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領域研究現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文學領域可以分為古典跟現代文學兩塊,台大跟政大偏向平衡發展,師大偏古典,成、清對於現代較為注重。文學因為牽涉題材較為多元,加上資深教授榮退,而補進新進教師,故各校並未有特別聚焦於某種類型的傾向。

一般而言,小說是文學研究的大宗,多校均有相關指導的教授;其次,詩學研究亦是為數不少的研究傾向,無論是古典或現代都有一定比例的教授。再者,近年來戲曲研究的比率亦逐漸增加,可見俗文學的地位慢慢提升。



avatar-img
10會員
185內容數
中文研究所學校眾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又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考取的目標?進入研究所後,如何選擇自己的碩博論文題目?都是此專題探討的目標。此外,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日本輕小說的市場現狀及其與臺灣出版業的異同,指出輕小說作為快文化的一環,面臨泡沫化的風險以及相關的出版現象。雖然日本的純文學仍有忠實讀者支持,但輕小說的熱門題材如異世界轉生等卻容易導致市場飽和,引發品質良莠不齊的問題。透過對比日本與臺灣的出版文化,本文分析族群對文學的影響與未來的發展動向。
Thumbnail
曾永義:「古代中國戲曲學不發達,主要是因為文人將心力用在詩詞研究上,於戲曲則多用研究詩詞的方式來研究,沒有把戲曲學獨立建構出來。」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理工科與文科之間的對立與優劣評價,分析了背後的文化與歷史脈絡,特別是在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後,數字主義如何影響社會對學科的價值判斷。作者以自身經歷探討人文社會科學在當前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對於個人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並鼓勵讀者反思自己在這個數字化世界中的存在與價值。
Thumbnail
由於少子化,加上AI產業趨勢,大學人文科系學生逐漸限縮,尤其被視為傳統保守的中文系,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其實,語文不只是研究學問的基本工具,也承載了文化脈絡以及身分認同的意義,乃瞭解國家民族文化的基礎,國文教育可說是文化、道德與修養三合一的核心,國文之重要性,的確不容輕忽。 以前的中文系,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我假想所謂的純文學信仰者與聽團仔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一種共識,他們想守護的價值是不甘於「被定型(公式化)」,或者在2024年我們可以說被「市場/流量」所控制。這群人在各自的領域有追尋和執著,讓藝文界能持續推陳出新,像泉水般不斷湧現。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錢穆在〈中國學術思想之分期〉與〈兩漢博士家法考〉裡提出「王官學」與「百家言」的先秦學術二分模式,如今的人文學科也回到了王官學與百家言的情況⋯⋯
Thumbnail
選在二月預告這本書,這是在寫了上百本的小說之後,以「小說」為主題出版的書。這本書談的都是小說──特別是流行小說。 合作作者: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兼學術副校長施百俊BJ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日本輕小說的市場現狀及其與臺灣出版業的異同,指出輕小說作為快文化的一環,面臨泡沫化的風險以及相關的出版現象。雖然日本的純文學仍有忠實讀者支持,但輕小說的熱門題材如異世界轉生等卻容易導致市場飽和,引發品質良莠不齊的問題。透過對比日本與臺灣的出版文化,本文分析族群對文學的影響與未來的發展動向。
Thumbnail
曾永義:「古代中國戲曲學不發達,主要是因為文人將心力用在詩詞研究上,於戲曲則多用研究詩詞的方式來研究,沒有把戲曲學獨立建構出來。」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理工科與文科之間的對立與優劣評價,分析了背後的文化與歷史脈絡,特別是在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後,數字主義如何影響社會對學科的價值判斷。作者以自身經歷探討人文社會科學在當前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對於個人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並鼓勵讀者反思自己在這個數字化世界中的存在與價值。
Thumbnail
由於少子化,加上AI產業趨勢,大學人文科系學生逐漸限縮,尤其被視為傳統保守的中文系,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其實,語文不只是研究學問的基本工具,也承載了文化脈絡以及身分認同的意義,乃瞭解國家民族文化的基礎,國文教育可說是文化、道德與修養三合一的核心,國文之重要性,的確不容輕忽。 以前的中文系,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我假想所謂的純文學信仰者與聽團仔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一種共識,他們想守護的價值是不甘於「被定型(公式化)」,或者在2024年我們可以說被「市場/流量」所控制。這群人在各自的領域有追尋和執著,讓藝文界能持續推陳出新,像泉水般不斷湧現。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錢穆在〈中國學術思想之分期〉與〈兩漢博士家法考〉裡提出「王官學」與「百家言」的先秦學術二分模式,如今的人文學科也回到了王官學與百家言的情況⋯⋯
Thumbnail
選在二月預告這本書,這是在寫了上百本的小說之後,以「小說」為主題出版的書。這本書談的都是小說──特別是流行小說。 合作作者: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兼學術副校長施百俊BJ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