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碩博士生總是難以做到“節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生活充滿挑戰:不論是課業壓力、研究進度,還是實驗與寫作。我們經常被告知:「適度的平衡,才能帶來最佳效果。」但實際上,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做到“節制”,讓自己反覆陷入過度用功或過度放鬆的循環?


不論是在研究生活中,還是在生活瑣事裡,我們似乎總是無法徹底擺脫這種過猶不及的困境。

raw-image


▌為什麼我們會吃不完還想再吃?


我們都知道,身為碩博士生的我們,往往在忙碌的實驗、報告或論文中,疏於規律進食。有時一餐吃太多,明明飽了,卻還是忍不住繼續塞進嘴裡,好像這樣才能彌補因壓力導致的疲憊感。


▌為什麼已經買了很多書,還是想買?


不少碩博士生會不斷購買書籍,尤其是參考書、研究資料,彷彿只要多買幾本書,自己的研究就能更有深度。但事實上,很多書買回來可能只翻過幾頁,卻還是忍不住點開購物車,再買下一本。


▌為什麼已經累了,還要繼續滑手機?


晚上研究告一段落,或者剛結束一場耗盡心力的研討會,明明感覺到已經很疲倦,但手還是不自覺地滑著 Instagram 或是 YouTube,持續消耗時間與精力。


▌為什麼明知論文在逼近,卻還是追劇?


每個碩博士生都有過這樣的掙扎:論文截稿日一步步逼近,我們卻常常沉迷在 Netflix 的下一集劇情中,覺得“再看一集”也沒差,直到發現半夜已經兩點。


▌匱乏心態正在牽引你


Michael Easter 在他的書《Scarcity Brain》中探討了這些行為的根源。他提出,這些會讓我們後悔的行為,其實都來自一種「匱乏心態(Scarcity Mindset)」。當我們感受到某種形式的不足,不論是時間、精力,或是認同感,我們的大腦會進入「匱乏模式」,開始渴望更多、更快、更強的回應。


這種「匱乏暗示(Scarcity Cue)」無所不在,特別是在高壓的學術環境中。


▌碩博士生的日常困境


以我自己為例,作為一名碩博士生,我發現自己在白天的研究工作非常專注,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能夠產出許多高品質的學術成果。然而,一到下午四點以後,我會進入一種奇怪的放空狀態,常常陷入不自覺地滑短影片的漩渦中。這種無法節制的現象,似乎就是 Michael 所說的「匱乏心態」的一種具體表現。


▌逛書店的同樣現象


這種行為並不僅限於網路上,甚至連逛書店時也會出現。我常常在書店裡隨手拿起一本又一本書,翻了一下就放回去。逛了很久,卻沒有一本書真正能打動我。真正能啟發我的,往往是當我靜下心來,在自己的書桌前挑出幾本重要書籍,認真翻閱,從中找到與自己研究相關的靈感,然後開始進行更深層的思考。


▌如何打破「匱乏心態」?


Michael Easter 的《Scarcity Brain》對於這一現象的分析讓我頗有感觸。作為碩博士生,如果我們能夠理解自己的大腦如何被「匱乏」所驅動,也許我們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為,專注於那些真正能幫助我們的研究和學術發展。


面對無數的誘惑與壓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制方法,學會在充滿競爭與焦慮的環境中平衡生活與學術,或許是我們能夠在研究過程中更上一層樓的關鍵。


世界很大,學術研究與生活中的挑戰更是無限有趣,而如何有效地「節制」與管理時間,才是讓我們真正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作者 Matt Beane 在《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強調「健康挑戰」是碩博士生發展專業技能的關鍵。他認為,只有在我們能力邊界上工作,並主動解決那些更具挑戰性
今天我們繼續討論美國企業家與作家Eric Ries[1] 於 2011年9月13日出版的 "The Lean Startup: How Today's Entrepreneurs Use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Create Radically Successful
最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影集《怪物:梅內德斯弒親兄弟檔》,讓我深受震撼,也想藉此機會分享一下心得。 這部影集不僅扣人心弦,而且特別引起我的共鳴,因為它的背景設定就在洛杉磯的比佛利山莊,而我正好住在洛杉磯。每次去 UCLA 時,我都會經過掛著這部影集大海報的公車站,所以它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
1. 過度依賴自己所屬的圈子而忽略外部視野: - 很多碩博士生習慣待在自己熟悉的學術圈或專業領域,容易陷入「井底之蛙」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情況會導致他們難以接觸到圈外其他領域的新知識或不同文化的多元觀點,特別是在全球化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沒有開放的心態會限制自己的學術視野和研究創新。舉
年輕時,我喜歡聽充滿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讀書或工作時,流行音樂總是伴隨著我的日常生活。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漸漸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需要專注工作或思考時。 這個變化,讓我想起曾經聽過的一位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員的故事。 ▌用音樂進入研究狀態 這位數學
1. 只固定逛某幾家書店: - 很多研究生在課業繁忙的情況下,會習慣只去像紀伊國屋書店這樣熟悉的書店,因為環境熟悉、書籍分類清晰,可以節省時間。然而,這樣的習慣可能限制了你探索其他書店的機會。台灣有許多特色書店和獨立書店,這些地方往往會有一些在大書店找不到的書籍與資料,對於正在撰寫論文或
美國作者 Matt Beane 在《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強調「健康挑戰」是碩博士生發展專業技能的關鍵。他認為,只有在我們能力邊界上工作,並主動解決那些更具挑戰性
今天我們繼續討論美國企業家與作家Eric Ries[1] 於 2011年9月13日出版的 "The Lean Startup: How Today's Entrepreneurs Use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Create Radically Successful
最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影集《怪物:梅內德斯弒親兄弟檔》,讓我深受震撼,也想藉此機會分享一下心得。 這部影集不僅扣人心弦,而且特別引起我的共鳴,因為它的背景設定就在洛杉磯的比佛利山莊,而我正好住在洛杉磯。每次去 UCLA 時,我都會經過掛著這部影集大海報的公車站,所以它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
1. 過度依賴自己所屬的圈子而忽略外部視野: - 很多碩博士生習慣待在自己熟悉的學術圈或專業領域,容易陷入「井底之蛙」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情況會導致他們難以接觸到圈外其他領域的新知識或不同文化的多元觀點,特別是在全球化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沒有開放的心態會限制自己的學術視野和研究創新。舉
年輕時,我喜歡聽充滿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讀書或工作時,流行音樂總是伴隨著我的日常生活。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漸漸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需要專注工作或思考時。 這個變化,讓我想起曾經聽過的一位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員的故事。 ▌用音樂進入研究狀態 這位數學
1. 只固定逛某幾家書店: - 很多研究生在課業繁忙的情況下,會習慣只去像紀伊國屋書店這樣熟悉的書店,因為環境熟悉、書籍分類清晰,可以節省時間。然而,這樣的習慣可能限制了你探索其他書店的機會。台灣有許多特色書店和獨立書店,這些地方往往會有一些在大書店找不到的書籍與資料,對於正在撰寫論文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忽視體能管理的重要性,力不從心: - 體能管理包括健康狀況、飲食選擇、運動習慣和睡眠品質,這是支撐你精力的基礎。很多人可能在飲食和睡眠上做得不錯,但忽略了運動的重要性,未能養成穩定的運動習慣,導致精力無法達到最佳狀態。 2. 情緒管理不足,心浮氣躁: - 情緒管理直接影響
學生評價:本篇文章的缺陷,與維思維的其他影片/文章相同,都是在於全文都注重在「結論」上,而其中的前因後果、實驗過程則幾乎沒有提及,使文章本身的可信度需要從內容中重新培養,在這點上稍微有些可惜。而這部影片的優點在於,他「講述一件事」的撰寫非常完整,從最開頭的理論解釋,再到現象解析,最後再提供解法。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我也想戒掉焦慮 可是就是做不到 壞習慣養成不是一天兩天 戒掉習慣也無法一氣呵成 老天會不斷給你考驗 測試你是不是真的改邪歸正 一場計劃好的旅程固然美好 可是哪有意外來得叫人印象深刻
1. 不懂得節制 (Moderation): - 很多人在已經飽了的情況下,還會再多吃一點,導致不必要的健康問題。明明已經有很多東西了,還是忍不住再買,結果不但浪費錢還佔據了空間。已經有點醉了,卻還要再喝一杯,最後反而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效率。明知社群媒體讓自己更悲慘,卻還是無法停止滑動,導致時間被
Thumbnail
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我們常常全力以赴,一開始便傾盡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這種全力以赴的精神雖然令人敬佩,但卻也容易讓人筋疲力盡。當我們把所有的熱情和衝勁都集中在最初的那一刻,久而久之,往往會感到身心俱疲,進而失去對目標的熱情和動力。一開始拼得有多用力,後來就會覺得有多無力。因此,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
Thumbnail
現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感到身心俱疲。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成為了大家關注的話題。本文將分享七個實用的方法,幫助你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平衡。
Thumbnail
現代社會人們面臨著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問題。本文提供了5項重要建議,包括設定工作和休息時間、制定明確的計劃和目標、學會說“不”和設定界限、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保持良好的社交和家庭關係。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忽視體能管理的重要性,力不從心: - 體能管理包括健康狀況、飲食選擇、運動習慣和睡眠品質,這是支撐你精力的基礎。很多人可能在飲食和睡眠上做得不錯,但忽略了運動的重要性,未能養成穩定的運動習慣,導致精力無法達到最佳狀態。 2. 情緒管理不足,心浮氣躁: - 情緒管理直接影響
學生評價:本篇文章的缺陷,與維思維的其他影片/文章相同,都是在於全文都注重在「結論」上,而其中的前因後果、實驗過程則幾乎沒有提及,使文章本身的可信度需要從內容中重新培養,在這點上稍微有些可惜。而這部影片的優點在於,他「講述一件事」的撰寫非常完整,從最開頭的理論解釋,再到現象解析,最後再提供解法。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我也想戒掉焦慮 可是就是做不到 壞習慣養成不是一天兩天 戒掉習慣也無法一氣呵成 老天會不斷給你考驗 測試你是不是真的改邪歸正 一場計劃好的旅程固然美好 可是哪有意外來得叫人印象深刻
1. 不懂得節制 (Moderation): - 很多人在已經飽了的情況下,還會再多吃一點,導致不必要的健康問題。明明已經有很多東西了,還是忍不住再買,結果不但浪費錢還佔據了空間。已經有點醉了,卻還要再喝一杯,最後反而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效率。明知社群媒體讓自己更悲慘,卻還是無法停止滑動,導致時間被
Thumbnail
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我們常常全力以赴,一開始便傾盡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這種全力以赴的精神雖然令人敬佩,但卻也容易讓人筋疲力盡。當我們把所有的熱情和衝勁都集中在最初的那一刻,久而久之,往往會感到身心俱疲,進而失去對目標的熱情和動力。一開始拼得有多用力,後來就會覺得有多無力。因此,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
Thumbnail
現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感到身心俱疲。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成為了大家關注的話題。本文將分享七個實用的方法,幫助你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平衡。
Thumbnail
現代社會人們面臨著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問題。本文提供了5項重要建議,包括設定工作和休息時間、制定明確的計劃和目標、學會說“不”和設定界限、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保持良好的社交和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