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題目關鍵字【潛能】)
〝搭檔〞這個詞,我不確定是否還有在任何形式關係上做使用。不過我相信滿多都是用替代詞來比喻:同事、共同經營某領域的團隊好友、藝術舞蹈家(拉丁舞、組合式街舞等)、競技項目選手。
如果這是放在學生時期,最好理解就是PPT分組報告,約3-7人左右以畢業論文或者課堂的某個題目進行深入淺出的探討跟講解。我記憶裡,我永遠記得沒有任何同學喜歡做PPT這個繁瑣又枯燥的事情,無論哪個環境或者身分,我偏向那種獨自完成的類型,自己蒐集資料、自行編輯文檔跟影片、自己上台報告。(P.S-完美主義者、急性子類型)
在這個題目有兩個不錯建議:無論任何形式的搭檔,都需要維持對等關係,並做好分配工作。
記憶裡有一段是高職手工用紙張做菜單的作品,我還記得自己將菜單做成立體形式三折卡片,卡片內有佈滿各種櫻花非常經驗,上面寫著有趣的菜名跟餐點費用。那個菜單是我獨自完成,記憶中我的任課老師看完我的作品聽完我介紹,她原話是:你下次可以嘗試跟其他一起分組完成作品,分數或許會更高。
記得那個分組可以一人或者四人左右,我立馬就決定自己獨自完成,雖然分數好像是75或85,時間太久已經忘了準確多少分了。但是我相當滿意那個分數,也很喜歡自己的設計理念,因為能自由創作跟設計那種感覺真的太好了。
相信放在現在社會環境組織結構上,維持對等關係談起來如天方夜譚,人們很容易不自覺變得上對下的口吻及態度,在利益面前這部分沒有想像中那麼純粹。
難道就真的沒有了嗎?我認為不能說不存在,只是隨著時間及心境轉變,人們選擇的解決方式也會不同,17歲的青澀想法、27歲的笨拙方式、37歲的徬徨心境、47歲的遠見認知……,這些都是獨特充滿個人風格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