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英雄之旅—當媽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近年來,少子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有些女性選擇不當媽媽,也有些女性想當媽媽,但是不知道與自己有緣分的孩子何時才會到來。

      媽媽,是個難度很高的角色,選擇當媽媽,需要相當大的決心和勇氣,對內要照顧孩子的生活,滋養他們的心靈;對外要為孩子擋風遮雨,培養他們面對生命的勇氣。只要有一點點做不好,流言會如頭皮屑一樣,輕輕一撥就掉滿一桌子。猶太人有句諺語說:「上帝無法到每個角落照顧每個人,所以創造母親。」可見母親這角色有多麽重要了。

      因此,選擇成為「媽媽」,不只是完整生命的起點,也是「女英雄之路」的起步。

      然而,我們對「媽媽」這個角色,充滿很多完美的想像,希望她溫柔、盼望她堅毅、渴望她懂我們。每當「媽媽」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時,我們會對她們有很多苛責。但是事實的狀況,多數的女性在成為媽媽的那一刻,意味著她的名字將消失,轉而成為「某某媽媽」,但是這也意味著她的需求、追求,可能要退居到第二位,有時甚至可能會消失一段時間。

      這是一個困難的任務挑戰,要解這項任務,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但是解任務所獲得的獎勵,卻是有著無法衡量的價值。這個任務的獎勵是:失去原本的自己,意味著全新的自我即將誕生。

raw-image

      這次介紹的這本書,就跟「媽媽」有關,書名是《當媽後,你是公主也是壞皇后:從榮格心理學看童話故事中的母性智慧,Motherhood: Facing and Finding Yourself》,作者是麗莎‧瑪基雅諾(Lisa Marchiano),譯者是黃詩維,傅雅群。

      對,榮格杯杯又來了,作者本身是一個榮格分析師,然而在成為榮格分析師之前,她並不打算要有小孩。那時她正做著一份國際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在紐約學習國際關係,準備要去念法學院,生涯正在原本的軌道上進行著,同時能力出色的她也開始要開始綻放光芒。

      就在一切都很順暢的時候,她卻發現其他的想法在心底隱隱冒出頭,這些念頭,讓原本有價值感、意義感的工作,變得空虛無比,同時她也感到自己越來越孤立、悲傷與想哭。作者明顯地意識到自己的心靈正在下沉。此時,她罹患的憂鬱症。

      憂鬱症是生命的劇烈撞擊,但也改變了作者的生命之流,於是她決定臣服於自己的內在湧現的衝動與本能。作者放下原本的計劃,轉換跑道踏上了榮格分析師的漫漫長路。差不多在相同的時候,她也遇到了終身伴侶,改變原本的決定,選擇成為一個媽媽。往後她陸續生下兩個孩子,而這本書就是她成為母親,一路行來的心路歷程。

      從外面的視角望去,當媽媽是一件美麗的事。但是,從媽媽的視角看時,這是個會讓人心力交瘁且低落憂鬱的過程。

      作者在自序中寫到:「體力的消耗、連續三年睡眠不足、沒有任何時間讓我可以安頓我的想法與內心世界,再加上不斷應付一個嬰兒與一個幼兒永遠不滿足的需求,這些都讓我好累、欲哭無淚、滿心挫敗。有了兩個小孩,我覺得自己好像失去了自我,被吸進了泥淖。」      書中也引用以榮格杯杯的話:「通往完整的正途……總是充滿命運的迂迴與錯誤。」

      但是,這樣的迂迴與錯誤,作者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當媽媽的經驗已經改變了我,讓我變得更謙卑、更有智慧、更有自信、更寬容、更開朗、更兇悍、也更勇敢。在我成為母親之前,我不曉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其實少之又少,而現在,我也更加了解自己了。」

      我們常說:「為母則強」,這句話應該可以成為作者當媽媽後,所有的蛻變的總結吧!

      其實,所長每次看到在身邊出現的媽媽,對她們總有著無法言說的佩服。因為,她們願意放掉很多,勇敢成為一個母親,自己始終沒有這份勇氣。是的,沒有勇氣,所長既沒有勇氣面對育兒的困難,也沒有勇氣面對自身的黑暗。

raw-image

      所長只能邀請大家來看這本書,看完這本書後,已經是媽媽的朋友,請為自己的勇敢拍拍手,因為妳們所踏上的是一段滿佈荊棘的女英雄之旅,過程中,如果被荊棘刺傷,痛到哭泣甚至怒不可遏,請不要自責。

      又或者,在旅程中感覺到自己不斷被往下拉,進入到幽暗乾涸的井底時,也不用擔憂,作者在書中用自己的故事、個案的故事、還有各國的童話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願意臣服,並往下探索,井不是乾涸無水,而是充滿著智慧與創造,這些智慧與創造將會治癒我們的內心。這便是成為母親所能得到最無價也最獨特的禮物,於是作者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去擁抱這些經驗,成為母親將可以幫助你變得更加完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寧閱療癒工作坊
22會員
316內容數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寧閱療癒工作坊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現代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人生真的只有4000個禮拜而已,《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遊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告訴我們,時間有限的事實,與其逃避,不如直視。學習放下掌控,專注於重要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3
現代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人生真的只有4000個禮拜而已,《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遊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告訴我們,時間有限的事實,與其逃避,不如直視。學習放下掌控,專注於重要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16
《宙的暖心料理》是一本以料理為媒介,透過主角宙的生命故事,探索食物如何成為支撐生命的力量。故事以五道料理為主線,從宙的成長經歷,以及她如何以食物與他人連結、面對人生挑戰。食物不僅能滿足生理需求,也能喚起深藏的記憶與內心力量,提供情感支持。透過宙的視角,展現了食物作為陪伴與安慰的媒介。
Thumbnail
2025/04/16
《宙的暖心料理》是一本以料理為媒介,透過主角宙的生命故事,探索食物如何成為支撐生命的力量。故事以五道料理為主線,從宙的成長經歷,以及她如何以食物與他人連結、面對人生挑戰。食物不僅能滿足生理需求,也能喚起深藏的記憶與內心力量,提供情感支持。透過宙的視角,展現了食物作為陪伴與安慰的媒介。
Thumbnail
2025/04/09
這本《親愛的女兒,假如媽媽明天死去:給孩子的30封未來信》的作者姜聲花透過寫信向孩子傳達愛與生活智慧,分享如何面對悲傷、追求幸福、享受平凡的日常。作為高齡母親,她因健康的警示而下定決心,寫下所有想對孩子說的話,希望孩子在她不在的日子裡依然能勇敢且快樂地活著,既安慰心靈又帶來力量。
Thumbnail
2025/04/09
這本《親愛的女兒,假如媽媽明天死去:給孩子的30封未來信》的作者姜聲花透過寫信向孩子傳達愛與生活智慧,分享如何面對悲傷、追求幸福、享受平凡的日常。作為高齡母親,她因健康的警示而下定決心,寫下所有想對孩子說的話,希望孩子在她不在的日子裡依然能勇敢且快樂地活著,既安慰心靈又帶來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媽媽有交代要照顧弟弟,還有弟弟的小孩也要一併照顧。」女兒說。 「什麼?為什麼姊姊就要照顧弟弟?弟弟難道不能自己獨立嗎?」主持人訝異問道。 「因為從小媽媽這樣教我們,這也是一種孝順吧!」女兒面露微笑地說著。 在談話性節目中,媽媽解釋說因為兒子個性較為內向也不擅長人際關係,姊姊天性聰穎也較會賺錢,所以
Thumbnail
「媽媽有交代要照顧弟弟,還有弟弟的小孩也要一併照顧。」女兒說。 「什麼?為什麼姊姊就要照顧弟弟?弟弟難道不能自己獨立嗎?」主持人訝異問道。 「因為從小媽媽這樣教我們,這也是一種孝順吧!」女兒面露微笑地說著。 在談話性節目中,媽媽解釋說因為兒子個性較為內向也不擅長人際關係,姊姊天性聰穎也較會賺錢,所以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因為我是女性》本書提及七〇、八〇年代,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觀念的文化傳承之下,我們的母親如何生存?在這一代又一代之間,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份的認識? 女性在家庭裡主要的身分,即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女兒常常被要求孝順聽話,母親需要奉獻付出,妻子應當賢淑持家。
Thumbnail
《因為我是女性》本書提及七〇、八〇年代,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觀念的文化傳承之下,我們的母親如何生存?在這一代又一代之間,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份的認識? 女性在家庭裡主要的身分,即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女兒常常被要求孝順聽話,母親需要奉獻付出,妻子應當賢淑持家。
Thumbnail
「小孩會脾氣這麼差,肯定就是被妳影響的。」 「妳難道不知道小孩會被媽媽影響情緒嗎?為什麼妳還繼續這樣?」 母親的掌控慾 母親的話語 母親的慾望 母愛的毒性 母親的怨念 母親的關愛
Thumbnail
「小孩會脾氣這麼差,肯定就是被妳影響的。」 「妳難道不知道小孩會被媽媽影響情緒嗎?為什麼妳還繼續這樣?」 母親的掌控慾 母親的話語 母親的慾望 母愛的毒性 母親的怨念 母親的關愛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為什麼兒女對母親的抱怨,永遠比對父親多?而且打從太陽升起,作娘的都會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嘮叨個沒完…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最近在抽獎方面一直屬於〝非洲人〞等級,臉色越抽越黑,越抽越辛酸的家政夫,終於從『媽媽經』獲得雙語繪本
Thumbnail
為什麼兒女對母親的抱怨,永遠比對父親多?而且打從太陽升起,作娘的都會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嘮叨個沒完…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最近在抽獎方面一直屬於〝非洲人〞等級,臉色越抽越黑,越抽越辛酸的家政夫,終於從『媽媽經』獲得雙語繪本
Thumbnail
本文為2021年的加拿大文學小說《在所有母親之間》推廣心得,無劇透,請放心閱讀。
Thumbnail
本文為2021年的加拿大文學小說《在所有母親之間》推廣心得,無劇透,請放心閱讀。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