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腦中一片寂靜嗎?你可能有「聽覺想像缺失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有沒有認真想過,當你在閱讀、寫作、思考時,你的腦中是否有聲音呢?


根據研究,至少99%的人,在做以上這些活動時,腦中是有聲音的。至於那1%的人,他們的腦中一片寂靜。這樣的人,被稱為「聽覺想像缺失症」(anauralia)。


「anauralia」是由三個字根拼起來的:an- + aural + -ia。


其中an-是源自於希臘文,意為「不」(not),也就是所謂的反義字首;

而aural源自拉丁文的auralis,字源是auris(耳朵,ear),意為「聽覺的」;

最後-ia在希臘文與拉丁文都有,用來形容「國家、疾病、花」。


所以合起來就是「沒有聽覺的疾病」,但是,可不能跟耳聾(anacusis,完全失聰)混為一談。耳聾的(anacusis)是an- + acusis (源自希臘文akousis,聽覺)。這裡的「聽覺想像缺失症」則是腦中一片寂靜。


到底是怎麼會想到,有人的腦中是一片寂靜的,倒是讓我覺得頗好奇;畢竟大家應該不太會把這些個人經驗拿去問別人。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一直都有做「清醒夢」(清明夢,lucid dreaming)的問題,但是我以為大家都是這樣;雖然我看過「莊周夢蝶」的故事,但我還是沒特別想到什麼,倒是覺得自己也太嚴肅了,連作夢都要告訴自己「這只是作夢」!


直到有一次看到一篇網路科普文章,才知道原來大部分的人不會做「清醒夢」的。原來自己有一點點特別...?


或許就是因為大家不太會與他人討論這些個人經驗,所以直到2021年才有第一篇論文,同時也有了「聽覺想像缺失症」(anauralia)這個名稱。


他們怎麼會想到要研究的?論文中提到,他們從一些研究「視覺想像缺失症」(aphantasia,腦中不會出現圖像的人,a- + phantasía ,希臘文的「視覺、感知」)的論文中,留意到有些病人提到自己的聽覺想像也有問題。


比如:「我用沉默的方式思考和閱讀(沒有聽覺「聲音」)」、「我就是沒有那種可以跟我說話或讓我聆聽的內在聲音」、「我沒有人們描述的在腦中聽到曲調或聲音的體驗」等等。

研究團隊找了128名參與者,其中34人自我報告有視覺意象缺乏症(Aphantasia)。他們使用了BAIS-V量表測量聽覺意象以及VVIQ-M量表來測量視覺意象。


結果發現,大多數視覺意象缺乏者也報告有弱或完全缺乏的聽覺意象症狀。研究團隊發現這兩種能力之間,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Spearman's rho = 0.83)


有趣的事情是,具有生動視覺意象的人往往也具有生動的聽覺意象;不過有少數例外。例如,有一個人缺乏視覺意象,但是卻具有正常的聽覺意象;而在缺乏聽覺意象的29個人裡面,也有1人具有正常的視覺意象。這個發現意味著,雖然發生率很低,但是視覺和聽覺意象能力是可以分離的。


缺乏聽覺意象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呢?從目前的研究看起來應該是不會,而且,缺乏聽覺意象的人似乎比較容易專心,好像蠻好的?


世界上有聽覺意象的人還不少,其中有些還是名作家。例如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寫作時能在腦中「聽到」他筆下角色的聲音!也因此,他會對著鏡子練習角色的對話,揣摩不同人物的聲音特徵。這使得他在公開朗讀自己的作品時,能完美模仿書中各個角色的聲音。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讓Paul Simon與Art Garfunkel成名的歌曲「The Sound of Slience」。在這首歌裡,歌詞提到:


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以及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Still remains 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


感覺就很像我們腦中的聲音,不是嗎?


不過,對於有「聽覺想像缺失症」的人,大約連「The Sound of Slience」都沒有了...


參考文獻:


Hinwar, R. P., & Lambert, A. J. (2021). Anauralia: The silent mind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phantasia.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 Article 744213.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1.74421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12/21
謝謝老師分享!這篇真的令我太驚奇了!! 因為我是一個腦中超吵的人,所以我沒想到有人竟然腦中安靜無聲?!這真是太難想像了! 我第一次聽到「清醒夢」,還谷歌了一下,覺得很驚奇,您竟然是清醒夢,而且您還推論了自己的原因!! 雖然您提到缺乏聽覺意象的人似乎比較容易專心?但,我還是很好奇,這種沒有"心中OS"的人,到底是不是腦神經發育有些異常?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9會員
637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7
臺灣的茶產量與種植面積,近年來的狀況就是越來越少啊,不只是產量,種植面積也是。不過,如果有在關心的朋友就會知道,因為種茶本來就是勞力活,採茶更是辛苦。 不過,我在整理這些資料的時候,卻遇到了一點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的事情...
Thumbnail
2025/04/27
臺灣的茶產量與種植面積,近年來的狀況就是越來越少啊,不只是產量,種植面積也是。不過,如果有在關心的朋友就會知道,因為種茶本來就是勞力活,採茶更是辛苦。 不過,我在整理這些資料的時候,卻遇到了一點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的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慣性思考會影響你的是非判斷 媒體是至關重要角色。 lulu我經常會發生出門後,行走到一半才會想起我現在要去哪裡,所以,在這之前,我的腦袋是放空讓儲存的記憶去運作。我也發現在特殊兒身上,是行使這樣的情況,大腦在休息,沒有隨時運作判斷或整理。那麼,甚麼東西在你生活資訊是密不可分的?有人是書櫃有人是電
Thumbnail
慣性思考會影響你的是非判斷 媒體是至關重要角色。 lulu我經常會發生出門後,行走到一半才會想起我現在要去哪裡,所以,在這之前,我的腦袋是放空讓儲存的記憶去運作。我也發現在特殊兒身上,是行使這樣的情況,大腦在休息,沒有隨時運作判斷或整理。那麼,甚麼東西在你生活資訊是密不可分的?有人是書櫃有人是電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我們的聲音被環境的噪音蓋過,變得模糊、不確定。或許是從小習慣聽從權威,或許是害怕與別人不同,或許是資訊太多讓我們迷失方向。這篇文章帶你探索觀點不明的原因,並教你如何在日常情境中,重新發現自己的內心聲音。每個人的想法都值得被聽見,而你的觀點,也值得被自己認可。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我們的聲音被環境的噪音蓋過,變得模糊、不確定。或許是從小習慣聽從權威,或許是害怕與別人不同,或許是資訊太多讓我們迷失方向。這篇文章帶你探索觀點不明的原因,並教你如何在日常情境中,重新發現自己的內心聲音。每個人的想法都值得被聽見,而你的觀點,也值得被自己認可。
Thumbnail
我會在輸出語言的過程中,自然得到更多領悟,可是我沒有錄音。 有時候會想,會不會沒有錄音就消失了? 結果,當然是不會。 既然,是從自己的心生成的,就會自動歸納至心中某處。 有時候會想,自己懂就好。後來又想,還是得紀錄分享。(其實我本來也沒有要記錄這篇,還想著略過算了,但後來還是決定乖乖做紀
Thumbnail
我會在輸出語言的過程中,自然得到更多領悟,可是我沒有錄音。 有時候會想,會不會沒有錄音就消失了? 結果,當然是不會。 既然,是從自己的心生成的,就會自動歸納至心中某處。 有時候會想,自己懂就好。後來又想,還是得紀錄分享。(其實我本來也沒有要記錄這篇,還想著略過算了,但後來還是決定乖乖做紀
Thumbnail
這本書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閒著沒事做的時候,或是在做一些閒事的時候,其實大腦並不是真的在「放空」。 我們以為自己什麼也沒想,其實我們的腦子忙得很呢!它忙著把我們平常收集到的資訊連接起來! 我們的創意,就是這樣生出來的!
Thumbnail
這本書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閒著沒事做的時候,或是在做一些閒事的時候,其實大腦並不是真的在「放空」。 我們以為自己什麼也沒想,其實我們的腦子忙得很呢!它忙著把我們平常收集到的資訊連接起來! 我們的創意,就是這樣生出來的!
Thumbnail
當你在閱讀、寫作、思考時,你的腦中是否有聲音呢? 根據研究,至少99%的人,在做以上這些活動時,腦中是有聲音的。至於那1%的人,他們的腦中一片寂靜。這樣的人,被稱為「聽覺想像缺失症」(anauralia)。 他們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呢?
Thumbnail
當你在閱讀、寫作、思考時,你的腦中是否有聲音呢? 根據研究,至少99%的人,在做以上這些活動時,腦中是有聲音的。至於那1%的人,他們的腦中一片寂靜。這樣的人,被稱為「聽覺想像缺失症」(anauralia)。 他們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呢?
Thumbnail
閉上眼睛,聽覺比你想像中或許影響你更多!當聲音也能放進室內設計做考量,你會如何安排你的生活?
Thumbnail
閉上眼睛,聽覺比你想像中或許影響你更多!當聲音也能放進室內設計做考量,你會如何安排你的生活?
Thumbnail
我覺得文字比起口語表達更能清楚作者的思考能力,這與欣賞音樂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我們在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是同時用看(眼睛)、聽(耳朵)、思考(腦袋)我們的注意力分給三個部分。 所以說聽一個人說話時,說話者可以被自身吸引力,掩蓋邏輯不足的問題,聽音樂也是,當我聽一個人彈琴的時候,我會看到他的手腕運用、氣場
Thumbnail
我覺得文字比起口語表達更能清楚作者的思考能力,這與欣賞音樂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我們在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是同時用看(眼睛)、聽(耳朵)、思考(腦袋)我們的注意力分給三個部分。 所以說聽一個人說話時,說話者可以被自身吸引力,掩蓋邏輯不足的問題,聽音樂也是,當我聽一個人彈琴的時候,我會看到他的手腕運用、氣場
Thumbnail
真正的靜心: 靜心者不掌控 不控制全局 就只是如其所是 腦袋的念頭在演 腦袋的念頭在跑 就只是單純看著 不下任何的評價 頭腦很喜歡刷存在感 頭腦很喜歡研究跟精通 靜心時 暫時就看著他 日常生活還是很需要用到頭腦 每天會有個時間 就只是靜靜的看著腦袋的東西 起身時 與他ㄧ起工作 與他ㄧ起同樂 我愛我的
Thumbnail
真正的靜心: 靜心者不掌控 不控制全局 就只是如其所是 腦袋的念頭在演 腦袋的念頭在跑 就只是單純看著 不下任何的評價 頭腦很喜歡刷存在感 頭腦很喜歡研究跟精通 靜心時 暫時就看著他 日常生活還是很需要用到頭腦 每天會有個時間 就只是靜靜的看著腦袋的東西 起身時 與他ㄧ起工作 與他ㄧ起同樂 我愛我的
Thumbnail
寫作的聲音 寫作不是一項安靜的活動嗎?為什麼有聲音? 最開始我發現有聲音,是在看小說的時候。不知道各位閱讀小說時腦中是否會有聲音?據說有些人會有像是旁白念字幕的聲音,有人是全然寂靜,而我則是有各段出現不同配音,有些地方還有bgm,超級熱鬧。 開始的聲音 熄滅的聲音 然而與此同時也有個聲音越來越大聲
Thumbnail
寫作的聲音 寫作不是一項安靜的活動嗎?為什麼有聲音? 最開始我發現有聲音,是在看小說的時候。不知道各位閱讀小說時腦中是否會有聲音?據說有些人會有像是旁白念字幕的聲音,有人是全然寂靜,而我則是有各段出現不同配音,有些地方還有bgm,超級熱鬧。 開始的聲音 熄滅的聲音 然而與此同時也有個聲音越來越大聲
Thumbnail
有靈感時寫作,不是本事。沒有靈感能夠寫作,才是能力。寫作不能依靠靈感,只要想寫就能寫出來,才說明你已經學會了寫作。 依靠靈感,說明你不懂寫作,不熱愛寫作。 開始要勉強自己天天寫,養成習慣以後就會比較容易。 沒有靈感時堅持寫,有靈感時才能抓得住。沒有隨時寫的習慣,靈感不會來,即使來了你也捉不住。
Thumbnail
有靈感時寫作,不是本事。沒有靈感能夠寫作,才是能力。寫作不能依靠靈感,只要想寫就能寫出來,才說明你已經學會了寫作。 依靠靈感,說明你不懂寫作,不熱愛寫作。 開始要勉強自己天天寫,養成習慣以後就會比較容易。 沒有靈感時堅持寫,有靈感時才能抓得住。沒有隨時寫的習慣,靈感不會來,即使來了你也捉不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