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在輸出語言的過程中,自然得到更多領悟,可是我沒有錄音。
有時候會想,會不會沒有錄音就消失了?
結果,當然是不會。
既然,是從自己的心生成的,就會自動歸納至心中某處。
有時候會想,自己懂就好。後來又想,還是得紀錄分享。
(其實我本來也沒有要記錄這篇,還想著略過算了,但後來還是決定乖乖做紀錄。)
寫思考紀錄,我需要讓自己可以沉澱的音樂。音樂是感性,思考是理性,或許能達到某種平衡。極端的感性,極端的理性,都是不圓滿。
紀錄的作用:
分享的作用:
大腦的作用、情緒的穩定。大腦是具有超能力的寶寶,引導這個寶寶學會處理當下的事情,告訴這個超能力寶寶,我現在不需要你開啟防衛機制,這個防衛機制不適用現代、當下,會給我帶來更多困擾。鍛鍊大腦寶寶,鍛鍊這個具有超能力的寶寶,讓大腦寶寶學會覺察當下、判斷當下,別再拿過去經驗或未知困擾來束縛自己了。
之前有提到這篇:
其實,這個在表達的不是只有我們人這一生的定位如何,還有其他意思在。(我也是剛才和小孩聊天才想起來,因為每次紀錄的當下會有很多訊息在跑,我可能專心描述A就沒有紀錄到BCD。我會一直想處理這個問題,但目前無解。)
好~回來~萬物皆有其作用,眼耳鼻舌身意皆有其作用,各個作用又離不開大腦的作用。
大腦很忙碌,他需要做的工作是那麼複雜又頻繁,我們的大腦就好像太陽,他似乎從來不休息的。白天的時候,要幫助我們處理白天的事務,陪伴我們渡過白天的生活。夜晚的時候,又要幫助我們在睡眠時作夢,幫助我們減壓等等的,發揮各種作用。
我現在打字寫思考紀錄的時候,也是需要大腦和我一起配合。
所以,我發現大腦真的很辛苦,要做的事情很多。然後,我前幾天又看到這部影片:
所以,大腦為了讓我們保持危機意識,他就需要製造負面的訊息給我們,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想法,讓我們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不安情境中。雖然,那些不安的情境的確曾經發生過,但那些已經成為過去、曾經。大腦很聰明,他知道得釋放一些你經歷過的事件,才能讓你更加相信你才會沉淪其中,才能成功的讓你保持危機意識,提高你的生存率。(如果他釋放的是自己根本沒有經歷過的,那效果就很差,就像在看別人的故事那樣)
雖然,是祖先流傳下來的。可是,過去不是現在,不是這個當下。或許,在某些時刻還是實用的,但大部分情況下已經不適用,並且造成許多人沉淪在苦痛煩惱中且自殺,這違背了大腦的本意,本來要提高生存率,讓你覺察危險、注意安全,卻得到反效果。
(紀錄到這裡,避免誤會所以備註:自己非專家,純粹以自然為師的自學派。所以,我的思考紀錄,客觀參考就好。)
但是,這些是大腦本來就會做的事情,而且從古遠時代起他就是這麼運作的,他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他也不是惡魔,惡魔一詞頂多是以人的語言去形容和表達,但不代表他真的是惡魔。
就像是,我們東方人說:「吃飯了嗎?」其實,這個吃飯不一定是吃飯,可能是吃別的,再來這可以是問候、表達關心、展開話題的話頭等等的作用。
像是"邪知"不代表某人具備"邪惡的觀念",以更好理解的話來說是,他這個念頭不合理、不適用、這個念頭會帶來"不幸與災難"。
那麼"正知",就是有合適合理的念頭,就會給人帶來"幸福與快樂"。
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詞語表達,現代人聽不懂則成"我聽不懂你說什麼?你很迷信",但是轉化成現代人的用語,聽懂了,就是"原來如此,有道理。"
思考的作用之一:增強邏輯力,再加上用心思惟,重新拆解各種訊息,重新分析理解,真理會浮出水面。真理,我會說就是真正實際的道理,實用的道理為:真理。
事實上,當大腦不斷的作用,持續勤勞的付出他的作用,而我們也總是過於順從他時,大腦就會有"反客為主"的現象。過度的縱容和放任,甚至是自己的惰性使然,讓大腦只需要憑藉過去的經驗操控你就好,他也不想讓自己太累了,事實上大腦也會累。
(反客為主意思:比喻變被動的為主動的或變次要的為主要的。)
但是,當我們有意識的從小就鍛鍊自己的大腦,或許過程與結果就不同了。
就好像,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有運動習慣,於是他的體力、精神、自律、自控力等等的表現都會更加優秀。但是,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是懶散的,沒有運動的習慣,肌肉也不會被鍛鍊到,於是他的體力差、精神低落、無自律、無自控力等等的綜合狀態就會下降的更快。
大腦,也是一樣。雖然,大腦不如身上的肌肉,鍛鍊可見其增長,帶來成就感。大腦的鍛鍊,無法以肉眼所見,直接看到成果,於是不重視。
通常,多數人容易"因為看不到所以就不重視。"
所以達摩祖師的故事有一段描述說:
「看那看不到的,聽那聽不到的,知那不知的,才是真理。」
我們身上從裡到外無一不與大腦無關聯,需要與大腦配合,才能成辦許多事務。我們如果缺乏四肢,卻依然可以將生命活出精彩,也是因為大腦還存在作用,加上正面的心量。所以,不可否認大腦的辛苦。可以說,沒有大腦,有很多事情就做不到了。大腦損傷可改變一個人的人格,可變成植物人。
如果說,四肢和身體五臟六腑等是小弟,那麼大腦就是老大,而我必須是老大中的老大。因為,大腦的運作,還是依照本來的功能運作居多,所以大腦需要我們輔助他所缺乏的能力。
這是不是很像科幻電影、小說裡呈現的?
一個沒有情感的機器人,只是做著他被設計出來就會做的工作。可是,有天這個機器人變了,他開始有了情感、有了智慧、有了心。
這是什麼?或許我們這個老大中的老大就是那顆"心"。
心和腦互相作用,那麼心不能退居老二,因為比起大腦,心更適合當領導。可是,心和腦又像那《幸運在於心》福禍相依,離不開彼此的天使姊姊與惡魔妹妹。
如果,不刻意的去鍛鍊大腦,只是讓大腦作用於慣性中,總有一天會出事。
會出什麼事情呢?
吃飯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吃飯。只知道肚子餓了要吃飯,想吃東西所以吃。生活中的每一天所言所行,或許大部分是處於"盲目的慣性"。
還有一個或許多數人都有的真實的體驗是:
在夢中無法自控自理,只能看著自己在動作,放任夢中的自己,而自己失去了主導權。而清醒夢則不同,完全能秒秒看見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可以選擇,可以決定,可以自由的主導自己,完全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不迷茫。
當我在前者狀態時,我曾思惟:若這世界在醒來後來還是一場夢,那麼醒來後的我究竟是有主導權的還是沒有主導權的?我正在被遙控而我不知道呢?
不誇張,這思惟已經陪伴了我三十多年。
我因為年幼時極度不喜在夢中被遙控的感覺,才誤打誤撞的闖入了清醒夢的世界。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以夢為師,到現在還是很感謝這經歷讓我體驗學習到許多。
我人生若有兩大導師:那就是夢師與自然師。
我在自學的過程中,會經常將生命中許多經歷,反覆的複習和思惟,發現各種不同體驗的共通之處,再一一串連整合,再反覆思惟,並且以無形驗證法驗證(也就是只有我自己懂得方法),然後就會發現某種巧合,與實際可運用於人生之心法。
不過,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專家。所以,如果我也能把專家的研究拿來玩,或許還可以有更多發現。
總之,因為有了清醒夢和非清醒夢的經歷,再加上我後期接觸到有關大腦科學的知識。(其實也都是看網路上的影片吸收的。話說:腦力大挑戰很好看!洪蘭老師也很厲害!)還有各式各樣雜七雜八的到處亂看亂學(在這裡要感謝思考小故事建立我基本功),漸漸的我總會在某個時刻突然領悟發現到什麼。
如果說,「金山銀山」和「圓滿的智慧」給我選,我必定選獲得圓滿的智慧。金山銀山都不如圓滿的智慧實用,我所謂的實用是"當我離開人世後還能持續用的東西"。但不貶低金山銀山的存在與作用,只是兩者擇其一,必選圓滿智。
沒有人比起自己更了解自己,我記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決定要把尋得圓滿智慧這件事情,擺在人生第一位,必須超越生命。
當然,這是一種形容。我後來有思考,如果我將尋得圓滿智慧這件事情超越生命,那我就沒有機會獲得了,因為我已經掛了XD!
老實說,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但我想讓自己必須做到,因為如果做不到,這場遊戲就不好玩了。遊戲之所以讓人還想玩下去,是因為遊戲具有挑戰性,越是有挑戰性的遊戲,越會讓人待的住。反之,沒有挑戰性的遊戲,很快就沒人玩了。
喔!然後,稍早我領悟到!
要測試自己沒有被大腦反客為主的一個驗證法,"自己情緒的狀態如何"或許可以。
被情緒左右等於失去大腦的主導力,不被情緒左右等於順利主導大腦。
如果說,當自己對某情境產生感覺與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沒有耐心、容易生氣,那就是自己還沒完全成為大腦寶寶的主人。這個狀態下,就很容易被大腦寶寶左右自己的思緒、言語、行為,而且自己不知道。(這對應到非清醒夢狀態)
那之所以稱大腦是具有超能力的寶寶是因為,人的身上各種作用離不開大腦,各種大大小小粗糙或精細的構造要順利運作,幾乎是離不開大腦寶寶。所以,這樣看他,他真的很厲害,可以做那麼多事情!
但是,這個大腦寶寶需要被心鍛鍊,被心引導。能夠被心好好引導的大腦寶寶,這個寶寶會提升會進步。而大腦寶寶在提升的同時,心也在被鍛鍊。所以,兩者是互相運作的。如果說,大腦會經常給予人負能量、負思惟,那麼心就是負責給予人正能量、正思惟。但若心不堅強,就會被大腦主導心,讓心被負能量佔據。若是心夠強大,就可以理解大腦的狀態,然後與大腦溝通,並且安撫大腦:「我現在不需要你這麼做。」
若沒有負能量,人的確在長期安逸的過程會開始怠惰。而過於強大的正能量,會讓人顯現出"專制的控制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那句話:「我都是為了你好。」
所以說,兩者皆須共存,並且是平衡的共存著,對人這個體而言,才會不斷的向上提升、學習、進步。有些人為了要離開負能量的狀態,會開始強迫自己走出舒適圈,開始進行自我管理,開始擁有自律的能力。這就是負能量,所帶來的正影響。
而極端的正能量,我會這樣形容:「極端的佛性會給世界帶來戰爭。」
「依我過來人的經驗,我告訴你這樣做是對的,是好的,你聽我的就對了。你不聽我的,你會給自己帶來災難。」這本質上是在釋放他對你的愛與關心,愛與關心是正能量,但是極端的狀態下就會形成"為你好的控制欲"。
假設我是一張桌子,而且是完全知道自己如何被組成,由哪些材料組合,製作過程等等的全都一清二楚。而這時候,我告訴另一張桌子說,我已經知道我是怎麼組合的。
另一張桌子聽了之後回應:「你說什麼?我不明白。」
完全清楚知道自己如何被組成的桌子說:「我都已經跟你說了,你怎麼還是聽不懂呢?」
這時候就知道,再怎麼說都是沒用的。因為,每張桌子發現自己如何被組合的過程,只有桌子自己能覺悟。並且,每張桌子覺悟的過程不同,是無法複製的。
看似一成不變,實則千變萬化。
所以,才說人除了要懂得讓自己清醒外,還要會難得糊塗。
這個糊塗,就是要平衡自己過於清楚覺知的狀態,否則會陷進某一個執著的狀態,強烈的執著就會帶來衝突和戰爭。而當事者,卻還在一心的相信著:「我都是為了你好,聽我的就對了。」
良善的初心,不代表做法圓滿。
現在若是看某個人愚蠢不懂事,不妨試著穿透這個人的身體,看見他的大腦。或許,他的大腦發展不是很順利,或者他的大腦受過損傷而他自己不知道。
或許,我們許多人都是表面上看起來無事,其實大腦正在受傷,而受傷的大腦就會影響一個人的言語行為。可是,皮肉傷可見,大腦傷不見,心傷也見不得。
我曾看過一部劇,叫做《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其中有一段是這樣:
(偷偷說看電視也是有用的,我不極端拒收存在於世上的一切。)
(存在即合理,這世界既然會讓他存在,便有其作用,事事不極端,平衡即圓滿)
生活中所有一切息息相關,醫生能夠發現問題的本質是因為醫生有學習相關知識,所以才說"知識是力量"。當所有人,對這相關領域是無知的時候,這個孩子會被判定是神經病,他瘋了。如果再久一點的年代,可能就被當作中邪燒死了。
那再假設,這世界所有類似狀態的人,都存在著看不見的傷呢?
我們無知,就會成日活在無解的痛苦中。
可若我們是醫生,我們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從這個領域來說,提高了有解的機率。
每個人在每個領域,都有屬於自己的專業知識,屬於自己的力量,所以在你的領域裡面,你能解開這個領域問題的能力就提高了。
所以,生命中許多無解的問題,或許只是我們學習不到位,沒有觸及到這部份領域,因此無解。所以才說,必須活到老學到老。
如果,停止學習,停止進步。那麼,存在於你我人生中無解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可是,如果自己持續學習,有求知心,那麼你的解題能力就會提高。
可以肯定,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
所以究竟,是要順從自己的無知停止學習,讓自己成為被問題困擾的人?
還是保持學習心的,慢慢的累積,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提升解開自己生命課題的能力?
必須化被動(消極懶散)為主動(積極勤勞),確實是:「一勤天下無難事。」
為什麼?我會經常探索大腦的作用和心的作用,因為我會問:
「他們每天都跟我在一起,而我卻對他們毫無了解這樣合適嗎?」
「我所有的一切作用,都與他們息息相關,我不了解他們如何運作的,這樣合適嗎?」
這就好像,和自己生活幾十年的親人愛人,卻對自己的了解不深那樣令人難過。
所以,我希望盡自己所能,可以慢慢累積學習,慢慢認識更多。
我不勤勞,我其實也很懶,但我同時很清楚這些從我來到這世界便與我同在的存在,我不能對他們視而不見,不能對他們毫無了解。
如果說,腦袋和心是個人,那麼當我長期與他們相處,卻不了解他們,他們也會很受傷吧?
大概就是這個邏輯了。
先這樣吧!
以上為個人自學思考紀錄的非專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