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場:閱讀接龍讀書會--分享三個心得、一個行動,帶出下一本書 - 我的第三本書 《論點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經過「閱讀接龍」讀書會第一場《逆思維》、第二場《六頂思考帽》後,第三本我接著讀的是《論點思考》,主旨是:解題前必須找到「真正的問題」、「真正該解答的問題」。
相同起點《逆思維》,讀書會四位成員的不同路徑
《論點思考》作者內田和成是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曾在國際首屈一指的顧問機構波士頓顧問公司擔任資深副總裁兼董事及日本代表。2006年獲選美國《顧問》(Consulting)雜誌「世界最具影響力的25位顧問之一」。著有《假說思考》《論點思考》《右腦思考》等書,將其擔任顧問的「內隱知識」公開發表。
《論點思考》一開始引用彼得杜拉克的名言「最危險的事情,並非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如果問題設定錯誤,極大可能讓組織把資源投入無用的領域,這也是一般企業常見的謬誤。舉例:當業績告急時,企業很快的就會陷入「應該開發什麼新產品?」或「應該做什麼行銷活動?」的討論,但如果細究之後,也許真正的問題是「如何從既有客戶提升營收?」,倘若一下子跳進發展數年才會有所成的新產品開發,或是耗費鉅資拍廣告、做大促銷,除了弄錯重點之外,還可能因而陷入衰亡的局面。

四個步驟找出論點

所謂的論點(issue),指的是「應提出解答或解決方案的問題」,在思考「何謂論點」的過程中,需要歷經四個步驟:
  • 篩選出所有可能的論點 (重要,不可省略)
  • 限縮論點 (不可能一舉解決所有的問題)
  • 確定論點 (設定最優先要解決的問題)
  • 掌握論點的全貌 (讓解題結構化)
另外要注意的是,一個現象可能會有多個必須要被解決的問題,也就是會有不同論點,舉例,當公司遭小偷時:
  • 論點一:為什麼會讓小偷侵入卻未能察覺—保全系統待加強
  • 論點二:客戶資料遭竊—可能會有洩密的糾紛,必須理賠
  • 論點三:遭竊之後公司高層隔了一天才知道—內部通報機制需要改善
  • 論點四:因為遭竊公司形象受損—需要公關做好後續大眾溝通
上述四種論點分別代表不同的問題,也都需要解決。

正確解題前,必須確立真正的問題

因此,我們必須要養成不斷的思考「問題是什麼?」的習慣,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強化找出「真正的問題」與「重要的問題」的能力:
  • 培養「問題意識」--從現象中思考「這會是可以解決/必須解決的問題嗎?」
  • 問「五個為什麼?」--深入發掘問題的核心
  • 用不同的視角改變切入點
  • 反向思考
  • 問「業界最後一名會怎麼做?」--給自己一些情境或侷限
  • 兩極化思考—先推到極致再做平衡或取捨
  • 從自然界、日常生活的案例發想
  • 借鏡其他產業—例:電動車產業借鏡電腦產業曾有的「Intel inside」概念
  • 嘗試用「鳥眼」(拉遠、拉高)、「蟲眼」(拉近、放大)看事情
讀完《論點思考》之後,我的三個心得分別是:

心得1:不要被既有成功經驗與能力限縮論點,小心成為「鐵鎚人」

「鐵鎚人」這個比喻是出自查理蒙格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指的是「當手上有鐵鎚時,看到的問題都像釘子」的思維謬誤。在看問題時,不應該被自己過往的經驗或能力侷限,思考論點時才會有開放與彈性的思維。

心得2:在工作中破解難題是為了交出成果,而不是為了炫技、趣味或是自我滿足

書中提到,有些人在思考論點時會不自覺的把問題複雜化,也許是享受那種「我好厲害」或是刻意要與眾不同的感覺,但這其實是不必要的,甚至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只要能方便、順利的解決問題,不需要刻意炫技。

心得3:要能察覺委託者的弦外之音,階段、時機、狀態、心情都需要考慮

《論點思考》書中內田和成舉了一個他自己經歷的案例:一位企業主委託BCG幫他們擬定「未來二十年可以持續發展」的策略,他們做出的分析後提出「應該要與業界更大的企業合併」的建議。當結案時,委託人說「你們的分析很精闢,但這個建議我不會採用」,因為企業主實際上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繼承,他要的是如何讓兒子順利接班的規劃,若與更大的企業合併,不符合他的期待。
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論點,當我們在接受委託時,也需要探究「委託人心中的議題究竟是什麼?」
另外,讀完本書之後會採取的一個行動是:習慣運用「五個為什麼?」來思考論點。讓自己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問題的不同層次與核心。
以下是讀書會時分享的內容:
「閱讀接龍」另外三位成員在上一本書之後,本次選擇要讀的書分別是:
當天聽三位夥伴分享的三本書簡單記錄如下:
廷璋選的是《越吵越有競爭力》,這本書是探討如何改變團隊中大家不願意或不敢發表意見的狀況,因為「健康的衝突」更有利於團隊的成長。前提是必須讓所有成員具備「心理安全感」,本書作者認為這有別於一般以「控制」為核心觀念的管理方式,將其稱為「具備心理彈性的領導力」
學習「有心理彈性的領導力」,有三項要素:
  • 接受無法改變的事
  • 聚焦於可改變的事
  • 有意識的分辨可改變或不可改變的事
要讓組織成員具備「心理彈性」,《越吵越有競爭力》提出以下四大要點:
  1. 暢所欲言:讓成員在報告時不會隱瞞負面訊息,直接反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2. 互助:團隊發生糾紛或停滯不前時,成員都能徵求意見、尋求支援與合作。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承認自己一人無法應付。
3. 挑戰:在沒有正確答案時,團隊仍能在過程中摸索、實驗、掌握機會、練習接受失敗。
4. 歡迎新事物:讓成員發揮個性與強項,適材適所,不執著於常識、避免刻板印象,先不預作批判。
廷璋的心得是:
  1. 領導風格必須因時、因人、因地制宜。不同團隊、不同階段與不同情境都可能有當下適用的方式。--未必一種方式
  2. 是「團隊」還是「團體」?因為遠距工作的關係,組織如果缺乏心理安全感與溝通,是無法成為團隊的。
  3. 「前置刺激」的重要性:引發團隊的行為與產出成果,藉此讓團隊累積心理安全感
Una選的書《精準提問的力量》,主要是談藉由提問與聆聽,引發學習或行動。本書作者法蘭克.賽斯諾曾經擔任CNN前主播與白宮特派員,訪問過五任美國總統以及各國元首,「提問」可說是他的專業能力。
除了懂得問,聆聽也同樣重要,什麼時候要從對方話中聽出什麼?是觀點?情緒?關鍵詞?線索?弦外之音?以及如何從中學習或發展進一步行動,同樣是本書探討的主題。
《精準提問的力量》把提問分成以下11種類型:
  • 診斷型提問──找出問題核心,做出判斷。
  • 策略型提問──看見大局,評估目標、利益、風險、後果。
  • 同理型提問──著重情感面的分享,探索內心。
  • 搭橋型提問──破解冷漠、敵意的防備,建立善意的對談。
  • 衝突型提問──向對方究責,揭發真相,留下紀錄。
  • 創意型提問──跳脫框架的思考,激發創意和想像。
  • 任務型提問──找出共同使命,把難題轉換共同目標。
  • 科學型提問──檢驗觀點的對錯,探索未知。
  • 面試型提問──了解面試者個性與技能是否合適。
  • 娛樂型提問──使對話有滋味,熱絡交流並認識彼此。
  • 遺產型提問──梳理生命重要事物的順序、檢視什麼是真正重要的。
Una的心得是:
  1. 要養成大局思維
  2. 讓提問力成為自己新的技能
  3. 善用提問與聆聽可以成為「人生羅盤」
而藍鑫在接續上一本《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後,則選了一本如教科書般的外文設計指南《Layout Now》,選這本書的原因之一是他在工作中常需要請人做設計,進而想探究到底「很醜」的設計與好的設計之間差別到底是什麼?
因為設計是視覺性的,因此藍鑫的心得是藉由圖像或影片來進行,這裡就略過
在讀了兩本有關思考「解題」的書之後,是否能夠採取行動,會是關鍵。所以就選這本聞名已久但尚未讀過的《執行力》來接。本書論點為:要落實企業策略,關鍵就是組織的執行力。有的企業勝出,有的企業殞落,執行力在其間扮演了重要角色。良好的執行力將使企業擁有信心、行動力和資源,在新機會出現時,快速掌握先機。也會更快凸顯過時或錯誤策略的缺失,讓企業及時改弦易轍。
下一本我選讀《執行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6K會員
183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通常我們會以觀摩業界名人或詢問他人意見來獲得職涯建議,不過想想,能獲得的不過就是根據他的經驗與偏好所做出的選擇,未必就適合自己。 《布局思維》作者楊琮熙老師有十多年人資管理經驗與多項個人能力發展的專業資格,以兼具「能力開發」「個人成長」等多重觀點談職涯選擇,是一本能夠帶給職場工作者實用指引的好書。
經過第一次「閱讀接龍」讀書會,接在《逆思維》之後我要讀的是《六頂思考帽》,說起來雖然已經聽過「六頂思考帽」超過20年以上,但一直沒讀過書,也沒運用過這個方法,算是「那些錯覺自己已經讀過的經典」之一。既然《逆思維》教我們「用不同的思維看問題」,接著來讀「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思考帽」感覺很合適
當你預期生命一切應該都在可預期的軌道上延伸,但是巨大的轉折與變化卻悄悄來了,那應該就是所謂的「中年」吧? 變化,也許來自於大環境、來自於退休、來自於衰老、來自於周遭發生的生老病死。在漸漸喪失因應外在環境轉變的能力時,變化來了,人生還長,發現自己能夠依靠的、憑藉的卻如此薄弱時的惶惑,該怎麼自處? 《5
也許每個人在讀某本書的時候會引發他讀另一本書的念頭,若來辦一場「從某本書開始的閱讀接龍」讀書會,參與者先共讀同一本書以及討論,然後各自選出一本“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引發我想讀的OO書“,然候在下一次聚會時分享自己選讀的書與心得,然後各自再選“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又引發我想讀的OO書“...(一直持續)
諾基亞、柯達、奇異(GE)這三家企業有什麼共通點?他們都曾經盛極一時,是行業中的領導品牌,但也都由盛轉衰,未能在策略轉折點出現時妥善因應,失去市場與顧客,就此殞落。 若能設法利用策略轉折點,會產生什麼效益呢?怎麼做才能把它轉換成機會?就讓《策略轉折點競爭優勢》帶你踏上帶來改變新機會的「創新階梯」吧!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經營內容與自媒體的時代,很多人不是真的想經營內容,只是想成為網紅。如同詩人奧斯丁克隆這麼說「很多人都想成為名詞,卻不在動詞上下功夫。」身為創作者,卻不知經營創作。 《滾動內容複利》嘗試要回歸到創作的本質,來談如何成功打磨創作,以及讓內容被看見、經營平台產生影響力,打造出自己的內容飛輪
通常我們會以觀摩業界名人或詢問他人意見來獲得職涯建議,不過想想,能獲得的不過就是根據他的經驗與偏好所做出的選擇,未必就適合自己。 《布局思維》作者楊琮熙老師有十多年人資管理經驗與多項個人能力發展的專業資格,以兼具「能力開發」「個人成長」等多重觀點談職涯選擇,是一本能夠帶給職場工作者實用指引的好書。
經過第一次「閱讀接龍」讀書會,接在《逆思維》之後我要讀的是《六頂思考帽》,說起來雖然已經聽過「六頂思考帽」超過20年以上,但一直沒讀過書,也沒運用過這個方法,算是「那些錯覺自己已經讀過的經典」之一。既然《逆思維》教我們「用不同的思維看問題」,接著來讀「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思考帽」感覺很合適
當你預期生命一切應該都在可預期的軌道上延伸,但是巨大的轉折與變化卻悄悄來了,那應該就是所謂的「中年」吧? 變化,也許來自於大環境、來自於退休、來自於衰老、來自於周遭發生的生老病死。在漸漸喪失因應外在環境轉變的能力時,變化來了,人生還長,發現自己能夠依靠的、憑藉的卻如此薄弱時的惶惑,該怎麼自處? 《5
也許每個人在讀某本書的時候會引發他讀另一本書的念頭,若來辦一場「從某本書開始的閱讀接龍」讀書會,參與者先共讀同一本書以及討論,然後各自選出一本“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引發我想讀的OO書“,然候在下一次聚會時分享自己選讀的書與心得,然後各自再選“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又引發我想讀的OO書“...(一直持續)
諾基亞、柯達、奇異(GE)這三家企業有什麼共通點?他們都曾經盛極一時,是行業中的領導品牌,但也都由盛轉衰,未能在策略轉折點出現時妥善因應,失去市場與顧客,就此殞落。 若能設法利用策略轉折點,會產生什麼效益呢?怎麼做才能把它轉換成機會?就讓《策略轉折點競爭優勢》帶你踏上帶來改變新機會的「創新階梯」吧!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經營內容與自媒體的時代,很多人不是真的想經營內容,只是想成為網紅。如同詩人奧斯丁克隆這麼說「很多人都想成為名詞,卻不在動詞上下功夫。」身為創作者,卻不知經營創作。 《滾動內容複利》嘗試要回歸到創作的本質,來談如何成功打磨創作,以及讓內容被看見、經營平台產生影響力,打造出自己的內容飛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在分享高效率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確定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階段,有7個關鍵步驟:找出問題之王、找出關係人、分析問題的現況、明確目標、明確差距與代價、制定方案和行動計劃。
Thumbnail
書中介紹策略顧問的幾個核心思考脈絡與方法,透過書中所教的思考脈絡與問題解決三大支柱:批判思考、邏輯思考、假說思考,掌握問題20%的關鍵,一一拆解並解決至少80%的問題!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是丹尼·沃謝教授所寫,通過豐富的經營案例和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創業故事,展示了創業的多種可能性和實踐經驗。這本書強調,解決問題不是什麼神秘天賦,而是一種學得會的技巧,這樣的創業思維,也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裡,就能在創業和生活中做得更好,甚至實現夢想。
Thumbnail
深度思考在職場中至關重要,尤其當面臨挑戰時,僅處理表面問題難以根本解決。本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分享了產品上市計劃中的深度思考經驗。透過重新定義目標、強調臨床有效性和創新解決方案,成功調整了計劃,確保了產品成功上市。深度思考不僅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更讓我們找到工作的深度和意義,建議在職場中培養這種習慣。
Thumbnail
《BCG問題解決力》揭示波士頓顧問的策略思考法。內容涵蓋思考法、分析法、簡報技巧、邏輯思維。強調三思考法(批判、邏輯、假設)、三問句(真實性、影響、原因)及問題解決流程。框架強調邏輯和結構,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在分享高效率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確定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階段,有7個關鍵步驟:找出問題之王、找出關係人、分析問題的現況、明確目標、明確差距與代價、制定方案和行動計劃。
Thumbnail
書中介紹策略顧問的幾個核心思考脈絡與方法,透過書中所教的思考脈絡與問題解決三大支柱:批判思考、邏輯思考、假說思考,掌握問題20%的關鍵,一一拆解並解決至少80%的問題!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是丹尼·沃謝教授所寫,通過豐富的經營案例和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創業故事,展示了創業的多種可能性和實踐經驗。這本書強調,解決問題不是什麼神秘天賦,而是一種學得會的技巧,這樣的創業思維,也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裡,就能在創業和生活中做得更好,甚至實現夢想。
Thumbnail
深度思考在職場中至關重要,尤其當面臨挑戰時,僅處理表面問題難以根本解決。本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分享了產品上市計劃中的深度思考經驗。透過重新定義目標、強調臨床有效性和創新解決方案,成功調整了計劃,確保了產品成功上市。深度思考不僅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更讓我們找到工作的深度和意義,建議在職場中培養這種習慣。
Thumbnail
《BCG問題解決力》揭示波士頓顧問的策略思考法。內容涵蓋思考法、分析法、簡報技巧、邏輯思維。強調三思考法(批判、邏輯、假設)、三問句(真實性、影響、原因)及問題解決流程。框架強調邏輯和結構,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