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選擇的總和,透過 5 個問題找到真正的答案

更新於 2024/10/1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重點

  1. 我真的需要做這個決定嗎?在做決定前,思考是否有必要立刻行動,還是可以等待。
  2. 我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什麼?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確保我們的決策出於理性,而非情緒驅使。
  3. 這個決定跟我的價值觀有衝突嗎?檢視決策是否符合自身的核心價值觀,避免犧牲長期信念。
  4. 做這個決定會得到哪些正向結果?承擔哪些負面後果?評估選項的優缺點,並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
  5. 假設自己變成旁觀者,會如何建議自己?從旁觀者角度看待問題,幫助自己做出更客觀的判斷。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選擇和放棄的過程,而我們今天的樣子,就是以前所有選擇的結果。

許多人在面對人生抉擇時,常常猶豫不決,難以做出讓自己滿意的決定。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害怕,常常是導致我們無法立刻做決定,進而猶豫不前的原因。為了擺脫這種困境,我們可以設計一套有效的決策流程,幫助自己做出更理性且符合自己價值觀的選擇。

知名作家艾爾文在他的書《習慣紅利:從工作管理到人生管理,從微小改變到人生蛻變》中,提出了 5 個問題,幫助我們在做決定時,不再過度糾結於得失,而是回歸決策的本質,去思考什麼才是真正對自己重要的。

1. 我真的需要做這個決定嗎?

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不做決定就等於沒有進展」的誤區,急著做選擇。但其實有時候,保持現狀或讓別人決定,反而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這一點我自己就很有體會,因為我是個典型 A 型人格的急性子,常常急著想要知道結果,不停往前衝,但事情並不一定會像我原本的決定與規畫走,所以導致後來要花時間進行修正。如果當初能耐心等待,確認好方案的可行性後再做決定,可能就不需要再來回修改。

因此在開始決策流程前,我們應該先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現在就做這個決定嗎?還是可以再等等,觀察一下情況變化,或是尋找其他的解決方案?

2. 我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什麼?

當我們確定需要做出決定後,下一步就是要弄清楚這個決定背後的動機,確保我們是出於理性思考,而不是一時的情緒或外在壓力才做出決定。

以一個常見的情形作為例子:有些人為了提早退休,追求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也想「FIRE 老闆」,這根本原因可能是對現狀生活或工作的不滿,因此嚮往悠閒的退休生活。如果你問他退休後想做什麼,很多人可能答不上來,因為他們真正想追求的不是早點退休,而是逃避令他不滿意的工作。弄清楚這一點後,或許會發現,除了提早退休以外,換工作或轉換職業跑道可能是另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3. 這個決定跟我的價值觀有什麼衝突?

我在做重大決定時,也會常常思考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價值觀指引著我們的人生方向,影響我們如何看待事物、怎麼做出選擇。在做決定時,我們應該檢視這個決定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如果不符合,就需要重新思考,是否值得為了眼前的利益,放棄長期的信念。

有些決定一旦做了,可能很難回頭,或者需要付出巨大代價才能反悔。因此在做這些重大決定時,我們應該考慮到未來的發展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如果這個決定讓你感到痛苦,但為了避免損失還勉強繼續,最終可能會得不償失。

4. 做這個決定會得到哪些正向結果?以及承擔那些負面後果?

在做任何決定之前,我們應該全面地評估它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列出每個選項的優缺點,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些選項潛在的影響,並判斷自己是否願意承擔這些後果。有時候,這些影響不僅是對自己,也可能會關係到其他人,因此在評估時要一併納入考慮。

針對這個問題,我過去曾用一個評分方法來幫助自己決策。例如我想要買一間新房子時,已經選中了兩處公寓,但沒辦法選擇時,我會列出買房需求的所有要素,並根據每個要素的重要性給予它們權重,再針對這兩處公寓依序評分,最終選擇加權分數最高的那一個選項。

以下圖為例,選擇 A 公寓或許是較好的選擇。

Source:Zeseri 捷思艾瑞繪製

Source:Zeseri 捷思艾瑞繪製

5. 假設自己變成旁觀者,會如何建議自己做決定?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我們沒辦法向別人尋求意見時,可以嘗試把自己當作旁觀者,盡量客觀地看待問題。

老實說,我覺得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緒和立場所困,因為太過沉浸在自己的情緒和角色中,導致難以做出客觀判斷,但這也是一種值得學習的技能。如果我們能練習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跳脫自己的局限,或許能幫助我們看得更清楚,做出更理性、更合適的決定。

結語

做決定,是每個人成長的路上都無法避免的課題。雖然選擇常常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但透過一套理性的決策流程,問自己這 5 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動機,以及未來將要面臨的風險。最重要的是,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相信每個決定都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幫助我們更貼近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學會理性地選擇,才能在每一個人生轉折點上,走出自己想要的路。

捷思筆記訂閱方案

訂閱「捷思筆記」,避免錯過高價值、實用的知識筆記。

  • 月訂閱方案:$99 / 月。
  • 年訂閱方案:$999 / 年,現省 189 元!
  • 兩個方案皆享有首次訂閱享第一個月 1 元體驗優惠!

訂閱連結


avatar-img
11會員
73內容數
在這裡,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冒險的開始,帶領你探索權力、愛情、選擇的迷宮。將在此連載我的原創小說,邀請你一同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共同經歷命運的波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Zeseri 捷思艾瑞 的其他內容
從學習與健康習慣的建立,再到理財與人際關係的經營,這些行為看似微小,卻能在持續努力下形成巨大的動力。瞭解飛輪效應並將大型目標分解為小步驟,讓我們能更輕鬆地達成最終目標,實現人生的持續進步與豐富。
上週五,我重聽哈佛商業評論的 Podcast,有一集是專訪啟點文化的執行長 裘凱宇,其中他說到一句話,讓我感受頗深。你走了一條對的道路,跟那一條道路為你帶來好處,這中間是有時間差的。 其實我們都明白,很多事情並不是今天做了什麼,明天就會立刻看到成效。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忽視這一個現實。
運動 APP、消費集點、蒐集小物等活動中的獎勵機制,通過徽章、達標紀錄等方式,能激勵使用者達成目標。這些機制滿足了人們對成就感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讓完成目標後大腦釋放多巴胺,帶來愉悅感。
從學習與健康習慣的建立,再到理財與人際關係的經營,這些行為看似微小,卻能在持續努力下形成巨大的動力。瞭解飛輪效應並將大型目標分解為小步驟,讓我們能更輕鬆地達成最終目標,實現人生的持續進步與豐富。
上週五,我重聽哈佛商業評論的 Podcast,有一集是專訪啟點文化的執行長 裘凱宇,其中他說到一句話,讓我感受頗深。你走了一條對的道路,跟那一條道路為你帶來好處,這中間是有時間差的。 其實我們都明白,很多事情並不是今天做了什麼,明天就會立刻看到成效。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忽視這一個現實。
運動 APP、消費集點、蒐集小物等活動中的獎勵機制,通過徽章、達標紀錄等方式,能激勵使用者達成目標。這些機制滿足了人們對成就感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讓完成目標後大腦釋放多巴胺,帶來愉悅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Thumbnail
即便如此,今生今世,你是否了無遺憾 一路上,我們都在尋找「正確答案」。 但人生的選擇並非黑即白。正因為如此,去接受以及提出「好問題」,才會讓我們更能夠直導到生命的核心意義。 5個人生最重要的問題 「等等,你說什麼?」 「我想知道......?」 「至少,我們是不是能夠?」 「我能夠
Thumbnail
在面對不同的選擇時,我們常感到焦慮和自責,擔心自己無法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沒有一個決定是完美無缺的。我們不能全知全能,因此在面對選擇時,只需用當時擁有的資訊去做出當下認為最好的決定。即使結果未如理想,也不要苛責自己。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有時候真的希望如果可以的話,有個人來告訴自己「如果選擇__的話,就會獲得想要的結果。」 然而更多時候發現之所以沒有辦法隨心所欲和心想事成的真正原因根本不在於外部因素,而是其實自己也不知道怎樣的未來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往往只能在選擇之後對選擇的結果做出反應、體驗過了覺得不夠好...
Thumbnail
人生總是面臨很多需要決策的時刻。 要不要投資這個股票? 升遷後薪水更多,但是與伴侶身處異地,要不要去呢? 到底如何才能做出好決策呢?
Thumbnail
人生中總是充滿選擇 但在選擇地當下又是充滿著疑惑 來吧~想想你的是非題,看看下圖有沒有喜歡的 (特別提醒一句,沒有感覺不需要硬選)
Thumbnail
我不喜歡做選擇,以前是害怕做錯決定,現在則是對任何狀況都沒所謂。 兩種想法都是基於同一個理由,就是人生只有一次。 因為人生只有一次,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會搞砸人生。這個想法很可怕,所以面對重大抉擇時總是思前想後,誓要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但什麼才是正確呢?譬如在考慮轉職時,當然會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Thumbnail
即便如此,今生今世,你是否了無遺憾 一路上,我們都在尋找「正確答案」。 但人生的選擇並非黑即白。正因為如此,去接受以及提出「好問題」,才會讓我們更能夠直導到生命的核心意義。 5個人生最重要的問題 「等等,你說什麼?」 「我想知道......?」 「至少,我們是不是能夠?」 「我能夠
Thumbnail
在面對不同的選擇時,我們常感到焦慮和自責,擔心自己無法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沒有一個決定是完美無缺的。我們不能全知全能,因此在面對選擇時,只需用當時擁有的資訊去做出當下認為最好的決定。即使結果未如理想,也不要苛責自己。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有時候真的希望如果可以的話,有個人來告訴自己「如果選擇__的話,就會獲得想要的結果。」 然而更多時候發現之所以沒有辦法隨心所欲和心想事成的真正原因根本不在於外部因素,而是其實自己也不知道怎樣的未來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往往只能在選擇之後對選擇的結果做出反應、體驗過了覺得不夠好...
Thumbnail
人生總是面臨很多需要決策的時刻。 要不要投資這個股票? 升遷後薪水更多,但是與伴侶身處異地,要不要去呢? 到底如何才能做出好決策呢?
Thumbnail
人生中總是充滿選擇 但在選擇地當下又是充滿著疑惑 來吧~想想你的是非題,看看下圖有沒有喜歡的 (特別提醒一句,沒有感覺不需要硬選)
Thumbnail
我不喜歡做選擇,以前是害怕做錯決定,現在則是對任何狀況都沒所謂。 兩種想法都是基於同一個理由,就是人生只有一次。 因為人生只有一次,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會搞砸人生。這個想法很可怕,所以面對重大抉擇時總是思前想後,誓要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但什麼才是正確呢?譬如在考慮轉職時,當然會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