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的AI晶片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NVIDIA 自 2006 年推出 CUDA 架構以來,持續研發專為人工智慧(AI)設計的 GPU,以下是其主要產品的演進:

  1. 2006 年:CUDA 架構
    • NVIDIA 發布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使 GPU 能夠進行通用計算,開啟了 GPU 在 AI 領域的應用。
  2. 2008 年:Tesla 系列
    • 推出 Tesla C1060,基於 GT200 架構,專為高效能計算和科學運算設計,支援 CUDA,適用於 AI 訓練。
  3. 2012 年:Kepler 架構
    • 發布 Tesla K20,基於 Kepler 架構,提升了雙精度浮點運算性能,適合深度學習訓練。
  4. 2016 年:Pascal 架構
    • 推出 Tesla P100,採用 Pascal 架構,支援 NVLink 技術,顯著提升深度學習訓練效率。
  5. 2017 年:Volta 架構
    • 發布 Tesla V100,基於 Volta 架構,首次引入 Tensor Core,專為深度學習加速設計,提升 AI 訓練和推理性能。
  6. 2020 年:Ampere 架構
    • 推出 A100 GPU,採用 Ampere 架構,擁有第三代 Tensor Core,支援多實例 GPU(MIG)技術,適用於多種 AI 工作負載。
  7. 2022 年:Hopper 架構
    • 發布 H100 GPU,基於 Hopper 架構,具備第四代 Tensor Core,支援 Transformer Engine,專為大型 AI 模型訓練和推理設計。
  8. 2024 年:Blackwell 架構
    • 計劃推出 B100 GPU,採用 Blackwell 架構,預計在性能和能效上有重大突破,進一步提升 AI 訓練和推理能力。

NVIDIA 持續透過新架構和技術,提升 GPU 在 AI 領域的性能和效率,滿足不斷增長的計算需求。

1. CUDA 架構

  • 代表晶片
    • Tesla C870
    • Tesla C1060
  • 用途
    • 初步實現 GPU 通用計算,應用於基礎 AI 訓練和科學運算。

2. Fermi 架構

  • 代表晶片
    • Tesla M2050
    • Tesla M2070
  • 用途
    • 引入雙精度浮點運算,適合資料密集型運算。

3. Kepler 架構

  • 代表晶片
    • Tesla K10
    • Tesla K20
    • Tesla K40
  • 用途
    • 強化深度學習和高效能運算,成為 AI 訓練的熱門選擇。

4. Maxwell 架構

  • 代表晶片
    • Tesla M40
    • Tesla M4
  • 用途
    • 針對深度學習推理進行優化,適合低功耗推理工作負載。

5. Pascal 架構

  • 代表晶片
    • Tesla P100
    • Tesla P4
    • Tesla P40
  • 用途
    • 支援 NVLink 技術,顯著提升 AI 訓練和高效能運算效率。

6. Volta 架構

  • 代表晶片
    • Tesla V100
    • Titan V
  • 用途
    • 首次引入 Tensor Core,顯著加速深度學習訓練和推理。

7. Turing 架構

  • 代表晶片
    • T4
    • RTX 系列(針對消費級 AI 和圖形運算)
  • 用途
    • 支援混合精度計算,適合 AI 推理和視覺運算。

8. Ampere 架構

  • 代表晶片
    • A100
    • A30
    • A10
    • RTX A 系列(專業圖形運算)
  • 用途
    • 支援第三代 Tensor Core 和多實例 GPU(MIG),專為大規模 AI 模型訓練設計。

9. Hopper 架構

  • 代表晶片
    • H100
    • H800(中國市場特供版本)
  • 用途
    • 配備第四代 Tensor Core 和 Transformer Engine,專注於生成式 AI 和大型語言模型(LLM)。

10. Blackwell 架構

  • 代表晶片(即將推出):
    • B100
    • 預期還有其他產品(如 B200、GB200)
  • 用途
    • 採用 Chiplet 設計,進一步提升 AI 訓練和推理性能,支援更大規模的模型和高效能運算。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A的美股日記
6會員
294內容數
DA的美股日記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 什麼是「貨幣市場基金」? 貨幣市場基金是一種非常低風險的投資工具,主要投資在: 短期國庫券(T-bills) 銀行定存 短期政府或高信評企業的商業票據 它的特性是: 收益穩定但很低 隨時可以提領(高度流動性) 是現金的替代品,投資人常用來暫停觀望、停泊資金 📉 如果「大量流
2025/04/26
✅ 什麼是「貨幣市場基金」? 貨幣市場基金是一種非常低風險的投資工具,主要投資在: 短期國庫券(T-bills) 銀行定存 短期政府或高信評企業的商業票據 它的特性是: 收益穩定但很低 隨時可以提領(高度流動性) 是現金的替代品,投資人常用來暫停觀望、停泊資金 📉 如果「大量流
2025/03/29
✅ DPI 是什麼? 它是指一個人 收到的總收入 扣除 個人所得稅後,真正可以自由支配來消費或儲蓄的收入。 🔍 舉例說明: 假設你這個月收入為 $5,000 你繳了 $1,000 的所得稅 那你的 DPI 就是: 這 $4,000 就是你可以拿來: 消費(吃飯、旅遊、買衣服)
2025/03/29
✅ DPI 是什麼? 它是指一個人 收到的總收入 扣除 個人所得稅後,真正可以自由支配來消費或儲蓄的收入。 🔍 舉例說明: 假設你這個月收入為 $5,000 你繳了 $1,000 的所得稅 那你的 DPI 就是: 這 $4,000 就是你可以拿來: 消費(吃飯、旅遊、買衣服)
2025/03/29
🔹 1. PCE Price Index(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是「物價變化率」的指標 PCE =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CE Price Index 反映的是「你買的東西變貴了多少?」 ✅ 舉例說明: 假設你這個月花了100元買東西,跟上個
2025/03/29
🔹 1. PCE Price Index(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是「物價變化率」的指標 PCE =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CE Price Index 反映的是「你買的東西變貴了多少?」 ✅ 舉例說明: 假設你這個月花了100元買東西,跟上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NVIDIA憑藉其在AI和GPU市場的領先地位,積極拓展在自動駕駛、雲端運算、醫療科技、機器人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應用。 其高效能GPU、AI基礎模型和軟體生態系統,使其成為這些高成長產業的關鍵推動者。本文探討NVIDIA的技術優勢、市場佈局和未來展望,並參考日本經濟新聞的相關報導。
Thumbnail
NVIDIA憑藉其在AI和GPU市場的領先地位,積極拓展在自動駕駛、雲端運算、醫療科技、機器人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應用。 其高效能GPU、AI基礎模型和軟體生態系統,使其成為這些高成長產業的關鍵推動者。本文探討NVIDIA的技術優勢、市場佈局和未來展望,並參考日本經濟新聞的相關報導。
Thumbnail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是由 NVIDIA公司開發的並行計算平台 和 程式設計模型,主要用於利用 GPU(圖形處理器)的強大運算能力來加速通用計算任務。以下是其核心概念與應用: 一、核心概念 GPU 加速計算: 傳統上 G
Thumbnail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是由 NVIDIA公司開發的並行計算平台 和 程式設計模型,主要用於利用 GPU(圖形處理器)的強大運算能力來加速通用計算任務。以下是其核心概念與應用: 一、核心概念 GPU 加速計算: 傳統上 G
Thumbnail
NVIDIA專注於圖形處理器設計,其產品應用於個人電腦、資料中心等領域。本文分析NVIDIA在AI晶片市場的成就及其競爭態勢,探討其主要產品、技術趨勢及未來展望。隨著AI應用的多樣化,市場對專用AI晶片的需求逐漸增長,而NVIDIA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成熟的軟體生態系統使其在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
Thumbnail
NVIDIA專注於圖形處理器設計,其產品應用於個人電腦、資料中心等領域。本文分析NVIDIA在AI晶片市場的成就及其競爭態勢,探討其主要產品、技術趨勢及未來展望。隨著AI應用的多樣化,市場對專用AI晶片的需求逐漸增長,而NVIDIA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成熟的軟體生態系統使其在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
Thumbnail
NVIDIA 自 2006 年推出 CUDA 架構以來,持續研發專為人工智慧(AI)設計的 GPU,以下是其主要產品的演進: 2006 年:CUDA 架構 NVIDIA 發布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使 GPU 能夠進行通用計算,開啟了
Thumbnail
NVIDIA 自 2006 年推出 CUDA 架構以來,持續研發專為人工智慧(AI)設計的 GPU,以下是其主要產品的演進: 2006 年:CUDA 架構 NVIDIA 發布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使 GPU 能夠進行通用計算,開啟了
Thumbnail
CUDA Core(通用計算單元) 是 NVIDIA GPU(圖形處理器)中的基本計算單元,專門設計用來執行並行計算任務。它們是 NVIDIA CUDA 平台的核心部分,用來處理圖形渲染和一般計算任務,特別是那些需要大規模數據運算的應用,例如遊戲圖形、科學模擬和人工智慧(AI)。 1. CUD
Thumbnail
CUDA Core(通用計算單元) 是 NVIDIA GPU(圖形處理器)中的基本計算單元,專門設計用來執行並行計算任務。它們是 NVIDIA CUDA 平台的核心部分,用來處理圖形渲染和一般計算任務,特別是那些需要大規模數據運算的應用,例如遊戲圖形、科學模擬和人工智慧(AI)。 1. CUD
Thumbnail
要使用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來加速計算,首先需要在你的系統上設置和安裝相關的工具。CUDA 是由 NVIDIA 開發的平行計算框架,用於加速大量數據的運算,尤其在圖像處理、機器學習、科學計算等領域很有應用。 可以參考官方的安裝方式 以
Thumbnail
要使用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來加速計算,首先需要在你的系統上設置和安裝相關的工具。CUDA 是由 NVIDIA 開發的平行計算框架,用於加速大量數據的運算,尤其在圖像處理、機器學習、科學計算等領域很有應用。 可以參考官方的安裝方式 以
Thumbnail
NVIDIA、Intel、Tenstorrent和RISC-V在AI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和合作。Intel在AI領域推出了一系列產品,Tenstorrent和Rapidus合作開發新技術,而RISC-V開放源碼指令集架構也受到了廣泛關注。這些內容都展示了AI半導體市場的技術革新和競爭激烈的情況。
Thumbnail
NVIDIA、Intel、Tenstorrent和RISC-V在AI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和合作。Intel在AI領域推出了一系列產品,Tenstorrent和Rapidus合作開發新技術,而RISC-V開放源碼指令集架構也受到了廣泛關注。這些內容都展示了AI半導體市場的技術革新和競爭激烈的情況。
Thumbnail
你是否有玩過電腦遊戲或聽說過 AI 技術的崛起?今天,讓我帶大家深入了解 NVIDIA,一家在這些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的全球科技公司。
Thumbnail
你是否有玩過電腦遊戲或聽說過 AI 技術的崛起?今天,讓我帶大家深入了解 NVIDIA,一家在這些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的全球科技公司。
Thumbnail
Nvidia 再次出現在這期內容中,是今年的第三次。前兩次分別是在五月 Computex 有機會參加黃仁勳的 keynote、團訪,寫了一些關於他對於 Nvidia 的未來想像與觀察。 今天讓來聊點不一樣的,往回看 Nvidia 早期成立故事、之中的轉折,以及如何決策新的商業機會。 這次的參考資
Thumbnail
Nvidia 再次出現在這期內容中,是今年的第三次。前兩次分別是在五月 Computex 有機會參加黃仁勳的 keynote、團訪,寫了一些關於他對於 Nvidia 的未來想像與觀察。 今天讓來聊點不一樣的,往回看 Nvidia 早期成立故事、之中的轉折,以及如何決策新的商業機會。 這次的參考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