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朋友的藝術:讀扈嘉仁《食言犬》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生於1998年的扈嘉仁,在《碎光與神像》書中清楚揭示了其第一本詩集《食言犬》的宏大企圖:

《食言犬》試圖發展出一種,結合當代影像經驗的詩歌實驗,透過鏡頭式/敘述式的語言,錨定抒情主體與他者的間距,為都市台北/主體心靈,找到一種新的,共振的節奏感。

綜覽我輩詩人的詩集出版:曹馭博(1994-)、林佑霖(1995-)、鄭琬融(1996-)、陳顥仁(1996-)、洪萬達(1997-)、王信益(1998-)、柏森(1999-)、蕭宇翔(1999-)、林宇軒(1999-)、吳浩瑋(2001-)……會發現楊智傑稱《食言犬》在題材、音樂、結構、口吻「並不急於展示性格」的論斷有所本,置於世代當中的扈嘉仁在個性上並不特別鮮明。不過,我以為如此所謂「平衡者」的位置,正凸顯出扈嘉仁正力圖將「詩」回歸語言技術,以相對疏遠於議題式書寫的思維傾向。

不諱言,閱讀《食言犬》是個愉悅的體驗。扈嘉仁將「詩」視為一種「作為朋友的藝術」,在詩中也確實可以看到一位詩人努力調度字詞的過程,比如輯一頻繁出現的概念對照:「這裡/那裡」、「左手/右手」、「生命/死」、「細小的心眼/大地」、「向上的心/太陽下山」……種種字詞的對應,顯見扈嘉仁將二元式的邏輯套用得非常嫻熟──當然這是雙面刃。更令我傾心的詩作,是如〈食言犬〉和〈再見了,狗狗〉舉重若輕的情感表現,節錄後詩如下:

火舌舔拭你
積雪那樣厚重的毛衣
你不像洗澡那樣子抗拒了
我不敢去想像
灰燼的深處有沒有天堂
…(略)…
沒有了項圈
狗狗,你和我都將從
固定的散步路線得到解脫
在這最平靜的時刻裡
牽引繩拴著比狗
更白的牆壁

暫且不論「你」、「狗狗」、「狗」稱呼上的差異考量,扈嘉仁融入口語的這兩首詩作,相比加入文言詞組的其他詩作表現得更為理想,如此不矯飾的語言使得情感真摯動人。

整本詩集絕大多數的詩作在視覺形式都並未特別設計,除了12行每行固定11字的〈共振〉──近似楊牧的〈會話〉但多使用了標點,同樣的行長在迴行的頓挫間,可以見得詩人所關懷的母題:寫作與生活。〈宇宙憎惡空虛〉也是論寫作之詩,〈苦吟詩〉也是論寫作之詩,〈朋友〉、〈即興之一〉也是論寫作之詩,族繁不及備載。此外,〈像一幅未乾的油畫〉的前兩句「真好,不必倚靠造句」和廖啟余〈題大衛像〉的前兩句「裸體真好/我不需要隱喻」也都是針對類似的母題。《食言犬》當中反覆強調寫作──實際上是「詩」──內外的種種工事:「詩風」、「詩在火盆」、「二流詩人的避孕套」、「苦吟詩人」、「一首首詩」、「退稿信」……扈嘉仁在不同首詩作中頻繁直面「詩」的概念,如此不同於過往詩人採取的烘托、繞道之策略,再次印證了我所說的「力圖將『詩』回歸語言技術」。

從動、植物意象來論,這本詩集可以說是生機勃勃。以〈蛞蝓蛞蝓〉的「蛞蝓、蛞蝓/丟失安居的殼還要繼續爬行」(整首詩讓人不禁聯想到王柄富〈烏鴉烏鴉〉)為例,詩句中的敘述我以為可以引出一些討論──「許多「如果」在光照中立體」、「我們在不同時代/穿穿換換同一套戲服」、「有人在正確的亂世出生」……這些詩行的敘述姿態與距離把控上,偶有安排稍刻意的論說感,或者使人停目深思,或者使人握拳可惜。更精確的說,我以為扈嘉仁最擅長的並非敘事,而是從一閃的意象聯想所延伸闡發的畫面,如〈早晨〉寫道:

鋼杯和牙刷領我走至洗手台之前
對鏡,看著自己嘔痰
看骰進眼眶裡的骰子
擲出成對但永遠的一點 

或如〈凝視〉所寫:

當你凝視我的胸口
凝視,就是電鑽高速在旋轉
胸膛緩慢長出花叢

又如〈言之鑿鑿〉的「我聽見蛋殼破裂,而殼中/安排好了什麼」,可以和蕭宇翔「倒地的神木在我眼中,船已成型」以及曹馭博「一名石頭裡沉默的巨僧」對讀,這些實則都包納於楊牧「『朝向』一首詩的完成」的意向之中。

儘管扈嘉仁自己重視「鏡頭式/敘述式的語言」而過往受討論的面向都是敘事層面,但我以為這部分的表現反而並不明顯,《食言犬》更特出、更應該被討論的應是前述的意象聯想與畫面營造。綜覽詩集中的角色形象,除卻〈完色的夏天〉、〈鉛色的海〉、〈鏡中〉、〈萬華謠言〉完整建構的「小齊」,在其他直指人名卻未完整建構形象的幾首詩作,我們可以看出扈嘉仁並非採取楊智傑《小寧》的書寫策略,反倒明確展現出「作者身為敘事者」的強烈姿態。我想,在《食言犬》書中的詩作或許都事先設定了理想讀者:寫給「特定朋友」的詩、寫給「覺得什麼像詩的人」的詩、寫給「狗狗」(實則是寫給自己)的詩、寫給「詩」的詩……「詩」也是朋友。當詩中充斥著徒具名號的眾生相,詩作還能夠如何開展?扈嘉仁為我們演示了這樣的可能。


原文刊於《創世紀詩雜誌》221期(2024年12月)之「風格與天氣」專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宇軒
82會員
113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林宇軒的其他內容
2025/03/13
湖南蟲在第一本詩集《一起移動》的專訪表示自己喜歡「不刻意用太多隱晦艱澀的字句」的詩作,如此偏好也延續至第二本詩集的風格,以直白抒情口吻寫成的《最靠近黑洞的星星》。睽違六年,湖南蟲以獨立出版的方式推出了他的第三本詩集《奶油事變》,當中收錄了22首詩作,當中有眾多藝術文本的轉譯和對話。
Thumbnail
2025/03/13
湖南蟲在第一本詩集《一起移動》的專訪表示自己喜歡「不刻意用太多隱晦艱澀的字句」的詩作,如此偏好也延續至第二本詩集的風格,以直白抒情口吻寫成的《最靠近黑洞的星星》。睽違六年,湖南蟲以獨立出版的方式推出了他的第三本詩集《奶油事變》,當中收錄了22首詩作,當中有眾多藝術文本的轉譯和對話。
Thumbnail
2025/02/12
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Thumbnail
2025/02/12
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Thumbnail
2024/09/06
在台灣討論「現代詩」,討論的往往是「華文現代詩」,從而忽略了許多優秀的本土語言詩學實踐。閱讀黃明峯的《所在》,彷彿在聽作者娓娓道來一則則故事,同時領會許多具有新意的語言和形式;而閱讀杜信龍的《苦慼》,則像是遍覽作者內心對於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感受,情感的展現非常豐沛,承接了以往台文詩的美學特質。
Thumbnail
2024/09/06
在台灣討論「現代詩」,討論的往往是「華文現代詩」,從而忽略了許多優秀的本土語言詩學實踐。閱讀黃明峯的《所在》,彷彿在聽作者娓娓道來一則則故事,同時領會許多具有新意的語言和形式;而閱讀杜信龍的《苦慼》,則像是遍覽作者內心對於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感受,情感的展現非常豐沛,承接了以往台文詩的美學特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更精確的說,我以為扈嘉仁最擅長的並非敘事,而是從一閃的意象聯想所延伸闡發的畫面。又如〈言之鑿鑿〉的「我聽見蛋殼破裂,而殼中/安排好了什麼」,可以和蕭宇翔「倒地的神木在我眼中,船已成型」以及曹馭博「一名石頭裡沉默的巨僧」對讀,這些實則都包納於楊牧「『朝向』一首詩的完成」的意向之中。
Thumbnail
更精確的說,我以為扈嘉仁最擅長的並非敘事,而是從一閃的意象聯想所延伸闡發的畫面。又如〈言之鑿鑿〉的「我聽見蛋殼破裂,而殼中/安排好了什麼」,可以和蕭宇翔「倒地的神木在我眼中,船已成型」以及曹馭博「一名石頭裡沉默的巨僧」對讀,這些實則都包納於楊牧「『朝向』一首詩的完成」的意向之中。
Thumbnail
人在長大的過程總會丟掉一些東西。就像那摔碎的磁娃娃,碎片扎痛我們一生,但在某個時刻,可能就放下了。我覺得整個過程最難的除了剖析自己,就是對自己誠實。
Thumbnail
人在長大的過程總會丟掉一些東西。就像那摔碎的磁娃娃,碎片扎痛我們一生,但在某個時刻,可能就放下了。我覺得整個過程最難的除了剖析自己,就是對自己誠實。
Thumbnail
近期最值得注意的詩集,非謝旭昇(1987-)的《詩人手記》莫屬──雖然稱其為「詩集」似乎有些突兀,畢竟在國藝會的創作補助中,《詩人手記》的名稱是「小說創作計畫」,作品也是「非分行」的敘事為主。若按作者的說法來理解,《詩人手記》「既是真實,亦是虛擬」、「既是小說,亦是詩歌」、「既是社會之所需,亦是社會
Thumbnail
近期最值得注意的詩集,非謝旭昇(1987-)的《詩人手記》莫屬──雖然稱其為「詩集」似乎有些突兀,畢竟在國藝會的創作補助中,《詩人手記》的名稱是「小說創作計畫」,作品也是「非分行」的敘事為主。若按作者的說法來理解,《詩人手記》「既是真實,亦是虛擬」、「既是小說,亦是詩歌」、「既是社會之所需,亦是社會
Thumbnail
對池坊華道而言,一個插花作品不只是型態的展現,也不只是技巧的承傳與發展,更飽含著生命持續流轉的力量,以及人對於世間深入而謙卑的體察。
Thumbnail
對池坊華道而言,一個插花作品不只是型態的展現,也不只是技巧的承傳與發展,更飽含著生命持續流轉的力量,以及人對於世間深入而謙卑的體察。
Thumbnail
只消五秒,XTIE就已經用手上的鍵盤,把網絡世界的虛無,聲音化地表達出來,我們跟許廷鏗、跟Marf、跟CK一樣,就是尋真的人,想透過你和你對我的意見,雕琢成一個圓人,可是…
Thumbnail
只消五秒,XTIE就已經用手上的鍵盤,把網絡世界的虛無,聲音化地表達出來,我們跟許廷鏗、跟Marf、跟CK一樣,就是尋真的人,想透過你和你對我的意見,雕琢成一個圓人,可是…
Thumbnail
開始導讀並談論此書之前,我想先陪大家一起認識作家馮傑。 事實是,我已經拜讀此著作兩次,可至今仍對這位作家名字與生平足陌生。於是我開始利用網路搜尋引擎來作為,這也是促使本人與其創作初次接觸的開端。 一切的緣由似乎很符合時下的極簡。 當時,我漫無目的的走在圖書館的新書架前,圖書館很安靜,靜謐的連外頭的蠟
Thumbnail
開始導讀並談論此書之前,我想先陪大家一起認識作家馮傑。 事實是,我已經拜讀此著作兩次,可至今仍對這位作家名字與生平足陌生。於是我開始利用網路搜尋引擎來作為,這也是促使本人與其創作初次接觸的開端。 一切的緣由似乎很符合時下的極簡。 當時,我漫無目的的走在圖書館的新書架前,圖書館很安靜,靜謐的連外頭的蠟
Thumbnail
「世界只會帶給我們『經驗』,而『因果』推動世界去產生狀態的變化;但『詩』的語言有自己推進的方式,那就不是『因果』的──你當然可以用『因果』來寫詩,但那樣就是對世界很無聊的一種模擬。」
Thumbnail
「世界只會帶給我們『經驗』,而『因果』推動世界去產生狀態的變化;但『詩』的語言有自己推進的方式,那就不是『因果』的──你當然可以用『因果』來寫詩,但那樣就是對世界很無聊的一種模擬。」
Thumbnail
如題所示,半年以前原本刊登在關鍵評論網專欄上的文章都已經搬至方格子本站平台了。歡迎讀者觀看閱讀,但不得轉載。 先提供我個人認為比較有代表性和個人最喜歡的七篇文章:
Thumbnail
如題所示,半年以前原本刊登在關鍵評論網專欄上的文章都已經搬至方格子本站平台了。歡迎讀者觀看閱讀,但不得轉載。 先提供我個人認為比較有代表性和個人最喜歡的七篇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