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覺醒》坦然面對職涯瓶頸,發揮晶體智力的優勢

更新於 2024/11/1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晶體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強,這意味著年長者在知識和經驗方面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中年覺醒》是由哈佛商學院教授亞瑟‧C.布魯克斯撰寫的一本書,探討中年危機以及如何應對的實用方法。書中提到的觀點源於布魯克斯的親身經歷和廣泛研究,結合了腦科學、哲學、歷史學等領域的知識,並且透過分析歷史人物的經歷來提供實際的應對策略。

職涯瓶頸

 

    布魯克斯指出,中年人的職業生涯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走下坡的趨勢,這一現象在多個職業中都有統計數據的支持。無論是運動員、科學家、作家還是醫生,他們的職業巔峰期通常都在35-50歲之間。這表明,中年危機的出現是一種普遍現象。

 

書中提到的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的例子說明了這種情況。狄拉克是20世紀初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在年輕時期取得了非常傑出的成就。他24歲獲得博士學位,28歲出版了《量子力學原理》,31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隨著年齡增長,狄拉克的研究成果逐漸減少,再也沒有年輕時那樣的輝煌成就。

 

即使是像狄拉克這樣的天才科學家,也無法避免職涯低潮(職涯瓶頸)的來臨。隨著時間的推移,創新能力和專注力的減退,對於中年人來說是不可避免的挑戰

 

流體智力 vs. 晶體智力

 

    書中介紹了雷蒙德·卡特爾提出的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模型。流體智力是指快速分析問題和創新解法的能力,隨年齡增長會下降;而晶體智力是基於經驗的認知能力,隨年齡增長而增強。中年人需要從依賴流體智力的第一曲線切換到依賴晶體智力的第二曲線。

 

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指的是快速分析問題、彈性思考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它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推理能力:快速理解和分析新的信息,並作出判斷。

- 創新能力:提出新穎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 多任務處理能力:同時處理多個問題或任務的能力。

 

流體智力在年輕時期達到高峰,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在步入中年後,流體智力會逐漸減退。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科學家、藝術家和創新者的巔峰期通常出現在他們的年輕時期。

 

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指的是基於經驗、知識和學習積累的認知能力。它主要包括:

- 知識累積:通過學習和經驗獲得的知識,例如詞彙、數學公式和歷史事件。

- 綜合能力:將不同領域的知識綜合起來,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應用。

- 表達能力:清晰有效地表達複雜的概念和思想。

 

晶體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強,這意味著年長者在知識和經驗方面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年長者更善於將複雜的概念和思想付諸實現,並且能夠在指導和教育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人生的第一曲線與第二曲線

 

布魯克斯在書中提出,人生的上半場由流體智力主導,形成了事業發展的第一條曲線。這條曲線適合年輕人,因為他們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彈性思考能力。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流體智力減退,這時需要向以晶體智力為基礎的第二條曲線切換。這條第二曲線強調的是經驗和知識的累積,適合年長者在指導、教育和綜合應用方面發揮長處。

 

歷史人物的例子

  

1. 查爾斯·達爾文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是著名的生物學家,以提出物競天擇的理論聞名。他年輕時期就取得了巨大成就,22歲登上「貝格爾號」參加環球考察,27歲提出自然選擇理論,50歲出版了《物種起源》。然而,在達爾文晚年,他的研究進展變得緩慢,再也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這讓他感到非常苦惱,因為他一直在尋找推動理論的新突破點。這種研究的停滯讓達爾文在晚年感受到深深的失落和沮喪,即使他在學界已經獲得了極高的聲譽,他依然難以釋懷自己的學術停滯。

 

2. 萊納斯·鮑林

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是唯一在兩個不同領域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和諾貝爾和平獎。鮑林在二、三十歲時期取得了最重要的科學研究成果,如《化學鍵的本質》。然而,進入晚年後,鮑林的科研進展減少,他逐漸轉向缺乏科學根據的醫療手段,特別是大力宣揚高劑量維生素C對健康的益處,這些觀點在科學界並未得到廣泛認可。這種極端的轉變讓他被視為怪人,這反映了他無法接受創新能力減退的現實,並在尋求外界認可的過程中採取了極端行動

 

3.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巴哈年輕時期在作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他的巴洛克音樂風格被視為過時。在面對職涯瓶頸的挑戰時,巴哈並未固守創作領域,而是轉向了音樂教育,成為子女們的導師。在教授音樂的過程中,巴哈創作了許多作品,例如《賦格的藝術》,這些作品融合了他一生的音樂思想,成為後世讚嘆的傑作。通過轉變角色,他在晚年重新找到了職業的價值和意義,並獲得了新的成就和幸福。

 

這些例子展示了不同的應對策略和結果:達爾文固守原有道路,鮑林轉向缺乏科學依據的領域,而巴哈則成功轉換職業重心,實現了新的成就。

 

結語:如何躍上第二曲線

  

《中年覺醒》提供了一套系統的方法,幫助中年人應對職涯瓶頸和中年危機。書中強調,透過擺脫對過去成就的依賴,轉向發揮晶體智力,並建立深層的社交關係,中年人可以在職業生涯的第二條曲線上找到新的成功和滿足。

 

1. 擺脫對第一條曲線的戀戀不捨,克服自我物化的心態

 

- 理解職業瓶頸的自然性:接受職業生涯中的巔峰和低谷是正常現象,而不是個人失敗的標誌。認清這一點有助於減輕對過去成功的依賴。

- 克服自我物化:避免將自己的身份和價值完全與職業成就綁定。將自我價值擴展到其他方面,如家庭角色、興趣愛好和社會貢獻。這有助於減少對過去成就的迷戀,從而更靈活地迎接新挑戰。

 

2. 培養深層次的友誼,建立能分享情感和觀念的社交網絡

 

- 深層友誼的重要性:發展能夠分享深層情感和觀點的友誼,這有助於晶體智力的發展。真正的友誼不僅提供情感支持,還能促進思想的交流和激發新靈感。

- 例子:布魯克斯自己會與太太定期舉辦茶會,邀請朋友來家裡交流。這些社交活動圍繞著深刻話題展開,如愛和幸福的本質,從而促進了深層次的人際連接。

 

3. 坦然接受並暴露自己的弱點,從中找到新的機會和轉機

 

- 承認和接受自己的缺陷:擁抱自己的不足和脆弱,這並不是失敗的象徵,而是成長的一部分。坦然接受自己的弱點,能釋放出強大的能量,並建立更深的連接。

- 例子:布魯克斯談到他自己在30歲左右才透過函授教育取得學位,並勇敢地在《紐約時報》上公開這一經歷,最終獲得了積極的反饋和新的機遇。

 

總結來說,躍上第二曲線需要擺脫對過去成就的依賴,克服自我物化,培養深層次的友誼,以及坦然接受自己的弱點。這些策略不僅有助於應對中年職業瓶頸,還能幫助中年人在新的領域中找到滿足感和成就感。

這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在面對中年挑戰時找到前進的方向。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正經歷中年危機,這本書可能會帶來不少啟發和支持。

 

歡迎您免費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avatar-img
145會員
100內容數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七夕更名為 幸福沙龍 --於8/24將沙龍分成5個區 --於9/17中秋將沙龍改為不定期更新文章 --於11/23關閉廣告 🔵職場區 🔴情感區 🟡自我成長區 🟢健康區 🟣討論區 歡迎瀏覽、留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財富只是副產品,真正重要的是個人的價值提升。 《更富足的活法》的作者是羅布·穆爾(Rob Moore),他是一位多才多藝且成功的作家和企業家。羅布·穆爾在十幾年前還是一個負債近5萬英鎊的普通上班族,但透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他成功實現了財富自由。 羅布·穆爾的職業生涯非常多樣化,
文章探討了卡夫卡的作品《變形記》,分析主角格里高爾·薩姆沙變形後的境遇,揭示他與家人之間的矛盾與孤獨感。透過格里高爾的三次出門,展示了他在家庭中的角色轉變,以及最終的絕望與自我犧牲的深刻意義。文章也對比了另一部作品《素食者》,強調個體在家庭與社會壓力下尋找自我價值的重要性。
我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境中,《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跟我暢談《素食者》這本書。以下是我記得的部分: 小艾:施耐庵先生,您好!很高興能與您討論您的經典作品《水滸傳》以及韓江的《素食者》。您能分享一下您對這兩本書的看法嗎? 施耐庵:小艾,你好!《水滸傳》是我用來探討人在困境中如何尋找自己的位置和意義的作
只有當你夠悲觀,才能在短期內留足儲備,穩住心態,好好活下來;而只有好好活著,一直留在牌桌上,才能看到長期的樂觀。 終於,我又夢見作家豪澤爾。這次,他連珠炮似的講了一連串故事,關於他的新書《一如既往: 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以下是我記得的部分: 珠穆朗瑪峰
財富只是副產品,真正重要的是個人的價值提升。 《更富足的活法》的作者是羅布·穆爾(Rob Moore),他是一位多才多藝且成功的作家和企業家。羅布·穆爾在十幾年前還是一個負債近5萬英鎊的普通上班族,但透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他成功實現了財富自由。 羅布·穆爾的職業生涯非常多樣化,
文章探討了卡夫卡的作品《變形記》,分析主角格里高爾·薩姆沙變形後的境遇,揭示他與家人之間的矛盾與孤獨感。透過格里高爾的三次出門,展示了他在家庭中的角色轉變,以及最終的絕望與自我犧牲的深刻意義。文章也對比了另一部作品《素食者》,強調個體在家庭與社會壓力下尋找自我價值的重要性。
我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境中,《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跟我暢談《素食者》這本書。以下是我記得的部分: 小艾:施耐庵先生,您好!很高興能與您討論您的經典作品《水滸傳》以及韓江的《素食者》。您能分享一下您對這兩本書的看法嗎? 施耐庵:小艾,你好!《水滸傳》是我用來探討人在困境中如何尋找自己的位置和意義的作
只有當你夠悲觀,才能在短期內留足儲備,穩住心態,好好活下來;而只有好好活著,一直留在牌桌上,才能看到長期的樂觀。 終於,我又夢見作家豪澤爾。這次,他連珠炮似的講了一連串故事,關於他的新書《一如既往: 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以下是我記得的部分: 珠穆朗瑪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人生始於強,終於壯。」 前陣子閱讀《壯世代之春》這本書時,對於書中提到「壯世代」的概念,感到十分新奇與認同! 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輕易地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現在大概還是如此。然而,看看身邊的父母與親朋好友們,以及過往在社區進行田調時認識的熟齡朋友們,總是分享許多豐富的退休生活,以及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人生始於強,終於壯。」 前陣子閱讀《壯世代之春》這本書時,對於書中提到「壯世代」的概念,感到十分新奇與認同! 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輕易地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現在大概還是如此。然而,看看身邊的父母與親朋好友們,以及過往在社區進行田調時認識的熟齡朋友們,總是分享許多豐富的退休生活,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