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的魔力:什麼都沒做,卻覺得自己很忙——AI 研究的日常反思】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為碩博士生,尤其是在人工智慧(AI)領域,實驗室經常讓人陷入一種奇妙的「假性忙碌感」。進門時信誓旦旦要解決超參數調整的問題,結果一整天下來,雖然跑了好幾組模型,但似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儘管如此,離開實驗室時,你還是忍不住感慨:「今天真的很累。」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AI 研究特別容易陷入這種「辛苦但無效」的工作狀態。讓我們來拆解這種假性忙碌感是如何形成的,並討論如何提升實驗室效率。


1. 為什麼 AI 研究容易陷入「假性忙碌感」?

• 碎片化任務切割了深度思考(Fragmented Tasks)

AI 研究的日常工作常常被零碎的步驟占據:

• 調整一組參數,等待數小時才能看到結果;

• 嘗試不同的數據預處理方法,但中途頻繁切換,缺乏整體規劃;

• 花時間整理資料集,卻因頻繁的小問題被打斷,例如格式錯誤或數據不完整。

這些碎片化的任務讓你感覺「一直在忙」,但實際上卻無法投入深度思考(Deep Work)。

• 長時間等待模型結果(Idle Time)

在 AI 研究中,訓練模型往往需要數小時甚至更久。在這段時間裡,很多人選擇隨便刷手機、閒聊,甚至放空,結果導致整天的時間被低效利用。雖然你花了時間「等待」,但卻沒有完成任何有價值的輸出。

• 環境帶來的心理暗示(Environment-induced Pressure)

實驗室的氛圍本身會讓人感到壓力:

• 當你看到同學一臉嚴肅地寫代碼,你也下意識地裝作很忙,哪怕只是在調試早已無用的腳本。

• 導師經過時,你匆忙打開 Jupyter Notebook,假裝正在測試模型,但實際什麼新想法都沒有。

這種「假忙」無形中耗盡了精力,卻無法帶來實質性的研究成果。


2. 假性忙碌的危害:努力卻沒有產出(Effort Without Output)


在 AI 領域,假性忙碌讓你看似每天都在工作,但核心問題卻沒有解決:

• 你可能花一整天測試多組超參數,結果僅僅提升了模型的 0.01%。

• 為了清理數據集,花了大量時間修復錯誤,但忽略了數據本身是否真正適合你的研究問題。

• 花幾個小時修復代碼報錯,最後才發現你的研究方向根本需要重新設計。


假性忙碌的結果是精力被浪費,進度被拖延,甚至會讓你對研究產生挫敗感。


3. 如何克服假性忙碌,提高 AI 研究效率?


📍 明確每日的關鍵成果目標(Define Key Deliverables)

• 在進入實驗室前,清晰地列出今天的目標,例如:

• 具體目標:測試 3 組超參數,分析它們對模型準確率的影響;整理數據集的前 5 個特徵工程方法的效果;完成論文相關實驗的初步結果彙總。

• 避免模糊目標:如「嘗試優化模型」或「研究數據集」,這種籠統目標只會讓你漫無目的地耗時間。


📍 有效利用模型訓練的等待時間(Maximize Idle Time)

• 訓練模型時,可以安排以下高效任務:

• 閱讀一篇相關文獻,尋找可能改進的思路。

• 在數據視覺化中找尋異常模式,提前規劃下一步實驗。

• 撰寫當前進展的實驗記錄或準備匯報 PPT。


📍 集中時間處理高價值任務(Focus on High-Value Tasks)

• 將深度工作時間分段,專注於解決核心研究問題,例如:

• 設計更合理的實驗對照組,而非隨意測試超參數。

• 深入分析模型錯誤,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而不僅僅關注最終指標數字的提升。


📍 建立任務完成的衡量標準(Define Success Metrics)

• 每天結束前,問自己:今天的成果是否能幫助研究有實質性進展?例如:

• 是否找到了一個新的方法提升了模型性能?

• 是否完成了可用的實驗數據圖表,能直接納入論文?


4. AI 實驗室的「假性忙碌感」其實可以避免

• 不要被環境帶著走:記住,待在實驗室並不等於有效工作,只有完成了明確且高價值的任務,才能讓你的努力真正有意義。

• 利用碎片時間做準備:將小任務與等待時間結合起來,讓每段時間都有明確的價值。

• 專注於成果,而非過程:一個真正高效的工作流,目標是用最少的精力換取最大化的成果,讓你結束一天時,能清楚地說:「我今天完成了什麼,而不是我待了多久。」


結論:AI 實驗室的魔力在於你如何選擇利用它


實驗室的假性忙碌感,源於沒有明確目標與低效的時間管理。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特別是在 AI 領域,工作的成果取決於你的選擇:是選擇用假忙填滿一天,還是用精心設計的任務讓每一小時都產生價值?


記住,努力是必要的,但成果才是評價努力的唯一標準。 下次走出實驗室時,確保你帶著實質性的進展,而不只是疲憊的身體。

avatar-img
471會員
1.7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而且方格子給方格精選的Email Sequence好有意思! 本月第 1 次!〈D042|為什麼悲傷是一種必要的心靈重訓?〉入選方格精選,解鎖新成就! 本月第 2 次!〈【為什麼碩博士生的工作時間愈來愈長?】── 1. 工具進化與工作延長 2. 工具帶來的無限可能 3. 工具對人的反〉入選方格精
在學術研究與日常工作中,數位工具和手寫工具各有其獨特的優勢。如果能將兩者結合,針對不同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方式,便能打造真正「無摩擦的工作流」(Frictionless Workflow)。這樣不僅能有效降低精力消耗,還能為生活中的其他瑣事留出更多心力。 1. 數位工具的優勢:克服「儲存」與「超連
在碩博士的研究生涯中,工作效率與成果的好壞,往往取決於你對一個專案的態度。你可能發現,當你真正喜歡一個研究工作時,方法並不是刻意尋找出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從熱情中迸發出來;而當你不喜歡一個任務時,無論有多精巧的工具或方法,最終都只是為了「應付了事」。 這就是心態對研究工作產生的深遠影響。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涯中,嫉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情緒。當你看到同門成功發表高影響因子的論文、在國際會議中受人矚目,或者拿到令人羨慕的學術機會時,內心的嫉妒可能悄然升起,讓你既羨慕又不安。 然而,嫉妒並不是弱點,更不是羞恥的情緒。它其實是一種指南針,指向了你真正渴望的東西。它提醒你:「這是你想要的
身邊總有幾個「脆友」,不管我發什麼文,他們都一定會按讚。雖然按讚這件事,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沒那麼重要,但每次看到他們的支持,我總會覺得內心暖暖的,這種默默的互動,讓人感受到一種舒服又特別的連結。 1. 按讚,是一種小而確定的支持 在日常的社交媒體上,脆友的每一個讚,就像是在說:「我有看
作為一名機器學習碩博士生,你的生活可能充滿了訓練模型的長時間等待、GPU 的卡頓、失控的超參數調整,甚至無窮無盡的 Debug。這些日常的壓力,難免會影響你的情緒,而與伴侶的爭吵也變得在所難免。 但即便如此,親密關係的穩定仍然能為你在學術研究中提供巨大支持。而我發現,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
而且方格子給方格精選的Email Sequence好有意思! 本月第 1 次!〈D042|為什麼悲傷是一種必要的心靈重訓?〉入選方格精選,解鎖新成就! 本月第 2 次!〈【為什麼碩博士生的工作時間愈來愈長?】── 1. 工具進化與工作延長 2. 工具帶來的無限可能 3. 工具對人的反〉入選方格精
在學術研究與日常工作中,數位工具和手寫工具各有其獨特的優勢。如果能將兩者結合,針對不同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方式,便能打造真正「無摩擦的工作流」(Frictionless Workflow)。這樣不僅能有效降低精力消耗,還能為生活中的其他瑣事留出更多心力。 1. 數位工具的優勢:克服「儲存」與「超連
在碩博士的研究生涯中,工作效率與成果的好壞,往往取決於你對一個專案的態度。你可能發現,當你真正喜歡一個研究工作時,方法並不是刻意尋找出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從熱情中迸發出來;而當你不喜歡一個任務時,無論有多精巧的工具或方法,最終都只是為了「應付了事」。 這就是心態對研究工作產生的深遠影響。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涯中,嫉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情緒。當你看到同門成功發表高影響因子的論文、在國際會議中受人矚目,或者拿到令人羨慕的學術機會時,內心的嫉妒可能悄然升起,讓你既羨慕又不安。 然而,嫉妒並不是弱點,更不是羞恥的情緒。它其實是一種指南針,指向了你真正渴望的東西。它提醒你:「這是你想要的
身邊總有幾個「脆友」,不管我發什麼文,他們都一定會按讚。雖然按讚這件事,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沒那麼重要,但每次看到他們的支持,我總會覺得內心暖暖的,這種默默的互動,讓人感受到一種舒服又特別的連結。 1. 按讚,是一種小而確定的支持 在日常的社交媒體上,脆友的每一個讚,就像是在說:「我有看
作為一名機器學習碩博士生,你的生活可能充滿了訓練模型的長時間等待、GPU 的卡頓、失控的超參數調整,甚至無窮無盡的 Debug。這些日常的壓力,難免會影響你的情緒,而與伴侶的爭吵也變得在所難免。 但即便如此,親密關係的穩定仍然能為你在學術研究中提供巨大支持。而我發現,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篇報導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人認為AI會增加工作量,阻礙生產力,甚至是他們不知道如何達到公司對AI應用的期望。這項調查其實也透露出新的技術帶來現實面的挑戰。在數位轉型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在推動新科技時避免對員工造成額外的工作負擔,並鼓勵積極面對新的科技轉變。
Thumbnail
AI生成圖片是一個挑戰性的任務,雖然AI能理解文字需求,但仍無法完全想像心中的理想畫面。使用中文描述AI的生成效果約為5成到6成,而加入擬人化的描述可以讓AI更好地理解需求。無論如何,AI生成圖片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嘗試。
Thumbnail
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領導人無不尋求提高效率和生產力的新方法。人工智慧(AI)正逐漸成為他們的首選工具。 從自動化日常任務到提升決策質量,AI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使員工能夠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和戰略性的工作中。這篇文章將探討AI如何減少工作勞累,並分析企業如何利用這一技術優勢。
1. 在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 - 「你應該在你做的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隨著你的實驗,你會發現AI的幫忙可能是滿意,可能是很鳥,可能很垃圾,也可能令你很不安。這樣的過程不僅是利用AI來幫自己的忙,更是讓自己熟悉AI的能力,讓你自己更加瞭解AI能如何協助你,或者威脅你,或者取代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如何利用 AI 技術(如 ChatGPT)來輔助撰寫文章的過程。作者詳細拆解了自己的寫作流程,並闡述了每個環節中如何使用 AI 來提高效率。文章強調 AI 在工作流程中所帶來的改變,並指出要適應這種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本文談及資料科學的領域與分工。首先是建造一個AI的研發流程,資料收集到 AI 模型訓練的過程,AI經歷這一切流程被創造出來並產生價值;再來本文也提及在這個領域中的各種腳色、資料工程師、數據庫工程師、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分析師的各種介紹。並且強調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你應該在你做的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 「隨著你的實驗,你會發現AI的幫忙可能是滿意,可能是很鳥, 可能很垃圾,也可能令你很不安。」「由於AI是“通用科技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 並不會有一本書能幫助你了解它全部的價值,以及他全部的限制。」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AI是人創造的,當然也會有人性,想偷懶並不奇怪
Thumbnail
AI 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各個產業的發展,ChatGPT 的出現,加快了作家寫作的速度,加快了工程師寫程式的速度,世界正在快速的改變。許多人開始探究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 AI 取代,身為資料領域的工作者,我也開始在思考,當 AI 的能力不斷進化且遠遠超過人類時,在我的工作中有哪些任務交給 AI 會更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篇報導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人認為AI會增加工作量,阻礙生產力,甚至是他們不知道如何達到公司對AI應用的期望。這項調查其實也透露出新的技術帶來現實面的挑戰。在數位轉型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在推動新科技時避免對員工造成額外的工作負擔,並鼓勵積極面對新的科技轉變。
Thumbnail
AI生成圖片是一個挑戰性的任務,雖然AI能理解文字需求,但仍無法完全想像心中的理想畫面。使用中文描述AI的生成效果約為5成到6成,而加入擬人化的描述可以讓AI更好地理解需求。無論如何,AI生成圖片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嘗試。
Thumbnail
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領導人無不尋求提高效率和生產力的新方法。人工智慧(AI)正逐漸成為他們的首選工具。 從自動化日常任務到提升決策質量,AI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使員工能夠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和戰略性的工作中。這篇文章將探討AI如何減少工作勞累,並分析企業如何利用這一技術優勢。
1. 在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 - 「你應該在你做的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隨著你的實驗,你會發現AI的幫忙可能是滿意,可能是很鳥,可能很垃圾,也可能令你很不安。這樣的過程不僅是利用AI來幫自己的忙,更是讓自己熟悉AI的能力,讓你自己更加瞭解AI能如何協助你,或者威脅你,或者取代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如何利用 AI 技術(如 ChatGPT)來輔助撰寫文章的過程。作者詳細拆解了自己的寫作流程,並闡述了每個環節中如何使用 AI 來提高效率。文章強調 AI 在工作流程中所帶來的改變,並指出要適應這種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本文談及資料科學的領域與分工。首先是建造一個AI的研發流程,資料收集到 AI 模型訓練的過程,AI經歷這一切流程被創造出來並產生價值;再來本文也提及在這個領域中的各種腳色、資料工程師、數據庫工程師、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分析師的各種介紹。並且強調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你應該在你做的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 「隨著你的實驗,你會發現AI的幫忙可能是滿意,可能是很鳥, 可能很垃圾,也可能令你很不安。」「由於AI是“通用科技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 並不會有一本書能幫助你了解它全部的價值,以及他全部的限制。」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AI是人創造的,當然也會有人性,想偷懶並不奇怪
Thumbnail
AI 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各個產業的發展,ChatGPT 的出現,加快了作家寫作的速度,加快了工程師寫程式的速度,世界正在快速的改變。許多人開始探究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 AI 取代,身為資料領域的工作者,我也開始在思考,當 AI 的能力不斷進化且遠遠超過人類時,在我的工作中有哪些任務交給 AI 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