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的職場環境
「我希望你可以不要計較上班的時間」在面試時,前公司的老闆娘是這樣跟我說的,當下我就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工作環境,但因為當時沒有錄取其他工作,所以我選擇先待下來,避免太長時間沒有收入。
後來真的開始工作,我才知道,到了現在還有這種工作環境,當著實習生的面對設計助理連環爆炸般質問…
戰犯到底是誰?
前公司老闆娘:「你現在說清楚,到底是怎麼跟對方問的?你現在把整件事情從頭到尾講清楚。」助理:「我說(某個油漆行)老闆,這面牆沒有漆到,然候我看了一下,當初報價沒有這面牆,可是3D有標,老闆說這面牆要的話,可能要加兩萬。」
前公司老闆娘:「你看你,為什麼說話之前都不會動腦?」
助理:「……」
前公司老闆娘:「你怎麼會這樣講話?你說『這面牆沒有漆到』對方就可以賴在公司這裡,反正這筆錢不是對方自己吞,就是你出!」憤怒得用手指著助理
助理:「……」
前公司老闆娘:「所以這筆錢你要出?」
助理:「沒有啊,我等一下跟對方講。」
前公司老闆娘:「等一下,你要講什麼?」這句話跳針重複了好幾次。
助理:「就跟對方說那面牆他要漆。」
前公司老闆娘:「你現在自己打開3D,你說3D有,然候問他當初怎麼沒有報這面牆?這個是他漏掉的,他要負責。」
然後助理就離開了。
在那之後實習生問:「這樣不會傷感情嗎?」
老闆娘以為是在講廠商負責的事情,說這本來就是廠商要承擔。
就我的感覺,在那句「說話之前總是不會動腦」之後,她們的關係算是跌入谷底。
我從出社會到目前為止,總計在室內設計公司總共待三年半,但因為我不負責室內設計的部分,老實說這個到底誰要負責……我也不知道。如果今天是室內設計公司沒有注意到報價漏掉,那麼會自己吞呢?還是會像這個油漆廠商一樣,以沒有報價為由,拒絕處理呢?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間室內設計公司總是在找戰犯,永遠在找人出來扛責任,也沒有給誰的功勞獎勵,賞不明,罰也不明,因雙老闆、夫妻經營公司,最後都會變成每個老闆說的都不一樣。員工左右為難,做什麼都不對。
玻璃心vsPUA
助理有私底下跟我說,過去任職這三個月裡,她感覺很糟,前兩個月老闆娘總是晚上10點打電話給她,每次都訓話一個小時左右,剛開始她也想過:會不會其實自己應該要試著告訴老闆娘,這些話很傷人?
某一次,她鼓起勇氣向老闆坦承:她不喜歡老闆娘每次對她這樣,她希望老闆娘可以尊重她的感受,老闆娘反問「你能不能不要這麼玻璃心?我講這些都是為你好!」
她知道老闆還有老闆娘總是跟某個同事在講自己的壞話,她也知道老闆娘很多的訓話完全是在貶低自己,就連我也聽過不少,我覺得那些訓話從人格特質到細微瑣事,實在不像是為她好,更像是幾年前討論度很高的PUA。
其實我聽到她說自己經歷的時候,真的覺得她好勇敢,被罵可能還好,誰沒有經歷過?可是向傷害自己的人坦承受傷,這實在很難…要是真的玻璃心大可去搞個醫療證明,然後用盡自媒體、媒體的渲染力跟公司硬槓到底,小公司可不想也經不起這些麻煩。
而且我覺得她的人品還算不錯,畢竟老闆娘幾乎每天都對她破口大罵,她卻從來沒有錄音過,不然要敲詐完全沒問題。
老闆娘的PUA問題客觀來講蠻嚴重的,這些年來受不了走人的助理都超過10位了,還有人甚至主動離職後丟血書在公司門口咒罵老闆娘的。
人本是感性居多
很常看到當有人抱怨遇到不理性的人,大家都會覺得那個不理性的人,一定是女的,不是女老闆就是女主管,像這個案例就是老闆娘的問題。
客觀來講,人本來就是感性的,跟性別無關,而且大多數的人都一樣,當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應該很少會反問自己「為什麼?」、「真的有這麼嚴重嗎?」、「是不是能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只要你無法拿出精準的證據證明自己說的話,那就是感性發言,我其實不太喜歡台灣這種無腦崇拜理性的氛圍,因為首先這些人根本不理性,其次理性不是萬能,感性並非無能,要區分清楚,那些不合理的情感攻擊是畏懼、無能的表現。
用故事重新審視自己
對於自己的行為,不確定是處理得當還是過頭了,可以試著把這件事用客觀角度陳述一遍。把「我」拿掉,也不要對第三人用男女稱呼,把所有主詞改成「有一個人」、「另一個人」,然後問問認識的人,甚至覺得害怕也可以問ChatGPT 記得拿掉好、不好、竟然、甚至、不過是、幾乎、總是、什麼時候、太扯了等等感受用詞、頻率用詞,然後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不爽可以離開
接下來分享一個完全看自己心情辦事老闆,後來想想真不知道該說有趣呢?這個案例是40幾歲的男性,來自屏東的客家人。
下篇文繼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