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挪威人的口味真奇怪」—《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閱讀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閱讀帳號@lydiabooksday

閱讀帳號@lydiabooksday

《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

原文:MIN KAMP 1
作者: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Karl Ove Knausgård)

出版社#木馬文化

挪威國民作家的自傳式小說!!

號稱每個挪威人家裡都有一本的小說!

挪威人的口味真奇怪

必須說,這本小說倘若沒有吳明益老師的導讀,可能我完全看不下去。

事實上翻開小說的前半部,我讀的非常痛苦

邊讀邊想「挪威人的口味真奇怪🤔」

前半部是作者描述他小時候的生長背景,他的家庭十分平常。有個年紀稍長的哥哥、當護士時常不在家的母親及擔任老師的父親。

父母在他求學時候離異,於是他被迫搬去和祖父母住一段時間,後來又到卑爾根讀書、再到瑞典,後來認識他的瑞典籍太太。

十分平常,看不出有哪裡特別的。

前半部我姑且當作一窺北歐人的日常生活,對於生活在幾千公里之外的我而言,也是蠻新奇的。

1.原來不是每個挪威人都喜歡吃魚?
(作者就不太喜歡吃某種挪威傳統的魚類料理,他覺得很腥)

(之前看日本太太好吃驚有介紹過北歐特有的魚罐頭,號稱每個北歐人都很愛)

2.原來北歐人在北歐國家搬來搬去很正常
(作者從卑爾根搬到斯德哥爾摩跟從高雄到台北一樣)

圖片來源:GOOGLE MAP

圖片來源:GOOGLE MAP

3.原來北歐人互相嫌笨
(作者覺得瑞典人有些政策很怪、被他妻子罵你們挪威人不也是XXOO)

如果當成北歐日常好像也還好,不過想想這些日常生活對於其他挪威人而言就像喝白開水一樣。

我一個台灣人看挪威人的生活,會覺得津津有味。

但挪威人看挪威人的生活,有什麼好特別的呢?

⁡為什麼這本書會成為挪威人必讀之書?

父親的葬禮

小說進入後半部,作者突然接到電話通知,他的父親過世了。

父母離異前,作者曾經和父親生活一段時間。14歲時和父親相處的記憶,雖然逐漸遙遠、但隨著父親猝逝的消息越來越清晰。

挪威的傳統爸爸是什麼樣的角色呢?

至少在作者的心中,是個沈默寡言、與孩子有著距離的模樣。

父親對他很嚴厲,幼時參加話劇表演,因為緊張說不出臺詞,讓父親不高興、甚至對孩子說「我再也不會參加你的學校活動」。

確實,之後父親再也沒有參與他的學校活動。

14歲時與父親一起相處的經驗,反而成為他長大後少有的回憶。那時的他,會把在學校生活的點滴跟父親分享、父親都會坐在餐桌上聽。

但這樣的畫面隨著離家、長大,逐漸消失。

原來悲傷的瞬間,是哭不出來的

讀到這裡,我終於體驗到吳明益老師所說,這本小說的不可思議之處。

「克瑙斯高把平凡的人生成長,透過像是提煉過卻又毫不在意的句子寫出來,產生了非凡的即視感—吳明益」

描寫悲傷有很多種方式,大哭、崩潰、尖叫嘶吼都可以。

但總有人,能夠有文筆,寫出後勁很強、在你心中駐足的段落。

父親的驟逝打亂原本的安排與計畫,作者快速的和兄長聯絡、安排飛機飛回家鄉。妻子即將臨盆,為避免風險,他決定一人回去就好。

最初知道父親離世的消息時,他沒有哭。

坐往卑爾根的火車上,他也沒有哭。

和兄長聯絡時的電話中,他也沒有哭泣。

但是當他坐上飛回家鄉的飛機上,隨著飛機的升空,眼淚不覺而出。

「啊,父親真的走了」

我很深刻的明白,那是什麼樣的感覺。

知道消息的當下並不是不難過,而是那時候的感知就像恐龍。科學家說,恐龍被踩到尾巴,因為神經太長、反應太慢,要20分鐘後才會感到疼痛。

作者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的描寫與敘述,讓讀者的既視感很強。

在閱讀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想到,自己也曾有這樣的經驗。

悲傷到說不出話來、痛苦到難以壓抑…的感受。

在其他人面前的偽裝,在獨處的時候會慢慢的脫落。

如同那刻他的眼淚慢慢滑落臉頰、不顧其他乘客的注視,感受到巨大的痛楚

父親的最後時光

父母離異後,父親後來與他人再婚、搬家,因為染上酗酒的惡習,生命的最後與酒瓶為伍。

不是沒有想過勸說他、不是沒有想過拉他一把。

可是作者自己說,他最後和兄長討論後,仍然決定「看著父親繼續航行,直到他在海裡沈船」。

莫內《印象,日出》

莫內《印象,日出》

就如同小孩長大,必須對自己人生負責一樣。

父親既已是大人,他也必須對自己負責。

當他選擇這樣的人生,似乎其他人也無能為力。而作為他的孩子的作者,也只能看見名為父親的那艘船,在茫茫大海中緩慢的航行,直至沈沒。

後記:「我看見的是生命,思索的是死亡」

之前看過一些北歐的文學,基本上都很乾淨俐落。

但翻開這本小說,會覺得作者好像有說不完的話,每一句話都不間斷。(上一本有這種感覺的小說是《那不勒斯四部曲》)

對此,吳明益老師說—

「我愛上他的毫無節制、囉唆、猶豫不決,以及冷靜的,屬於北歐色彩的感傷與銳利分明。也許是因為到了這個年紀,我已經明白了人生毫無停頓,也不能簡寫。」

雖然作者感覺很「囉嗦」,但想想我們的人生,每一刻每一分,都在運轉著,沒有一刻能停歇。

「我看見的是生命,思索的是死亡」

很特別的是,在描述自己的人生同時,作者也插入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向讀者闡述他的生命與遇見的死亡。

如果之後有看第二部,會在和大家分享。


⁡延伸閱讀

「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但又莫名看完的書????」—《正常人的條件》|閱讀筆記

「我們始終認為可以更好一些,為了更好的自己,數度耗盡了自己。」— 《過度努力》|閱讀筆記

「因為某種程度,你們就是命很好,才可以不相信。」 ⁡ — 《神明在看著呢:我的巫女日記》|閱讀筆記

歡迎大家追蹤我的閱讀帳號(IG:@lydiabooksday),不定期分享閱讀心得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避難所
52會員
47內容數
培養閱讀的習慣就是為你自己構建一座避難所,讓你得以逃離人世間幾乎所有痛苦與不幸
閱讀避難所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2010年代開始,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急遽惡化,憂鬱症、焦慮症、自我傷害和自殺的比例急遽上升,成為全球化現象。這本書還沒出版的時候,我就已經在關注了。很高興台灣有出版社引進,這個現象跟議題越來越重要、影響也越來越大。
Thumbnail
2025/03/31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2010年代開始,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急遽惡化,憂鬱症、焦慮症、自我傷害和自殺的比例急遽上升,成為全球化現象。這本書還沒出版的時候,我就已經在關注了。很高興台灣有出版社引進,這個現象跟議題越來越重要、影響也越來越大。
Thumbnail
2025/03/30
去年過年前買了手機型電子書閱讀器Boox Palma,當時立誓不會再買!! 但隨著彩色電子書閱讀器推陳出新,讓我心癢癢,真的很想要一台彩機啊!! 要什麼尺寸的彩機讓我很猶豫,於是在限動發文問大家的意見。 最後入手Boox Note Air 4C(10.3吋)電子書閱讀器開箱,還順便推廣《姊嫁物語》
Thumbnail
2025/03/30
去年過年前買了手機型電子書閱讀器Boox Palma,當時立誓不會再買!! 但隨著彩色電子書閱讀器推陳出新,讓我心癢癢,真的很想要一台彩機啊!! 要什麼尺寸的彩機讓我很猶豫,於是在限動發文問大家的意見。 最後入手Boox Note Air 4C(10.3吋)電子書閱讀器開箱,還順便推廣《姊嫁物語》
Thumbnail
2025/02/24
《管他去死是人生最大的自由》by 莎拉.奈特 我覺得這本書是脫口秀版的《被討厭的勇氣》。 每個人都很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或者說整個東亞社會的環境就是團體意識至上,很擔心自己會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卻一點都不在乎「別人」是否對我們造成麻煩。 ⁡這時候就需要拿出「管他去死」氣魄!!!
Thumbnail
2025/02/24
《管他去死是人生最大的自由》by 莎拉.奈特 我覺得這本書是脫口秀版的《被討厭的勇氣》。 每個人都很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或者說整個東亞社會的環境就是團體意識至上,很擔心自己會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卻一點都不在乎「別人」是否對我們造成麻煩。 ⁡這時候就需要拿出「管他去死」氣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想多年後的我回來翻看我的筆紀時,依然能夠清晰地記起這個宛若命運般的相遇。
Thumbnail
我想多年後的我回來翻看我的筆紀時,依然能夠清晰地記起這個宛若命運般的相遇。
Thumbnail
進入新職場的第一週,我每天都揹著這本書陪我上下班,是一本看著書封就能感覺到暖風的書,是因為夏威夷給人的暖意嗎? 這也是我第一次讀鄭世朗作者的書,我會認識他是因為《#地球上唯一的韓亞》,沒想到我會先讀這一本,可能也是因為看到譯者是胡椒筒吧! 故事始於沈時善女士逝世十周年之際,生前交代過長女
Thumbnail
進入新職場的第一週,我每天都揹著這本書陪我上下班,是一本看著書封就能感覺到暖風的書,是因為夏威夷給人的暖意嗎? 這也是我第一次讀鄭世朗作者的書,我會認識他是因為《#地球上唯一的韓亞》,沒想到我會先讀這一本,可能也是因為看到譯者是胡椒筒吧! 故事始於沈時善女士逝世十周年之際,生前交代過長女
Thumbnail
法蘭茲卡夫卡是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文學為主,但人們談論存在主義哲學時也經常提到他。《變形記》、《審判》和《城堡》是他的代表作,這三部作品都有濃厚的存在主義色彩。其中,《城堡》為前兩部作品提出的問題提供了部分的解答,但其難解的程度經常讓人不得其門而入。這篇文章試著要找出那扇門。
Thumbnail
法蘭茲卡夫卡是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文學為主,但人們談論存在主義哲學時也經常提到他。《變形記》、《審判》和《城堡》是他的代表作,這三部作品都有濃厚的存在主義色彩。其中,《城堡》為前兩部作品提出的問題提供了部分的解答,但其難解的程度經常讓人不得其門而入。這篇文章試著要找出那扇門。
Thumbnail
一本名為《老夫》的老書 被人類下訂後,即將展開冒險的故事。 老書「老夫」要被人類抽走了!老夫是一本在倉庫待上五六十年沒離開過的老書,對外面一無所知,直到兩年前,才聽一本年輕繪本「小繪」分享自己勇闖人類世界的經驗。但親身體驗這一切,還是讓《老夫》非常緊張......
Thumbnail
一本名為《老夫》的老書 被人類下訂後,即將展開冒險的故事。 老書「老夫」要被人類抽走了!老夫是一本在倉庫待上五六十年沒離開過的老書,對外面一無所知,直到兩年前,才聽一本年輕繪本「小繪」分享自己勇闖人類世界的經驗。但親身體驗這一切,還是讓《老夫》非常緊張......
Thumbnail
作者— 安德烈.克考夫| 「記者找我談戰爭的事。他們常問我:我們還能為烏克蘭做甚麼? 我回答:你們可以多讀介紹烏克蘭的書,多讀烏克蘭作家的書。從書裡你們就會明白烏克蘭與俄國哪裡不同,就會知道烏克蘭人希望甚麼、寫些甚麼。」 初次讀烏克蘭文學,雖然這本書寫於1995年,正值後蘇聯時代, 但現在仍
Thumbnail
作者— 安德烈.克考夫| 「記者找我談戰爭的事。他們常問我:我們還能為烏克蘭做甚麼? 我回答:你們可以多讀介紹烏克蘭的書,多讀烏克蘭作家的書。從書裡你們就會明白烏克蘭與俄國哪裡不同,就會知道烏克蘭人希望甚麼、寫些甚麼。」 初次讀烏克蘭文學,雖然這本書寫於1995年,正值後蘇聯時代, 但現在仍
Thumbnail
王文興不是適合略讀的作家。他以講究文字著稱,《家變》寫了7年,《背海的人》寫了25年。我自認不是慢讀的人,所以這篇文章不是嚴謹的文學評論,而是以一個偏愛略讀者的視角,思考王文興的作品是否能被當代人欣賞,討論的文本以長篇小說《家變》和短篇小說〈命運的跡線〉為主。
Thumbnail
王文興不是適合略讀的作家。他以講究文字著稱,《家變》寫了7年,《背海的人》寫了25年。我自認不是慢讀的人,所以這篇文章不是嚴謹的文學評論,而是以一個偏愛略讀者的視角,思考王文興的作品是否能被當代人欣賞,討論的文本以長篇小說《家變》和短篇小說〈命運的跡線〉為主。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米蘭·昆德拉超越了深深影響中國小說家之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以音樂中的複調將小說裡的哲學、敘述和夢幻聯結成一致性的結構。他並認為生命中偶然發生一次的愛情與性是存在的“輕”,但沉重的人卻難承受它,而遭命運的重壓。若余華效法複調的手法,則《兄弟》就能提升思想深度,減少血腥汙穢低俗的氣息。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米蘭·昆德拉超越了深深影響中國小說家之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以音樂中的複調將小說裡的哲學、敘述和夢幻聯結成一致性的結構。他並認為生命中偶然發生一次的愛情與性是存在的“輕”,但沉重的人卻難承受它,而遭命運的重壓。若余華效法複調的手法,則《兄弟》就能提升思想深度,減少血腥汙穢低俗的氣息。
Thumbnail
一位書評家曾這麼形容:「閱讀康拉德需要勞心勞力,而這種事在今天足以勸退任何人。但可以很確定的是,康拉德成名在望,只要他的太陽一升起,就再也不會落下。我不是在說他會變得很受歡迎,……我說的是,他會被人發自心底崇敬。」
Thumbnail
一位書評家曾這麼形容:「閱讀康拉德需要勞心勞力,而這種事在今天足以勸退任何人。但可以很確定的是,康拉德成名在望,只要他的太陽一升起,就再也不會落下。我不是在說他會變得很受歡迎,……我說的是,他會被人發自心底崇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