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媽媽糾結的情感,再見。
我的原生家庭議題。
我沒有責怪的意思,我爸媽是很好也很努力的人,現在看懂了也沒有責怪的意思。當然,成長過程中的每個當下,其實都是很難過的。
放下以前我其實是很著迷心理學的,主要是用心理學去探討原生家庭的議題。我同時也很投入身心靈,會相信塔羅占卜,會相信占卜師的美好語言,也相信各種不同石頭的靈性。
這個曾經帶給我很多美好的經驗,讓我可以相信自己可以美好強大,正面的念頭開始出現在我的腦海和生活裡。我很短暫的一段時光中,我因此相信我將走上花路,我所有的願用都會實現。
然而,可能可以說是我道行不足,我始終很難相信美好可以只靠念想就得到。我一方面念想,一方面懷疑所以我都不用做些什麼嗎?而我卻在每天不斷地與人相處和合作中受到欺騙和挫折。我一直在思考怎麼了。
不斷的心理學探討,從原生家庭道與人互動,漸漸的往延伸,我卻從來沒有辦法找到一個指引自己行動的依歸。我變得必須要在念想中的美好以及現實中的挫敗中來回拉鋸。
更有甚者,當我越往身心靈越多,我遇到的男性就越渣。
其實我開始念經已經有一段時間,一開始是很多年前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然後妙法蓮華經。現在還有在念準提咒。我其實已幾忘記到底是哪個時段讓我開始長進了。也或者是其實在更深度了解佛法之後,才逐漸的是意識到,母女關係其實也只是一種關係。
我可能要學著放下,然後意識到,其實母女關係真的是很獨特關係,我真的也很難過這個世界上最獨特的一段關係,其實沒有太多多餘的情感,更多的是人性。
那種很簡單的:我的小孩誰能讓我比較威風、比較光榮,簡而言之就是誰能帶來比較多的好處,我就會對誰更佳的偏愛。可能展露更多的笑容、有更多的專注,整個家庭生活也更以那個人為主。
就是這樣。
當我漸漸地意識到這個層面之後,我好像才真正地從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理諮商中抽離出來。能夠開始對於感情的依賴和依戀,練習「放下」這個課題。
戒:首先指著自己的情緒反應
定:深呼吸,努力找回理智
慧:用哪種態度來面對眼前的狀況最好呢?
有的時候我會先把媽媽想成是一個陌生人那樣,如果是這樣,自己通常會有什麼情緒呢?於是我那種很立即的失望反應就漸漸地得到的調和。也才能順利地用上很多心理學的技巧,像是可以說出:你這樣說我有點震驚,我其實是 (真正的態度),(澄清誤解/劃界線)。也比較不會在互動中總是心情變得紛亂。
不過說真的,真正的「放下」,練成到可以幾乎完全沒有情緒上的羈絆,其實來自於更多的認知。像是她對孫女的反應,還有當大家一起出國之後,她的反應等等。在這之前,我也是還先在群體中找到了一點自己的成就,先建立自己的自信和自我認知。這個就留待另外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