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SAMPLE與OPQRST:病史詢問與主訴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急救現場,除了觀察生命徵象,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主訴同樣至關重要。有效的病史詢問可以幫助EMT快速判斷病情來源,制定處置計劃。SAMPLE與OPQRST是兩種常用的病史詢問與主訴分析工具,簡單而實用。


SAMPLE:系統化的病史詢問

SAMPLE 是 EMT 用於快速收集病史的重要框架,涵蓋了患者目前健康狀況及相關背景的關鍵信息:

  1. S – Symptoms(症狀)
    • 患者最主要的不適或問題是什麼?
    • 例如:胸痛、呼吸困難、頭暈、失去意識等。
    • 問題引導:「您現在感覺最不舒服的是什麼?」
  2. A – Allergies(過敏)
    • 患者是否對藥物、食物、環境因素或其他物質過敏?
    • 問題引導:「您有對什麼東西過敏嗎?」
  3. M – Medications(用藥史)
    • 患者目前是否有服用任何處方藥、非處方藥或補充劑?是否有漏服情況?
    • 問題引導:「您最近有在服用什麼藥嗎?」
  4. P – Past Medical History(過去病史)
    • 是否有相關的慢性疾病或醫療處置史,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
    • 問題引導:「您有過什麼重大的健康問題嗎?」
  5. L – Last Oral Intake(最後進食/飲用)
    • 患者最近一次進食或喝水是什麼時候?特別是在手術或急性症狀下很重要。
    • 問題引導:「您最近吃了或喝了什麼?」
  6. E – Events Leading Up To(事件經過)
    • 在症狀出現前,患者經歷了什麼?例如:跌倒、外傷、情緒壓力等。
    • 問題引導:「這個問題發生前,您正在做什麼?」

OPQRST:分析疼痛的特徵

如果患者的主訴是與疼痛相關(如胸痛、腹痛),OPQRST 是進一步分析疼痛特徵的有力工具。

  1. O – Onset(起病時間)
    • 疼痛是如何開始的?是突然發作還是逐漸出現?
    • 問題引導:「您的疼痛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2. P – Provocation/Palliation(誘因/緩解因素)
    • 什麼使疼痛加重或緩解?是否因某些動作、姿勢或環境變化而變化?
    • 問題引導:「有什麼讓您的疼痛更嚴重或更舒緩?」
  3. Q – Quality(疼痛性質)
    • 疼痛是什麼樣的?例如:尖銳、灼燒、壓迫感、跳動感等。
    • 問題引導:「您的疼痛感覺像什麼?」
  4. R – Radiation(放射部位)
    • 疼痛是否會擴散到其他部位?
    • 問題引導:「您的疼痛會延伸到其他地方嗎?」
  5. S – Severity(疼痛程度)
    • 使用疼痛評分(1到10分)描述疼痛程度,10分為最劇烈疼痛。
    • 問題引導:「如果10分是最痛,您覺得現在疼痛有幾分?」
  6. T – Time(時間特徵)
    • 疼痛是持續的還是間歇的?發作頻率與持續時間如何?
    • 問題引導:「這種疼痛會一直持續,還是會間歇出現?」

案例分析:應用SAMPLE與OPQRST進行病史詢問

案例:胸痛患者


一名45歲男性在公司辦公室中感覺到胸痛,經同事撥打119後,EMT到場進行評估。


SAMPLE詢問結果:

  • S(症狀): 胸痛伴隨呼吸急促,稍微冒冷汗。
  • A(過敏): 無已知過敏。
  • M(用藥史): 定期服用降壓藥,最近一次漏服約在3天前。
  • P(過去病史): 高血壓5年,家族有心臟病史。
  • L(最後進食/飲用): 午餐時吃了燒肉便當。
  • E(事件經過): 胸痛開始於寫報告時,無其他誘因。

OPQRST分析疼痛:

  • O(起病時間): 突然發作,約20分鐘前開始。
  • P(誘因/緩解因素): 深呼吸時疼痛加重,靜坐稍微緩解。
  • Q(疼痛性質): 壓迫感,像胸口被重物壓住。
  • R(放射部位): 疼痛放射到左肩與下顎。
  • S(疼痛程度): 7分。
  • T(時間特徵): 持續疼痛,無間歇。

初步判斷:


胸痛伴冷汗及放射性疼痛,高度懷疑急性心肌梗塞。EMT即刻為患者提供高濃度氧氣,施用阿司匹林,並聯絡心導管室醫院進行快速後送。



結語

SAMPLE與OPQRST為EMT提供了結構化的病史詢問工具,幫助快速收集關鍵信息並分析患者主訴。透過系統化的詢問和分析,EMT能更準確地判斷病情,提升處置效率。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進行全身檢查與目標導向的理學檢查,結合病史詢問提升現場評估的準確性與全面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ndwich-Care急救 101:現場救援與急診室觀察
5會員
127內容數
當意外發生,你知道該如何正確施救嗎?本沙龍由第一線消防急救員分享現場救援實戰經驗,深入解析黃金 10 分鐘應變、急診室處置、病情觀察,幫助你掌握關鍵急救知識。從 CPR、哈姆立克法到創傷止血,帶你了解如何在危急時刻拯救生命。無論你是任何人🚨 關鍵時刻,Sandwich-Care 與你同行!
2025/01/31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急診環境的變化,急救與急診團隊需要持續進修與學習,以應對日益複雜的臨床挑戰。永續的急救教育不僅能提升EMT與急診醫護的技術與判斷能力,還能強化團隊協作與決策效率,確保急救系統的穩定與發展。 1. 急救教育的重要性 1.1 面對快速變化的醫療環境 疾病與創傷模式的變遷: 例
Thumbnail
2025/01/31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急診環境的變化,急救與急診團隊需要持續進修與學習,以應對日益複雜的臨床挑戰。永續的急救教育不僅能提升EMT與急診醫護的技術與判斷能力,還能強化團隊協作與決策效率,確保急救系統的穩定與發展。 1. 急救教育的重要性 1.1 面對快速變化的醫療環境 疾病與創傷模式的變遷: 例
Thumbnail
2025/01/30
隨著急救和急診領域的需求不斷增加,提升急救效率成為當前醫療體系面臨的重要挑戰。各種創新技術的出現,為改善急救處置提供了新的機會。然而,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時確保醫療質量,並克服現有系統中的障礙,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當前急救效率的挑戰 1. 醫療資源不足 人力資源短缺: 許多地區,尤其
Thumbnail
2025/01/30
隨著急救和急診領域的需求不斷增加,提升急救效率成為當前醫療體系面臨的重要挑戰。各種創新技術的出現,為改善急救處置提供了新的機會。然而,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時確保醫療質量,並克服現有系統中的障礙,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當前急救效率的挑戰 1. 醫療資源不足 人力資源短缺: 許多地區,尤其
Thumbnail
2025/01/28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速發展,急救與急診醫療正在進行革命性變革。人工智慧(AI)、電子病歷(EMR)和遠程指導等技術,正在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預後,並為急救人員提供新的支持工具。 1. 人工智慧(AI)在急救中的應用 1. 急救現場的AI輔助判斷 檢傷分類的自動化: 基於AI的應用程序能通過患
Thumbnail
2025/01/28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速發展,急救與急診醫療正在進行革命性變革。人工智慧(AI)、電子病歷(EMR)和遠程指導等技術,正在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預後,並為急救人員提供新的支持工具。 1. 人工智慧(AI)在急救中的應用 1. 急救現場的AI輔助判斷 檢傷分類的自動化: 基於AI的應用程序能通過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在急診室,確保氣道通暢(Airway, A) 是最優先處理的步驟,因為 呼吸道阻塞可能在數分鐘內導致缺氧、心跳停止,甚至死亡。不論是急性過敏反應、異物哽塞,還是氣道水腫,迅速辨識並即時處置是搶救病人生命的關鍵。 本篇文章將詳細探討: ✅ 如何快速辨識呼吸道阻塞? ✅ 常見的氣道阻塞
Thumbnail
在急診室,確保氣道通暢(Airway, A) 是最優先處理的步驟,因為 呼吸道阻塞可能在數分鐘內導致缺氧、心跳停止,甚至死亡。不論是急性過敏反應、異物哽塞,還是氣道水腫,迅速辨識並即時處置是搶救病人生命的關鍵。 本篇文章將詳細探討: ✅ 如何快速辨識呼吸道阻塞? ✅ 常見的氣道阻塞
Thumbnail
當救護車鳴笛疾駛,急診室的醫護人員已在準備迎接即將抵達的病人。在這個戰場上,病人進來的第一刻,我們就得迅速判斷:這是創傷急症還是內科急症?這個區分不只是名詞上的不同,而是影響救治策略、檢查順序與治療目標的核心決策。 在急診醫學中,我們最常面對兩大類型的急症——創傷急症(Trauma Emergen
Thumbnail
當救護車鳴笛疾駛,急診室的醫護人員已在準備迎接即將抵達的病人。在這個戰場上,病人進來的第一刻,我們就得迅速判斷:這是創傷急症還是內科急症?這個區分不只是名詞上的不同,而是影響救治策略、檢查順序與治療目標的核心決策。 在急診醫學中,我們最常面對兩大類型的急症——創傷急症(Trauma Emergen
Thumbnail
急診室的高效處置依賴快速而準確的診斷,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是其中的核心工具。透過這些檢查,急診團隊能迅速了解患者病情,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1. 影像學檢查:急診診斷的第一步 常用影像學工具與適應症 X光檢查(Radiography) 適應症:胸痛或呼吸困難(如疑似肺炎、氣胸)。骨折或關節脫
Thumbnail
急診室的高效處置依賴快速而準確的診斷,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是其中的核心工具。透過這些檢查,急診團隊能迅速了解患者病情,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1. 影像學檢查:急診診斷的第一步 常用影像學工具與適應症 X光檢查(Radiography) 適應症:胸痛或呼吸困難(如疑似肺炎、氣胸)。骨折或關節脫
Thumbnail
在急診的生涯中,看過千百種患者後,我覺得急診很多時刻都是在搶快,所以問診馬上就要有答案,才能更快速的檢傷跟分類,讓醫師馬上有第一手資料,這就是急診的生態。但有時候太多患者會有千百種無解的問題,所以我把情況列一下。
Thumbnail
在急診的生涯中,看過千百種患者後,我覺得急診很多時刻都是在搶快,所以問診馬上就要有答案,才能更快速的檢傷跟分類,讓醫師馬上有第一手資料,這就是急診的生態。但有時候太多患者會有千百種無解的問題,所以我把情況列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包括跟隨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看病人、打primary care病人的病歷和學習精神科相關主題的過程。作者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分享了在精神科實習中的錯失與學習經驗。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包括跟隨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看病人、打primary care病人的病歷和學習精神科相關主題的過程。作者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分享了在精神科實習中的錯失與學習經驗。
Thumbnail
醫療這條路,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條又漫長之路,而在工作上往往遇到不同的人事物發生,所以就會持續分享我的經驗及人生觀點,藉由臨床案例來告訴更多民眾醫療的重要性及醫療的困境。
Thumbnail
醫療這條路,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條又漫長之路,而在工作上往往遇到不同的人事物發生,所以就會持續分享我的經驗及人生觀點,藉由臨床案例來告訴更多民眾醫療的重要性及醫療的困境。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除了敘述到每個不同族群的生態、年齡相對應的疾病、醫療處置及臨床評估檢查,住院、轉院、緊急急救等等,急診就是一個字:急,緊急處理及立即處置,而很多的故事,在急診就會層出不窮。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除了敘述到每個不同族群的生態、年齡相對應的疾病、醫療處置及臨床評估檢查,住院、轉院、緊急急救等等,急診就是一個字:急,緊急處理及立即處置,而很多的故事,在急診就會層出不窮。
Thumbnail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3.01 本集邀請兩位MSL肺癌研究專員Sarah和曾為藥師的Egbert,來上節目和我們談談MSL的工作到底重要在哪邊,新鮮人關注的重點竟然是他們? 《特別聲明》 今日相關內容均非專業醫療指示,單純分享並促進民眾對不同疾病的認識,所有的醫療行為請務必遵守專業醫療人
Thumbnail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3.01 本集邀請兩位MSL肺癌研究專員Sarah和曾為藥師的Egbert,來上節目和我們談談MSL的工作到底重要在哪邊,新鮮人關注的重點竟然是他們? 《特別聲明》 今日相關內容均非專業醫療指示,單純分享並促進民眾對不同疾病的認識,所有的醫療行為請務必遵守專業醫療人
Thumbnail
我們發現有一種「緊張型」的病人,只是剛開始發燒,或出現輕微咳嗽等症狀,就衝來急診就醫。確認過X光沒事後,我們就會趕緊開藥讓病患回家,並衛教他輕症其實不需要直接來醫院急診,如果反而被其他人傳染更嚴重的疾病。那民眾一定有疑問,在目前的疫情下,如果我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時,到底是要去診所還是醫院?
Thumbnail
我們發現有一種「緊張型」的病人,只是剛開始發燒,或出現輕微咳嗽等症狀,就衝來急診就醫。確認過X光沒事後,我們就會趕緊開藥讓病患回家,並衛教他輕症其實不需要直接來醫院急診,如果反而被其他人傳染更嚴重的疾病。那民眾一定有疑問,在目前的疫情下,如果我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時,到底是要去診所還是醫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