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未來方程式》| 為甚麼我們要工作?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人類未來方程式》(The Future of Work And Death)圍繞的兩大主題「工作」、「死亡」,在科技大規模的接應之下,開啟了我們對於工作和生命本質的叩問。前半部關於技術導入工作的各種兩難,完全體現了哲學家海德格在《科技的探問》(The Questions Concerning Technology)的隱憂:

在技術的座架之下,人類將不可避免地也成為技術的一部份。

資本主義將各種體驗價值量化成交易價值,當量化成為可能之後,在工作崗位的流水線工人們,便成為生產線底下一顆隨時可替換的小螺絲,人類的精神價值被外部化成物質價值。然而,海德格提出未來可能將會出現人力資源的預言,這個探問卻敲響了我對於工作意義的辯駁「為甚麼我們要工作?」




亞當斯密的誤判?

raw-image

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 1776 年出版的著作《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中寫道:

「人的天性傾向於盡可能過輕鬆安逸的日子,不論他做或不做一件苦差事所獲得的酬勞完全相同,那麼,他會在當權者容許的範圍之內,草率馬虎地做這件事。」

亞當.斯密對於人類先天惰性的觀察直接套用在工作的人,換言之,他認為人們工作的原因只為薪酬不為別的。此外,亞當.斯密認同誘因的力量。他主張以分工的方式來安排工作,把工作區分成簡單、容易重複、毫無意義的單位。只要能讓人們獲取工作酬勞,工作的內容不是很重要(Barry Schwarz,2016:27–28)。

raw-image

而這一套對於工作劃分的想法完全在工業革命時期獲得了實現了空間,甚至,這概念是科學管理之父斐特列.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奉行的基本原則:泰勒使用精準的時間與動作研究來規劃亞當.斯密設想的工廠作業流程,使「人力」成為運轉良好的機器的一部份;同時,他也設計促使員工能努力、快速、精確工作的薪資酬勞。不過,這樣來自經濟學的錯誤理論仍有一定的錯誤率:並非所有在工作上所發生的行動都是為了酬勞。

人類的體驗價值

例如,亞當斯密的想法很難套用在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這個暑假我有幸在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Teach For Taiwan, TFT )實習。在組織內部的工作步伐不如營利性企業緊湊,比起短期的暴衝,組織更看重長期的發展;意即,我們的行動是否有將台灣更推向我們想要成就的願景?以工作者的角度出發,非營利組織反而給了一個酬勞以外的反面借鏡。從使用者的角度,我認為可以提出的反思則為:我們想從他人的工作體驗到什麼?

raw-image

美國公共電視台(PBS)同樣也製作了關於技術與工作間的權衡《In The Age of AI》紀錄片〔1〕中採訪到一位工作即將被自動駕駛系統取代的貨車司機,他認為自己的工作不只是貨運,每到一個地點他都會和當地的居民寒暄互動,居民偶爾會贈送自己栽種的蔬菜慰勞辛苦的司機。主動和居民打招呼絕對不在貨運司機的工作清單裡,但是,因為他這小小的舉動反而創造了技術無可取代的感受。他認為人工智慧做不到如此親切的互動,就算真的做到了,他也不認為是真的。因此,科技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我認為這很難說,至少,在人類所能提供的體驗價值很難被取代

目前技術上能做到的,僅僅是讓科技縮短完成工作的單位時間,不太可能主動和使用者有更進一步的互動;不過,我認為這才是區分我們和科技的關鍵,除了完成工作後的報酬,我們更渴望工作之餘與他人的歸屬與連結。


參考資料:

〔1〕In the Age of AI (Documentary) | FRONTLIN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dZ_lvDgevk&t=1435s&ab_channel=FRONTLINEPBS%7COfficial

Barry Schwarz(2015)。 我們為何工作(Why We Work)。李芳齡譯,2016。台北,天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34會員
289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5/04/15
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導演黃勇嵻創作了短片《留學生》,描繪了來自越南的留學生如何被迫在「學生」與「勞工」的身分間掙扎求存。
Thumbnail
2025/04/15
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導演黃勇嵻創作了短片《留學生》,描繪了來自越南的留學生如何被迫在「學生」與「勞工」的身分間掙扎求存。
Thumbnail
2025/03/18
《金孫爆富攻略》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看似只發生在泰國的單一個案,但事實上卻是每個華人家庭都會遇到的現況。
Thumbnail
2025/03/18
《金孫爆富攻略》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看似只發生在泰國的單一個案,但事實上卻是每個華人家庭都會遇到的現況。
Thumbnail
2025/03/11
不論是在夜場招攬客人,或是跟 Ivan 的炫富行程,Anora 終究是在不同的空間裡紙醉金迷,一切的親密和愛情都只是用鈔票堆出來的幻影。
Thumbnail
2025/03/11
不論是在夜場招攬客人,或是跟 Ivan 的炫富行程,Anora 終究是在不同的空間裡紙醉金迷,一切的親密和愛情都只是用鈔票堆出來的幻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現在的社會,絕大多數自由的思想,每天被束縛在一個小小的格子裡。大家每天想的是如何賺更多的錢,討老闆喜歡,讓家人安心。然而技術發展正在一點點地威脅大多數人的工作安全。 我們今天所熱悉的大多數工作在未來二十至三十年會消失,很多人拚命工作的意義就是產生更多的資料、訓練機器,讓演算法更加成熟,取代我們...
Thumbnail
現在的社會,絕大多數自由的思想,每天被束縛在一個小小的格子裡。大家每天想的是如何賺更多的錢,討老闆喜歡,讓家人安心。然而技術發展正在一點點地威脅大多數人的工作安全。 我們今天所熱悉的大多數工作在未來二十至三十年會消失,很多人拚命工作的意義就是產生更多的資料、訓練機器,讓演算法更加成熟,取代我們...
Thumbnail
《為工作而活》透過多元視角與歷史脈絡探討人類與工作的關係,挑戰傳統經濟學對稀缺性的假設,充滿啟發性,值得一讀。
Thumbnail
《為工作而活》透過多元視角與歷史脈絡探討人類與工作的關係,挑戰傳統經濟學對稀缺性的假設,充滿啟發性,值得一讀。
Thumbnail
科學家或者一堆趨勢專家不斷的宣稱,大多數人類的工作將被AI取代,如果得確如此那麼我們可以怎麼思考工作的意義,我要這麼說人類本來就不是為了那些AI可以取代的工作而存在的,那些工作大部分就是機械人的工作,週而復始重覆性極強的所謂的狗屎工作,人類工作的意義在哪?只是為了基本生存需要!
Thumbnail
科學家或者一堆趨勢專家不斷的宣稱,大多數人類的工作將被AI取代,如果得確如此那麼我們可以怎麼思考工作的意義,我要這麼說人類本來就不是為了那些AI可以取代的工作而存在的,那些工作大部分就是機械人的工作,週而復始重覆性極強的所謂的狗屎工作,人類工作的意義在哪?只是為了基本生存需要!
Thumbnail
海德格提出未來可能將會出現人力資源的預言,這個探問卻敲響我對於工作意義的辯駁「為甚麼我們要工作?」
Thumbnail
海德格提出未來可能將會出現人力資源的預言,這個探問卻敲響我對於工作意義的辯駁「為甚麼我們要工作?」
Thumbnail
今天來紀錄分享一下自己對未來「工作」的想像。 - 有沒有可能,在生活大部分時間裡做著自己較感興趣的事情同時,也可以換得足以生活的報酬呢? - 或許Web3 內所提到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分散式自治組織) 的概念與機制可以幫助達成
Thumbnail
今天來紀錄分享一下自己對未來「工作」的想像。 - 有沒有可能,在生活大部分時間裡做著自己較感興趣的事情同時,也可以換得足以生活的報酬呢? - 或許Web3 內所提到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分散式自治組織) 的概念與機制可以幫助達成
Thumbnail
人類最大的本能即「學會使用工具,且會不斷的優化工具」工具性理性是一把雙面刃,且是很有效率的,可以很有效率的做好事、也可以很有效率的做壞事,雖然人工智能帶給現代社會全面性的勝利,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巨大危機,因為工具越來越進步,戰爭卻從不消停。
Thumbnail
人類最大的本能即「學會使用工具,且會不斷的優化工具」工具性理性是一把雙面刃,且是很有效率的,可以很有效率的做好事、也可以很有效率的做壞事,雖然人工智能帶給現代社會全面性的勝利,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巨大危機,因為工具越來越進步,戰爭卻從不消停。
Thumbnail
先說一個觀點:未來某一天,我們可能不用上班,也可以賺到錢,相反,因為不上班,一個人收入可能會比上班時候更多。 你沒有聽錯,是不上班,且不上班收入會增加。 但是不要想錯,不上班並不代表不工作。 只是人與社會之間生產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方式發生改變,我們可能要接受
Thumbnail
先說一個觀點:未來某一天,我們可能不用上班,也可以賺到錢,相反,因為不上班,一個人收入可能會比上班時候更多。 你沒有聽錯,是不上班,且不上班收入會增加。 但是不要想錯,不上班並不代表不工作。 只是人與社會之間生產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方式發生改變,我們可能要接受
Thumbnail
有沒有可能,把工作的時間縮短,然後把多的時間花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面,而收入反而倍增的方法呢?倘若一週只工作四小時是可行的嗎?(Ferriss,2014) 上篇文章講述「倫理行動」如何可能,本篇則提供四種不同於主流金錢制度的「理想烏托邦」:被動收入、合作社、時光幣、無條件基本收入,讓大家一起反思「自己
Thumbnail
有沒有可能,把工作的時間縮短,然後把多的時間花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面,而收入反而倍增的方法呢?倘若一週只工作四小時是可行的嗎?(Ferriss,2014) 上篇文章講述「倫理行動」如何可能,本篇則提供四種不同於主流金錢制度的「理想烏托邦」:被動收入、合作社、時光幣、無條件基本收入,讓大家一起反思「自己
Thumbnail
解決三項AI人工智慧發展迷思,了解未來工作總量大幅減少的原因
Thumbnail
解決三項AI人工智慧發展迷思,了解未來工作總量大幅減少的原因
Thumbnail
不工作的世界 #原載於Pubu焦點話題 投身職場,進入「工作紀元」幾乎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然,多數人往往終日汲汲營營於此,卻又總戲謔自己是為五斗米折腰,工作看似人生極為重要的元素,卻又帶點市儈的不得不然,正因為如此,「不工作的世界」是讓人匪夷所思的。 也讓人好奇作者丹尼爾.薩斯金在《不工作的世界:AI
Thumbnail
不工作的世界 #原載於Pubu焦點話題 投身職場,進入「工作紀元」幾乎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然,多數人往往終日汲汲營營於此,卻又總戲謔自己是為五斗米折腰,工作看似人生極為重要的元素,卻又帶點市儈的不得不然,正因為如此,「不工作的世界」是讓人匪夷所思的。 也讓人好奇作者丹尼爾.薩斯金在《不工作的世界:AI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