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涯 | 想法分享 ] 這是當時我大學科系鎖定皮卡丘系的生涯發展 - 晶片設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You can't BE what you can't SEE.

人生職涯發展有千百種,在台灣基本上是要讀大學才開始選擇自己未來想要培養的職業。當時的我還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選擇,所以我選擇了一個當時大家都很推崇的科系 - 電機/電子類,而我這邊只是想要提供一個這個類別的另外一條支線的資訊。

看待電資類職涯的角度

對於我來說,若你也不知道你喜歡什麼,對於數學物理也都不排斥的話,選擇這個科系未來在工作職涯上,就我知道的就是 " 不容易餓死 "。

關於晶片設計

因為這個方面的工作類型還有職稱眾多,所以我就先做一個大概的分類,再用遊戲化的方式下去介紹。

我將會先介紹關於晶片設計的兩種派系再介紹派系中的分支 :

  1. 類比 IC 設計 ( 自然派 )
  2. 數位 IC 設計 ( 秩序派 )

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 ( Analog IC Designer )

自然派的概念就如同道家,順應自然,講求平衡。這種自然不是薪水隨著年資就會自然提升。就拿煉金術師的特質來說好了

  • 需要精準控制各種元素比例
  • 追求完美的平衡點
  • 對材料特性有深度理解
  • 作品受環境影響大

這就是自然派,若你覺得你的個性就是順應自然,那我有個煉金術師養成手冊可供你參考

技能樹 ( 電子學電路學得要好好鑽研鑽研 )

Level 1 - 基礎技能樹:

├── 元件特性掌握
│ ├── 電晶體特性
│ ├── 電阻配對
│ └── 電容設計
├── 基礎電路設計
│ ├── 電流鏡
│ ├── 差動對
│ └── 偏壓電路
└── 基礎量測技巧
Level 2 - 進階技能樹:
├── 放大器設計
│ ├── 運算放大器
│ ├── 差動放大器
│ └── 功率放大器
├── 濾波器設計
│ ├── 低通濾波
│ ├── 高通濾波
│ └── 帶通濾波
└── 參考電路設計
├── 電壓參考
└── 電流參考

Level 3 - 專家技能樹:
├── 高速電路設計
│ ├── SerDes
│ └── ADC/DAC
├── 低功耗設計
└── 高精度設計

職業特殊能力

  • 版圖優化:元件配對技巧
  • 雜訊抑制:干擾消除法術
  • 匹配技術:元件平衡之術
  • 溫度補償:環境適應能力

專業分支

  • Speed Mage ( 高速介面工程師 )
  • Power Sage ( 電源工程師 )
  • Sensor Master ( 感測器工程師 )
  • RF Wizard ( 射頻工程師 )

裝備/工具 ( 能早點熟悉就早點熟悉 )

  • 模擬器:魔法水晶球
    • SPICE 模擬
    • 蒙地卡羅分析
  • 量測儀器:探測法器
    • 示波器
    • 頻譜分析儀

任務類型 ( 大學/研究所 會培養到相關知識 )

初級任務:

  • 設計簡單的偏壓電路
  • 實現基本的電流鏡
  • 完成差動對設計

中級任務:

  • 設計二階運算放大器
  • 實現帶通濾波器
  • 建立穩定的參考電壓源

高級任務:

  • 設計高速 SerDes
  • 實現高精度 ADC
  • 優化低功耗設計

數位 IC 設計工程師 ( Digital IC Designer )

秩序派的概念如同法家,建立規範,追求效率。建立的規範大概就是帶薪拉屎吧? 就拿魔法陣師的特質來說好了

  • 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確保魔法陣的每個部分都正確運作
  • 可以運用現成的模組庫,但需要創新的組合方式 ( 如果你喝飲料也是會氣泡水加蘋果汁,變成蘋果西打,那這個職業或許你可以考慮一下 )
  • 作品需要考慮時間和能量消耗,如同魔法陣的能量效率 ( 如果你也懂 MBTI 的 I 人,概念很像你出去社交,時間多久會消耗你多少的能量 )

這就是秩序派,若你覺得你的個性 MBTI 是 J 人,那我建議不用局限自己要在工程師這個行業,你不管做什麼一定都會有不錯的里程碑。但這邊的技能樹還是給一下剛剛一樣喜歡自製蘋果西打的人們參考

技能樹

Level 1 - 基礎技能樹:
├── 邏輯設計
│ ├── 組合邏輯
│ ├── 序向邏輯
│ └── 有限狀態機(FSM)
├── HDL 語言掌握
│ ├── Verilog
│ ├── SystemVerilog
│ └── VHDL
└── 基礎工具使用
├── 模擬器
└── 合成工具

Level 2 - 進階技能樹:
├── 架構設計
│ ├── 管線設計 ( Pipeline )
│ ├── 快取設計 ( Cache )
│ └── 記憶體介面
├── 介面協定
│ ├── AXI/AHB/APB
│ ├── PCIe
│ └── DDR
└── 時序收斂
├── 時脈域設計
└── 非同步設計

Level 3 - 專家技能樹:
├── 高階架構
│ ├── CPU 設計
│ ├── SoC 整合
│ └── 特殊加速器
├── 低功耗設計
│ ├── 時脈閘控
│ ├── 電源管理
│ └── 動態頻率調整
└── 可測試性設計
├── DFT
└── BIST

職業特殊能力

  • 架構最佳化:結構優化之術
  • 效能調校:速度提升法術
  • 除錯技巧:問題追蹤術
  • 資源管理:面積節省之術

專業分支

  • 獵人 ( SoC/ASIC Verification Engineer )
  • 符文師 ( Physical Design Engineer )
  • 機關師 ( DFT 工程師 )
  • 策略家 ( 系統架構師 )

裝備/工具 ( 能早點熟悉就早點熟悉 )

  • 設計工具:魔法工作台
    • 編輯器(Code Editor)
    • 模擬器(Simulator)
    • 合成工具(Synthesis Tool)
    • 時序分析工具(Timing Analyzer)
  • 除錯工具:偵測法器
    • 波形檢視器
    • 覆蓋率分析

任務類型 ( 大學/研究所 會培養到相關知識 )

初級任務:

  • 設計簡單的計數器
  • 實現基本的狀態機
  • 完成簡單的運算電路

中級任務:

  • 設計 FIFO 控制器
  • 實現 AXI 介面
  • 建立 Pipeline 運算單元

高級任務:

  • 設計多核心處理器
  • 實現高效能 DMA
  • 優化 SoC 架構

結論

數位 IC 設計跟類比 IC 設計都算是晶片設計的兩大熱門選擇,但因為掌握的工具還有需要點的技能樹很不一樣,所以你可以根據以上提到的專有名詞,再去 Google 或是 Chat-GPT 大概了解一下,若是有符合自己個性或特質的內容,可以考慮當未來想要前進方向的參考。最後再提醒一下,你的 MBTI 是 J 人,那真的不用預設自己未來要當工程師


如果您對晶片設計領域有更多疑問,或想一起交流經驗與見解,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

avatar-img
2會員
18內容數
嗨大家好~我是 Joker 背景是因為曾經沒有做好資產配置跟風險管理 導致投資到一屁股債的爸爸 育有一子我都叫他豆哥 因為還沒擺脫債務所以想記錄到這中間的過程 所以有了這個空間 "分享給你" 這邊主要是 1. 分享觀點 2. 練習輸出 3. 記錄生活 可以來信聊聊:jokerandsharen@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are-N-Do-U 的其他內容
針對高中生在考慮大學科系,想要選擇電機系的未來職業發生以及工作內容分享
針對高中生在考慮大學科系,想要選擇電機系的未來職業發生以及工作內容分享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點會以我的觀點和歷程來描述透過Python轉職過程、轉職後的工作選項和薪資狀況,並分享我知道的進修機構和學習單位,提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資工系啊!在這個升學的時間肯定是被搶破頭的科系吧,不論是未來誘人的薪資還是AI的浪潮,這個行業⋯你們肯定充滿了想像與嚮往 資工系與其說是科學或工程、它其實更像邏輯、藝術、和歷史的結合,很多設計、很多程式碼、很多非硬性規定追根究底的話就是「喔⋯⋯當初大家這樣講好了啊」「這樣寫比較好⋯因為如果⋯就會⋯
我這輩子無意間顯化了非常多東西, 甚至很多常人覺得不可能的事情都發生在我身上了。 喜歡的人都喜歡我。 我當年讀的是普通高中,當時不愛讀書,填志願之前也沒做功課,填志願之後才發現我其實想做工業設計的,還覺得沮喪了一陣子,後來想想算了室內設計也行,結果很碰巧的,去上課的時候發現雖然科系名稱不是工業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對未來的職涯、學業感到迷惘無助,或是雖然有了明確方向但還是想要獲得更多、看得更遠,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就是資訊種子的有緣人。我將分享自身經驗,告訴你為何資訊種子是大學生一定要好好把握的大好機會,以及我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在裡頭學習成長、到現在發芽茁壯。
Thumbnail
透過分享我的資訊科技業初探故事,探討如何從非相關背景且不懂寫程式的人進入資訊科技業,並介紹了我因薪資潛力和遠距工作機會而受到吸引的經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點會以我的觀點和歷程來描述透過Python轉職過程、轉職後的工作選項和薪資狀況,並分享我知道的進修機構和學習單位,提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資工系啊!在這個升學的時間肯定是被搶破頭的科系吧,不論是未來誘人的薪資還是AI的浪潮,這個行業⋯你們肯定充滿了想像與嚮往 資工系與其說是科學或工程、它其實更像邏輯、藝術、和歷史的結合,很多設計、很多程式碼、很多非硬性規定追根究底的話就是「喔⋯⋯當初大家這樣講好了啊」「這樣寫比較好⋯因為如果⋯就會⋯
我這輩子無意間顯化了非常多東西, 甚至很多常人覺得不可能的事情都發生在我身上了。 喜歡的人都喜歡我。 我當年讀的是普通高中,當時不愛讀書,填志願之前也沒做功課,填志願之後才發現我其實想做工業設計的,還覺得沮喪了一陣子,後來想想算了室內設計也行,結果很碰巧的,去上課的時候發現雖然科系名稱不是工業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對未來的職涯、學業感到迷惘無助,或是雖然有了明確方向但還是想要獲得更多、看得更遠,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就是資訊種子的有緣人。我將分享自身經驗,告訴你為何資訊種子是大學生一定要好好把握的大好機會,以及我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在裡頭學習成長、到現在發芽茁壯。
Thumbnail
透過分享我的資訊科技業初探故事,探討如何從非相關背景且不懂寫程式的人進入資訊科技業,並介紹了我因薪資潛力和遠距工作機會而受到吸引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