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你真的需要別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嗎?

梅根會客室|你真的需要別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經常覺得自己在工作中努力幫助他人,讓每個人都感到滿意,但內心卻感到壓力沉重?或者你總是擔心別人對你的看法,害怕拒絕會引起衝突,甚至讓你在人際關係中失去位置?這種「過度關注他人需求」的行為,可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消耗了大量精力,卻始終得不到自己期待的尊重和認可。

 

很多人會被稱為「好人」,這聽起來很美好,但這背後也藏著一個深層的需求:希望通過取悅他人來獲得認同。這讓人陷入一種無法擺脫的循環——越渴望認可,越容易忽略自我需求,最終導致疲憊、失望,甚至感覺不被尊重。


1. 我是夠好的,不需要被證明


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是:「我是夠好的,不需要被證明。」我們的價值並不取決於外界的認可,而是源自內心的自我肯定。當我們不再時刻尋求他人的認同時,我們能夠釋放出一種自由的力量,真正擁有選擇說「不」的權利,而不再為此感到內疚。

 

舉個諮詢個案,Emily 是一位行銷部門的員工。她總是被要求幫忙做額外的工作,因為她擔心拒絕後會影響同事的看法,所以常常優先處理別人的需求,而忽略自己的責任。結果,長期的壓力導致她出現身體問題,工作效率下降,並感到自己在職場上不被尊重。

 

在諮詢中,Emily 學習到了「我不需要靠外界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道理。她開始嘗試在工作中設立健康的邊界,勇敢地告知同事哪些事情超出了她的職責範圍。慢慢的不斷改變,她發現自己不僅減少了壓力,也獲得了更多同事的尊重。


正如美國知名作家 Maya Angelou 所說:「你教導他人如何對待你。」

當你設立健康的邊界時,別人也會學會尊重你的空間和時間。


 2. 善良,也需要有鋒芒


很多時候,我們會誤以為拒絕他人或設立邊界是在表現自私,事實上,這是一種保護自我、保持健康的必要手段。善良並不意味著隨時隨地為別人犧牲,而是要懂得在幫助他人和保護自己之間找到平衡

 

我很喜歡一句話:「善良也要有鋒芒」。它的意思就是:我們應該在展現善意的同時,也要擁有足夠的勇氣來保護自己。這並不意味著拒絕幫助他人,而是要明確地知道,自己的價值不需要通過取悅他人來證明。

 

3. 成為內心強大的「好人」


真正的「好人」不應該是讓自己疲憊不堪的角色,而應該是內心有力量的人。當你開始相信自己「夠好」,你會發現內心變得更加平靜,你的善良也會變得更加有力量。這樣的善良不會因為害怕衝突而妥協,也不會在壓力下失去方向。

 

每個人都應該有足夠的自信,讓自己不用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Oprah Winfrey。

這句話提醒我們,內心的力量來自於自我認可,而不是外界的標準或認可。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62會員
254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探討高層管理者在決策過程中的常見誤區,包括對自身能力的高估以及如何克服這些誤區以提高管理效能。透過實例分析,強調有效溝通、行動轉化、細節把控以及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並提供具體建議以確保管理者能在複雜情境中帶領團隊成功。有效的管理不僅依賴經驗,更需要靈活應對變化,並不斷優化策略以達成最佳效果。
在職場中,許多主管像John一樣過度干涉下屬的工作,導致自己壓力山大。本文探討阿德勒心理學中的「人生課題」,並提供如何設立界限與協助他人成長的實用建議。學會讓他人承擔自身的責任,不僅能減少焦慮,還能提高團隊的獨立性和實力。
最近接到幾個公司老板及高管的諮詢,都是在「管人」的問題上糾結煩惱。諮詢到最後,甚至有的還會說:管人真的好麻煩! 事實上許多公司領導者,容易陷入「管人」的誤區,忽略了激發內在動力的重要性。真正的管理不僅是監督,而是通過理解人心和人性,找到員工的內在動機。合理的獎懲制度,才能提升團隊士氣和業績。
在職場中,厭蠢症常讓人無法忍受他人的行為。透過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可以發現,對別人的不耐煩常常是對自我的反映。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增強同理心、調整對他人的期望以及學會問題解決,都是改善職場人際關係的重要策略。透過理解這些情緒的根源,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職場挑戰,促進自我成長與心靈平和。
這篇文章探討了專案經理羅拉在職場上面對領導決策的不滿與困惑,並提供了五種有效應對職場情緒的建議。作者強調理解自身情緒、調整期望、改善溝通技巧、練習感恩以及專注自我成長的重要性,旨在幫助讀者平衡情感,改善與同事的關係。
前幾天有個朋友凱文找我諮詢,一直在抱怨:他的員工經常犯一些他覺得「不應該犯」的小錯,讓他忍不住抓狂開罵;在一次團隊會議上,其它同事老是問他那些再簡單不過的問題,讓他覺得自己的時間在白白浪費,不斷在內心吐嘈;或是某位同事屢屢在簡單的報告中出錯,導致工作進展延誤,無法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本文探討高層管理者在決策過程中的常見誤區,包括對自身能力的高估以及如何克服這些誤區以提高管理效能。透過實例分析,強調有效溝通、行動轉化、細節把控以及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並提供具體建議以確保管理者能在複雜情境中帶領團隊成功。有效的管理不僅依賴經驗,更需要靈活應對變化,並不斷優化策略以達成最佳效果。
在職場中,許多主管像John一樣過度干涉下屬的工作,導致自己壓力山大。本文探討阿德勒心理學中的「人生課題」,並提供如何設立界限與協助他人成長的實用建議。學會讓他人承擔自身的責任,不僅能減少焦慮,還能提高團隊的獨立性和實力。
最近接到幾個公司老板及高管的諮詢,都是在「管人」的問題上糾結煩惱。諮詢到最後,甚至有的還會說:管人真的好麻煩! 事實上許多公司領導者,容易陷入「管人」的誤區,忽略了激發內在動力的重要性。真正的管理不僅是監督,而是通過理解人心和人性,找到員工的內在動機。合理的獎懲制度,才能提升團隊士氣和業績。
在職場中,厭蠢症常讓人無法忍受他人的行為。透過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可以發現,對別人的不耐煩常常是對自我的反映。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增強同理心、調整對他人的期望以及學會問題解決,都是改善職場人際關係的重要策略。透過理解這些情緒的根源,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職場挑戰,促進自我成長與心靈平和。
這篇文章探討了專案經理羅拉在職場上面對領導決策的不滿與困惑,並提供了五種有效應對職場情緒的建議。作者強調理解自身情緒、調整期望、改善溝通技巧、練習感恩以及專注自我成長的重要性,旨在幫助讀者平衡情感,改善與同事的關係。
前幾天有個朋友凱文找我諮詢,一直在抱怨:他的員工經常犯一些他覺得「不應該犯」的小錯,讓他忍不住抓狂開罵;在一次團隊會議上,其它同事老是問他那些再簡單不過的問題,讓他覺得自己的時間在白白浪費,不斷在內心吐嘈;或是某位同事屢屢在簡單的報告中出錯,導致工作進展延誤,無法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