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乏經濟學》匱乏感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重點

  1. 當我們面臨資源匱乏時,會過度專注眼前問題,忽略長期目標,陷入隧道效應,導致思維和決策受限。
  2. 匱乏感會消耗認知資源,使我們處理問題時更慢且容易犯錯,尤其在財務壓力下可能做出短視的決策。
  3. 稀缺不只影響個人,也波及家庭和社會,特別是在教育和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形成貧困的惡性循環。
  4. 儘管匱乏帶來壓力,但也可能在短期內激發效率與創造力,促使人們更靈活地運用資源。
  5. 透過培養積極心態、制定合理預算、尋求支援,以及持續學習來改善對匱乏的反應,可以有效地突破匱乏感帶帶來的困境。

Source:網路資源

Source:網路資源


《匱乏經濟學:為什麼擁有的總是比想要的少?》是一本我在 2023 年初看的書,由行為經濟學家 Sendhil Mullainathan 和 Eldar Shafir 合著。這本書是在探討「匱乏感」如何影響人們的思考和決策行為,讓人們陷入一個無形的桎梏之中。

書中提到,無論是時間不足導致我們無法完成計劃,還是因經濟困難讓理想生活變得遙不可及,這些匱乏感會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決策中越陷越深,彷彿無法掙脫。

匱乏心態

當我們面臨資源短缺時,往往會陷入所謂的「隧道效應」。作者用隧道來形容這種狀態:當你走進隧道,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段路,卻忽略了隧道外的廣闊世界。匱乏讓我們只關注當下的困境,而無法看到長期的目標,讓我們在短期內不停打轉,陷入惡性循環。

在這種情況下,生活中就像不斷拋接球般地忙碌,我們總是在應對掉下來最快的那顆球。有時我們確實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我們其實只是趕在問題掉下來前勉強把它接住,然後又得匆忙將它拋回空中。

匱乏不僅會耗盡我們的認知資源,還會使我們變得更容易出錯。例如,財務壓力可能讓人過度謹慎地控制開支,每一筆花費都反覆計算,導致花費更多時間去找最便宜的選項,進而忽略了可以專注在提升工作技能或換新工作的機會,這些才是真正能改善財務狀況的方法。而在更糟糕的情況下,有些人甚至會選擇借高利貸來解決眼前的困境,最後陷入更嚴重的債務危機。

匱乏對社會的影響

匱乏不只影響個人,還會影響整個社會。像是低收入家庭的父母因工作不穩定,無法提供穩定的收入,孩子也因此難以接受良好的教育,這進一步會影響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將來找到高薪工作的機會也會減少,最後加深家庭的貧困。除此之外,貧困家庭往往無法獲得足夠的醫療資源,因為他們缺乏保險保障或無法負擔醫療費用,許多人只能延遲看病,使小問題惡化成為大問題,對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

匱乏感的正面影響

儘管匱乏帶來許多負面效應,但它也可能激發短期內的高效率。

Tim Urban 在 2016 年 TED 演講《拖延大師的腦子在想什麼》中提到,他原本給自己一整年寫論文的時間,最後卻在交稿前的 72 小時熬夜完成 90 頁的論文。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經驗,在時間緊迫時突然迸發高效的產出力,完成任務的專注力也顯著提升。

而財務上的匱乏也可能能促使我們更加珍惜資源,妥善利用現有的金錢。當資金不足時,我們往往會找到替代方案,購買二手物品或以物換物,這樣有時甚至能增加生活品質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克服匱乏?

匱乏感像是一種無形的壓力,讓我們感到焦慮,但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實用的策略來擺脫它的束縛:

  1. 培養積極的心態
    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挑戰,能夠幫助你更有效地找出解決方案。將注意力放在你已經擁有的,而不是你所缺乏的,這種感恩的心態能讓你珍惜資源,並進而創造更多。
  2. 建立預算
    制定並執行合理的預算,就像有了財務的地圖,能清楚掌控收入與支出,減少衝動消費的機會。
  3. 尋求支援
    當你感到資源不足時,不要羞於尋求親友或專業人士的協助。分享你的困難,聽取他們的建議,有時候外部的觀點能讓你發現新的解決方式。
  4. 提升自己
    持續學習新技能不僅能增加收入來源,也能提高自信。當你持續成長時,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也會大幅提升。

結語

匱乏感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論是金錢、時間,還是人際關係,這種感覺像一個無形的影子,時時提醒我們「不夠」、「還差一點」。匱乏感不只是外在環境的反映,它更像是一種心態,一個思維的陷阱。當我們陷入隧道效應時,會不自覺地專注於眼前的困難,甚至忘記了還有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

我們無法完全消除生活中的匱乏感,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它。我們可以通過培養積極的心態,聚焦於擁有的資源,而非缺乏的部分,讓匱乏感不再成為限制我們的藉口。而最重要的是持續學習、提升自我能力,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彈性,更從容地面對各種挑戰。

捷思筆記訂閱方案

訂閱「捷思筆記」,避免錯過高價值、實用的知識筆記。

  • 月訂閱方案:$99 / 月。
  • 年訂閱方案:$999 / 年,現省 189 元!
  • 兩個方案皆享有首次訂閱享第一個月 1 元體驗優惠!


訂閱連結


內容總結
匱乏經濟學
5
/5
9會員
37內容數
在這裡,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冒險的開始,帶領你探索權力、愛情、選擇的迷宮。將在此連載我的原創小說,邀請你一同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共同經歷命運的波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Zeseri 捷思艾瑞 的其他內容
我真的需要做這個決定嗎?在做決定前,思考是否有必要立刻行動,還是可以等待。 我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什麼?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確保我們的決策出於理性,而非情緒驅使。 這個決定跟我的價值觀有衝突嗎?檢視決策是否符合自身的核心價值觀,避免犧牲長期信念。
雖然我們對統計學和機率的概念很熟悉,但很少用宏觀的角度去看事情。看似微小的事件,累積起來可能會有巨大的影響,正如豪瑟自己因一個小決定躲過了雪崩災難。書中提到傑夫.貝佐斯的觀點,強調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未來十年不會改變的事上。持續做有累積效益的事,簡單的規則往往能更好地應對複雜的世界。
4/5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
工作應該充滿樂趣,而不是沉重的負擔。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去享受和發現。金錢只是達成幸福的工具,而不應該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標。真正的快樂來自於熱愛生活和實現自我價值。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敢於追求偉大目標才能實現重大的成功。成功並非偶然,而是需要精心策劃和不懈努力。
4/5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 38 封信
我真的需要做這個決定嗎?在做決定前,思考是否有必要立刻行動,還是可以等待。 我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什麼?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確保我們的決策出於理性,而非情緒驅使。 這個決定跟我的價值觀有衝突嗎?檢視決策是否符合自身的核心價值觀,避免犧牲長期信念。
雖然我們對統計學和機率的概念很熟悉,但很少用宏觀的角度去看事情。看似微小的事件,累積起來可能會有巨大的影響,正如豪瑟自己因一個小決定躲過了雪崩災難。書中提到傑夫.貝佐斯的觀點,強調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未來十年不會改變的事上。持續做有累積效益的事,簡單的規則往往能更好地應對複雜的世界。
4/5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
工作應該充滿樂趣,而不是沉重的負擔。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去享受和發現。金錢只是達成幸福的工具,而不應該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標。真正的快樂來自於熱愛生活和實現自我價值。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敢於追求偉大目標才能實現重大的成功。成功並非偶然,而是需要精心策劃和不懈努力。
4/5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 38 封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迷思,扎根在我的腦海裡。或許是因為長期以往自己的收入都處在「從未達標,甚至低於基本工資」的狀態,有時在想「這樣的我,為什麼還能繼續存活下去?」主要原因是,愛我的人都在為我負重前行,以及生活在臺灣。沒有經歷重大傷病或一無所有.....
Thumbnail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開銷,匱乏感的意識容易使人總是感到錢不夠用,久而久之成為了吝嗇的人,對於錢總是斤斤計較或是一毛不拔。 豐足喜悅的祈禱與練習,可以使自己重新與光和愛連結,回到源頭意識到任何一切都是豐沛滿溢,於是我們的生活品質將會逐漸提升,顯化更多的金錢與富足的感受來到生活中。
Thumbnail
經濟壓力的侵蝕 當你短期內無法開始賺錢,經濟壓力就像一隻隱形的手,悄悄的侵入你的生活。沒了收入來源,日常開銷如房貸、房租、水電、食物等基本生活所需,變成了一座座山峰壓在你的肩上。 此時,你可能會開始削減不必要的花費,省吃儉用,甚至動用存款或向親友借貸。然而,這樣的生活會讓你感到壓力重重,精神
Thumbnail
闡述如何正確掌握思考與行動模式,擺脫金錢奴隸的命運,成為自由的知識/財富巨擘。 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憑努力工作難以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成果,還探討了財富與幸福感的關係,以及人們常見的謬誤論斷。 最後強調財富積累不僅止於金融知識,更需對人性/心理有深刻認知。
Thumbnail
在富足裡,人類的自滿 增加了。人類的放縱 增加了。人類的沉溺 增加了。人類的病態 增加了。心理疾病增加了——這非常奇怪。因此,富人可能比窮人更可悲。富裕國家可能會揮霍他們的自由、他們的自然遺產、他們的環境、他們的資源、他們的時間、他們的精力、他們的創造力遺失了、逝去了、不明智地浪費掉了。
Thumbnail
聚焦你能聚焦、預判你能預判;何不承認,你其實很不會賺錢,而非人家不給。
Thumbnail
在生活的洪流中,貧窮思維如同一股無形的潮流,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感知。貧窮本身並不可怕,這可能只是一時的低潮狀態,你該害怕的是否擁有貧窮思維,它不僅會使人蒙蔽雙眼,更可能讓我們低估未來成長和繁榮的無盡機會。
Thumbnail
1.作者開宗明義表示,金錢的功用就是可以買到時間及自主性,另外就是可以買到體驗。 2.過多的選擇會產生許多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則會阻礙快樂。 3.如果要教小孩學習一樣財務技能,那一定就是延遲滿足的能力。 4.阻礙我們的22種錯誤思維 (1) 我們太在意短期的結果 (2
Thumbnail
在探討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關於財富、地位或成就的討論。然而,有一種貧窮,它不是指物質上的缺乏,而是指心靈與精神上的匱乏—那就是不願意去付出。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迷思,扎根在我的腦海裡。或許是因為長期以往自己的收入都處在「從未達標,甚至低於基本工資」的狀態,有時在想「這樣的我,為什麼還能繼續存活下去?」主要原因是,愛我的人都在為我負重前行,以及生活在臺灣。沒有經歷重大傷病或一無所有.....
Thumbnail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開銷,匱乏感的意識容易使人總是感到錢不夠用,久而久之成為了吝嗇的人,對於錢總是斤斤計較或是一毛不拔。 豐足喜悅的祈禱與練習,可以使自己重新與光和愛連結,回到源頭意識到任何一切都是豐沛滿溢,於是我們的生活品質將會逐漸提升,顯化更多的金錢與富足的感受來到生活中。
Thumbnail
經濟壓力的侵蝕 當你短期內無法開始賺錢,經濟壓力就像一隻隱形的手,悄悄的侵入你的生活。沒了收入來源,日常開銷如房貸、房租、水電、食物等基本生活所需,變成了一座座山峰壓在你的肩上。 此時,你可能會開始削減不必要的花費,省吃儉用,甚至動用存款或向親友借貸。然而,這樣的生活會讓你感到壓力重重,精神
Thumbnail
闡述如何正確掌握思考與行動模式,擺脫金錢奴隸的命運,成為自由的知識/財富巨擘。 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憑努力工作難以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成果,還探討了財富與幸福感的關係,以及人們常見的謬誤論斷。 最後強調財富積累不僅止於金融知識,更需對人性/心理有深刻認知。
Thumbnail
在富足裡,人類的自滿 增加了。人類的放縱 增加了。人類的沉溺 增加了。人類的病態 增加了。心理疾病增加了——這非常奇怪。因此,富人可能比窮人更可悲。富裕國家可能會揮霍他們的自由、他們的自然遺產、他們的環境、他們的資源、他們的時間、他們的精力、他們的創造力遺失了、逝去了、不明智地浪費掉了。
Thumbnail
聚焦你能聚焦、預判你能預判;何不承認,你其實很不會賺錢,而非人家不給。
Thumbnail
在生活的洪流中,貧窮思維如同一股無形的潮流,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感知。貧窮本身並不可怕,這可能只是一時的低潮狀態,你該害怕的是否擁有貧窮思維,它不僅會使人蒙蔽雙眼,更可能讓我們低估未來成長和繁榮的無盡機會。
Thumbnail
1.作者開宗明義表示,金錢的功用就是可以買到時間及自主性,另外就是可以買到體驗。 2.過多的選擇會產生許多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則會阻礙快樂。 3.如果要教小孩學習一樣財務技能,那一定就是延遲滿足的能力。 4.阻礙我們的22種錯誤思維 (1) 我們太在意短期的結果 (2
Thumbnail
在探討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關於財富、地位或成就的討論。然而,有一種貧窮,它不是指物質上的缺乏,而是指心靈與精神上的匱乏—那就是不願意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