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其實就是不斷選擇和放棄的過程,而我們今天的樣子,就是以前所有選擇的結果。
許多人在面對人生抉擇時,常常猶豫不決,難以做出讓自己滿意的決定。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害怕,常常是導致我們無法立刻做決定,進而猶豫不前的原因。為了擺脫這種困境,我們可以設計一套有效的決策流程,幫助自己做出更理性且符合自己價值觀的選擇。
知名作家艾爾文在他的書《習慣紅利:從工作管理到人生管理,從微小改變到人生蛻變》中,提出了 5 個問題,幫助我們在做決定時,不再過度糾結於得失,而是回歸決策的本質,去思考什麼才是真正對自己重要的。
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不做決定就等於沒有進展」的誤區,急著做選擇。但其實有時候,保持現狀或讓別人決定,反而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這一點我自己就很有體會,因為我是個典型 A 型人格的急性子,常常急著想要知道結果,不停往前衝,但事情並不一定會像我原本的決定與規畫走,所以導致後來要花時間進行修正。如果當初能耐心等待,確認好方案的可行性後再做決定,可能就不需要再來回修改。
因此在開始決策流程前,我們應該先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現在就做這個決定嗎?還是可以再等等,觀察一下情況變化,或是尋找其他的解決方案?
當我們確定需要做出決定後,下一步就是要弄清楚這個決定背後的動機,確保我們是出於理性思考,而不是一時的情緒或外在壓力才做出決定。
以一個常見的情形作為例子:有些人為了提早退休,追求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也想「FIRE 老闆」,這根本原因可能是對現狀生活或工作的不滿,因此嚮往悠閒的退休生活。如果你問他退休後想做什麼,很多人可能答不上來,因為他們真正想追求的不是早點退休,而是逃避令他不滿意的工作。弄清楚這一點後,或許會發現,除了提早退休以外,換工作或轉換職業跑道可能是另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我在做重大決定時,也會常常思考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價值觀指引著我們的人生方向,影響我們如何看待事物、怎麼做出選擇。在做決定時,我們應該檢視這個決定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如果不符合,就需要重新思考,是否值得為了眼前的利益,放棄長期的信念。
有些決定一旦做了,可能很難回頭,或者需要付出巨大代價才能反悔。因此在做這些重大決定時,我們應該考慮到未來的發展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如果這個決定讓你感到痛苦,但為了避免損失還勉強繼續,最終可能會得不償失。
在做任何決定之前,我們應該全面地評估它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列出每個選項的優缺點,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些選項潛在的影響,並判斷自己是否願意承擔這些後果。有時候,這些影響不僅是對自己,也可能會關係到其他人,因此在評估時要一併納入考慮。
針對這個問題,我過去曾用一個評分方法來幫助自己決策。例如我想要買一間新房子時,已經選中了兩處公寓,但沒辦法選擇時,我會列出買房需求的所有要素,並根據每個要素的重要性給予它們權重,再針對這兩處公寓依序評分,最終選擇加權分數最高的那一個選項。
以下圖為例,選擇 A 公寓或許是較好的選擇。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我們沒辦法向別人尋求意見時,可以嘗試把自己當作旁觀者,盡量客觀地看待問題。
老實說,我覺得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緒和立場所困,因為太過沉浸在自己的情緒和角色中,導致難以做出客觀判斷,但這也是一種值得學習的技能。如果我們能練習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跳脫自己的局限,或許能幫助我們看得更清楚,做出更理性、更合適的決定。
做決定,是每個人成長的路上都無法避免的課題。雖然選擇常常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但透過一套理性的決策流程,問自己這 5 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動機,以及未來將要面臨的風險。最重要的是,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相信每個決定都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幫助我們更貼近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學會理性地選擇,才能在每一個人生轉折點上,走出自己想要的路。
訂閱「捷思筆記」,避免錯過高價值、實用的知識筆記。
訂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