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身障者的工作,許多人腦海裡可能仍浮現清潔人員、賣彩券或手工藝製作等畫面。這些職業無疑值得尊敬,但若將身障者的能力局限於此,便忽視了他們在其他領域的潛力與可能性,刻板印象裡,或許找工作都難了,根本不會有人談起。
此外,網路上充斥著政府機關提供補助或職訓資訊的公告,也有公益團體輔導弱勢者成功的案例。然而,這些正面內容往往被身障者自述找不到工作的訊息掩蓋,進一步弱化了身障者的職場形象。更令人擔憂的是,當一些企業掛上「身障老闆」的名號時,社會卻常以「這不過是人頭戶吧?」的偏見眼光審視,這種刻板印象不僅對身障者不公平,也低估了他們在創業上的能力與價值。
然而,許多身障創業者以堅韌與創意證明,他們不僅能突破限制,更能在創業中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打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他們的成功,讓人看到的是超越限制的可能性,而非同情的光環。
創業從來不是特定群體的專利,對於身障者而言,創業更不僅是一種職業選擇,更是一項生存策略。以下九大核心策略不僅適用於身障創業者,也適合所有希望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突破的個人。這些策略不因身障而有任何限制,正是助力創業成功與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
1、掌握人工智慧(AI)的力量
近年AI技術為現代創業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無論是運用語音助手進行文書處理,還是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優化商業策略,AI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數位發展更是大幅解決視聽障,甚至肢障者的困擾,身障創業者更可以利用AI技術克服日常操作中的限制,學習與創造更高效、更智能的工作模式。
2、善用電腦軟體打造專業化能力
正因為網路已突破許多學習的障礙,我們更應該利用這些工具,電腦軟體的普及讓任何人都能接觸到專業級的工具。從繪圖設計的Photoshop、Canva,到市場分析的Google Analytics,對於身障者來說,這些軟體的可操作性讓工作變得更加便捷,也為創業過程增添了專業優勢。
3、利用網路平臺拓展無限機會
網路的普及消除了地理與身體的限制,創業者可以通過社群媒體與募資平臺實現創業夢想。例如,Instagram、YouTube能幫助創業者與全球客群互動,嘖嘖、Kickstarter等募資平臺則能快速籌集資金。特別是對於身障創業者,這些數位工具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創業機會,無需實體店面即可打造成功的事業。
4、用好用滿政府資源
各國政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來支持創業,尤其是針對身障者的補助更是幫助起步的重要基石。例如,創業貸款、輔助器材補助、創業課程等,都是身障者可以申請的實質支持。在台灣勞動部提供的創業貸款最高可達150萬,並有利息全額補貼。除此之外,每個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也提供各類資源,例如中市府的創業輔導團隊,不僅協助品牌建立,還幫助創業者優化經營策略,讓創業者更易於成功。
5、建立互助社群與尋求團體支持
相關社團與民間團體的支持是創業路上的重要資源。加入專業協會、參與身障者創業論壇,不僅可以獲得實用的創業資訊,還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與公益團體合作推出帶有社會價值的產品,或參與培訓計畫,這些都能為創業者打下堅實基礎。
6、熟悉CRPD與法律保障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和相關法律條文是身障者的基本保障。透過持續關注人權議題、學習最新法律動態,創業者可以避免因政策不熟悉而導致的風險。了解自己的權利,無論在商業談判還是與政府機構交涉中,都能更有底氣。
7、學習財務管理,建立被動收入
財務自由是每個人夢想,而儲蓄、保險與基金投資是實現被動收入的有效手段,更是身障者應該學習、保障自己的必要方式。這些方法毫無障礙限制,只需掌握基本知識即可開始,利用被動收入構建財務安全網,能為自己帶來更大的財務穩定性與長期發展的可能性。
8、探索興趣與專長,持續學習精進
創業的核心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通過不斷探索興趣與專長,並持續學習相關技能,創業者可以建立出自己獨特的市場定位。無論是藝術創作、技術研發還是文化推廣,興趣與專業的結合將為創業者注入無窮的創意與熱情。
9、堅定決心,以平常心要求自己
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要求自己,不降低標準,不簡化自己的學習。不把身障當成負擔,但也不讓他人成為自我價值的標準。以專業和能力贏得尊重,而不是依靠身份標籤換取同情。當創業者以一般人的態度要求自己,社會也會以平等的目光回應。
我相信這九大策略超越了創業的範疇,更是身障者生存與成功的守則。不僅幫助身障者打破限制,也為每位創業者提供了一份人生職涯的指引。透過實踐這些策略,創業之路將不再遙遠,而是一步一腳印地實現夢想的旅程。
身障者以往找工作幾乎是國家考試、尋求勞動部、縣市政府的協助外,民間如伊甸基金會、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等也提供了許多資源。然而,我們更應該學習許多成功的前輩,想清楚自己真正熱愛並擅長的事情,並用行動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
1、FreeRider 創辦人:范如玉
因小兒麻痺導致下肢癱瘓的范如玉,卻以自身需求為出發點,開創了全球知名的電動代步車品牌——FreeRider。她發現行動不便者需要自主的代步工具,於是在1995年與友人創立公司,專為身障者量身打造舒適安全的電動代步車。如今,FreeRider的產品行銷全球,包括美國迪士尼樂園的遊園車也是他們的供應產品。
除了商業成功,范如玉還積極回饋社會,定期捐贈電動代步車給高雄市社會局,幫助偏鄉老年人與身障者,甚至在八八風災後捐出80輛代步車給受災地區,彰顯了創業與公益的結合。
2、觀音旅行社負責人:鄭淑勻
鄭淑勻,曾獲十大傑出青年及十大傑出女青年,是克服肢體障礙創業的典範。她創辦了觀音旅行社,專為身障者與銀髮族設計旅行團,並將醫護人員納入行程。她不僅讓許多身障者第一次踏出國門,更大膽挑戰高空彈跳、泛舟等極限活動,改變了社會對身障者「弱不禁風」的刻板印象。
鄭淑勻以行動證明,旅行不再是身障者的奢侈夢想,而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的可能。她說:「身障者並不脆弱,他們同樣擁有冒險的勇氣與能力。」
3、中市府輔導成功案例:迷娜
聽障女孩迷娜,憑著對甜點的熱愛創立了烘焙品牌「輕寧巷」。在中市府身障創業輔導團隊的協助下,她完成了品牌規劃與經營模式設計,從市集起步,逐漸成為知名的網路烘焙店家。她的蛋黃酥曾在中秋節期間單月熱銷3,800顆,展現了產品品質與創業熱情的結合。
迷娜的故事是身障者如何透過興趣找到事業定位的最佳例證,也讓我們看見熱情與專業所帶來的無限可能。
4、藝術文化的力量
藝術創作與設計是許多身障者展現自我價值的方式,也成為創業的起點。以下是幾個代表性的案例:
勞動部「共創✖共好」藝術聯展:為身障創作者提供經濟支持,透過藝術品交流與銷售,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雙重價值。
新北市「愛在畫中」巡迴畫展:提供120名身障創作者展示平台,並以幸福多元生活為主題,展現藝術在生活中的力量。
「點點善」計畫:唐氏症患者參與主題繪畫課程,並將作品潤色後製成商品,不僅提升了藝術價值,也幫助憨兒找到自信與價值感。
我們不需要成為「生命鬥士」或「激勵故事」,而是憑藉實力與行動贏得社會的尊重與機會。創業對我們而言,不僅是實現夢想的途徑,更是證明自身價值的方式。不需要奇蹟,只需要尊重、理解及公平的舞台。
我們需要的創業第一步,就是創造新的自我,創造更多可能。當我們選擇相信自己的潛力,每次挑戰背後,都隱藏著改變世界的可能性,才有機會實現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為更多人群創造更多的舞台。
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勞動部「共創✖共好」身障藝術創作聯展
+左邊女孩IG 會不定期辦贈獎活動哦 !
+左邊女孩專屬網站有機會看到更完整的文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