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的條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哲學家漢娜鄂蘭在她的名著《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中,提出人類「生命活動」(vita active)的三種主要模式,分別為勞動(Labor)、工作(work)和行動(action)。「勞動」指的是身體的活動,它只能依靠本能,屬於最低階的動物生活。不同於一般動物,人類會製造產品、積累財貨、計畫未來,這屬於次一級的「工作」模式。「行動」則為一群人共同完成一件不朽事業,此為人類社會生活的最高境界。

相對於上述三種具有主動性、積極性的生命活動,還有另外三種被動性、消極性的生命活動,分別是遊戲、休閒與消遣。「遊戲」有各種不同的層次,休閒和消遣也都具有遊戲的性質,但最低階的遊戲,純粹是身體性的。其他動物也會遊戲,但動物沒有生產性的工作,因而也就談不上工作之餘的「休閒」。「消遣」則是人類在沒了工作或不需要工作之後所享有的「特權」。

馬克思與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有段經常被不當引用的名言:「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早上打獵,下午釣魚,傍晚放牛,晚飯後從事批判性的討論……」彷彿共產主義的天堂就只是天天閒閒沒事,可以不斷地從事任何消遣活動。事實上,這句話是用來對照於資本主義社會,因過度分工的結果,導致人們只能從事一種職業,例如獵人、漁夫、牧人或哲學家等,無法超出自己的專業領域;但是,在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裡,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職業範圍,都可以隨自己的興趣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麼說來,消遣社會便彷彿來到共產主義的天堂,只不過消遣者成了另類的獵人、漁夫、牧人或哲學家,他們經營「開心農場」、養電子雞、玩「獵人」、「魷魚遊戲」等等,開心地想扮演什麼角色,就扮演什麼角色。

在此消遣社會中,不是以勞動、工作與行動作為人的條件,而是以消遣、消遣和消遣作為「非人的條件」。非人不是存在者,非人乃無意義之物,非人在消遣中獲得一切慾望的滿足。現實世界無法遂行的,在虛擬世界中都能達成。

2025.01.0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eili Lu-avatar-img
2025/01/05
喜歡這篇文章,很認同作者的想法。「現實世界無法遂行的,在虛擬世界中都能達成。」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寧可生活在虛擬的世界中,這現象只會增多,而不會減少......
avatar-img
現象.社會.學
1會員
40內容數
現象.社會.學的其他內容
2024/12/29
對基督徒來說,剩餘的時間指的是耶穌基督再度降臨,末日審判之前的時間;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救贖的時刻」,究竟是要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正是由這段剩餘的時間來決定。 且不提宗教的末日審判。現今世界的諸多病灶,包括病毒的攻擊、氣候的異變、核戰的陰影、國家政治的腐敗、經濟文化的霸權等等,莫不令世人有末世之感。
2024/12/29
對基督徒來說,剩餘的時間指的是耶穌基督再度降臨,末日審判之前的時間;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救贖的時刻」,究竟是要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正是由這段剩餘的時間來決定。 且不提宗教的末日審判。現今世界的諸多病灶,包括病毒的攻擊、氣候的異變、核戰的陰影、國家政治的腐敗、經濟文化的霸權等等,莫不令世人有末世之感。
2024/12/15
傳統觀念認為,與工作相對應的是閒暇,不是消遣。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早在兩千多年前便在他的《政治學》中明白指出:「人生所以不惜繁忙,其目的正是在獲致閒暇。那麼,試問,在閒暇的時刻,我們將何所作為?總不宜以遊戲消遣我們的閒暇。如果這樣,則『遊戲』將成為人生的目的(宗旨)。這是不可能的。」[1]對亞里斯多
2024/12/15
傳統觀念認為,與工作相對應的是閒暇,不是消遣。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早在兩千多年前便在他的《政治學》中明白指出:「人生所以不惜繁忙,其目的正是在獲致閒暇。那麼,試問,在閒暇的時刻,我們將何所作為?總不宜以遊戲消遣我們的閒暇。如果這樣,則『遊戲』將成為人生的目的(宗旨)。這是不可能的。」[1]對亞里斯多
2024/12/11
等待是物種生存的根本現象,凡活著必有所待:等待獵物靠近、等待異性出現、等待孩子出世、等待破繭成蝶、等待雨季來臨…… 等待涉及不確定性。其一是等待時間長短的確定與不確定:等高鐵的時間通常是確定的,等台鐵就比較不確定;等下班的時間是確定的,等排隊用餐的時間則不太確定;等開庭的時間是確定的,判決結果的日
2024/12/11
等待是物種生存的根本現象,凡活著必有所待:等待獵物靠近、等待異性出現、等待孩子出世、等待破繭成蝶、等待雨季來臨…… 等待涉及不確定性。其一是等待時間長短的確定與不確定:等高鐵的時間通常是確定的,等台鐵就比較不確定;等下班的時間是確定的,等排隊用餐的時間則不太確定;等開庭的時間是確定的,判決結果的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生命以及生命具有1+1大於2的特性,在沒有工作的人的生活中,就只會是自己用來對抗自己的能量,正常所有可以用來前進與挑戰為人類集體造福的行為,都要先通過沒有工作的人要克服自己舒適圈的難關。
Thumbnail
生命以及生命具有1+1大於2的特性,在沒有工作的人的生活中,就只會是自己用來對抗自己的能量,正常所有可以用來前進與挑戰為人類集體造福的行為,都要先通過沒有工作的人要克服自己舒適圈的難關。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人類的本質、靈魂的存在以及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在這個階段,我們將解析「人類是什麼?」與「人類有靈魂嗎?」的問題。透過深入剖析身、心、靈的整合與獨特的自我形成,理解物質的驅動與意識的影響,並揭示人類所擁有的非生存需求如何塑造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人類的本質、靈魂的存在以及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在這個階段,我們將解析「人類是什麼?」與「人類有靈魂嗎?」的問題。透過深入剖析身、心、靈的整合與獨特的自我形成,理解物質的驅動與意識的影響,並揭示人類所擁有的非生存需求如何塑造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段影片,裡面解釋了人們做事的三種狀態:勞動、工作、行動 勞動(Labor)是單一重複性,不太需要我們花太多時間思考,只要日復一日做一樣的事就行 行動(Action)是創造前所未有的事,因為創新,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邊做一邊看下一步能往哪裡,最後能發展成什麼,不確定性比較高⋯⋯
Thumbnail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段影片,裡面解釋了人們做事的三種狀態:勞動、工作、行動 勞動(Labor)是單一重複性,不太需要我們花太多時間思考,只要日復一日做一樣的事就行 行動(Action)是創造前所未有的事,因為創新,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邊做一邊看下一步能往哪裡,最後能發展成什麼,不確定性比較高⋯⋯
Thumbnail
人類已經缺乏思考很久了,主流思維告訴你工作創造價值!要工作你才有價值,這種教育思維占據了所有人的腦袋裏面,上一代教育你好好念書,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後呢?賺錢生活!過一輩子的賺錢工作週而復始的像生物機器人一樣,這就好像是被程式設定了一樣! 當我提出這樣的思考時會有很多人提
Thumbnail
人類已經缺乏思考很久了,主流思維告訴你工作創造價值!要工作你才有價值,這種教育思維占據了所有人的腦袋裏面,上一代教育你好好念書,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後呢?賺錢生活!過一輩子的賺錢工作週而復始的像生物機器人一樣,這就好像是被程式設定了一樣! 當我提出這樣的思考時會有很多人提
Thumbnail
《為工作而活》透過多元視角與歷史脈絡探討人類與工作的關係,挑戰傳統經濟學對稀缺性的假設,充滿啟發性,值得一讀。
Thumbnail
《為工作而活》透過多元視角與歷史脈絡探討人類與工作的關係,挑戰傳統經濟學對稀缺性的假設,充滿啟發性,值得一讀。
Thumbnail
科學家或者一堆趨勢專家不斷的宣稱,大多數人類的工作將被AI取代,如果得確如此那麼我們可以怎麼思考工作的意義,我要這麼說人類本來就不是為了那些AI可以取代的工作而存在的,那些工作大部分就是機械人的工作,週而復始重覆性極強的所謂的狗屎工作,人類工作的意義在哪?只是為了基本生存需要!
Thumbnail
科學家或者一堆趨勢專家不斷的宣稱,大多數人類的工作將被AI取代,如果得確如此那麼我們可以怎麼思考工作的意義,我要這麼說人類本來就不是為了那些AI可以取代的工作而存在的,那些工作大部分就是機械人的工作,週而復始重覆性極強的所謂的狗屎工作,人類工作的意義在哪?只是為了基本生存需要!
Thumbnail
為何人類如此殘忍? 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發動了震驚全世界的戰爭行動,讓無數人流離失所並死在砲火的摧殘中。我們雖處在科技發達、醫療進步、教育普及的文明世界,但戰爭依然如影隨形地綑綁著眾生的生命。我們一方面自詡為有智慧與理性的物種,另一方面卻毫不留情地大規模殘害自己的同胞。 在動物界中,唯有人類
Thumbnail
為何人類如此殘忍? 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發動了震驚全世界的戰爭行動,讓無數人流離失所並死在砲火的摧殘中。我們雖處在科技發達、醫療進步、教育普及的文明世界,但戰爭依然如影隨形地綑綁著眾生的生命。我們一方面自詡為有智慧與理性的物種,另一方面卻毫不留情地大規模殘害自己的同胞。 在動物界中,唯有人類
Thumbnail
不斷地製造,再不斷地銷毀,也是為了服膺GDP而生的非常態。
Thumbnail
不斷地製造,再不斷地銷毀,也是為了服膺GDP而生的非常態。
Thumbnail
人類是動物,所以有了這些行為、情緒、意志。這並不代表我們必然得繼續遵從既有的規範或行為,也並不代表這樣做就是對的、就能保證人類的存續。相反的,在人類活動導致世界劇變的現今,我們必須持續反思甚至重新定義人類是什麼、為了什麼存在、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存在。
Thumbnail
人類是動物,所以有了這些行為、情緒、意志。這並不代表我們必然得繼續遵從既有的規範或行為,也並不代表這樣做就是對的、就能保證人類的存續。相反的,在人類活動導致世界劇變的現今,我們必須持續反思甚至重新定義人類是什麼、為了什麼存在、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存在。
Thumbnail
人有兩個基本屬性,分別是生物屬性和文明屬性,簡言之,人就是地球上具有文明屬性的生物。生物屬性奠定了人類行為的目的性。但生物屬性不足以解釋眼前的高樓大廈飛機大炮為什麽是人類創造的,只有文明屬性才能做到。文明屬性的核心特征是實現了認知在種群內的有效累積,於是可累積擊敗了一切不可累積。簡單講,就是其它動物
Thumbnail
人有兩個基本屬性,分別是生物屬性和文明屬性,簡言之,人就是地球上具有文明屬性的生物。生物屬性奠定了人類行為的目的性。但生物屬性不足以解釋眼前的高樓大廈飛機大炮為什麽是人類創造的,只有文明屬性才能做到。文明屬性的核心特征是實現了認知在種群內的有效累積,於是可累積擊敗了一切不可累積。簡單講,就是其它動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