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21 #第14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所以《悟性論》不是悟從外而來,所謂的開悟也不是讓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見到什麼佛就叫做開悟。而是我們能夠悟自本心,知道我們這一念心。-見壽法師


本無來去 本無生滅 本無是非 本無明暗 不起諸見如來見 唯有悟者應能識
我思我想: 活到五十歲,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去計較。應該要開始思考要感謝哪些人,每一天為他們祈禱;也要有懺悔的心,是否曾經傷害過哪些人,在祈福當中懺悔並向他們說聲對不起,迴向他們平安喜樂,能早日離苦得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格納瀚Qnxan.生活進行式
12會員
98內容數
寫字的人、走山的人、信仰的人、想不完的人。 這個專題是我的生活筆記,也是一份慢慢完成的傳記。 如果你願意讀,我就願意繼續寫。 我的沙龍將分享給大家關於個人自傳、音樂創作、生活紀錄及原民語言及文化等資訊。無論各位來自何地,我將帶領大家進入「格納瀚Qnxan」的世界,讓正在進行式產生一種正念的磁場。
2024/10/31
現在這念心就是我們末法中的明師,帶領我們邁向光明境地的明師。心煩惱了,趕快拿經典讀一讀,唸一唸,心歡喜了,趕快把腿盤一盤、靜坐、止在當下的正念覺性,不會被苦樂境界所影響。不再是過去的昏沉,迷糊的芸芸眾生了。-見壽法師 我思我想:伴隨《覺21》一書,為期21天的禪修與閱讀即將畫上句點。在這段旅程中,
Thumbnail
2024/10/31
現在這念心就是我們末法中的明師,帶領我們邁向光明境地的明師。心煩惱了,趕快拿經典讀一讀,唸一唸,心歡喜了,趕快把腿盤一盤、靜坐、止在當下的正念覺性,不會被苦樂境界所影響。不再是過去的昏沉,迷糊的芸芸眾生了。-見壽法師 我思我想:伴隨《覺21》一書,為期21天的禪修與閱讀即將畫上句點。在這段旅程中,
Thumbnail
2024/10/31
我們這一念心,不執著相,就是離相,當下這念心能夠清楚了,就是離相,心當中有了分別,就是人相。想到有我、我所就是我相,在人相、我相當中,我們就又落入相對了。佛性不從心外得,只要有一個起心動念,心生便是罪生時。-見壽法師  我思我想:從小到大,我的期望很多,也夢想將來要做這要做那,渴望我的伴侶
Thumbnail
2024/10/31
我們這一念心,不執著相,就是離相,當下這念心能夠清楚了,就是離相,心當中有了分別,就是人相。想到有我、我所就是我相,在人相、我相當中,我們就又落入相對了。佛性不從心外得,只要有一個起心動念,心生便是罪生時。-見壽法師  我思我想:從小到大,我的期望很多,也夢想將來要做這要做那,渴望我的伴侶
Thumbnail
2024/10/28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真諦、俗締的道理、乃至於回歸到中締的道理,那麼佛就在心中,正念就是佛。時時刻刻保持正念,念念分明,處處作主,就有種種的法喜與禪悅,知道這一切都是本具的。-見壽法師   我思我想:我們都有佛的本具,只是我們尚未悟道,修行這條路沒有捷徑,只要踏踏實實的守住這一念心,相信諸佛菩薩會與我
Thumbnail
2024/10/28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真諦、俗締的道理、乃至於回歸到中締的道理,那麼佛就在心中,正念就是佛。時時刻刻保持正念,念念分明,處處作主,就有種種的法喜與禪悅,知道這一切都是本具的。-見壽法師   我思我想:我們都有佛的本具,只是我們尚未悟道,修行這條路沒有捷徑,只要踏踏實實的守住這一念心,相信諸佛菩薩會與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所以《悟性論》不是悟從外而來,所謂的開悟也不是讓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見到什麼佛就叫做開悟。而是我們能夠悟自本心,知道我們這一念心。 本無來去 本無生滅 本無是非 本無明暗 不起諸見如來見 唯有悟者應能識 我思我想: 活到五十歲,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去計較。應該要開始思考要感謝哪些人,每一天為
Thumbnail
所以《悟性論》不是悟從外而來,所謂的開悟也不是讓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見到什麼佛就叫做開悟。而是我們能夠悟自本心,知道我們這一念心。 本無來去 本無生滅 本無是非 本無明暗 不起諸見如來見 唯有悟者應能識 我思我想: 活到五十歲,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去計較。應該要開始思考要感謝哪些人,每一天為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在佛教,開悟是指依佛陀所教導的真理修行而有所體會的見地,稱為「體驗性智慧」,可以使修行者明白生命的本質是無常,世間萬物瞬息之間千變萬化,而執著與貪婪,只會帶來無盡的煩惱與痛苦。因此,開悟可以被理解為對生命的覺醒,意味著眾生從迷惑與無明中解脫,認識到真實的自我和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在佛教,開悟是指依佛陀所教導的真理修行而有所體會的見地,稱為「體驗性智慧」,可以使修行者明白生命的本質是無常,世間萬物瞬息之間千變萬化,而執著與貪婪,只會帶來無盡的煩惱與痛苦。因此,開悟可以被理解為對生命的覺醒,意味著眾生從迷惑與無明中解脫,認識到真實的自我和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 要尋找佛道,我們必須直接面對我們的本性。這個本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且無所作為的人。如果我們無法看清這個本性,我們將整天茫然不知所措,一直向外追求,但卻無法真正體驗到佛的存在。 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
Thumbnail
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 要尋找佛道,我們必須直接面對我們的本性。這個本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且無所作為的人。如果我們無法看清這個本性,我們將整天茫然不知所措,一直向外追求,但卻無法真正體驗到佛的存在。 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
Thumbnail
有人說學佛是為了成佛,學道是為了得道, 但這樣不就是目的性的去所向,而不是順其自然的變化。
Thumbnail
有人說學佛是為了成佛,學道是為了得道, 但這樣不就是目的性的去所向,而不是順其自然的變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