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長與收穫:專注力、自我成長與家庭關係的調整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2024過得好快,我的腦海還停留了不少一月的景色和書上看到的文字,一月彷彿就在昨日。


簡單整理一下今年的成長和收穫:


1.保留專注力。


出社會之後,讀書的時間變得好少,一大部分的精神和專注力都拿去應付早上的工作了,夜晚還留下的精力實在很有限。


因為太想學新知識,所以我又回大學去讀另一個科系,以求增進自己的能力。很快就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要重新分配我的專注力,調整到能夠同時做好白日和夜晚要做的事情。


我坐在桌前,拿出紙筆記錄下我完整的一天行程,先找出會額外消耗專注力的事情(非必要):


騎機車、聽人訴苦。


學校離家好遠,離捷運也有一大段路,等公車又要額外花時間,而且也配合不上我的下班時間,所以評估過後,騎機車還是最好的交通方式。


我相信大家都清楚領略過路上三寶的各種鬼怪招式,加上下班時間,是路上最擠的時段,所以注意力要消耗得更大,行車要更謹慎。


既然無法避免,我就只好告訴自己:「前面人很多,趕路也趕不了多少」、「老師能夠明白我為何遲到」,我就放慢速度,大幅減少了緊張感,心態也就輕鬆很多。


再來就是先選好我路上要聽的廣播或音樂,雖然這樣會佔去一部分專注力,但以我來說,這樣會讓我心情好很多,不會遇到三寶就生氣,整個人瞬間快活起來。


我很樂於聽朋友訴苦,但我發現這也消耗我好大部分的專注力。仔細思考後,我在約人出來聊天之前,會先篩選好對象。覺得能量很夠,就可以約任何人出來;能量不足就先找那些不會讓我太耗能的,或是網路上先聊過,然後請他冷靜下來寫寫字,把苦悶都寫出來,到時見面他也會理智很多,傾聽的時候比較不會累。


我會盡量保持全神貫注去聽朋友說話,我覺得這是基本的禮貌。所以我得好好處理這個問題,保留我的專注力。


2.不再逼自己一定要立刻變強。


因為實在太想讓學業變得更好,所以每天晚上下課回到家之後,即使已經很晚了,還是會想辦法多看點書。


這時的身體跟心理狀況都不好,已經承受了一整天的疲勞,讀書的效率簡直糟糕透頂。但我又放不下還要再更好的壓力,不想辜負那些看好我的人,所以就繼續硬著頭皮讀下去,持續到半夜二、三點。


這種日子過沒多久,我很快就生病了。主要症狀是頭痛、暈眩、全身酸痛、無力、走路途中會突然跌倒。


到處求醫,找不到確切原因。坐下來仔細觀察自己,才發現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問題,於是去看了精神科,醫生的診斷是自律神經失調


我向公司和學校請假一些日子,坐在房裡沉思,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沉思無果時,就去睡覺,其他事情都先不做。


幸運的是,睡覺給了我靈感。我不花任何力氣就得知答案了。前一些日子都沒有睡超過7小時,那些休息的日子則是每天都有睡滿8小時,所以答案就是睡眠不足了。


睡眠為自己重新帶來清晰的思考能力,接著繼續沉思後,才看清楚睡眠不足背後真正的問題:「覺得自己很爛,要趕快變強,最好是立刻!


身體是自己最好的傾聽者,祂給的建議直接又明瞭。


我想,若一個人無法停下來好好觀察自己,那他一定會持續做錯很多決定。


我告訴自己:「雖然現在還沒有達到我要的成果,但我可以慢慢變強,最後一定會走到目的地。


3.改變我和母親的相處模式。


我母親有囤物症的傾向,明明不會用到的東西,她還是會將它們通通保留下來。有一個電鍋是朋友十年前送的,她覺得會用到(我也覺得),但到現在都還沒拆下外包裝,十年來都放在同一個位置,舖了厚厚一層灰。


原本壞掉的電鍋,持續保留下來,接著又買一台新電鍋來用,朋友送的則是變成裝飾品,動也沒動過。


我向母親提議將壞掉的電鍋拿去回收,她找了一個理由說服我,那個電鍋還能用,但我們都保證過,那個電鍋已經壞了。陸續提議好幾次,母親的態度都是不接受,甚至還會對我發脾氣,我們就這樣吵過好幾次架了。


物品越堆越多,桌子無法拿來用餐,椅子坐不下,連我睡覺的地方也只剩下剛好能容納我身軀的大小。


對於超愛整理房間的我來說,這實在無法接受。


每次回家去見母親,打開房門看到裡面堆積如山的物品,我就整個火大起來。即使做好心理準備後,靜下心來和她討論囤物的問題,也是討論沒幾句就會吵起架來,簡直像一齣鬧劇。


直到在誠品書店看到一本討論囤物症的書籍,我才改變我的價值觀和態度。


首先,我接受囤物是一件自然發生的事情,每個人可能都會有。接著我細讀了內容,努力去認識囤物症的歷史、社會背景、商業模式、原因、心理狀況和情緒的演變等等,做了確切的了解。


再來,我努力尋找一件我和母親都有興趣的事情,試圖打造共同話題,讓她卸下防備心。


我找到料理的話題。


剛好我也對料理有興趣,而母親又是經驗十足的,我就請她指點我料理上的問題。


後來回家見母親,我們的話題都是料理上的,正好轉移了囤物這個火爆焦點。雖然看似沒有解決問題,但據我的觀察,我在和母親討論料理或是在廚房煮飯菜的時候,她會願意說出更多心裡話,而且堆積的物品也在慢慢減少。


我的心情是妙透了,不討論囤物的話題,反而讓她開始自發性地整理起來,真是太開心了!


整理完今年的狀況後,感覺充實了不少能量。


有一個好朋友和我分享「覺悟」這兩個字,他說:


「覺」是學習看見。


「悟」是我的心。


學習看見,我的心。我期待未來的日子,能夠持續看見自己的心。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墨韻的故事小天地
1會員
12內容數
你好,我的筆名是墨韻。 「墨」代表文字、對智慧的追求,「韻」代表文字的節奏,以此為期許。 這個故事小天地主要是分享: 我創作的故事 書籍的內容和閱讀感想 電影的內容及推薦 一些沉思 記錄光芒耀眼的靈魂 最近是佛系經營,不定時上傳文章。
2025/02/05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回臺南老家過年的經歷,突顯了與母親囤物症相關的家庭衝突和個人感受。詳細描寫了家裡雜亂的環境,以及與母親溝通上的困難。透過對母親過往經歷的理解和最終的接納,找到了與母親相處的平衡點。
Thumbnail
2025/02/05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回臺南老家過年的經歷,突顯了與母親囤物症相關的家庭衝突和個人感受。詳細描寫了家裡雜亂的環境,以及與母親溝通上的困難。透過對母親過往經歷的理解和最終的接納,找到了與母親相處的平衡點。
Thumbnail
2025/02/03
這篇文章是作者到小琉球旅遊的遊記,記錄了他在島上所見所聞,並表達了他對海洋生態保育的反思。文章描寫了小琉球美麗的自然景觀、人潮擁擠的觀光景點,以及作者內心對於環境破壞和人與自然關係的矛盾與掙扎。
Thumbnail
2025/02/03
這篇文章是作者到小琉球旅遊的遊記,記錄了他在島上所見所聞,並表達了他對海洋生態保育的反思。文章描寫了小琉球美麗的自然景觀、人潮擁擠的觀光景點,以及作者內心對於環境破壞和人與自然關係的矛盾與掙扎。
Thumbnail
2025/01/20
記錄一下2025年要達成的目標: 1.至少寫100篇文章 仔細思考過工作、放鬆、閱讀、沉思及和重要的人相處的時間後,覺得三天寫一篇文章是比較適當的安排。 如果又有別的事情要忙起來,可以在六日時間比較多的時候,把沒有寫的部分補上。 至於寫什麼內容,一般都是讓直覺來帶領我。只
Thumbnail
2025/01/20
記錄一下2025年要達成的目標: 1.至少寫100篇文章 仔細思考過工作、放鬆、閱讀、沉思及和重要的人相處的時間後,覺得三天寫一篇文章是比較適當的安排。 如果又有別的事情要忙起來,可以在六日時間比較多的時候,把沒有寫的部分補上。 至於寫什麼內容,一般都是讓直覺來帶領我。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記錄作者2024年生活點滴,從年度檢視出發,分享在健康、家庭、工作、人脈、自我成長等面向的心得體悟,並強調「復盤」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透過每日反思,持續成長,愛自己,活出價值。
Thumbnail
本文記錄作者2024年生活點滴,從年度檢視出發,分享在健康、家庭、工作、人脈、自我成長等面向的心得體悟,並強調「復盤」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透過每日反思,持續成長,愛自己,活出價值。
Thumbnail
2024年末,我發現我很習慣會將注意力放在我身邊的人、事、物上,經常忽略自己的身 體和情緒,也因此我經常感覺能量一直向外流失。 容易感覺到身心疲憊,失眠和身體緊繃。 當我透過家族排列,看見自己的這個問題後,我開始有意識的學習將能量回到自己的身上,穩住自己,具體的方式就是在意識到自己又過度思考他人的
Thumbnail
2024年末,我發現我很習慣會將注意力放在我身邊的人、事、物上,經常忽略自己的身 體和情緒,也因此我經常感覺能量一直向外流失。 容易感覺到身心疲憊,失眠和身體緊繃。 當我透過家族排列,看見自己的這個問題後,我開始有意識的學習將能量回到自己的身上,穩住自己,具體的方式就是在意識到自己又過度思考他人的
Thumbnail
現代父母在照顧孩子與工作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以及如何透過心智管理的「開源」、「節流」、「增效」三大原則,提升專注力,擺脫內耗,找回生活熱情。
Thumbnail
現代父母在照顧孩子與工作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以及如何透過心智管理的「開源」、「節流」、「增效」三大原則,提升專注力,擺脫內耗,找回生活熱情。
Thumbnail
一位媽媽分享參加獨立書店家庭教養課程的反思。課程中「慢節奏育兒」的概念觸動了她,使其檢視自身焦慮與對孩子的期待,進而決定找回自我,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陪伴孩子成長。
Thumbnail
一位媽媽分享參加獨立書店家庭教養課程的反思。課程中「慢節奏育兒」的概念觸動了她,使其檢視自身焦慮與對孩子的期待,進而決定找回自我,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陪伴孩子成長。
Thumbnail
2024 年,從年初懷著期待設定目標,到年末仔細復盤整年的得失,這段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成長並不僅僅來自目標的完成,更來自自我覺察與不斷調整的過程。透過英文口說、生命設計工作坊以及開始寫文章這三個目標的實踐,我不僅更了解自己的動機與執行模式,也從中找到一些幫助目標達成的關鍵策略。
Thumbnail
2024 年,從年初懷著期待設定目標,到年末仔細復盤整年的得失,這段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成長並不僅僅來自目標的完成,更來自自我覺察與不斷調整的過程。透過英文口說、生命設計工作坊以及開始寫文章這三個目標的實踐,我不僅更了解自己的動機與執行模式,也從中找到一些幫助目標達成的關鍵策略。
Thumbnail
2024年個人成長回顧,分享如何提升專注力、改善自律神經失調,以及和囤物症傾向的母親改善相處模式。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改變心態和尋找共同話題,學習看見自己的內心,並在成長的路上持續精進。
Thumbnail
2024年個人成長回顧,分享如何提升專注力、改善自律神經失調,以及和囤物症傾向的母親改善相處模式。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改變心態和尋找共同話題,學習看見自己的內心,並在成長的路上持續精進。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在2023年末重新整理人生的過程,以及2024年末對人際關係的深層反思。她探討了與家庭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並談到如何透過尋求支持以及自我調整,擺脫不健康的情感依賴。這段旅程讓她更加認識到在生活中保持健康關係的重要性,最終希望讀者們也能找到心靈的平靜與滿足。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在2023年末重新整理人生的過程,以及2024年末對人際關係的深層反思。她探討了與家庭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並談到如何透過尋求支持以及自我調整,擺脫不健康的情感依賴。這段旅程讓她更加認識到在生活中保持健康關係的重要性,最終希望讀者們也能找到心靈的平靜與滿足。
Thumbnail
自愛的母親,才能給予愛~養成充滿愛與自信的孩子 成為母親的旅程充滿了挑戰、甜蜜和無數的付出,但往往我們也因此迷失了自己。在無數的哄睡、換尿布、料理家務、照顧家人之間,個人時間似乎成為了一個奢望。然而,為了孩子的成長,更為了自身的心靈平衡和自我成長,我們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這不僅是為了以更
Thumbnail
自愛的母親,才能給予愛~養成充滿愛與自信的孩子 成為母親的旅程充滿了挑戰、甜蜜和無數的付出,但往往我們也因此迷失了自己。在無數的哄睡、換尿布、料理家務、照顧家人之間,個人時間似乎成為了一個奢望。然而,為了孩子的成長,更為了自身的心靈平衡和自我成長,我們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這不僅是為了以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