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測設計」英文為 Speculative Design,中國地區翻譯為「思辨設計」。推測設計此名稱源於《推測設計——設計、想像與社會夢想 》(Speculative Everything:Design ,Fiction ,and Social Dreaming)一書,由 Anthony Dunne 及 Fiona Raby 寫成,為推測設計最重要的經典著作。
推測設計中的推測是翻譯於英文"Speculative",其中的"Speculative"這個詞通常被翻譯成「推測的、猜測的」,這邊引用劍橋詞典及牛津字典的翻譯給大家參考:
Speculative(adj.):based on a guess and not on information. (Cambridge Dictionary)
Speculative(adj.):based on guessing or on opinions that have been formed without knowing all the facts.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
筆者認為牛津字典中的其中一種解釋較能表達出推測設計中「推測」意思,也就是將 Speculative 翻譯成「在不了解所有因素下所形成的意見、看法(的)」(based on opinions that have been formed without knowing all the facts)。
(補充,speculative 在英文還有另一個意思,但比較偏向「投機的」,像是經濟相關的學術名詞:speculative buying(投機採購)、speculative bubble(投機泡沫))
因推測設計的作品,通常在探討的是那些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的可能,卻尚未被實現或普及的可能對象,藉由推測設計的方式表達,將設計研究及設計執行的成果,形成一個作品、展示物,進而使得觀眾(大眾)藉此獲得一種反思、警覺,引起觀眾能夠更深入、更具體的去探討某議題的(未來)可能性。
Speculation 翻成中文有思辨及推測兩種翻譯方式。主要是關於哲學領域相關的詞彙。會被翻譯成「思辨」的部分主要是基於18世紀哲學家康德的觀點。而推測設計一詞,目前普遍認為是基於推測實在論 (speculative realism) 的觀點作為基礎。
且就推測設計的內容來說,「思辨」是作為該設計類別的成果而產生其一過程,而不是最重要的核心。推測設計就如它原先英文的副標,具備「虛構」的特性,並達成「社會夢想」,而「發生思辨」或許是使人前往社會夢想的一種過程,卻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通過「推測」設計的手法,表達出「尚未存在」以及「又似存在」虛構的吸引力,激起人們的「想像力」,讓人們看到未來的更多可能性,而這時候才進一步的引人進入「思辨」的空間當中。
因此筆者也認為,將 Speculative Design 翻譯成「推測設計」似乎比翻譯成「思辨設計」還適合一些。
推測設計中的這種設計分類,它是基於某種「思潮」的設計產物,只要符合在某種傳達的形式和目的之下的產品,都能夠被歸納在推測設計之中。而這邊所提及的思潮就是「推測的思潮」,就像本來書名"Speculative Everything",透過一種去推測、去想像所有事物的形式,並透過虛構、設計的手段,以達到社會理想的目的。
而與區分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及建築設計等設計分類的區分方式不太相同。關於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的分類,是從「設計物的載體、結果」作為分類的方式。也就是說,推測設計並不局限在平面設計、產品設計還是建築設計之中,它是從另一種構面所形成分類設計的類型,推測設計是從「設計的手法、內容」來界定的。
“分類是讓隨處可見的混亂變因得到秩序的方法。組織架構基本上無法改變事實,但對於相同現況的不同安排,卻可能有效幫助人們與潛在的混亂互動。”《論述設計》第四章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推測設計時,都會產生一種常見的誤解:認為推測設計是要預測未來,但這真的是天大的誤會。大家可以認真的比較一下「推測」以及「預測」的含意,這也是為什麼推測設計被稱作是推測,而不是預測。推測設計並不對於鞏固現狀感到滿意;相反的,推測設計期待開展人們對於未來可能的更多想像。
從上述牛津字典的翻譯來看,也能夠的知道,Speculative 詞義有「尚未理解所有因素」的含意,這也是為什麼推測設計並沒有翻譯成「預測設計」,因為這並不是推測設計的目的。
推測設計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設計實踐的手段,透過設計物同時具備「尚未存在」以及「又似存在」的特性,促進觀眾反思、設想的作用,進而達到其對於社會的影響力。
希望透過設計的成果及展示,引起大眾的注意與討論,對未來的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更多的準備工作。也就是透過設計「撼動現在」,藉此引導人類邁向更理想的未來,而非「預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