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涯-興趣不一定能成為工作!當發現興趣無法變成工作的3個思考方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許多人對職涯諮詢的期待,是希望諮詢師能像「世外高人」,以他們從未想過的角度,在有限或看似無路的選擇中,提供一個全新的建議。

過去的我也曾這樣認為,但經過幾次為他人進行職涯諮詢後,我逐漸明白,諮詢師也是人,認知也有其局限。

雖然諮詢師可以以客觀的第三者視角,幫助個案聚焦價值、統整能力、梳理步驟,但同時,諮詢師也能從與個案的互動中,獲得新的啟發。

就像最近在為朋友S和朋友P做職涯諮詢的過程中,讓我對「興趣」這個議題產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興趣,真的能幫我們的職涯開啟一條新的路?

回顧自己的職涯歷程,我覺得自己無疑是很幸運的。

從小我喜歡表達與寫作,也恰好對籃球充滿熱愛。有一次朋友問我,為什麼不把看球時的體悟分享出來?這便開啟了我10年的籃球寫手之路。

這10年並非一帆風順,中途多次萌生放棄的念頭,但因為對籃球和寫作的熱情,我堅持了下來,最終成為有稿費的專欄寫手。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歷程,所以我深信只要對你的興趣抱持熱情,那終究有機會換來商業報酬。

然而,最近在進行職涯諮詢時,我問朋友S是否有興趣能作為轉職選擇,她的回答令我深思:「我從未想過將熱情當作工作的基礎,因為我認為並非所有的興趣都能帶來商業回報。」

接著在朋友P的諮詢中,他也印證了這一點。他說他的興趣是看小說,但從沒想過如何將這興趣商業化,當我問他是否考慮過創作或評價時,他坦言這並非他想嘗試的方向。

這事給了我新的想法:興趣並不等同於熱情,也不是所有興趣都能獲得商業回饋。

過去我總認為,把興趣變成工作應該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方法似乎也很簡單,只要讓興趣產生價值,分享給市場,就能獲得商業回報。

然而,後來我發現,對許多人而言,興趣更多的是在閒暇時用來調劑身心的活動,而不一定具備商業化的價值或目的。

舉例來說,有人熱愛做甜點,但他可能只是享受「做甜點」這個過程,從中獲得快樂,並願意與親朋好友分享成品,而並非對「拍影片教人做甜點」或「經營自媒體分享甜點照片」感到興趣。

大文豪馬克·吐溫在《湯姆歷險記》中,借湯姆之口說道:「當興趣變成工作,它將不再有趣。」當我們把原本為自己而做的事情變成配合他人需求的任務,便可能失去放鬆的感覺,無法再進入那種忘卻時間的心流狀態。

就像我的朋友P,他在閱讀小說時能夠進入心流,完全沉浸在小說的世界裡。但如果要他評價或創作小說,他未必能保持這種狀態,甚至可能使他原本對閱讀的熱情轉變為壓力的來源。

當興趣不能當飯吃,我自己後續的思考點

「我這樣會不會很可悲?」 這是我在諮詢朋友P時,他發現自己的興趣無法成為工作後,沮喪地問我的話。

其實我並不這麼認為。

將興趣當作工作,只是眾多職涯選擇之一。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選擇這條路意味著要將自己的興趣暴露在市場上,接受他人的檢視與批評,甚至可能需要將熱愛的事物作為利益交換的籌碼,這反而有可能加速對興趣的消磨。

因此,我告訴朋友P,即使興趣無法成為工作也沒有關係,還有幾個思考方向或許能對他有所幫助:

1.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既然興趣無法成為工作,那不妨將工作與興趣分開,將興趣純粹當作休閒,而工作則是用來支援興趣的金錢來源。

例如,我有一位朋友熱愛吃美食,但他並不想成為部落客,也不願分享他喜愛的餐廳,因為害怕分享後會導致人潮擁擠、增加排隊時間。對他來說,探店吃美食本身已足夠讓他感到愉悅。而他的工作目標很簡單,就是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不被開除,每個月領穩定的薪水,這樣就能支持他到處品嘗美食。

這概念有點像前陣子流行的「安靜離職」,強調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千萬不要低估設定目標的力量,這位朋友說,當他清楚知道自己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支持興趣,工作上的挫折也就變得容易忍受了。

2.找到能將有熱情的事物轉化到工作中的元素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第一個做法過於消極,那麼不妨嘗試找出興趣中讓自己充滿熱情的元素,並將這些元素融入工作當中。

我跟朋友P說,如果他喜歡看小說,不妨試著想想看是否有機會在工作中運用自己對故事結構、敘事手法的理解來幫助解決問題、溝通或創造性思考。這不一定要直接與看小說有關,但可以用閱讀小說培養出的視角來提升工作中的某些方面。

這樣一來,即使興趣無法成為工作,也能讓工作更具吸引力。

3.累積資源與最小可行性原則

最後,我認為有些興趣無法成為工作,可能僅僅是「目前」的狀態。

有時我們其實有心想嘗試將興趣商業化,或探索其他興趣的可能性,但因為資源不足,例如缺乏時間或金錢,所以遲遲無法行動。

這時,你可以參照前面提到的方法,設立一個具體目標,無論是儲蓄、技能或人脈,並在不影響正職工作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成本逐步體驗和探索興趣商業化的潛力。

以朋友P的例子來說,他曾提到一直想嘗試學習調酒。我鼓勵他在工作之餘,先看看相關書籍、報名課程,甚至在酒吧與調酒師交流。

他不必馬上放棄現有的工作,甚至可能在試驗後發現調酒僅僅是一個興趣,而無須進一步發展。

反之,如果他確定想往這條路發展,那麼目前的工作可以幫助他累積存款、學習技能、購買器材,甚至在轉職初期薪資不高時,成為他的經濟後盾。

這就像「集點卡」的概念,透過現有的工作累積必要資源,為未來的職涯轉換提供更多彈性與準備。

興趣不能當飯吃,卻有可能成為找飯碗時最重要的經驗

我認為自己很幸運,能找到一份將興趣與熱情結合的工作,這也讓我有勇氣跳脫出原本的安逸,選擇追隨這條路。

然而,這僅僅是眾多職涯選擇中的一條路而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興趣,也不一定每個人都希望將興趣變成賺錢的工具。

但我堅信,無論最終是否將興趣商業化,這些經驗都會逐漸累積,成為我們在職場上最珍貴的資產,為未來的職涯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致淮的職涯寫作筆記
8會員
39內容數
我是一名有社群行銷經驗的課程規劃師,也是一名職涯諮詢師。 曾在媒體擔任社群行銷,並撰寫與職場相關內容。過去也曾於大人學負責課程製作,參與 LinkedIn 經營與主管管理相關課程的設計。 我將在這裡,分享自己對職場寫作與職涯諮詢的觀察與想法!
2025/04/21
許多人認為MBTI外向者熱愛社交,但作者卻在社交中感到疲憊。作者以自身經驗和蓋洛普人格分析,說明其社交疲憊源於潛意識中扮演「好人設」的渴望被喜歡,卻又缺乏自信。文章探討了這種矛盾性格如何影響社交,並鼓勵讀者接納真實的自己,從喜歡自己開始,建立自信,改善社交關係。
Thumbnail
2025/04/21
許多人認為MBTI外向者熱愛社交,但作者卻在社交中感到疲憊。作者以自身經驗和蓋洛普人格分析,說明其社交疲憊源於潛意識中扮演「好人設」的渴望被喜歡,卻又缺乏自信。文章探討了這種矛盾性格如何影響社交,並鼓勵讀者接納真實的自己,從喜歡自己開始,建立自信,改善社交關係。
Thumbnail
2025/03/30
本文探討裸辭的掙扎與克服方法,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心理建設、財務規劃與階段性目標,減輕裸辭的焦慮,並鼓勵讀者勇敢追尋理想生活。
Thumbnail
2025/03/30
本文探討裸辭的掙扎與克服方法,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心理建設、財務規劃與階段性目標,減輕裸辭的焦慮,並鼓勵讀者勇敢追尋理想生活。
Thumbnail
2025/03/15
團隊合作中,流程的增減應以是否達成目標為依歸,而非單純的「用心」。主管與同事的衝突源於對流程必要性及決策邏輯的不同理解,如何在決策前釐清問題、確認需求,避免不必要的程序增加,是團隊協作的關鍵。
Thumbnail
2025/03/15
團隊合作中,流程的增減應以是否達成目標為依歸,而非單純的「用心」。主管與同事的衝突源於對流程必要性及決策邏輯的不同理解,如何在決策前釐清問題、確認需求,避免不必要的程序增加,是團隊協作的關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如何不鬱悶職涯的文章,提供了四個建議,包括做開心、找熱情、發揮天賦才能,以及開始副業斜槓。無論你是遇到公司環境變動還是考慮創業,這篇文章應該都能給你一些靈感和啟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如何不鬱悶職涯的文章,提供了四個建議,包括做開心、找熱情、發揮天賦才能,以及開始副業斜槓。無論你是遇到公司環境變動還是考慮創業,這篇文章應該都能給你一些靈感和啟發。
Thumbnail
工作不滿意,但不知道該怎麼改變嗎? 穩定、高薪、清閒真的等於好工作嗎? 本文提出四個步驟,幫助你重新定義好工作的標準,從釐清不滿到逐步實驗、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理想工作。學會擺脫社會框架的束縛,了解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事情,並透過實際行動,實現更有意義的職業生活。
Thumbnail
工作不滿意,但不知道該怎麼改變嗎? 穩定、高薪、清閒真的等於好工作嗎? 本文提出四個步驟,幫助你重新定義好工作的標準,從釐清不滿到逐步實驗、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理想工作。學會擺脫社會框架的束縛,了解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事情,並透過實際行動,實現更有意義的職業生活。
Thumbnail
在職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很多人渴望將興趣轉化為職業以追尋更充實的生活。深入探討了將興趣轉換為工作的四個關鍵特質,也會分享成功案例來啟發讀者的思考。
Thumbnail
在職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很多人渴望將興趣轉化為職業以追尋更充實的生活。深入探討了將興趣轉換為工作的四個關鍵特質,也會分享成功案例來啟發讀者的思考。
Thumbnail
工作讓你能謀生,一畢業灌輸我們為謀生要工作,卻沒有好好認識工作對我們來說應該是甚麼?沒有好好理解工作的定義,這是大部分人在工作一定時間后對工作開始埋怨﹕工作掙錢人卻不開心。 探究工作對你來說算甚麼? 在<<35前不要循蹈矩:喬布斯給年輕人的62個人生忠告>> 中,我截取五點在踏入工作前或正在
Thumbnail
工作讓你能謀生,一畢業灌輸我們為謀生要工作,卻沒有好好認識工作對我們來說應該是甚麼?沒有好好理解工作的定義,這是大部分人在工作一定時間后對工作開始埋怨﹕工作掙錢人卻不開心。 探究工作對你來說算甚麼? 在<<35前不要循蹈矩:喬布斯給年輕人的62個人生忠告>> 中,我截取五點在踏入工作前或正在
Thumbnail
說到底,工作總是為了生活, 而人生,其實還有更多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說到底,工作總是為了生活, 而人生,其實還有更多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每個人要面對生涯的問題都不同 每個階段要面對的議題也都不同 你現在有沒有遇到什麼難題?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在思考年後轉職好不好? 常有許多超棒的idea,但不敢真的去做? 或者你有著夢想,卻不知道該不該去追夢? 如果你想釐清自己的生涯困境,可以找我聊一聊
Thumbnail
每個人要面對生涯的問題都不同 每個階段要面對的議題也都不同 你現在有沒有遇到什麼難題?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在思考年後轉職好不好? 常有許多超棒的idea,但不敢真的去做? 或者你有著夢想,卻不知道該不該去追夢? 如果你想釐清自己的生涯困境,可以找我聊一聊
Thumbnail
這本書讓我見識到出版社編輯的精彩,英文書名直翻應該是複合式職涯方法,不上班賺更多則是複合式職涯的結果。編輯洞悉了閱讀市場最在意的亮點,如何擺脫朝九晚五不得不的一些妥協,擁有自由又免於財務擔憂,書名強烈的聚焦吸引人打開書本,最後卻讓人更愛其真正內容。
Thumbnail
這本書讓我見識到出版社編輯的精彩,英文書名直翻應該是複合式職涯方法,不上班賺更多則是複合式職涯的結果。編輯洞悉了閱讀市場最在意的亮點,如何擺脫朝九晚五不得不的一些妥協,擁有自由又免於財務擔憂,書名強烈的聚焦吸引人打開書本,最後卻讓人更愛其真正內容。
Thumbnail
前些日子收到之前我短期兼職的主管詢問,提及到因近期工作量,需再加派人手協助,不知我是否有意願再前來幫忙,並會跟公司爭取多一點的時薪費用,但因目前我以在家工作接案為主,且會有南北跑的行程規劃...,於是我突然閃過一個適合的人選,抱著信心十足與朋友提及此事,而她的回答,竟出乎我意料之外。。。
Thumbnail
前些日子收到之前我短期兼職的主管詢問,提及到因近期工作量,需再加派人手協助,不知我是否有意願再前來幫忙,並會跟公司爭取多一點的時薪費用,但因目前我以在家工作接案為主,且會有南北跑的行程規劃...,於是我突然閃過一個適合的人選,抱著信心十足與朋友提及此事,而她的回答,竟出乎我意料之外。。。
Thumbnail
如何評估這份工作是否能做的長遠?如何比較潛在的工作機會?你是為了工作而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Thumbnail
如何評估這份工作是否能做的長遠?如何比較潛在的工作機會?你是為了工作而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Thumbnail
有不少年輕人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但由於收入比較好,或者社會地位高,一味的忍耐,因而拖延或者放棄了重新選擇的機會,最後的結果是在工作中永無出頭之日。 夢想必須和工作聯繫在一起,成為職業,成為事業,夢想才有實現的機會。
Thumbnail
有不少年輕人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但由於收入比較好,或者社會地位高,一味的忍耐,因而拖延或者放棄了重新選擇的機會,最後的結果是在工作中永無出頭之日。 夢想必須和工作聯繫在一起,成為職業,成為事業,夢想才有實現的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