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時間商數(TQ)有多高?
某姊妹分享她參加讀書會的心得,說到有個來台灣讀書的東南亞學生,告訴她自己的人生規畫。這位學生說自己想像,十年後若在台灣生活,應該有什麼樣的學經歷,在語言和生活工作技能上要達到什麼水準,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如何預備自己,努力讀書、接受訓練,在十年的時間按部就班完成。跟我們分享這故事的姊妹說,這位學生很有時間感。如果有智能商數(IQ)、情緒商數(EQ)的話,也應該有時間商數(TQ),這位東南亞學生就是TQ很高的人,她認識「時間」。
教會有一位老姊妹,在丈夫安息禮拜的追悼文上,寫滿了對夫妻過去生活點點滴滴無限懷念,敘述每一段過往共同生活事件的開頭,她都下筆「今天」二字,直到最後一句「無數個沒有了你的今天,仍需時間去面對……。」令人感動的文筆,道出了時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即使所愛的人離世,時間仍在「今天」將他們夫婦彼此箍緊。
「時間」是什麼?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新加爾文主義學派赫爾曼.杜伊維爾(Herman Dooyeweerd)教授的時間研究提到:整個宇宙現實被創造於時間中,時間在其相度與結構中包含並滲透了整個宇宙現實,是所有現實結構的底層基礎。人的時間感是時間的感覺相度,邏輯的先後是時間的分析相度等等。和被造的宇宙現實一樣,時間也有法則面和主體面兩個方面:從法則面上,時間是秩序;從主體面上,時間是綿延。杜伊維爾認為,人的歷史是在時間中產生意義,沒有時間,就沒有宇宙現實的歷史,所以時間不是虛無不可見,而是透過歷史「事件」把時間的面貌呈現出來。1
杜伊維爾的時間研究讓我知道,神創造的時間,不再是日晷變化或沙漏流逝的計算單位,而是和我有關係、每件發生的事情所刻畫的實在軌跡,時間「黏」在我身上,是我最親密的伴侶。
如何居住在時間中?
美國加爾文大學(Calvin University)哲學教授蘇明思(James K. A. Smith)在其著作《時間神學:承繼過去、盼望未來、信實地回應此刻》(How to Inhabit Time)中,讓讀者了解時間與基督徒生命的關係。蘇明思透過時間感的架構:過去、現在與未來三大層次,循序漸進地用許多與時間相關的隱喻來教導我們「善度生活」。他用我們一般熟悉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季節始末的時間,代表人如何處在喜樂、悲傷、成就、失敗、高峰、低谷等季節,而從胡賽爾(Edmund Husserl)的「時間光環」,海德格的「(生命)被拋性、偶然性」,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的「由超然認識處境」,讓我們認識自己身處神聖時間中的重要工作:察驗自己處在哪一種「季節時間」。然後蘇明思用奧古斯丁的隱喻「時間羅盤」,來定位一個人的時間與生命的未來性。蘇明思由艾爾.葛雷柯(El Greco)畫作《歐貴茲伯爵的葬禮》(The Burial of the Count of Orgaz)說明從過去與未來之間「時間的彎曲」所產生的同時性,與古今各處「聖徒相通」的關係,進而用量子理論來隱喻「時間的疊加」造成事件彼此相關。蘇明思還提及按著教會曆的時間進程作為我們「屬靈計時」的工具,讓我們過在地如在天的時間。閱讀《時間神學》能使我省思自己的生命時光。
回顧過去的日子
瑪莉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在《遺愛基列》(Gilead)開頭寫著:「昨晚我告訴你有朝一日我可能會離去,你說:『去哪裡?』我說:『去良善的主所在的國度。』你說:『為什麼?』我說:『因為我老了。』你說:『我不覺得你老。』然後你把手疊在我手上悄悄地說:『你還不算太老。』彷彿這麼說就算數。」這是一位老牧師對幼子的離別信,當我用「屬靈計時」來檢視察驗我現在的生命時,這段對話特別有感。
我不敢對自己孩子這麼說,至少中國人是很忌諱的。但時間與生命並不會因忌諱而改變,過去生命所有林林總總的事件,疊加出時間的痕跡,讓我要用「時間光環」來察驗。我的生命時光,若只站在「現今」,平面般地往後看,用時間軸,或者用日記、相片,來做回憶,一切都不過顯出個別事件,平淡無奇,甚至可說是「魯蛇一族」。我出生於公務員之家,得到嚴父慈母的傳統中國式教養,接受普通的教育,讀末段班大學畢業,兵役在男生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外島最前線度過所有役期,然後職涯在基督教機構度過,所有人生高成就、正向激勵的見證我都沒有。「風平浪靜」大概是我平面人生時光觀察的結語。但是,「屬靈計時」和「時間光環」這兩個蘇明思教我的人生時間察驗法,讓我對自己生命有了不同的理解。
「屬靈計時」
「屬靈計時」乃是用基督信仰的角度來解釋生命中每個時間季節的意義。我在世俗的眼中,或許沒有功名利祿,沒有身分地位,但我個人的生命定義是在於我相信的神。因著耶穌的教導及神在歷史中的創造、救贖、啟示,我不會低估自己的價值,我再怎麼卑微,在人生結束算總帳時,相信自己會歸入神永恆的家。因著對神的永恆盼望,我的人生是在「神聖時間」中。
數年前,我參加彼此四十五年未見面的同學會。到場的同學絕大部分都是功成名就,好些居住國外。第二次,第三次,或偶有中間第一次來的人,逐漸減少,他們都因家庭或個人原因而不想接觸小學同學,但更可能是「功成名就」與否的因素。我也有想過這問題,但我認為自己的身分是「天國的大使」,我的出現就是「基督的見證」。於是,只要可以,我有聚會必到,聽大家海闊天空聊天;自己話不多,也不會自慚形穢。「屬靈計時」讓我認識:時間永遠不會被浪費掉,我走過信仰基督的生命路程,都值得昂首闊步。
「時間光環」
「時間光環」是個有趣的概念,這光環是以自己為中心點,環顧過去與未來。也就是由現在當下的時間點,來理解過去的事件在時間疊加中所產生的關聯,以及在能知道的範圍內,對未來寄予盼望。這是一個理解自己生命季節的方法,我們可以想像用無人機來比喻「時間光環」的視野。適合兒童操作、單手就可攜帶的無人機,大約可飛至一百二十公尺,可見約方圓一公里半徑內的事物。但美國製造的「全球鷹」軍用無人機可飛至約兩萬公尺,可見十萬平方公里內的事物。這個比喻就是說,「時間光環」觀察點的位置愈高,所能察驗的過去與未來就愈多。
我若自怨自艾,站在二維平面,只想到目前的生活或信仰光景,就會被自己的擔憂及生活細節限制,不數算過去神的恩典,不用信心去接受神的安排。但如果我站在天國信仰的制高點,以三維空間更高的視域,擴大自己的「時間光環」,我就看到自己生命過去的足跡:幼時似乎被人視為「好人」,但衝動時又會顯出暴力,就如小學有一次我們同夥被一名「壞學生」擋道找麻煩,我二話不說衝上去給了他一個大外割;中學時為了「助人」,對一扇打不開的門使一招側踢,結過讓門背後努力開門的同學頭被門撞到腫個包;服兵役時,為了自己的生存,裝成聽話下屬和長官狼狽為奸。
在「時間的彎曲」、不同事件疊加的種種觀察當中,看到自詡好基督徒另一面的惡行。但在同一時間區域內,也看到神的恩典散布:在我無知的學生時期,祂給我忍耐安靜的心及追求神的意念;在我服役期間,不只兩三次把我從危難及槍口下拯救出來;本來計畫當牧師,這條路也在神的護理中被阻擋,後來在教會服事經歷中,我看到自己的確不適合。
隨著「時間光環」移動,我能向前看的,似乎就是自己一些小安排,小計畫,但都不能確定能否完成。唯有用「時間羅盤」來確認自己生命是否走向神所在的季節和要來的季節。
人生下半場的反思
我現在的時機是「人生下半場」,要尋找下半場的舞台,增高自己生命的CP值。但生命之路走下來,我認識到「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傳七14)。雖然有許多對未來的想像,但不都是神安排的,可能大部分不是,但這些都成為我承受未來的「偶然被拋入」事件。
過去我立志當牧師而沒成,但我非常愛讀畢德生牧師著作《牧者的翱翔》,其中有一段關於時間的默想:「時間,但不是平常人所說的時間,不是經過簡化、成了行事曆上的幾何方格或是鐘面數字的時間,而是希臘人說的kairos……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永遠都不會知道。『所以,你們要警醒。』(太二十四42)」在被拋與偶然當中,我需要更安靜自己於神面前,等候祂的時機。
時間季節的察驗:個人
作為基督徒,我們如何察驗個人及群體所在的時間季節呢?這樣時間的察驗,成為我們屬靈上的操練和生活的態度:在時間河流的當下,我們不是看身處於何處,而是看我們該如何做。在蘇明思的《時間神學》裡,他提供「不同生命季節」的察驗方法,包括個人察驗、群體察驗、信仰察驗、經歷察驗等四大方面,作為居住在時間中的基督徒(群體)自我省察的方式。我認為基督信仰是個人,也是群體的。個人要在自己的認知及追求神上,辨明自己屬靈的生命季節:是在豐盛還是枯委中;是在神的道路上還是走偏了;是作為帶領者還是跟從者。這些察驗,不只是「三省吾身」,還要「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要和教會弟兄姊妹在團契關係中「聖徒相通」,尤其不可忽視年長者、牧者的教導。他們會顯明我們在什麼屬靈季節光景中,藉著這些察驗,能讓我們持續走在基督生命之路上。
時間季節的察驗:群體
教會也要有屬靈察驗,好讓群體有正確的前進之路。這樣的察驗不一定藉著退修會、長執會的時機來討論,更重要的是要將「時間光環」擴大,願意以群體性的謙卑,接受過去各種時間堆疊事件中的錯誤、愚行、固執等傷害教會的作為;願意放下成見,拋棄私欲,讓群體在這歷史性事件察驗中悔改,好讓教會的成長季節不斷更新。
這種群體察驗自然帶來信仰上的察驗。群體察驗會讓我們看到基督信仰的失敗之處,因而知道不論何時我們都帶著破敗的身子到基督面前。此時,有人(或者是魔鬼)會說:「你完蛋了!」但在信仰察驗的範疇中不是這樣,我們的失敗可以受到聖徒規勸的扶持。我喜歡天主教禮儀中的一段話:「求你(神)不要看我們的罪過,但看你教會的信德……。」神藉著虔誠弟兄姐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林後十二19),信仰察驗讓我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詩八十四6)
最後,我們要在經歷神的事件上察驗我們的時間。我們個人的經歷或領受是非常主觀的。同一節經文,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我們會聽到神不一樣的「聲音」。因著時間軸的前進,我們隨著年歲而累積經歷神的事件愈來愈多,或正面或負面;隨著「時間光環」擴大,這些事件經歷,在所謂「時間的彎曲」中,不同時間點交會而有類似屬靈意義的重疊。我們透過察驗這些類似經歷,在善事上感恩,在惡事上悔改。在「屬靈計時」中,學習仰望神,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讓基督徒與教會走向屬靈豐收的季節。
附註
1.
姚凱,《指涉與表達:赫爾曼.杜伊維爾領域主權研究》,香港:中華三一出版,2022。
(本篇刊登於台北《校園雙月刊》2024年3、4月號66卷第二期,34~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