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vs.消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傳統觀念認為,與工作相對應的是閒暇,不是消遣。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早在兩千多年前便在他的《政治學》中明白指出:「人生所以不惜繁忙,其目的正是在獲致閒暇。那麼,試問,在閒暇的時刻,我們將何所作為?總不宜以遊戲消遣我們的閒暇。如果這樣,則『遊戲』將成為人生的目的(宗旨)。這是不可能的。」[1]對亞里斯多德而言,閒暇涉及讀書、寫作、音樂一類「高尚」的休閒活動;而遊戲只能是消遣性質,不可能成為生活的目標或重心。然而,過去不可能,不表示現在不可能。尼特族的出現,不但顛覆了閒暇與工作相對應的傳統觀念,而且也否定了遊戲消遣不能成為人生目的之說法。

尼特族(NEET)一詞最早於1999年出現於英國,NEET是“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縮寫,意指不就學、不就業或不參加就業訓練的年輕人。類似的族群,在不同的社會中有不同的樣態,像是啃老族、躺平族、家裡蹲、歸巢族等。其共通的性質在於,就學、就業意願低落。

據統計,2013年在英國,18歲至24歲的青年中,有1/5無工作,倫敦有12萬名16歲至24歲的尼特族,平均每4名青年人中就有1人無業,是30年來最高紀錄。[2]而韓國在2019年有將近314萬名成年人靠著父母生活,其中有65萬人是三、四十歲的青壯年。[3]在台灣,2024年5月的失業人數約40萬人,其中有近15萬人曾遇有工作機會,卻沒有就業,人數不僅比前一年增加1.1萬人,也占總失業人數近37%。[4]

從這些數據看來,時下越來越多的無業青年,有一大部分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想工作,或是說,不想做辛苦的工作。對他們來說,長時間辛苦工作以換取短暫閒暇的時代過去了,他們要的是消遣,長時間的消遣。消遣成了工作的相反,或是說,抗拒工作的一種方式。當然,不工作並不表示一定是在消遣,但會助長消遣社會的氣焰。

2024.12.15



[1] 亞里斯多德著,吳壽彭譯,1965,《政治學》。北京:商務。頁416。

[2] 參見維基百科「尼特族」詞條。

[3] 今日新聞,要聞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2021年9月27日。

[4] 周刊王CTWANT |中國時報洪凱音,2024年11月29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現象.社會.學
1會員
40內容數
現象.社會.學的其他內容
2025/01/04
哲學家漢娜鄂蘭在她的名著《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中,提出人類「生命活動」(vita active)的三種主要模式,分別為勞動(Labor)、工作(work)和行動(action)。「勞動」指的是身體的活動,它只能依靠本能,屬於最低階的動物生活。不同於一般動物,人類會製造
2025/01/04
哲學家漢娜鄂蘭在她的名著《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中,提出人類「生命活動」(vita active)的三種主要模式,分別為勞動(Labor)、工作(work)和行動(action)。「勞動」指的是身體的活動,它只能依靠本能,屬於最低階的動物生活。不同於一般動物,人類會製造
2024/12/29
對基督徒來說,剩餘的時間指的是耶穌基督再度降臨,末日審判之前的時間;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救贖的時刻」,究竟是要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正是由這段剩餘的時間來決定。 且不提宗教的末日審判。現今世界的諸多病灶,包括病毒的攻擊、氣候的異變、核戰的陰影、國家政治的腐敗、經濟文化的霸權等等,莫不令世人有末世之感。
2024/12/29
對基督徒來說,剩餘的時間指的是耶穌基督再度降臨,末日審判之前的時間;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救贖的時刻」,究竟是要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正是由這段剩餘的時間來決定。 且不提宗教的末日審判。現今世界的諸多病灶,包括病毒的攻擊、氣候的異變、核戰的陰影、國家政治的腐敗、經濟文化的霸權等等,莫不令世人有末世之感。
2024/12/11
等待是物種生存的根本現象,凡活著必有所待:等待獵物靠近、等待異性出現、等待孩子出世、等待破繭成蝶、等待雨季來臨…… 等待涉及不確定性。其一是等待時間長短的確定與不確定:等高鐵的時間通常是確定的,等台鐵就比較不確定;等下班的時間是確定的,等排隊用餐的時間則不太確定;等開庭的時間是確定的,判決結果的日
2024/12/11
等待是物種生存的根本現象,凡活著必有所待:等待獵物靠近、等待異性出現、等待孩子出世、等待破繭成蝶、等待雨季來臨…… 等待涉及不確定性。其一是等待時間長短的確定與不確定:等高鐵的時間通常是確定的,等台鐵就比較不確定;等下班的時間是確定的,等排隊用餐的時間則不太確定;等開庭的時間是確定的,判決結果的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達文西不知道自己對藝術科學有興趣,他不可能花一輩子搞這些事。如果愛迪生不知道自己對發明有興趣,他不可能會持之以恆。
Thumbnail
如果達文西不知道自己對藝術科學有興趣,他不可能花一輩子搞這些事。如果愛迪生不知道自己對發明有興趣,他不可能會持之以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把工作當成創造」、「時間顆粒度與職業化」、「養成時間管理的習慣」三個關鍵理念,將工作轉變為樂趣,提升效率並掌控人生。文章以自身經驗和案例佐證,鼓勵讀者培養時間管理習慣,並將工作視為創造價值的過程,而非單純的消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把工作當成創造」、「時間顆粒度與職業化」、「養成時間管理的習慣」三個關鍵理念,將工作轉變為樂趣,提升效率並掌控人生。文章以自身經驗和案例佐證,鼓勵讀者培養時間管理習慣,並將工作視為創造價值的過程,而非單純的消耗。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工作的本質,挑戰了“工作是為了生存”的既定觀念,認為工作不應該成為生命的唯一目的。隨著責任和期待的累積,人們常在忙碌中迷失方向,忘記追尋內心真正的渴望,了世界的多樣性,認為欲望雖可能帶來衝突,但同時推動了成長與進步。每個生命都是多彩宇宙的一部分,交織成豐富而美麗的畫卷。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工作的本質,挑戰了“工作是為了生存”的既定觀念,認為工作不應該成為生命的唯一目的。隨著責任和期待的累積,人們常在忙碌中迷失方向,忘記追尋內心真正的渴望,了世界的多樣性,認為欲望雖可能帶來衝突,但同時推動了成長與進步。每個生命都是多彩宇宙的一部分,交織成豐富而美麗的畫卷。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將興趣化為職業,但並非所有興趣都能帶來商業回報。本文探討興趣與職業的關係,分析將興趣化為工作的挑戰,並提出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將熱情元素融入工作等策略,鼓勵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路徑。興趣可以是生活的調劑,而不必成為工作的根基,讓我們重新思考職涯的價值。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將興趣化為職業,但並非所有興趣都能帶來商業回報。本文探討興趣與職業的關係,分析將興趣化為工作的挑戰,並提出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將熱情元素融入工作等策略,鼓勵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路徑。興趣可以是生活的調劑,而不必成為工作的根基,讓我們重新思考職涯的價值。
Thumbnail
Where the needs of the world and your talents cross, there lies your vocation. 當世界的需求與你的天賦相交時,那裡就是你的使命。
Thumbnail
Where the needs of the world and your talents cross, there lies your vocation. 當世界的需求與你的天賦相交時,那裡就是你的使命。
Thumbnail
1、 就算我知道人生是虛無且荒誕的,但我為何沒有足不出戶,或是荒廢一切坐等死亡來臨的時刻呢?我還是工作、讀書、寫作、聊天、度假、散步、欣賞藝術,我閒不下來,感覺像是一股力量在推動你向前,想要超脫於人生的虛無,閒著是一天,進步是一天,休閒是一天。就算財富不會來,烏托邦也不存在,人們依然向前,或許有一天
Thumbnail
1、 就算我知道人生是虛無且荒誕的,但我為何沒有足不出戶,或是荒廢一切坐等死亡來臨的時刻呢?我還是工作、讀書、寫作、聊天、度假、散步、欣賞藝術,我閒不下來,感覺像是一股力量在推動你向前,想要超脫於人生的虛無,閒著是一天,進步是一天,休閒是一天。就算財富不會來,烏托邦也不存在,人們依然向前,或許有一天
Thumbnail
可以學習的叫知識,可以練習的叫技巧,但學不來也練不會的,叫做熱情! 現今社會中,人們通常會從事工作以維持生計,賺取報酬,進而達到生活目標的目的。然而,工作的目的並不僅限於此,也有人選擇工作是因為它能帶來娛樂性、高度以及其他正向影響。 首先,工作可以為人們帶來娛樂性。 有些人選擇工作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份
Thumbnail
可以學習的叫知識,可以練習的叫技巧,但學不來也練不會的,叫做熱情! 現今社會中,人們通常會從事工作以維持生計,賺取報酬,進而達到生活目標的目的。然而,工作的目的並不僅限於此,也有人選擇工作是因為它能帶來娛樂性、高度以及其他正向影響。 首先,工作可以為人們帶來娛樂性。 有些人選擇工作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份
Thumbnail
海德格提出未來可能將會出現人力資源的預言,這個探問卻敲響我對於工作意義的辯駁「為甚麼我們要工作?」
Thumbnail
海德格提出未來可能將會出現人力資源的預言,這個探問卻敲響我對於工作意義的辯駁「為甚麼我們要工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