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這學期開始沒在教學之後,深刻感受到自己「就是個沒有孩子的人」。我不用要求自己要同理有孩子的人,因為我身邊多了很多沒有孩子的同學。我的生活環境發生改變,從充滿小孩,到現在這個模樣。或許不用這麼羨慕、或許就好好享受、或許.....不用有小孩也沒關係了,這些解放之聲進入我的生命當中。這並非是討厭有孩童的友人,而是使我有更多空間去感受自己對於「沒有孩子」的生活想像。
當然,研究生的生活還是有許多討厭或辛苦的地方,但其實相較於需要不斷提及當今流行的教養觀、教育心理學、兒童發展、兒童觀等等,或許我並非討厭,但也不是那麼想不斷「消費」這些知識,將它們轉化成別人對我的「標籤」。
對於新獲得的知識與領域,我興奮到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同時卻也深陷其中。覺得自己只是浸泡在裡面,卻看不見全貌。昨天上抱石課,教練問我讀「戲劇所」是要演戲嗎?一時之間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分享才好。
但是我想很多人在學習新的事情時都是這樣吧?
被拋進環境當中,然後就照本能地先試試自己與這的新東西關係,到試著掌握這個新東西。就像開始玩攀岩一樣,在高牆上感受到自己就是想要往上爬,試試自己身體的極限,無任何技巧可言地「挑戰」。最後獲得勝力些許,卻也獲得程度的證明。進而才開始繼續上抱石課來精進自己。
話說,昨日的抱石課讓我有新的發現!是令人興奮的大發現!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爬不上去就是肌力或柔軟度的問題,因此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只能回去好好練重訓,過段時日再來挑戰。昨天面對我已經嘗試兩週的白色路線心存沮喪。認為自己再怎麼練都還是因為肌力不足的問題才無法成功,因為我嘗試各種攀爬的技巧都還是沒辦法。直到教練跟我分享:「其實抱石有兩種訓練模式,一是我所知道『肌力訓練』,透過將肌肉變增加自己的身體能力;二則是『肌肉記憶』,透過不斷嘗試的歷程去讓肌肉記住成功那剎那的感受,是一種對身體協調性的練習,是肌肉的彈性的鍛鍊。而這兩種都要並進才能達成真正的進步,但肌力不足不代表你此刻無事可做了。」這使我感受到:原來每一次的失敗都是有意義的、再多試幾次是有意義的。
戲劇這個新東西他有許多好玩的地方,可能是每堂課程的進度推進,使得我難以完全感受。再來就是,進入戲劇所其實不只在學戲劇的東西,還包括要學習「研究」是什麼,這是我當初沒有想過的,我覺得這也是一個獨立的領域,裡面的知識系統也是非常龐大。讀研究所最大的挑戰就是理解自己每次感受到的「沒產值」也都是有意義的累積。前兩週經歷了研究所的低潮,覺得自己研究沒產值、工作停了在家庭與社會間沒產值、甚至連我的身體都生不出還子的那種沒產值。整個都要將我拖入地獄當中。覺得我還好好活著真是萬幸。只能說在家庭、學校以及朋友當中有遇到許多天使的幫忙。生活中有MH的陪伴,承受我所有低氣壓,也陪伴我在低谷中啜泣。學校裡面有時常令我耳目一新的事情發生,也有跟我一樣痛苦的同學一起抱怨跟彼此打氣。朋友們不嫌棄我總是回覆訊息緩慢,回覆後也都認真再接起談話的狀態。感恩總是能夠讓我的生活過得更加穩定又平靜。先到這邊吧,要來寫讀本的摘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