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已經學佛一段間,其實也已經皈依。
皈依之後其實就代表要追尋正道,把佛陀當作自己的人生導師。不過自己本身還是時常去思考和比較佛教跟其他宗教之間的不同。其實儘管喜歡佛教,自己也仍然對這個宗教有很多疑問,尤其是當這個宗教的很多人都很希望信徒放棄世俗成功的追求的時候。
自己在學佛之前,其實是個很有抱負的有志青年的。很上進的會想要每天在事業上精進。可是在學佛之後
學佛了之後到底可不可以追求自己世俗上的成功呢?
是不是其實可以,不過很多的信眾因為已經對世俗趕到心煩,所以總是卻人放下?
其實自己讀了這麼多佛經和大師的詮釋之後,覺得儘管佛教其實很多的滿願都不像是要大家放下自己世俗的願望。
不管是藥師佛經想要滿足的12大願也好,或者是普賢菩薩行願品,其實都是在滿大眾的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雖然更像是菩薩對大眾的慈悲,但是也強調了只要大眾有煩惱所求,觀世音菩薩就會「觀其音聲」,幫助眾生從痛苦中解脫。
至於我看到的,星雲大師的詮釋,其實總是說在家眾要求增上緣的。要求事業更增上,要求家庭美滿等等。
說到這裡我其實又想到,儘管出家了,也是要求對佛經有更透徹的了解,也會希望能夠廣度眾生不是嗎?
其實是不管是什麼身份或是立場,其實每個人也都是會有所「求」的。
最多的不同只是這樣的「求」可能有很多種。可能是很努力的希冀,或是很隨緣的等待渡眾因緣,但是卻從來不是要我們不要有「所求」。
其實佛法裡面說的不要執著,也會強調要是有好的執著,像是執著要渡眾等等,也會是好的。
想到這裡就覺得自己要好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
不過儘管自己一直以來沒有特別的信仰,卻其實對基督宗教有點緣分,所以總是會以一種「主啊,請 XXXXXX 」的姿態來和佛菩薩互動。好像也要有那種心態,自己才會想要好好努力 ......
這大概是自己要好好的調整的地方吧。
如果需要一個像偉大的造物主的力的感召,自己才會努力精進,我想佛菩薩也會很開心當那個偉大的造物主來讓自己精進的。
但自己真的要記得,「精進」是自己要去行動的事,是一個在家眾要好好保持的態度才是!
真的要好好的保護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其他信徒本來就是可以安享晚年的階段,自己可還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