,我發現社交支出也大幅的減少了。


「物質斷捨離」:在我上班的時期,我時常需要各種「犒賞自己」的名目來舒緩自己的工作壓力。自從不上班後,或許也因為絕大部分時間我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發現那種「需要被犒賞」的心理狀態大大減少。

雖然收入不如以往上班時期來的多與穩定,但我發現,其實上班時的那些情緒購物跟各種幫助自己舒緩、釋放情緒的娛樂所支出的費用,扣掉收入後,其實不會相差太多。

少了上班這個壓力來源,犒賞自己的似乎也沒啥必要性了,因為我給予自己最大的犒賞便是做讓自己感到愉悅的事。

這部分我也聽過很多跟我一樣選擇不上班的朋友那邊聽到相似的分享,他們時常會跟我分享不上班後,他們物慾驟減,我也才意識到,我以前絕大部分的物慾都來自於,需要尋找讓自己感到快樂的其中一個藉口。


好了!打到這,發現篇幅太長了!就先分享到這裡,

下篇其實才是重點(哈哈哈哈哈),下篇我還會繼續分享關於不上班的那些內在、外在覺察,在文章先前有提到的,當你有穩定的經濟支持,時常會萌生的另一個內在課題-生活好無聊、我沒這麼多事情可以做怎麼辦?等等的

不過,這個話題就讓我留到下篇討論吧!


文章最後,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帶給你一些些收穫,也非常感謝你的耐心閱讀,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 ❤

也祝福大家能量滿滿,擁有美好的一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ntern Human 的沙龍
142會員
112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沙龍,平台主要紀錄我致力於身心靈領域至今所體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分享我的洞見,將這些豐沛的思想轉化為文字創作。
Intern Huma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堂財務課中聽到一位老師分享的觀點,當時老師在課堂上是這麼說的:「祝福所有你樂於發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人事物。」雖然當時在課堂上老師主要分享關於錢財,他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很羨慕一個人的經濟狀態,例如對方可能坐擁豪宅、豪車等等,不論對方是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經濟處境,你認同與否都祝福對方。
Thumbnail
2025/03/31
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堂財務課中聽到一位老師分享的觀點,當時老師在課堂上是這麼說的:「祝福所有你樂於發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人事物。」雖然當時在課堂上老師主要分享關於錢財,他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很羨慕一個人的經濟狀態,例如對方可能坐擁豪宅、豪車等等,不論對方是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經濟處境,你認同與否都祝福對方。
Thumbnail
2025/03/21
前些日子看到一個短片,關於一位老奶奶分享自己活了95歲的生命洞見。 當靈性自我探索來到一個階段,或許你也會漸漸感知到每個人就如同一顆鑽石的其中一面切面,看似是分離的,但以遠觀視角來看,仍舊是同一顆鑽石。
Thumbnail
2025/03/21
前些日子看到一個短片,關於一位老奶奶分享自己活了95歲的生命洞見。 當靈性自我探索來到一個階段,或許你也會漸漸感知到每個人就如同一顆鑽石的其中一面切面,看似是分離的,但以遠觀視角來看,仍舊是同一顆鑽石。
Thumbnail
2025/02/15
以前我自認為是個吃不了苦的人,也感謝自己持有這樣的信念,因為在台灣,我確實沒什麼體驗過那些我認為苦的生活。旅居小島的第二個月時,我意識到當人類身處在處處不便的環境中,總是能展現出驚人的適應力。
Thumbnail
2025/02/15
以前我自認為是個吃不了苦的人,也感謝自己持有這樣的信念,因為在台灣,我確實沒什麼體驗過那些我認為苦的生活。旅居小島的第二個月時,我意識到當人類身處在處處不便的環境中,總是能展現出驚人的適應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陣子在Threads上看到一位網友提問:有沒有超過一年沒有工作、不受到任何社會壓力跟經濟壓力,單純活著的經驗?有沒有什麼建議給沒嘗試過的人?雖然我覺得每個人會因為人生課題、經歷不同而給出不同的建議,不過這篇就基於我個人的經驗與濾鏡,分享給也想嘗試不工作,單純活著的人。
Thumbnail
前陣子在Threads上看到一位網友提問:有沒有超過一年沒有工作、不受到任何社會壓力跟經濟壓力,單純活著的經驗?有沒有什麼建議給沒嘗試過的人?雖然我覺得每個人會因為人生課題、經歷不同而給出不同的建議,不過這篇就基於我個人的經驗與濾鏡,分享給也想嘗試不工作,單純活著的人。
Thumbnail
你對某件事充滿了理想,但當你真正去做的時候,卻發現現實和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你對某個人或某個地方抱著憧憬,但當你真的見到他們的時候,卻感到失望?有時你對某件事情沒有太多期待,但當你體驗到它的時候,卻意外的超出了你的期待? 理想與現實 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自媒體工作者,希望能夠用文字或影
Thumbnail
你對某件事充滿了理想,但當你真正去做的時候,卻發現現實和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你對某個人或某個地方抱著憧憬,但當你真的見到他們的時候,卻感到失望?有時你對某件事情沒有太多期待,但當你體驗到它的時候,卻意外的超出了你的期待? 理想與現實 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自媒體工作者,希望能夠用文字或影
Thumbnail
在實踐豐盛人生實驗的初期,我最想知道的就是:「如果我堅持只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考慮生存問題,那麼我會不會餓死?」,從2019年實驗至今也有4年多了,我還在這裡打文章,每天吃飽睡飽的,顯然的我對宇宙拋出的疑惑,祂給予我的答覆是:「你真的不會餓死。」
Thumbnail
在實踐豐盛人生實驗的初期,我最想知道的就是:「如果我堅持只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考慮生存問題,那麼我會不會餓死?」,從2019年實驗至今也有4年多了,我還在這裡打文章,每天吃飽睡飽的,顯然的我對宇宙拋出的疑惑,祂給予我的答覆是:「你真的不會餓死。」
Thumbnail
我曾經在網路上讀到一段有趣的敘述:「不上班除了錢少了點,剩下都很好。」 在我自身經歷與觀察中,雖然我並不認為不上班,錢就會少了點,因為我也遇過挺多人不上班時的收入抑或者說「你能存起來的積蓄」是遠多於上班時期。 上班與不上班,只要任何適合你的,那麼都是「好的」。
Thumbnail
我曾經在網路上讀到一段有趣的敘述:「不上班除了錢少了點,剩下都很好。」 在我自身經歷與觀察中,雖然我並不認為不上班,錢就會少了點,因為我也遇過挺多人不上班時的收入抑或者說「你能存起來的積蓄」是遠多於上班時期。 上班與不上班,只要任何適合你的,那麼都是「好的」。
Thumbnail
好像失業這個話題已經不算冷門了,我們都習慣了去就業,都習慣了在某一個公司打工,安心的領著固定薪水,不會有意外,不會有更多的煩惱和挑戰,我們都喜歡那種穩定,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讓生活變得簡單。 而我們可能從未想過,這麽簡單穩定的狀態,也會有失去的那一天。 曾經唾手可得的東西,這一天也成為了奢侈品。
Thumbnail
好像失業這個話題已經不算冷門了,我們都習慣了去就業,都習慣了在某一個公司打工,安心的領著固定薪水,不會有意外,不會有更多的煩惱和挑戰,我們都喜歡那種穩定,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讓生活變得簡單。 而我們可能從未想過,這麽簡單穩定的狀態,也會有失去的那一天。 曾經唾手可得的東西,這一天也成為了奢侈品。
Thumbnail
財務自由或者財富自由,是現代很多人的嚮往。好多人想提早退休,這其實表現出很多人不想面對職場的期待。可是,金錢焦慮慢慢佔據了人類心裡好大的一塊位置,這本書的文案提到「七年之後,兩人並未致富,卻已經找到豐盛與自由。與其說消除『沒錢的狀態』,她們消除了『沒錢的擔憂』。」這實在是讓人很羨慕的狀態,但我猜很多
Thumbnail
財務自由或者財富自由,是現代很多人的嚮往。好多人想提早退休,這其實表現出很多人不想面對職場的期待。可是,金錢焦慮慢慢佔據了人類心裡好大的一塊位置,這本書的文案提到「七年之後,兩人並未致富,卻已經找到豐盛與自由。與其說消除『沒錢的狀態』,她們消除了『沒錢的擔憂』。」這實在是讓人很羨慕的狀態,但我猜很多
Thumbnail
我要離職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我很勇敢,那時候我並不怎麼明白怎麼這樣就叫勇敢了,我覺得自己充其量只是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而已。可是直到真的離開,並且看到存款日益減少的時候,我也跟著覺得,恩,我真的是很勇敢。 「妳是做什麼工作?」、「妳現在在做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開始令人困擾。不,一開始其實也沒什麼感覺的
Thumbnail
我要離職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我很勇敢,那時候我並不怎麼明白怎麼這樣就叫勇敢了,我覺得自己充其量只是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而已。可是直到真的離開,並且看到存款日益減少的時候,我也跟著覺得,恩,我真的是很勇敢。 「妳是做什麼工作?」、「妳現在在做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開始令人困擾。不,一開始其實也沒什麼感覺的
Thumbnail
開始之前,請大家先問自己一句話:「如果我們在一個沒工作但有基本收入的世界,你會感覺怎麼樣?」 我想搞不好第一直覺是開心,可以離開壓榨人的公司、遠離討厭的同事,盡情旅遊看遍整個世界,或是天天追劇追到爽,短期也許如此,然而時間一年兩年過去,都是沒工作的狀態,人類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呢?
Thumbnail
開始之前,請大家先問自己一句話:「如果我們在一個沒工作但有基本收入的世界,你會感覺怎麼樣?」 我想搞不好第一直覺是開心,可以離開壓榨人的公司、遠離討厭的同事,盡情旅遊看遍整個世界,或是天天追劇追到爽,短期也許如此,然而時間一年兩年過去,都是沒工作的狀態,人類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呢?
Thumbnail
早上有意識的精神起床。 這一週,身心起伏回到水平線。雖然因疫情在家不出門運動多天。但比起先前疫情爆發前我因恐慌症而把自己關在家的日子,現在身體雖然因現況不自由,心裡上是能開始呼吸的空氣鬆了口氣。 想必『覺知』這兩字,突然跳進生活的關係吧? 調理列出要做的事。把靈性的頻道系統性地聽完,是目標列上打星星
Thumbnail
早上有意識的精神起床。 這一週,身心起伏回到水平線。雖然因疫情在家不出門運動多天。但比起先前疫情爆發前我因恐慌症而把自己關在家的日子,現在身體雖然因現況不自由,心裡上是能開始呼吸的空氣鬆了口氣。 想必『覺知』這兩字,突然跳進生活的關係吧? 調理列出要做的事。把靈性的頻道系統性地聽完,是目標列上打星星
Thumbnail
20200811-【人生探索】【生活感言】-壓力大而不敢醒來 近期看到許多朋友會說,生活壓力很大,看不到未來,非常害怕起床後的新日到來,日復一日,已經對生活漸漸失去了適應力,只覺得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軀殼。
Thumbnail
20200811-【人生探索】【生活感言】-壓力大而不敢醒來 近期看到許多朋友會說,生活壓力很大,看不到未來,非常害怕起床後的新日到來,日復一日,已經對生活漸漸失去了適應力,只覺得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軀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