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之前看過「地。」的PV,原本對於這次的製作品質不抱期待。
但是等到開播以後,確實如同預期的不夠力,但是OP依然把當初的感動全部喚醒,想起魚豊老師的作品多麼打動人心。
順手看了一下新聞,老師的連載首作「一百公尺」宣布2025動畫化,以及最新作品「ようこそ!FACT」的連載完結。
這或許是個機會,重新認識魚豊老師的作品與其中哲學。
有些討論說到魚豊的哲學系背景,這點沒有太多的直接資訊,但是作品確實有著大量的哲學觀點在其中。
而三部作品都圍繞在同樣的主題-「信念」,類似的思想也有重複出現,只是差別在於題材與比重的不同。
本文討論到作品,一定程度的提及劇情,自己斟酌。
/
如果說因為名氣而看了「地。」,那或許「一百公尺」能讓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
作為處女作,實在是非常精美的作品,既精簡又充滿張力。
故事是描述主角藤堅,作為一百公尺田徑選手,從小到出社會的成長歷程。
故事中有一句對白「只要在100公尺內跑得比任何人都快,一切問題就都會解決。」
但作為單人競技比賽,最快的人只有一位,全世界只有一位,這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句話。
短跑不像其他運動,沒什麼複雜的規則,也沒有太多的技巧需要描寫,就那麼零點零幾秒的差距,幾乎取決在選手本身的心理素質。
不管怎樣的選手,都必須不斷經歷信心的考驗,會焦慮、會懷疑、會不斷有負面的情緒浮現,即便過去再多的獲勝紀錄也無法當作保證。
在這樣的自我對抗之中,會不斷自問著「你是為了什麼而跑步的?」
這樣的懷疑貫穿了故事頭尾,也間接說明了自信的根源。
/
原本就得過漫畫大賞、手塚治虫文化獎等殊榮,這次的動畫化與其說出圈了,倒不如說是重新再被看見一次。
目前來看動畫本身並無出色,但光憑故事本身就已經足夠深刻。
很明顯的「地。」談論的是信仰,相比於一百公尺的自我相信人生觀,「地。」的信念是看待真理的態度,一種世界觀。
作為現代人,我們有著後見之明,清楚知道世界的樣貌,但在故事中,在那個時代下,世界是上帝(教會)說了算。
所以現在是已經有了真理,上帝告訴我們答案就在那裏了,然後你要來質疑、試圖推翻一切!?
先不提「訴諸權威」是種邏輯謬誤,真理就不能質疑嗎?
有個我忘記脈絡的說法是這樣的,真理之所以為真,是因為能打敗任何質疑的觀點,科學就是這樣(雖然我記得的不是在講科學)。
另一方面即便已經過驗證,證明是真理的說法,依然需要接受質疑,並不是質疑會讓真理更真,而是通過質疑提醒後人何以為真。
題外話,世上有沒有真理?我會說有真理,但真理不存在。
至於信仰為何是一回事,但有必要為了信仰付出一切嗎?
不知道,但......。
/
魚豊老師繼「地。」之後的連載作品,雖然完結了,但台灣尚未代理。
為了方便我後面就以「FACT」代稱,故事是發生在現代,一個有關陰謀論的故事,故事主角渡邊是個平凡的社畜,因緣際會下加入名為「FACT」的陰謀論社團,劇烈的改變他往後的人生觀念。
老實說「FACT」不好看。
......诶!!
就是看過老師的前兩部作品後,要是抱著相同的期待來看,會認真感到「這什麼鬼東西!」
主角就是個笨蛋,而在探討陰謀論的故事下,那種用自以為理性的方式,來探討像是「地下政府」之類的鬼扯,讀者只會感到煩躁。
但試著想想,不管是「一百公尺」的藤堅、「地。」的拉斐爾,老師筆下不乏這種充滿理性、善用邏輯、懂得怎樣CP值最高、有著小聰明的腳色,只不過這次的笨了點。
而本作的主軸「承認錯誤」這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看過「地。」的多少會有印象。
既然前兩作提及的信念與懷疑的關係,信念經過檢驗會更加堅定,但沒道理懷疑不能是對的。
結果卻是投注的信念完全毫無意義,而作過的一切努力,只會讓自己遠離現實。
/
整個魚豊老師的作品放在一起來看,許多觀念都是重複出現的。
其中一種最常出現的對白就有「我的直覺更想相信地動說!」之類的,訴諸直覺,揚棄理性的觀念。
當然作為故事這通常是情緒的高潮,但是認真檢視,這並不能很好的說明事情,應該鼓勵人要依循直覺來下判斷嗎?
那麼這邊來收束一下,信念是怎麼一回事?
借用維基的說法,「信念(belief)是一種態度」,相信未必需要有證據作為佐證,而是一種選擇。
而「FACT」最後回歸到一個非常存在主義式的觀點,要選擇怎樣的敘事來相信。
「一百公尺」或者「地。」也是相同的,這種相信並不是單純的衝動......好吧,我的「直覺」並不想把這當作衝動。
理性推理需要奠基在已知的理據上,對於不明確的因素並不能拿來作判斷,不能指點任何人的未來,甚至不保證正確的解答。
而當眼前已經有太多現成的證據打臉你時,你就很難發現太陽才是世界中心、地球是圓的、或是我能跑得更快、作得更好。
在毫無道理的現實世界,理性不見得能找到方向,不是沒有方向,只不過有時你找不到證據來支持,甚至無法訴諸語言,即便直覺指引你向前。
訴諸直覺看上去毫無道理,因為這不是拿來說服人的,這沒有任何說服力,就像社群平台上太多人用本能發言而顯得大腦缺乏。
但同時直覺是行動的前提,所以當你相信,去作,別拿來當理由。
/
「地。」其中有這樣一個名場面,黑夜過去、朝陽升起,角色展開雙臂迎接晨光的洗禮,在「FACT」也有類似的一幕。
我相信老師在作品中有運用現象學的觀念,但這不好解釋,或者我舉另一個作品,皮克斯的「靈魂急轉彎(SOUL)」,其中一幕中晚風徐徐、夕陽西斜、葉片飛旋而下,主角望著這一切,莫名的感受到一股感動。
這是回歸實事自身,而不是用曾經讀過的知識來理解世界。
當人用陰謀論來理解世界,這當然是錯的,但當人用多方驗證過的正確知識,理解的依然不是當下那個你身處的世界。
前面提到有必要為了信仰付出一切嗎?「FACT」給我很好的說明。
是的,在「地。」中代價是生命,這不容易。
但是換作在「FACT」中,如果無法覺醒,你永遠會意識到現實在打臉你,永遠會有無法自圓其說的環節,不去確認清楚,自己會清楚活在虛幻的謊言中,而無法再前進一步,因為那不會有任何意義。
而老師的三部作品中,都有這樣回歸到角色自身,最真誠的感受,就是這樣才打動人心。
/
「FACT」不好看。
至少前三分之二讓人難以忍受,全作30話的篇幅,我覺得要忍的部分不算短,特別是不知道哪邊才會迎來轉折的狀況。
但如果你曾經體會過「一百公尺」中生命的熱情、在「地。」中見識過真理,那你也會為「FACT」最後的覺醒感到認同(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