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題目不好”寫”,文字很難把聲音與身體感覺描述的精確,但還是來寫看看,給大家一點思考的刺激吧!
首先,決定音高的”聲帶”,功能有兩個,一是閉合,另一是伸展;前者閉合決定了音色與音高,若聲帶沒閉合,音色會成為”假音”,聲譜上缺乏了中高頻的聲量。若閉合的太用力,聲音會更集中在中頻,以男聲來說是600~800Hz這段,女聲則在1000~1200Hz這段,音控師若在混音時,覺得人聲不夠有”力量”,會用等化器調升800Hz這段的聲量,而人聲上的控制主要用咽部力量的多寡來影響這中頻段的聲量,同時也會抑制高頻段的聲量。
結論是,咽部用力多些,聲音會聽起來更”真”。
但聲音太”真”是不利於飆高音的!
先講個道理,音高是會被氣壓大小所決定,像燒開水時的氣笛聲,水愈開,氣壓愈大,氣笛聲音調愈高。
倘若咽部力量用的更多時,聲帶也會變得更緊張,閉合的更用力,相同的音高需要更大的氣壓去推動聲帶,聲帶就承受了更大的氣壓,容易造成聲帶的受損。閉合的沒那麼用力,且閉合是完全的,那就可以用更小的氣壓去達到相同的音高。所以,現在坊間的歌唱教學都很強調”混聲”,介於假聲與真聲之間的音色,當然很難去界定這個”混聲”聽起來確切的樣子,也有人會再細分”強混聲”、”弱混聲”,偏真聲多些,或偏假聲多些,如此去分類它。總之,”混聲”所強調的就是不真也不假,以聲帶承壓上就沒真聲那麼大,高音就容易上的去。
換個角度來說,有些人唱歌時,中低音唱的渾厚,但一上高音聲音就薄了,一首歌唱的像兩個人的聲音在唱,也就是中低音的唱法,咽部用力多了,聲帶閉的緊與厚,上了高音氣壓推不動,就自動放鬆了些咽部力量,同時也放鬆了些聲帶的閉合,音色就變薄了。找到”混聲”是上高音的第一步,但這一步對很多人可能有很大的困難,因為音色不那麼有力量,不那麼Man,許多人光是適應這個音色的改變就跨不過門檻了。
找到混聲這”假聲”與”真聲”間的灰色地帶就有高音了嗎?那要看有多高囉!若男聲在G4以下,混聲找到了,這音高以內大概都能駕御,但G4以上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不過,先聲明男聲的聲帶長短厚薄不一,G4只是個均值而已,比較男孩的聲音音高會更高,而更男人厚實的聲音則會更低些。以男聲在G4這高度以上,就一定必須做聲帶伸展拉長的動作,更高的高音才出的來,G4以下則有段區域被稱為”換聲區”或”轉聲區”,聲帶伸展拉長的動作做與不做都可能唱的到,只是音色上有很大的差異,不拉長伸展的會唱的很粗暴,像是軍歌的音色;有拉長伸展的則會唱的柔軟的多。
提醒一下,聲帶伸展拉長了,高音上的去但音色上還有個幾個變數在影響,主要是”咽部的用力”以及”眉眼鼻口唇舌咽”的姿態所共同組成的”共鳴”空間。一樣高的高音,咽部力量多些唱的會比較流行、搖滾到死亡金屬,咽部力量放鬆,放寬咽部的空間就會更加音樂劇唱腔、流行美聲到歌劇美聲。當然,音色的差異也還有”眉眼鼻口唇舌咽”姿態所組成的”共鳴”空間的因素存在,歌手的表情會豐富,不豐富,音色的變化也會受限。
普遍有個唱美聲比較不傷聲的說法,這概念大致上成立,但有些美聲其實是"偽"美聲,咽部出力也頗大,並不自然放鬆,是透過聲帶不完全閉合再加上咽部收縮用力而混合出來的音色,這樣的音色與發聲的方式其實也很傷。
簡單來說,咽部的鬆緊大體決定了聲帶的鬆緊及閉合的強度,咽部放鬆是歌唱教學很關鍵的議題,有些用”腹式呼吸”與”丹田支撐”來處理這個問題,會有點用,但效果因人而異,多數人的效果都不會太好。而且,咽部放鬆了,往往聲帶的閉合也鬆了,這是因為長期發聲的連動所造成的,咽部用力、聲帶也用力閉合,咽部放鬆,聲帶也閉合不完全了。我的發聲教學常在處理這個問題,就是恢復聲帶閉合與伸展的獨立性,這獨立性有了,咽部力量的增減,以及”眉眼鼻口唇舌咽”的姿態所成的”共鳴”空間的變化,才會有效的反應在音色變化上。
年紀輕時,這個咽部力量與聲帶伸展的容忍度高的多,咽部沒那麼鬆,硬飆上去,聲帶也承受的了。但隨著年紀增長,咽部力量與聲帶伸展的容忍度就低了,硬飆上去,聲帶受不了承壓就被吹開,也就是破音了。
所以,歌手年紀大了,唱腔需要改變,變得”美聲”些會延長原本可及音域的演唱壽命。最近有看到張韶涵的一個影片,就在說她在調整唱腔,也是往美聲唱腔的方向調,這個方向在延長演唱壽命上是正確的決定。儘力用文字來描述,一定會有讀者各自表述的問題,想要更深入了解,已不是文字可以承載的,需要聽覺與本體感覺的加入,也只能請大家來上我的課囉。
~~~~~~~
課程詳情~ https://pse.is/583cx5
~~~~~~~
或想跟河西羊老師聊聊自己的需要,請私訊,加入後請按下”聊天”哦!➤ https://lin.ee/vL89jF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