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也有為買下的讀物作一個紀錄,什麼時候買的?進度是「未讀」、「閱讀中」還是「完讀」?是電子書還是實體書?在 Notion 筆記裡,每年開新的一頁,名為「書櫃」再配上當年年份,記下電子書櫃的書單。
直至12月初為止,2024年總共買下共50本讀物,當中包括繪本、雜誌(如《小日子》、《早安健康》,不含時尚雜誌),完讀的有45本。餘下的5本大概也不能在年末前完讀,當作是年末討個意頭,「年年有餘」把書帶到2025年。
最理想的,當然是每完讀一本書,就寫下一篇文章,是紀錄也好,分享也好。然而,理想歸理想,現實就是很難做到,可能是斷斷續續地讀而組織不到完整的讀後感,也可能是明白了內容但找不到共感,最怕的還是讀完全書腦海只有「我讀了些什麼?」的空白。畢竟,很難做到買下的書100%都是「我最喜愛」。
經過近年的刻意練習,現在都完全習慣閱讀電子書。實體書是好,但電子書也很便利,除了不佔空間、不會受潮、生蟲子,最愛的是「劃線筆記」功能,讓我可以邊看邊記住喜歡的句子。
人們總愛在年末回望剛走過的三百幾天,讓12月充滿著回憶碎片。打開盛載著各樣讀物的記憶盒子,找來十塊碎片,寫著這一年間,從書本裡看到最深刻、最觸動的十句,掛在沒人看見的聖誕樹上。
我想告訴天下所有的親愛的你們,人不是緩緩衰退的,一個疾病可以用一年老十歲的速度,甚至用逼著人快速墜向晚年的方式,直接通報你,歲月、回憶、曾經,尤其健康,多麼珍貴。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真實的人生也是這樣的,我們無法逃避失落的必然來臨,也不要放棄每一次可以追尋的幸福。想起那些為我料理的人;享用我的料理的人;和我一起尋訪美食的人,此時此刻,我只想說:多謝款待。多謝款待,我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這麼幸福。
據我對人類的了解,「一切都會好起來」之類的這些話,他們常說。我覺得這都是些傻話,因為大家心知肚明,並非一切都能好起來。也許就只有一半能好起來,如果運氣好的話。而真正蠢的地方就在於,人生之中沒有任何事、任何方面或什麼之類,能夠真的一切都好。
這不討喜的個性大概就像硬邦邦的膝蓋,摔倒時,總是第一個磕著,總是最痛,最容易留下瘀青。但或許因為知道那是最痛之處,我總不敢輕易觸碰,怕碰壞了,會留下永遠的傷害。在人際關係中總是逃避又逃避,久了就成了這樣缺乏彈性,走起路來喀喀作響的老膝蓋。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為人生定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目標,為了成全那一個又一個很剎那的快樂,你發現了嗎?其實大部份的時間,我們都活在痛苦裡。所以我在猜,會不會是我們誤會了自己?以為追求的是快樂,但事實上我們真正熱愛的…… 是痛苦。
內向者不是高冷,而是低冷。低冷是一種仰視的冷:「我覺得我太普通、太平凡了,你們應該一會真的喜歡我吧!所以我還是識趣點,躲遠點。」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性的冷。
在密集斷拾離的大整理時期,只要路過廟宇或教堂,會前去懺悔,希望那些被我整理汰換之後去了遠方的物品,可以原諒我的無情,因為我漸漸老了,沒辦法與它們白頭偕老,請千萬諒解。這行徑很好笑,我知道,不過我認為是很好的告解。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她好,她才會對你好;你把儀式感帶進生活中,生活就會回饋給你美麗的心情和詩意的人生。
這世界上有許多能一生懸命專注於一件事,或執著在自己的藝術上創作的人。每次看到他們,都非常羨慕,因為我感覺自己可能並不是這樣的人。很多事情即使知道自己會三分鐘熱度,我還是會往那三分鐘去投入;對我來說,那至少是一個溫暖的片刻,即使最後沒有持續下去,只剩在回憶中出現的殘影,也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