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好大喘不過氣,你也中了「藍點效應」的陷阱嗎?

更新於 2024/12/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有記帳的習慣,已經維持了大約 6 年左右,透過記帳不僅可以檢視自己的花費,也可以看見自己資產與負債的狀況。

上個月記完帳,意外發現所有的花費大約有 8 成都不是花在自己身上,這 8 成的花費包括各種貸款、投資理財,以及繳稅。

這個結果其實和我的生活感受很相像,畢竟平常的工時很長,基本上平日除了吃飯是真的花不到什麼錢,假日花比較多的可能也只有吃飯,以及偶而回家所增加的交通費。我們也很少出遊,所以娛樂費的部分其實也不多。

而這陣子因為客戶那邊回報的問題變多,所以每天的工時和壓力也更上一層樓,這種「花很多時間在工作,自己卻沒有什麼享受到」的感覺也被放得更大。這樣的壓力不只讓身體出了一些狀況、也讓睡眠品質變差,醒著的時候動不動就想到公司,就連睡覺都會夢到自己在 debug。時間彷彿過的好慢又好快,慢的是我什麼時候才能退休,快的是事情好多來不及做。

我知道這是身體發出來的警訊,在警告我要不是離開這個壓力源,就是想辦法調適這個壓力

藍點效應

很幸運的是在這個時候,我看見了艾爾文的電子報,其中提到了「藍點效應」,這完全就是在說我。

「藍點效應」的正式名稱是「發生率引起的概念轉變」(Prevalence-induced concept change),指的是當周圍類似事件減少或增加時,人們會改變對事件的判斷標準。

例如:當你賺了更多的錢,提升了生活品質之後,理論上你好像應該變得更快樂,但實際上並沒有。因為生活上的不便利減少了,所以你開始會檢討那些「原本不覺得不便利」的事情。

艾爾文在電子報中提出他的解法:為自己的幸福設定一個衡量的標準,讓這個標準不容易變動。這樣才不會陷入不斷追求更多幸福的無限循環中。

另外一個是關於「學習成長」:

如果把標準定義在需要不斷追求最新知識,而且一定要讓自己更懂得某些領域的知識,甚至要比別人懂更多事情,我就有可能陷入藍點效應之中,把學習成長也漸漸變成焦慮的事。

但如果我是把學習成長的要求,定義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還要學習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我對於學習的標準也就比較固定,不需要不斷調高自己對於學習品質的要求。

----艾爾文電子報【藍點效應:為什麼生活品質變好了,心情卻過得比實際上還糟?】

反思

回想我這陣子如此焦慮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覺得我比別人差。因為最近 issue 很多的關係,我發現有些 issue 連年資比我淺的新人都比我懂的時候,就會讓我感到非常的焦慮。

儘管我知道,我不熟悉是因為我沒有什麼在接觸那方面的知識,所以懂得比較少,客觀來說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主觀上,我好像無法接受我來公司五年,卻輸給來兩年的新人。

所以也開始害怕接觸那些我不熟悉的東西,因為怕被別人發現其實我不會。

在看完「藍點效應」這個概念後,我發現我就是把學習成長這件事定義成要讓自己更懂得某些知識,而且要比別人更懂。陷入了這個比較之後,就讓這件事變成一個龐大的壓力,反而無法放寬心去接納這些新東西。

我應該要試著轉變自己的心態,把學習這些新東西當成是一個機會,讓自己的心態可以回到剛進公司的新人那樣,不要太有年資的迷思。同時也應該要承認自己無法精通所有的領域,但至少要有概念才不會聽不懂別人的討論。

avatar-img
14會員
81內容數
在探索理想生活的路上跌跌撞撞的摸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理想生活計畫 的其他內容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在朋友家留宿後的焦慮與心情波動。面對失眠和社交壓力,運用冥想和專注於呼吸的方法來平靜心情,將注意力從焦慮轉向當下,最終找到情感的平靜與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關於放鬆、自我反思和重啟心態的故事,適合任何面對類似情況的人閱讀。
有一種面對焦慮的解決方法是:尋求安心感。 例如:害怕自己的小孩在外面發生什麼事,所以一直打電話確認他的狀況;或是因為老婆看起來心情不太好,擔心他在生自己的氣,所以一直問他有沒有發生什麼事。這些焦慮不應該那麼急著去解決他。 長久下來會讓自己變得沒有自信。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在朋友家留宿後的焦慮與心情波動。面對失眠和社交壓力,運用冥想和專注於呼吸的方法來平靜心情,將注意力從焦慮轉向當下,最終找到情感的平靜與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關於放鬆、自我反思和重啟心態的故事,適合任何面對類似情況的人閱讀。
有一種面對焦慮的解決方法是:尋求安心感。 例如:害怕自己的小孩在外面發生什麼事,所以一直打電話確認他的狀況;或是因為老婆看起來心情不太好,擔心他在生自己的氣,所以一直問他有沒有發生什麼事。這些焦慮不應該那麼急著去解決他。 長久下來會讓自己變得沒有自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相信沒有人會嫌自己錢太多的,我也相信許多人的人生課題都跟錢有關,有人想要更多的錢過想要的生活,有人還受困於各式的貸款中,對於問題的解答,常是期待中一筆樂透,或是嫁入豪門,就可以解決。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提到,傳統的理財建議效果很差,他認為用預算控制花費所能解決的問題都是暫時的,這只會帶來
Thumbnail
了解自己的經濟狀況 經濟壓力如影隨形,要擺脫它,需要先全面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收入、支出、儲蓄,這些數字如同生活中的音符,掌握每個音符,才能奏出和諧的樂曲。 花點時間,坐下來,把你的收入來源、每月必要的支出和能省下的部分列成清單。這樣的記錄,不僅讓你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了然於心,還能發現可減少開
Thumbnail
透過記帳,瞭解自己的每月開銷,改善自己的消費習慣,進而達成降低不必要支出的目的。風險管理以防止生活受到無法承受的衝擊。開源節流理念是贏得理財自由的基礎。在職訓練網提供多元課程,勞工朋友們可多加利用,提升自身實力。
Thumbnail
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每個月的房租、水電、餐費、手機費等等,就像不斷的扣血、扣血。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幾乎每個人都會管理自己的銀行帳戶,如果入不敷出,我們會對生活感到焦慮;有了盈餘,我們就會拿來儲蓄、投資或消費 但很少人會關注自己的「心理帳戶」,每天在日常瑣事裡消耗精力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有他的柴米油鹽跟一地雞毛的日常要面對,所以要更記得提醒自己隨時看一下心理帳戶是否超支:
Thumbnail
別說錢不重要,當你離職時會深深明白有錢真好的道理,「錢到用時方恨少」,而且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比你還在意。 #有人認為,人生中有70%的煩惱來自於上班。 #可是不上班,會發現100%的煩惱都來自於沒錢。 沒錯,對於我有深刻的體會,金錢焦慮感會不自覺包覆生活。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不管每月的財務狀況如何變化,真的有大筆支出,也要想辦法挺過來才是。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樣才不會因為一時的費用增加,而失去了持續往百萬被動收入前進的腳步。每一道考驗,都是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堅強。以此困境為出發點,可以思考那其他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財務狀況呢?因
Thumbnail
常常在「賺錢」和「喜歡的事情」面前糾結嗎? 本次為大家準備的是「消融金錢恐懼的調頻訊息」 底下有三組數字,請憑直覺選一組吧。
Thumbnail
今年在財務上做出了不少錯誤的決策,導致年中開始就開始覺得煩躁,一方面有意識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另一方面看著資產減少,還要支付各樣的貸款,兩種衝突的模式讓我覺得好疲倦,因此陷入好幾個月的低潮,每天都覺得過得很混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相信沒有人會嫌自己錢太多的,我也相信許多人的人生課題都跟錢有關,有人想要更多的錢過想要的生活,有人還受困於各式的貸款中,對於問題的解答,常是期待中一筆樂透,或是嫁入豪門,就可以解決。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提到,傳統的理財建議效果很差,他認為用預算控制花費所能解決的問題都是暫時的,這只會帶來
Thumbnail
了解自己的經濟狀況 經濟壓力如影隨形,要擺脫它,需要先全面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收入、支出、儲蓄,這些數字如同生活中的音符,掌握每個音符,才能奏出和諧的樂曲。 花點時間,坐下來,把你的收入來源、每月必要的支出和能省下的部分列成清單。這樣的記錄,不僅讓你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了然於心,還能發現可減少開
Thumbnail
透過記帳,瞭解自己的每月開銷,改善自己的消費習慣,進而達成降低不必要支出的目的。風險管理以防止生活受到無法承受的衝擊。開源節流理念是贏得理財自由的基礎。在職訓練網提供多元課程,勞工朋友們可多加利用,提升自身實力。
Thumbnail
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每個月的房租、水電、餐費、手機費等等,就像不斷的扣血、扣血。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幾乎每個人都會管理自己的銀行帳戶,如果入不敷出,我們會對生活感到焦慮;有了盈餘,我們就會拿來儲蓄、投資或消費 但很少人會關注自己的「心理帳戶」,每天在日常瑣事裡消耗精力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有他的柴米油鹽跟一地雞毛的日常要面對,所以要更記得提醒自己隨時看一下心理帳戶是否超支:
Thumbnail
別說錢不重要,當你離職時會深深明白有錢真好的道理,「錢到用時方恨少」,而且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比你還在意。 #有人認為,人生中有70%的煩惱來自於上班。 #可是不上班,會發現100%的煩惱都來自於沒錢。 沒錯,對於我有深刻的體會,金錢焦慮感會不自覺包覆生活。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不管每月的財務狀況如何變化,真的有大筆支出,也要想辦法挺過來才是。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樣才不會因為一時的費用增加,而失去了持續往百萬被動收入前進的腳步。每一道考驗,都是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堅強。以此困境為出發點,可以思考那其他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財務狀況呢?因
Thumbnail
常常在「賺錢」和「喜歡的事情」面前糾結嗎? 本次為大家準備的是「消融金錢恐懼的調頻訊息」 底下有三組數字,請憑直覺選一組吧。
Thumbnail
今年在財務上做出了不少錯誤的決策,導致年中開始就開始覺得煩躁,一方面有意識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另一方面看著資產減少,還要支付各樣的貸款,兩種衝突的模式讓我覺得好疲倦,因此陷入好幾個月的低潮,每天都覺得過得很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