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三晚上到臺大的博雅館聽北醫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吳昌衡教授講《正念解壓說》,身為心理師我雖然熟悉正念,但「累積知識」和「累積經驗」兼具的現身說法,仍在有限約一小時裡傳遞了新的印象:
先說結論:每天數分鐘的「專注於呼吸」的正念的活動,有助於滋養大腦、清心解壓。
1. 介紹了大腦的「預設模式(簡寫為DMA)」和「專注模式」,藉由fMRI說明兩個模式如同「翹翹板一般」互相拮抗。
2. DMA有部分直接接上杏仁核:不爽、擔心、害怕(憂鬱症者的DMA範圍比較大),初淺說明發呆或不專心時,較容易焦慮或有負面的想法、情緒。
3. 大腦比如肌肉一樣,有一些我們無法隨意控制,也有很大部份可以經由有意識的、持續的練習而「強壯」。白話說:專注力是可以練習的。蔡教授還說一開始練習正念,指導語說專注在呼吸上時,我心裡會想:「已經專注在呼吸上了」,直到後來完訓正念之後才知道,起初那根本不叫專心,正念可以調整同在到多強大,是他尚無法想像的。
4. 網路上有許多正念練習可以自己試試看,若分心了,也只需要知道「哦,我分心了,把注意力再帶回來」就好了。--我特別喜歡這一態度。
(Q&A時間有人詢問一心可以多用是否算專注?還有問到「在心中規劃未來--例如等一下要搭什麼路線回家等等,算不算「專注」,吳教授回答:多工通常只能用在已經熟練熟悉的事項上。還有:規劃未來、回憶過去,自我意識--都是DMA模式,和專注在當下的大腦像翹翹板一樣不同且拮抗,正念是自我滋養的being(自在、同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