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也對抗不了人心持續內耗的恐懼心理:保險心理學與商業的真相,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在現代社會裡,風險評估早已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為我們揭露每一項危險背後的真相。然而,數據再強大,對於許多人來說,買保險與買樂透的需求更多源於心安與渴望,而非冷冰冰的概率可以說明做與不做。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幾項常見的「恐懼」數據,對比一下我們對這些風險的誤解和實際數字。


  1. 鯊魚攻擊:全球每年平均僅發生約70次鯊魚攻擊,其中約10次是致命的。實際上,我們因鯊魚攻擊致死的機率為1/3,700,000,幾乎和閃電擊中的機率相當,但電影《大白鯊》讓人對鯊魚的恐懼深深植入腦中,使得大家對海洋充滿防備,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2. 飛機失事:現代飛行的安全度遠超想像。據統計,全球每年飛機失事次數僅約5-10次,導致約500-1,000人死亡,發生率是1/11,000,000。換句話說,您每天搭飛機一萬年,才可能碰上一次意外。然而,每當新聞播報一起飛機失事,這恐懼便不斷放大,導致買平安險變成必備的配套行為。各位可以自行想像一下每年旅遊平安險的營業額佔了保險公司的營業額,和投資報酬率有多高。
  3. 樂透中獎:讓人驚訝的是,很多人寧可花錢買樂透,卻不認為自己會成為統計數字之一。實際上,樂透中大獎的機率低至1/292,000,000,意味著您中獎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


保險心理:為何我們選擇「買安心」

說到鯊魚和飛機,很多人立刻聯想到恐怖的海中血光或驚悚的空難場景。奇怪的是,鯊魚攻擊死亡率其實極低,甚至比被閃電劈中的機率還低;至於飛機失事,概率也是小得可以忽略。這些擔心更多是來自於影像的力量。想想看,我們從小看過多少類似《大白鯊》的電影?恐怖的海洋怪物、失控的機械,這些劇情讓恐懼在心中扎根,比起大數據或真實數據,它們更持久且難以抹去。

那麼,為什麼人們還是情不自禁地害怕?答案其實很簡單:媒體塑造了我們的恐懼。一次電視播放的鯊魚攻擊,就能讓人下海前忐忑不安;一則飛機事故新聞,又讓人回想起空中可能的恐怖。雖然數據告訴我們,現代航空已經是極度安全,但這樣的事實,怎麼敵得過我們大腦中的那股“飛機危險”的直覺呢?這恐怕是大數據再強也無法改變的。


保險公司非常明白這點,推出的旅遊平安險、意外險,就是賣一種“心安”感。這邊順便一提:根據市場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旅遊保險市場規模大約為218億美元,每年還是保持約有5-10%的成長率。

媒體影響力超越了大數據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只被這些危險影響,更被媒體灌輸的恐懼潛移默化。例如,歐洲歷史上有超過百萬女性被指控為“女巫”並慘遭處刑。當時的“群體恐慌”源於人們對未知的害怕,僅靠幾句未經查證的指控,就能讓一個社區陷入集體歇斯底里。這種恐懼操控現象,難道與現在的媒體渲染和社交平台上的“傳言病毒”不同嗎?現代社會雖然多了大數據和AI技術,但人心的恐懼與網路謊言的擴散效應依然強大。

當我們面對風險,理智與本能的拉扯

這就是人心的吊詭之處,理智可能告訴我們危險的實際概率很低,但我們的大腦卻總是偏向相信那些讓我們不安的場景。無論大數據多麼強大,數據再完備,也無法消除這種深層的恐懼。畢竟,數據再準確,也無法為我們解釋那些隱藏在直覺與恐懼背後的情緒,正是這些情緒讓我們既愛又怕生活中的各種未知。

raw-image

反觀另一個數據案例,知道不好還是繼續做...

抽 菸

透過大數據,我們可以客觀地看到吸菸的健康危害,但心理因素如認知失調、自我安慰與即時滿足偏好等,使得人們難以採取行動改變自己的習慣。

1. 數據支持

大量數據顯示,抽菸增加罹患心臟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風險,並且每年約有800萬人因吸菸相關疾病而死亡。然而,全球範圍內的吸菸人數仍居高不下,尤其是在某些國家和年齡層甚至有所增加,這顯示了即使有科學數據支持,抽菸的行為仍然無法根本消除。

2. 認知失調理論

認知失調理論解釋了為何這些明知有害的行為依然難以改變。當吸菸者了解到吸菸有害健康的數據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內在矛盾,因為他們的行為(抽菸)與所知的事實(吸菸有害)產生了衝突。這會導致一種「認知失調」的不適感。為了減少這種不適,他們可能會自我安慰,如認為「我生活壓力大,需要這些放鬆」或「我的親友中也有長壽的吸菸者」。這種自我安慰是典型的心理防衛機制,用來減少認知失調帶來的不安。

3. 偏見效應

另一些心理學現象如「樂觀偏見」也可能影響吸菸者的態度。即使知道抽菸的健康風險,他們仍傾向於認為「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這種樂觀偏見讓他們高估自己健康的可能性,低估健康風險,進而使他們在面對吸菸數據時忽視其嚴重性。

4. 即時滿足偏好

吸菸者往往尋求即時的放鬆和愉悅,這種即時滿足感比起長期健康風險更具吸引力。即時滿足偏好讓吸菸者更願意接受眼前的短期快感,而忽略吸菸長期帶來的健康威脅,這也使得數據警告難以改變他們的行為,更別說媒體與各種影音的深淺影響會讓人更容易鬆懈自己的決定。

目前全球煙草市場的價值約為 8,000 億至 9,000 億美元,並且預計未來幾年會持續增長,雖然增長率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在這樣的鉅額的商業金額下...我們不難想像就算有數據證明抽菸的壞處,在背後的商業巨頭們會如何運用媒體操作影響人們的決策,這個世界有洗白就有洗黑。那裏有錢賺那裏就有商業模式層出不窮...

raw-image


總結

在現代社會,雖然大數據與AI技術能準確計算各種風險,我們的選擇卻依然受到情緒驅動。這反映出人類與數據間的微妙關係:即使數據清楚地呈現了事件的機率與風險,我們的本能仍使我們心存忐忑,而在媒體的操作下,更容易動搖心志。誰若能掌握消費者的心理,便能在這些相互作用中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

是否商業創新的首要原則,就是掌控人類的內心情緒?


未來觀察預言家 Higer吳立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未來觀察家Higer的沙龍
12會員
65內容數
如何成為不被AI取代的未來人才,一起學習思維的多元化與同理心的培養,最重要的是用換了設計脫口秀的方式看這嚴肅的世界。 運用長年的累積的多元資訊與實戰經驗數據庫 加上敏銳的社會觀察洞見,洞察未來的產品之路,給您有效的洞見與合理的解法 讓您的產品提前>邁向未來 。
2025/04/27
每次看到「從車庫開始的創業神話」,我都忍不住想問: 請問,要是家裡連車庫都沒有,是要從哪裡開始?從騎樓嗎?還是捷運地下街? 不知道大家是否變成大人後,開始有種默默的哀傷。 收入持持沒增加,大家的理財計劃就只有股票...(最近感謝川普讓大家夢破滅...) 雖然早已看破紅塵、破除購物思維
Thumbnail
2025/04/27
每次看到「從車庫開始的創業神話」,我都忍不住想問: 請問,要是家裡連車庫都沒有,是要從哪裡開始?從騎樓嗎?還是捷運地下街? 不知道大家是否變成大人後,開始有種默默的哀傷。 收入持持沒增加,大家的理財計劃就只有股票...(最近感謝川普讓大家夢破滅...) 雖然早已看破紅塵、破除購物思維
Thumbnail
2025/04/15
台灣人4星是客氣,外國人3星是喜歡?一顆星的世界誤會大了! 大家是不是都有過這種經驗: 旅遊時精挑細選一間米其林推薦、Google滿滿4.8星的神級餐廳,結果一口吃下去……嗯?這不就是我家巷口那家麵攤再加一點香菜的味道嗎? 五星好評,真的等於五星品質嗎? 答案可能會讓你「一星破口噴出來」。
Thumbnail
2025/04/15
台灣人4星是客氣,外國人3星是喜歡?一顆星的世界誤會大了! 大家是不是都有過這種經驗: 旅遊時精挑細選一間米其林推薦、Google滿滿4.8星的神級餐廳,結果一口吃下去……嗯?這不就是我家巷口那家麵攤再加一點香菜的味道嗎? 五星好評,真的等於五星品質嗎? 答案可能會讓你「一星破口噴出來」。
Thumbnail
2025/04/01
這幾年,每次 iPhone 發表前,果粉們都懷抱期待,想看看蘋果會不會來個大突破,像當年 iPhone 4 的經典設計、iPhone X 的全面螢幕一樣,給我們帶來真正的變革。結果
Thumbnail
2025/04/01
這幾年,每次 iPhone 發表前,果粉們都懷抱期待,想看看蘋果會不會來個大突破,像當年 iPhone 4 的經典設計、iPhone X 的全面螢幕一樣,給我們帶來真正的變革。結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心理學家認為,在人類的演化進程中,透過生存經驗的不斷累積,逐漸在我們的大腦中形成了一種懼怕的機制;例如,有些人會没理由的躲避某種動物或昆蟲;有些人登高時會不由自主的心跳加速;有些人一到夜晚,處在暗中,就會莫名感到害怕。........
Thumbnail
    心理學家認為,在人類的演化進程中,透過生存經驗的不斷累積,逐漸在我們的大腦中形成了一種懼怕的機制;例如,有些人會没理由的躲避某種動物或昆蟲;有些人登高時會不由自主的心跳加速;有些人一到夜晚,處在暗中,就會莫名感到害怕。........
Thumbnail
販賣恐懼(Fearmongering)是指利用恐懼來操縱或影響他人的行為或態度。販賣恐懼的手段有很多,包括: 誇大風險:將風險誇大,使人們產生恐懼感。例如,有些媒體報導會將小概率事件的風險誇大,例如報導某種食物可能致癌,但實際上這種風險非常低。 製造焦慮:利用人們的焦慮情緒,使他們更容易被恐懼所
Thumbnail
販賣恐懼(Fearmongering)是指利用恐懼來操縱或影響他人的行為或態度。販賣恐懼的手段有很多,包括: 誇大風險:將風險誇大,使人們產生恐懼感。例如,有些媒體報導會將小概率事件的風險誇大,例如報導某種食物可能致癌,但實際上這種風險非常低。 製造焦慮:利用人們的焦慮情緒,使他們更容易被恐懼所
Thumbnail
這是一種生理上會產生拒絕的顫慄感,比起心裏、所有價值觀想法的牴觸,更多來自身體上覺得「危險」而不想靠近的全面高壓。跟焦慮的差別是,焦慮來自還沒發生的事情,恐懼來自正在面對的情況,會感受到生理上的寒毛直豎、背脊發涼、後腦杓緊繃。
Thumbnail
這是一種生理上會產生拒絕的顫慄感,比起心裏、所有價值觀想法的牴觸,更多來自身體上覺得「危險」而不想靠近的全面高壓。跟焦慮的差別是,焦慮來自還沒發生的事情,恐懼來自正在面對的情況,會感受到生理上的寒毛直豎、背脊發涼、後腦杓緊繃。
Thumbnail
一隻火雞,牠在生活的前一千天,有人定期餵食,是件再美好不過的事,也對餵食牠的人給予滿滿的信任感,從不懷疑,同時也少了戒心。但在第一千零一天,也就是感恩節的當天,卻被那位牠信任到不行的餵食者給「出賣」,而成了餐桌上的佳餚。
Thumbnail
一隻火雞,牠在生活的前一千天,有人定期餵食,是件再美好不過的事,也對餵食牠的人給予滿滿的信任感,從不懷疑,同時也少了戒心。但在第一千零一天,也就是感恩節的當天,卻被那位牠信任到不行的餵食者給「出賣」,而成了餐桌上的佳餚。
Thumbnail
根據問卷調查,一般人被問到最怕什麼東西時,下面四個答案永遠名列前茅:蛇、蜘蛛、高處,以及受困在狹小空間。再來是其他意料中的答案:上台演講、針頭、搭飛機、老鼠、陌生人、狗、人群、血、黑暗、火和溺死等等。 這些恐懼基於明顯的演化理由在我們腦中根深柢固。對生理傷害、受困和毒素的恐懼曾幫助我們祖先活下去。
Thumbnail
根據問卷調查,一般人被問到最怕什麼東西時,下面四個答案永遠名列前茅:蛇、蜘蛛、高處,以及受困在狹小空間。再來是其他意料中的答案:上台演講、針頭、搭飛機、老鼠、陌生人、狗、人群、血、黑暗、火和溺死等等。 這些恐懼基於明顯的演化理由在我們腦中根深柢固。對生理傷害、受困和毒素的恐懼曾幫助我們祖先活下去。
Thumbnail
窮極一生,我們永遠都要面對一種敵人。可能你會猜想,是厭煩的工作、討人厭的上司、老是講不聽的另外一半、管不動的小孩。然而,答案都不是這些,這個敵人的名稱為「風險」 人類作為生物非常的優秀,具有許多生物所沒有的思考能力,但人類始終是生物,儘管經過演化,而且生活環境也不像過去蠻荒時代那般的惡劣,所以人類
Thumbnail
窮極一生,我們永遠都要面對一種敵人。可能你會猜想,是厭煩的工作、討人厭的上司、老是講不聽的另外一半、管不動的小孩。然而,答案都不是這些,這個敵人的名稱為「風險」 人類作為生物非常的優秀,具有許多生物所沒有的思考能力,但人類始終是生物,儘管經過演化,而且生活環境也不像過去蠻荒時代那般的惡劣,所以人類
Thumbnail
「啊~好險。」 請問你覺得人的一生能夠僥倖幾次? 我們究竟在什麼時候開始失去危機意識了呢?
Thumbnail
「啊~好險。」 請問你覺得人的一生能夠僥倖幾次? 我們究竟在什麼時候開始失去危機意識了呢?
Thumbnail
世界充滿變化與不確定性,而人類的預測能力並不完美。未來總會發生一些我們預料之外,且影響深遠的意外事件。這樣「極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卻又發生的事件」被稱為「黑天鵝事件」。17世紀前的歐洲人相信所有天鵝都是白的,直到在澳洲發現第一隻黑天鵝,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崩潰了。
Thumbnail
世界充滿變化與不確定性,而人類的預測能力並不完美。未來總會發生一些我們預料之外,且影響深遠的意外事件。這樣「極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卻又發生的事件」被稱為「黑天鵝事件」。17世紀前的歐洲人相信所有天鵝都是白的,直到在澳洲發現第一隻黑天鵝,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崩潰了。
Thumbnail
脆弱的反義詞是什麼?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堅強(強固),就像小時候受傷了在哭泣,大人們一定會說要堅強不要這麼脆弱!但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因為堅強的概念是相對的,它用有限的能量防止自己被擊倒,像是大樹、堤防等等...
Thumbnail
脆弱的反義詞是什麼?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堅強(強固),就像小時候受傷了在哭泣,大人們一定會說要堅強不要這麼脆弱!但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因為堅強的概念是相對的,它用有限的能量防止自己被擊倒,像是大樹、堤防等等...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焦慮是持續、模糊的擔憂,人們需要一種叫得出名字的「恐懼」來嚇住自己,以擺脫焦慮。正如「薩特」對希伯來人說的:「假如沒有的話,就塑造一個!」因爲這個世界需要替罪的羔羊。於是人們按照自己的焦慮和想像,塑造自己的羔羊—不管它是蟑螂、老鼠,還是恐怖片,黑色禮拜五。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焦慮是持續、模糊的擔憂,人們需要一種叫得出名字的「恐懼」來嚇住自己,以擺脫焦慮。正如「薩特」對希伯來人說的:「假如沒有的話,就塑造一個!」因爲這個世界需要替罪的羔羊。於是人們按照自己的焦慮和想像,塑造自己的羔羊—不管它是蟑螂、老鼠,還是恐怖片,黑色禮拜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