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療自我

更新於 2024/11/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從這學期開始沒在教學之後,深刻感受到自己「就是個沒有孩子的人」。我不用要求自己要同理有孩子的人,因為我身邊多了很多沒有孩子的同學。我的生活環境發生改變,從充滿小孩,到現在這個模樣。或許不用這麼羨慕、或許就好好享受、或許.....不用有小孩也沒關係了,這些解放之聲進入我的生命當中。這並非是討厭有孩童的友人,而是使我有更多空間去感受自己對於「沒有孩子」的生活想像。

當然,研究生的生活還是有許多討厭或辛苦的地方,但其實相較於需要不斷提及當今流行的教養觀、教育心理學、兒童發展、兒童觀等等,或許我並非討厭,但也不是那麼想不斷「消費」這些知識,將它們轉化成別人對我的「標籤」。

對於新獲得的知識與領域,我興奮到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同時卻也深陷其中。覺得自己只是浸泡在裡面,卻看不見全貌。昨天上抱石課,教練問我讀「戲劇所」是要演戲嗎?一時之間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分享才好。

但是我想很多人在學習新的事情時都是這樣吧?
被拋進環境當中,然後就照本能地先試試自己與這的新東西關係,到試著掌握這個新東西。就像開始玩攀岩一樣,在高牆上感受到自己就是想要往上爬,試試自己身體的極限,無任何技巧可言地「挑戰」。最後獲得勝力些許,卻也獲得程度的證明。進而才開始繼續上抱石課來精進自己。

話說,昨日的抱石課讓我有新的發現!是令人興奮的大發現!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爬不上去就是肌力或柔軟度的問題,因此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只能回去好好練重訓,過段時日再來挑戰。昨天面對我已經嘗試兩週的白色路線心存沮喪。認為自己再怎麼練都還是因為肌力不足的問題才無法成功,因為我嘗試各種攀爬的技巧都還是沒辦法。直到教練跟我分享:「其實抱石有兩種訓練模式,一是我所知道『肌力訓練』,透過將肌肉變增加自己的身體能力;二則是『肌肉記憶』,透過不斷嘗試的歷程去讓肌肉記住成功那剎那的感受,是一種對身體協調性的練習,是肌肉的彈性的鍛鍊。而這兩種都要並進才能達成真正的進步,但肌力不足不代表你此刻無事可做了。」這使我感受到:原來每一次的失敗都是有意義的、再多試幾次是有意義的。

raw-image

戲劇這個新東西他有許多好玩的地方,可能是每堂課程的進度推進,使得我難以完全感受。再來就是,進入戲劇所其實不只在學戲劇的東西,還包括要學習「研究」是什麼,這是我當初沒有想過的,我覺得這也是一個獨立的領域,裡面的知識系統也是非常龐大。讀研究所最大的挑戰就是理解自己每次感受到的「沒產值」也都是有意義的累積。前兩週經歷了研究所的低潮,覺得自己研究沒產值、工作停了在家庭與社會間沒產值、甚至連我的身體都生不出還子的那種沒產值。整個都要將我拖入地獄當中。覺得我還好好活著真是萬幸。只能說在家庭、學校以及朋友當中有遇到許多天使的幫忙。生活中有MH的陪伴,承受我所有低氣壓,也陪伴我在低谷中啜泣。學校裡面有時常令我耳目一新的事情發生,也有跟我一樣痛苦的同學一起抱怨跟彼此打氣。朋友們不嫌棄我總是回覆訊息緩慢,回覆後也都認真再接起談話的狀態。感恩總是能夠讓我的生活過得更加穩定又平靜。先到這邊吧,要來寫讀本的摘要了。

avatar-img
5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全世界都在動的時候,心似乎很難靜下來。 最近把方格子撿回來試著在上面敲敲打打的紀錄心情。梗積在胸口的文字在鍵盤與筆的帶領下成為可見的模樣。但似乎還不足夠。每日每日都有許多心思意念在我心中誕生又稍縱即逝。認真想為自己的未來下下一個註腳卻不知該怎麼落筆。但是,未來已經來到。 專注的練習似乎是一
「要不要來寫信?」明翰時常這樣問我。 自從他讀了盧雲的書Love, Henri: Letters on the Spiritual Life之後他就時常用我精美的明信片寫一張又一張的卡片給我們身邊的朋友。去年我寫了大量的卡片給我的每一個學生和家長,本來今年還要再寫,但我發現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內心那個很想照顧自己的慾望就有機會得以慢慢地浮現出來。我開始在找回自己的「需求」。我想是這份強大的能量,使我至今尚未有小孩。但覺得自己能夠用這樣的層面來理解也是非常感謝上帝。
「我覺得我們已經很厲害了!」H這樣說道。 我被他溫暖的話語觸動,原本的黑暗退去一些。開始有一些能量想起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好」,要再「更努力一點」的原因。
在自媒體興盛的時代,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有經營工作室,原本不喜歡在網路上發表自己想法的我,逐漸學會揣測觀者的看法,也學會有目的的書寫。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成長與進步,但同時也漸漸地成為我的枷鎖。
當全世界都在動的時候,心似乎很難靜下來。 最近把方格子撿回來試著在上面敲敲打打的紀錄心情。梗積在胸口的文字在鍵盤與筆的帶領下成為可見的模樣。但似乎還不足夠。每日每日都有許多心思意念在我心中誕生又稍縱即逝。認真想為自己的未來下下一個註腳卻不知該怎麼落筆。但是,未來已經來到。 專注的練習似乎是一
「要不要來寫信?」明翰時常這樣問我。 自從他讀了盧雲的書Love, Henri: Letters on the Spiritual Life之後他就時常用我精美的明信片寫一張又一張的卡片給我們身邊的朋友。去年我寫了大量的卡片給我的每一個學生和家長,本來今年還要再寫,但我發現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內心那個很想照顧自己的慾望就有機會得以慢慢地浮現出來。我開始在找回自己的「需求」。我想是這份強大的能量,使我至今尚未有小孩。但覺得自己能夠用這樣的層面來理解也是非常感謝上帝。
「我覺得我們已經很厲害了!」H這樣說道。 我被他溫暖的話語觸動,原本的黑暗退去一些。開始有一些能量想起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好」,要再「更努力一點」的原因。
在自媒體興盛的時代,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有經營工作室,原本不喜歡在網路上發表自己想法的我,逐漸學會揣測觀者的看法,也學會有目的的書寫。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成長與進步,但同時也漸漸地成為我的枷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嘗試發現或承認內在有個六親不認的自我認同,或許這可以帶來一些新的視角。 這會讓你有一個超越各種關係的狀態產生,尤其如果這輩子都沒有這樣感受過的話。 或許會突然感覺到孤單,但也可能是另一種全然的自由。 只是想像,應該沒有任何損失,倒是可能有巨大的收穫。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關係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單身/獨居/獨自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有極其滋養我的部分,有我絕對無法割捨的部分,現在的我有很重要的核心是在這樣長時間獨處的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它煎熬的、空虛的、讓人迷失茫然的、避之唯恐不及的面向。 正如同我們的心靈。
Thumbnail
是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不孤單,有社交圈或家庭,但內心卻感到孤獨和與他人疏離;這種孤單不易被外人察覺,因此成了“隱性”。 我和孩子,好像都處於這樣的狀態。但,我們試圖向對方表現,希望被理解。 做媽媽的我,現在才意識到,似乎有點慢。有人和我一樣嗎? 我安慰自己:沒關係!
Thumbnail
🌹從年輕時,有經歷各種感情 有發覺到,面對不一樣的人 會讓自己也會有不同的性格跟情緒反應 有時,也會因有不同的心理劇場 做出一些也可能是自己格外沒想到的結果 但有時,可能也會有因一些創傷 使得自己變得比較容易沒安全感 #但其實這也都不算是壞事 🍁以前,還沒好好學習感情這個
Thumbnail
在爸爸離開後,我有覺察自己也有點轉變 除了心態、思想、性格等 還有重新好好整頓了交際圈‼️ 有時,也挺享受一個人的時候 可以好好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 😊 慢慢的自己也很清楚的意識到 在經歷一些事情的波折時 免不了會有難以言喻的孤獨感 而要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下好好 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裸辭後,我終於擺脫了無趣的工作,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新生活。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焦慮和自我懷疑再次浮現。如何在這段自我探索中重新找回信心並追尋理想工作?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Thumbnail
或許朋友主張的反出生主義是正確的 我感到很痛苦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種情感,覺得家裡從不屬於自己 或自己從不屬於家裡 明明坐在客廳的中心,卻感覺自己漂泊無依 情感的種子無處安放,在每一個我停留過的地方徘徊
Thumbnail
前言 雖然此篇文內容偏重男性,但我認為男女都可以透過認識自己來「駕馭」孤獨感,而不是因為孤單產生的慌張,讓自己像個燙手山芋一樣人見人躲。 正文 孤單低落時,不要找人取暖和尋求安慰 我可能是個成長路不太幸運的人,學生時代有幾次在心情低落時希望同學可以替我解惑或安慰,我常得到的回答是: 「我不知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嘗試發現或承認內在有個六親不認的自我認同,或許這可以帶來一些新的視角。 這會讓你有一個超越各種關係的狀態產生,尤其如果這輩子都沒有這樣感受過的話。 或許會突然感覺到孤單,但也可能是另一種全然的自由。 只是想像,應該沒有任何損失,倒是可能有巨大的收穫。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關係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單身/獨居/獨自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有極其滋養我的部分,有我絕對無法割捨的部分,現在的我有很重要的核心是在這樣長時間獨處的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它煎熬的、空虛的、讓人迷失茫然的、避之唯恐不及的面向。 正如同我們的心靈。
Thumbnail
是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不孤單,有社交圈或家庭,但內心卻感到孤獨和與他人疏離;這種孤單不易被外人察覺,因此成了“隱性”。 我和孩子,好像都處於這樣的狀態。但,我們試圖向對方表現,希望被理解。 做媽媽的我,現在才意識到,似乎有點慢。有人和我一樣嗎? 我安慰自己:沒關係!
Thumbnail
🌹從年輕時,有經歷各種感情 有發覺到,面對不一樣的人 會讓自己也會有不同的性格跟情緒反應 有時,也會因有不同的心理劇場 做出一些也可能是自己格外沒想到的結果 但有時,可能也會有因一些創傷 使得自己變得比較容易沒安全感 #但其實這也都不算是壞事 🍁以前,還沒好好學習感情這個
Thumbnail
在爸爸離開後,我有覺察自己也有點轉變 除了心態、思想、性格等 還有重新好好整頓了交際圈‼️ 有時,也挺享受一個人的時候 可以好好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 😊 慢慢的自己也很清楚的意識到 在經歷一些事情的波折時 免不了會有難以言喻的孤獨感 而要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下好好 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裸辭後,我終於擺脫了無趣的工作,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新生活。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焦慮和自我懷疑再次浮現。如何在這段自我探索中重新找回信心並追尋理想工作?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Thumbnail
或許朋友主張的反出生主義是正確的 我感到很痛苦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種情感,覺得家裡從不屬於自己 或自己從不屬於家裡 明明坐在客廳的中心,卻感覺自己漂泊無依 情感的種子無處安放,在每一個我停留過的地方徘徊
Thumbnail
前言 雖然此篇文內容偏重男性,但我認為男女都可以透過認識自己來「駕馭」孤獨感,而不是因為孤單產生的慌張,讓自己像個燙手山芋一樣人見人躲。 正文 孤單低落時,不要找人取暖和尋求安慰 我可能是個成長路不太幸運的人,學生時代有幾次在心情低落時希望同學可以替我解惑或安慰,我常得到的回答是: 「我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