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批評的背後真相 — 3步驟幫你分析批評並轉危為機!

職場批評的背後真相 — 3步驟幫你分析批評並轉危為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C,最近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困擾,就是有時我會收到一些感覺不太公平的批評,讓我有點不知所措,你在職場上有遇過類似的情況嗎?應該怎麼調適和處理呢?」一位在大型企業內服務的朋友向我問道。


這個問題很常見,我自己也遇過,我回答:「面對批評,首先要做的是冷靜下來,客觀地分析批評的來源和本質,這些批評是來自上司、同事,還是其他人?了解他們的立場和動機,有助於你更全面地看待問題

如果批評很籠統,也沒有具體的問題,我們可以考慮主動尋求對話,用冷靜和專業的態度請對方具體說明問題,展現自己的誠意,以及希望與對方一起解決問題的立場,來促進更有效的溝通。」

 

朋友聽了之後還是一臉困惑,繼續詢問:「如果對方不願意具體說明,我該怎麼辦呢?如何保持自己的內心在面對批評時不被影響?」

 

「如果直接溝通無法解決問題,那有可能是對方無法明講的原因,比如我以前在剛接任PM時,原先全權負責某客戶的業務人員,直接在全辦公室人面前對我說:”我負責的案子,你不需要跟進。”對方說是擔心太多人插手會造成流程混亂,但其實在背後沒說出來的,是擔心流程改變可能降低自己對專案的掌控度。

在不同的情況下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所以要培養自己看懂局勢及各種輔助的能力來應對;至於面對批評,我的看法是沒被批評的才是庸才,必須要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持續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增強你的自信並保持競爭力,記住,一隻大象是不會受身旁螞蟻的作為影響的。」

--------------------

在職場中,批評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來自上司、同事、或是外部合作夥伴。

而如何用冷靜和專業的態度處理批評,不僅對是情緒管理的考驗,更是專業能力的展現,本文將進一步探討應對批評的策略,讓我們在職場中轉危為機。

 

在專案管理中,衝突與批評不見得是壞事,有時還可能會刻意製造衝突來協助推進專案,對於這些批評,我們可以運用專案管理的「需求分析」和「風險管理」來進行應對,以便從批評中挖掘需求。


分析批評的潛在需求

即使批評表面上不公平,也可能反映了對方的某種隱藏需求或擔憂。例如,批評你的計畫可能是因為對方感到自己的目標被忽視、或者認為某些細節沒有被充分考量。

此時自己要先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並停下情緒化反應,從專案需求的角度來看待批評,並尋求對方進一步說明,可以詢問對方:「是否可以具體說明有哪些細節需要調整?我們可以一起找到解決方案。」


用風險管理面對批評

批評往往是專案中的潛在風險信號。例如,上司的批評可能暗示著資源分配不均,同事的抱怨可能預示著團隊間的協作問題、或是感到自己的權益受損。

我們可以將批評轉化為風險清單中的一項,分析其可能的影響和應對措施,並在下一次討論會議中,主動提出風險預防計畫,例如重新分配資源或優化流程,主動展示自己的解決能力。


看清局勢並調整計畫

在對話中與業務人員的例子,我當時回覆:「我的工作是協助公司內部各種資源的調配更迅速,幫助客戶端與業務端減少溝通成本,我們對於”達成客戶需求”這個共同目標是一致的。」

不過對方真正擔心的是,原本業務人員各自下指令各自追蹤的情況,將會變成統一指令在我這邊分配後執行;於是,便會質疑流程的改變,是否對於順利推進進度真的有幫助?在我後續針對其需求建立更透明的回報機制、改善會議流程後,不管是客戶端、業務端、工廠端都感覺到指令更清晰、會議更流暢,讓整體工作效率有顯著的提升。

 

 

綜上所述,當在職場上遇到批評,大多是因為自己的位置或是正在做的事有一定的影響力,若是沒有任何影響力也不會有人要花時間批評你,此時正是審視自己與計畫,找到成長和提升的機會;因此,保持成長與開放心態,並客觀判斷批評的建設性,以便從批評中學習和改進。

除了工作本身的解決方案之外,我們也要花時間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持續學習和提升專業技能、增強自信心並保持競爭力,才能超越這些批評,在職場中更加游刃有餘。

 

#CarryKuoOnBoard

 

延伸閱讀

解決事情前先處理情緒—兩個概念讓你提升關係品質

職場溝通激烈時,如何保持冷靜和有效溝通?

你的擔心成為我的壓力!—掌握向上管理與工作回報機制,讓主管不焦慮

avatar-img
CK On Board
330會員
205內容數
使用專案管理與商業分析的角度,分析並分享在職場與商場的所見所聞, 來與CK一起討論職場管理心法 & 人際關係心得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K On Board 的其他內容
許多人對於工作生活平衡,有各自的理解和期待,其實在不同生涯階段都有不同比例。 本文提供2個全新的思維角度,重新理解工作生活平衡,幫助讀者取得人生的掌控權。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覺得自己不夠專業不敢分享?其實每個人都能從各自經驗中提取出獨特的價值。 本文提供3個思考重點,幫助你從小處開始,將個人經驗轉化為有價值的內容。
身心靈課程百百種,如何選擇?本文分享3個關鍵指標,協助你判斷課程優劣。 自我成長需主動設定目標,並在過程中持續反思,避免受外界環境操控與誤導。
教育體系標準化教學的標準答案思維,容易扼殺孩子的創意,家長該如何協助? 從專案管理、殘局思維觀點來看創意教育,探討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在變動快速的職場中,善用軸轉策略,讓你不拋棄舊技能、又能重組應用於新產業。 軸轉概念加上薪資談判4步驟,找出自身價值、成為新領域即戰力並爭取合理薪資。
許多人對於工作生活平衡,有各自的理解和期待,其實在不同生涯階段都有不同比例。 本文提供2個全新的思維角度,重新理解工作生活平衡,幫助讀者取得人生的掌控權。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覺得自己不夠專業不敢分享?其實每個人都能從各自經驗中提取出獨特的價值。 本文提供3個思考重點,幫助你從小處開始,將個人經驗轉化為有價值的內容。
身心靈課程百百種,如何選擇?本文分享3個關鍵指標,協助你判斷課程優劣。 自我成長需主動設定目標,並在過程中持續反思,避免受外界環境操控與誤導。
教育體系標準化教學的標準答案思維,容易扼殺孩子的創意,家長該如何協助? 從專案管理、殘局思維觀點來看創意教育,探討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在變動快速的職場中,善用軸轉策略,讓你不拋棄舊技能、又能重組應用於新產業。 軸轉概念加上薪資談判4步驟,找出自身價值、成為新領域即戰力並爭取合理薪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