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的文章主要將焦點放在碳移除以及碳市場方向。但氣候變遷底下的子議題非常多,能慢慢拓展一些相關的主題來分享。
先介紹一下與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一樣重要的氣候調適(Adaptation),無論淨零目標達成的速度如何,在這過程中不同地區與國家都將持續受到各式災害的影響。而如何將這些災害的風險降低,並且以更低成本與安全的環境過度,就是氣候調適的重點。
聯合國每年都會出一本調適進度報告,本文主要內容出自2024年報告(Adaptation Gap Report 2024)。氣候調適
氣候調適指的是針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所採取的行動,以減少氣候風險和損失。由於減緩氣候變遷的進展過於緩慢,全球平均氣溫正逼近工業化前水平的 1.5°C 上限,因此氣候調適變得非常重要。調適不應被視為未來的選項,而是當前全球的首要任務之一。
- 調適行動的必要性:氣候變遷的影響日益頻繁和極端,對貧困和弱勢群體造成最嚴重的打擊。因此,有效的氣候調適行動必須包含公平和公正的要素。
- 調適規劃:許多國家已經制定了國家調適計畫(NAPs)。截至 2024 年,87% 的國家已實施了國家調適規劃工具,但進展速度在過去四年明顯放緩。許多尚未啟動調適規劃的國家,正面臨嚴重的發展挑戰,如內部脆弱性、衝突和地緣政治緊張。
- 調適行動的類型: 調適行動可以分為反應式、預期式、漸進式和轉型式。
- 反應式調適是針對已發生的氣候變遷影響而採取的行動
- 預期式調適則是針對未來預計的變遷而採取的行動
- 漸進式調適旨在維持現有系統或狀態
- 轉型式調適則是改變為新的系統或狀態
- 根據不同的情況,調適行動可以是系統性的、有計劃的、自動的,或具反思性的
- 調適行動可以在系統層面進行,並採取無悔或低悔的方案,以提高氣候適應能力
報告摘要
這份報告探討全球氣候變遷調適的進展,特別關注調適規劃、執行和融資方面的差距。報告指出,儘管調適規劃有所進展,但開發中國家在調適執行方面卻落後,因為調適融資需求和資金流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報告也深入探討能力建構和技術轉移,以及如何改善它們以增強調適規劃和執行的有效性。此外,報告分析了調適融資的來源和機制,並探討如何解決調適融資差距,包括利用創新方法和促進因素來調動更多財務資源。最後,報告強調了公平與公正的重要性,並指出需要更強有力地考量性別平等和社會融合,以避免加劇現有差距。
現況發展與評價
目前全球的氣候調適狀況呈現複雜的局面,雖然在規劃方面有所進展,但在實施和資金方面仍存在巨大挑戰。
進展程度
- 調適規劃:
- 全球有 87% 的國家至少擁有一項國家調適規劃工具(政策、策略或計畫)。其中,51% 的國家有第二項,20% 的國家有第三項。
- 然而,過去四年全球調適規劃的進展明顯放緩。
- 仍有 10 個國家尚未展現出發展國家調適規劃工具的意願,其中七個國家在脆弱國家指數中排名較高,顯示其面臨內部脆弱性、衝突或地緣政治緊張。
- 調適實施:
- 對已完成的調適專案評估顯示,約 40% 的專案在成果方面被評為滿意或尚可。
- 超過半數的專案在專案結束後,其成果被評估為有中度可能或可能持續。
- 許多專案在永續性方面表現不佳,近 40% 的專案被評為在中度不太可能或不太可能在專案結束後持續產生效益。
- 在不同氣候基金資助的專案中,約 30% 至 50% 的專案被評為在中度不太可能或不太可能持續其成果。
- 評估發現,社區參與、能力建設和知識轉移是提高專案永續性的關鍵因素。
- 調適資金:
- 2022 年,國際公共調適資金流量達到 275 億美元。
- 然而,這遠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實際需求,預計每年需求高達 3,870 億美元。
- 大部分資金需求集中在公共部門,如沿海和河流洪水防護、公共基礎設施和社會保護。
- 私人部門在市場領域的調適措施方面有參與機會,但公共部門仍需在其中發揮作用以降低風險,促進投資。
- 現有的國際公共優惠融資需要更具策略性地運用,以實現更具雄心的公共調適,並促進私人投資。
未來規劃目標
- 阿聯酋全球氣候韌性框架(UAE FGCR):該框架設定了氣候調適和韌性的主題和維度目標。
- 主題目標包括水、農業和糧食、健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基礎設施和人類住區、貧困和生計、文化遺產。
- 維度目標包括影響、脆弱性和風險評估、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和學習。
- UAE FGCR 承認調適差距正在擴大,並呼籲發達國家、國際組織、多邊基金和私部門加強國際合作,及時實現這些目標。
- 國家自主貢獻(NDCs):各國將在 2024 年 12 月提交第一輪雙年度透明度報告,並在 2025 年 2 月提交第三輪國家自主貢獻,這些報告預期將包含調適內容。
- 指標開發:正在進行為期兩年的指標工作計劃,目標是確定和開發方法和指標,以追蹤調適工作,並在 2025 年的 COP30 會議上達成一致。
- 能力建設和技術轉讓:COP29 預期將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技術優先事項的支持,並回顧發展中國家的能力建設框架。
表現評價
- 規劃方面:雖然多數國家已啟動調適規劃,但進展速度放緩,且仍有部分國家尚未開始相關工作。
- 實施方面:調適專案的成果和永續性仍需改善,許多專案在實施和長期效益方面面臨挑戰。
- 資金方面:資金缺口巨大,現有的國際公共資金遠遠不足以滿足調適需求。此外,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式仍存在不公平現象。
- 總體而言:儘管在規劃和政策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全球氣候調適的實質性進展仍然不足,實施和資金方面的差距仍然巨大,迫切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提高資金投入和效率,並確保調適措施的公平和公正性。
資金缺口分析
- 定義:氣候調適的資金缺口指的是,為實現《巴黎協定》的全球調適目標,發展中國家實際需要的資金與目前可用的資金之間的差距。這個缺口不僅包括資金的絕對數量不足,還包括資金分配、使用效率以及對弱勢群體的考量。
- 缺口規模:
- 發展中國家每年調適的資金需求預估為 3,870 億美元。
- 2022 年,國際公共調適資金流量為 275 億美元。
- 這意味著目前可用的資金遠遠不足以滿足實際需求,導致嚴重的資金缺口。
- 資金需求估算:
- 資金需求估算涵蓋了多個部門,包括農業、水資源、基礎設施、沿海保護等。
- 各區域的需求也存在差異,其中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以及南亞地區的需求最高。
- 此外,不同收入水平的國家也存在差異,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
- 資金流向:
- 資金流向分析顯示,低收入國家主要通過優惠貸款和贈款獲得資金,而中高收入國家則更多依賴非優惠貸款。
- 最終的還款責任,往往落在發展中國家身上,這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不符。
- 國際公共資金通常用於社會或非市場部門,而私人資金則更多投入在具有市場收益的領域。
資金來源
- 國際公共資金:
- 來自發達國家的政府、多邊開發銀行(MDBs)、多邊氣候基金(MCFs)等。
- 主要以贈款、優惠貸款和非優惠貸款的形式提供。
- 2022 年,國際公共調適資金流量達到 275 億美元,但遠遠不足以滿足需求。
- 國內公共資金:
- 來自發展中國家政府的預算撥款、稅收等。
- 這部分資金通常用於公共基礎設施、社會服務等領域。
- 由於發展中國家財政資源有限,國內公共資金難以完全填補資金缺口。
- 私人部門資金:
- 來自企業、投資者、金融機構等。
- 主要投入在具有商業回報的領域,如商業農業、水資源、基礎設施等。
- 私人部門的參與需要公共部門的政策支持和風險降低措施。
- 慈善機構和非政府組織: 慈善機構和非政府組織提供的資金,通常用於支持社區層面的調適項目和能力建設。
應用的支出專案
- 農業:
- 推廣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抗旱作物品種、改善灌溉系統等。
- 建立氣候韌性的糧食系統,提高農民適應氣候變遷的能力。
- 水資源:
- 改善水資源管理、建設水利設施、保護水資源。
- 社區參與水資源保護和監測。
- 基礎設施:
- 建設氣候韌性的基礎設施,如道路、橋樑、建築物等。
- 改善城市排水系統,應對洪水風險。
- 沿海保護:
- 建立紅樹林、海堤等沿海防護措施,應對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
- 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 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採用自然基礎解決方案。
- 社區參與生態系統管理。
- 健康:
- 應對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加強公共衛生系統。
- 早期預警系統:
- 建立和加強氣候風險預警系統,提供及時準確的資訊。
- 能力建設:
- 提升政府官員、社區領袖和相關人員的調適知識和技能。
- 加強研發能力和技術轉讓。
彌平缺口的方案
- 增加國際公共資金:
- 發達國家應履行其在《巴黎協定》下的承諾,大幅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調適資金支持。
- 確保資金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
- 鼓勵私人部門參與:
- 通過政策激勵和風險降低措施,吸引私人部門投資於調適項目。
- 開發創新的金融工具,如綠色債券、混合融資等。
- 加強國內資源調動:
- 發展中國家應加強財政管理,提高稅收能力,確保國內資源投入於調適。
- 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 確保資金用於最有效的調適措施,避免重複投資和資源浪費。
- 加強監測、評估和學習,確保資金的效益。
- 將性別平等和社會包容納入考量:
- 確保調適資金分配和使用過程中,充分考慮弱勢群體的需求。
- 支持婦女和弱勢群體參與調適規劃和決策。
- 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
- 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幫助其採用適合當地的調適技術。
- 提供能力建設支持,提升發展中國家自主調適的能力。
- 創新融資機制:
- 探索創新的融資機制,如基於結果的融資、風險保險等。
- 發展有彈性的金融產品和工具.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