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淘金狂潮,碳移除技術的投資趨勢與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言

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將碳移除產業科技的投資趨勢以及正反意見都整理地相當好。但會發現這篇文章是因為先看到了中央社的外電報導

強烈建議看完本文之後再回頭看中央社的文章。

摘要挑選重點翻譯,甚至依照立場偏好調整都還情有可原,但文章只翻一半也太糟糕了。昨天看完第一印象就是怎麼可能文章寫到這邊就斷掉,找了原文一比對發現後半段直接消失。除了重要資訊殘缺之外,整篇文章的觀點和論述都變得非常詭異,也對原作者不太尊重。

中央社這樣的報導品質相當堪憂啊。

摘要翻譯

今年夏天, Bill Gates 在倫敦與一些全球最富有的人士聚首,包括 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 、 SoftBank 創辦人 Masayoshi Son 以及沙烏地的 Al-Waleed bin Talal 王子,討論他們共同投資的計畫。他們的投資目標之一,是幾家致力於氣候變遷解決方案的公司。其中四家公司尤為引人注目,因為它們瞄準了一個極具挑戰的目標: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同時實現盈利。

隨著全球各國持續排放溫室氣體,使氣溫屢創新高,金融市場正加速投入碳移除這一新興產業,試圖在實現環境改善與獲取財務利益之間取得雙贏。這項技術幾年前才開始發展,目前尚未在大規模應用上得到驗證。但它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為從空氣中移除二氧化碳的構想令人直覺認為合理且必要。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願意為此技術買單,投資者正競相進場,搶占這個未來不可或缺的產業先機,為應對氣候變遷提供新解方。

根據投資銀行 Jefferies 的統計,自 2018 年以來,致力於從空氣中移除二氧化碳的公司已籌集超過 50 億美元。而在這之前,幾乎沒有人涉足這類投資。「這是我在 20 年風險投資生涯中見過的最大機會,」加拿大 Deep Sky 的執行長 Damien Steel 說道。該公司已成功籌得超過 5,000 萬美元,用於推動二氧化碳移除專案的開發。「這個產業的發展勢頭比我接觸過的大多數產業都更強勁。」

由 Bill Gates 發起的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是近幾年超過 800 家碳移除新創公司中最主要的投資者之一。其他參與者還包括矽谷的風險投資公司、華爾街的私募基金,以及像 United Airlines 這樣的大型企業。

投資者認為,這個市場即將迎來爆炸性的成長。超過 1,000 家大型企業已承諾在未來幾十年間實現碳排放歸零。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愈來愈多公司開始接受二氧化碳移除技術。今年,包括 Microsoft 、 Google 和 British Airways 在內的企業,共投入了 16 億美元購買碳移除碳權。

根據專門追蹤二氧化碳移除產業的網站 CDR.fyi 的數據,這一數字與 2019 年不到 100 萬美元的規模相比,增長十分驚人。業內專家預測,明年這類支出可能飆升至 100 億美元。而根據 McKinsey 的最新報告,到 2050 年,這個市場的規模可能達到 1.2 兆美元。

儘管大量資金正湧入這一新興領域,但短期內這些專案對全球氣溫的實質影響仍相當有限。目前全球已有數十座捕捉二氧化碳的設施投入運作,包括冰島和加州的幾座代表性工廠。然而,即便是這些最大的設施,其捕捉的溫室氣體量,也僅是人類每天排放量的冰山一角。即使新增數百座類似設施,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不足以抵消每年總排放量的 1%。

「別再假裝這項技術能在我們需要的時間內派上用場,」 Climate Trace 的共同創辦人、前美國副總統 Al Gore 說道。 Climate Trace 是一個專門追蹤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組織。去年,聯合國的一個專家小組對這項技術是否能真正產生影響提出了重大質疑。「基於工程技術的碳移除活動在技術和經濟上尚未被證明具有可行性,特別是在大規模應用層面,並且可能帶來未知的環境與社會風險。」該報告指出。

許多科學家與環保人士則強調,對抗全球暖化的關鍵在於加速淘汰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因為正是這些燃料的燃燒導致了地球的升溫。「我們需要遵守洞穴法則的第一條,」 Al Gore 說道。「當你在洞裡時,該停手了。」

碳移除技術是目前地球工程( geoengineering )領域中發展最成熟的方案之一。地球工程涵蓋一系列操控自然系統、降低地球溫度的技術構想。隨著氣候變遷日益惡化,這些原本屬於科幻領域的想法,如今已逐漸進入主流視野。其他構想還包括改變河流與海洋的化學性質以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基因改造細菌以減少農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以及通過增亮雲層或向平流層噴射二氧化硫來反射太陽光。

儘管如此,真正吸引大筆資金的,仍是二氧化碳移除技術。投資者認為,短期內這些技術對降低全球氣溫的效果可能有限,但隨著全球排放量減少以及技術逐步成熟,這一產業將逐漸展現其影響力。即使幾十年後,全球能徹底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許多專家,包括聯合國召集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仍認為,要降低全球氣溫,從大氣中移除部分二氧化碳仍是不可或缺的步驟。

然而,批評者則警告,二氧化碳移除技術可能是一個危險的迷思,會讓人們持續延續導致氣候危機的行為模式,而非真正解決問題。「碳捕捉技術只會促進化石燃料生產,這點毫無疑問,」 Stanford University 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 Mark Z. Jacobson 說道。「這對氣候問題毫無助益。」

然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企業客戶,當前都沒有退場跡象。包括 Stripe 、 H&M 、 J.P. Morgan 和 Meta 在內的一些企業組成聯盟,承諾投入超過 10 億美元購買二氧化碳移除服務。其他企業如 Airbus 、 Equinor 和 Boeing 也加入行列,承諾支持這項服務。

有些公司希望藉此抵消自身的碳排放,有些則認為幫助推動這個新興產業的發展,未來可能為自身帶來收益;也有企業單純認為,這是應該做的事情。「這與我們的日常業務沒有直接關聯,」線上支付公司 Stripe 的氣候負責人 Nan Ransohoff 表示。 Stripe 正主導這項集體購買計畫。「但我們非常關注進展,希望能推動世界朝正確方向邁進。」

美國政府正在大力支持二氧化碳移除技術的發展。《通脹削減法案》(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將針對直接從大氣中移除並儲存二氧化碳的稅收抵免提高至每噸 180 美元,金額比之前增加了三倍以上。而拜登總統於 2021 年簽署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則撥款 35 億美元,用於建立四個技術示範項目。

即便即將上任的總統川普將氣候政策斥為「騙局」,並表明有意推翻拜登的多項氣候計畫,業界領袖依然對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對這項新興技術的支持,從來都是跨越黨派的,」剛卸任能源部碳管理副助理部長的 Noah Deich 表示。

上個月,阿拉斯加州的共和黨參議員 Lisa Murkowski 與科羅拉多州的民主黨參議員 Michael Bennet 聯合提出了一項新法案,為二氧化碳移除產業提供更多的稅收激勵。此外,由基礎設施法案資助的示範項目也獲得部分共和黨人的支持。「這將確保我們的經濟為未來做好準備,」路易斯安那州參議員 Bill Cassidy 在其州被選為示範場地之一後,於 X 平台上發文表示。「這對我們州來說是一個絕佳機會!」

儘管對這項技術的關注度日漸升高,但目前的供應仍然遠遠不及市場需求。根據 CDR.fyi 的數據,只有約 4% 的訂單實際得到履行

從空氣中捕捉溫室氣體是一項昂貴的技術。目前,每捕捉並封存一噸二氧化碳的成本可能高達 1,000 美元。分析師普遍認為,只有當這項技術的成本降至每噸 100 美元左右,這個產業才能迎來真正的突破性發展。「這還不能算是個市場,」 Steel 表示。「市場應該具備流動性、重複性以及標準化,而這些我們目前都沒有。」

儘管如此,投資者目前仍積極投入,期望他們的某些投資能在未來大放異彩。加拿大公司 Svante 是該領域眾多新創企業之一,已從小型風險投資公司及大型能源企業(如 Chevron )籌集了超過 5.7 億美元的資金。而瑞士公司 Climeworks ,則已在冰島建造了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捉設施,並從包括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及創業投資家 John Doerr 在內的投資者籌集了超過 8 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Doerr 是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的合夥人,今年夏天曾與 Gates 一同出現在倫敦會議上。「我們必須發展二氧化碳移除技術,」 Doerr 強調,並形容迅速擴大這些公司的規模是一項「紅色警報」( code red )級別的緊急任務。

和任何新興產業一樣,許多新創公司可能會在競爭中失敗,但對投資者而言,這樣的風險值得一試。「這個領域必定會誕生一些大贏家,」 Lowercarbon Capital 的聯合創始人 Clay Dumas 表示。該風險投資公司已經支持了多家相關企業。「即使你有 95% 的機會失敗,只要能帶著一筆巨額回報回饋給投資人,你依然會被認為是個天才。」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碳移除議題於社群媒體之討論趨勢分析

2024 碳移除產業五大發展趨勢

Frontier:推動碳移除技術創新的採購聯盟

碳移除市場 2024 發展概覽 - Puro.Earth 年度報告

川普回歸,碳移除產業的第一個挑戰

Climeworks 提供高品質碳移除碳權的評估框架

Puro彙整並公開全球碳移除政策地圖

Xpansiv 上架碳移除類型碳權,國內外碳權交易平台有何差異?

直接空氣捕捉降到一噸100美金可能嗎?

碳移除產業的挑戰與機會:2024 Carbon Unbound的啟示

2050淨零目標,碳移除需多少

美參議員聯手推動碳移除稅收抵免提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5會員
312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Puro.earth的海洋缺氧碳封存(MACS)方法學獲諮詢委員會批准,標誌著一項以海洋為基礎的持久性碳移除新技術的重要里程碑。此方法通過將富含木質素的生物質沉積到深層缺氧的海洋盆地中,實現長期碳移除。文章詳細介紹了MACS方法學設計理念、科學依據、碳封存年限估算調整、目前實驗進展、環境與社會考量。
Thumbnail
2025/04/30
Puro.earth的海洋缺氧碳封存(MACS)方法學獲諮詢委員會批准,標誌著一項以海洋為基礎的持久性碳移除新技術的重要里程碑。此方法通過將富含木質素的生物質沉積到深層缺氧的海洋盆地中,實現長期碳移除。文章詳細介紹了MACS方法學設計理念、科學依據、碳封存年限估算調整、目前實驗進展、環境與社會考量。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探討股神巴菲特從大蕭條時期養成的風險意識,以及他如何看待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並分析巴菲特在面對貿易戰和市場不確定性時的投資策略,特別是他拋售股票、持有大量現金的行為。提醒讀者留意系統性風險及黑天鵝事件。
Thumbnail
本文探討股神巴菲特從大蕭條時期養成的風險意識,以及他如何看待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並分析巴菲特在面對貿易戰和市場不確定性時的投資策略,特別是他拋售股票、持有大量現金的行為。提醒讀者留意系統性風險及黑天鵝事件。
Thumbnail
本文探討當前碳移除技術的投資趨勢,聚焦於比爾蓋茲及其他富豪們對於氣候變遷解決方案的意向。隨著氣候變遷影響日益嚴重,碳移除技術成為新興投資重點,但市場仍面臨著成本和技術可行性等挑戰。儘管存在批評聲音,企業和投資者對未來的潛力抱持信心,並努力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投資狀況及未來可能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當前碳移除技術的投資趨勢,聚焦於比爾蓋茲及其他富豪們對於氣候變遷解決方案的意向。隨著氣候變遷影響日益嚴重,碳移除技術成為新興投資重點,但市場仍面臨著成本和技術可行性等挑戰。儘管存在批評聲音,企業和投資者對未來的潛力抱持信心,並努力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投資狀況及未來可能性。
Thumbnail
台積電的獲利模式基於領先的技術,同時這個技術又是未來AI產業所必須。而巴菲特的BRK則是運用保險公司部門沒使用到的保費(保險浮存金),來進行槓桿性的價值投資。挪威的EQNR則是固定石油生產量和固定的設備費,搭配當時的油價所產生利潤。
Thumbnail
台積電的獲利模式基於領先的技術,同時這個技術又是未來AI產業所必須。而巴菲特的BRK則是運用保險公司部門沒使用到的保費(保險浮存金),來進行槓桿性的價值投資。挪威的EQNR則是固定石油生產量和固定的設備費,搭配當時的油價所產生利潤。
Thumbnail
本文探討股神巴菲特在當前全球資本市場的動態中,以價值投資為核心的策略。隨著美國經濟重組的潛在影響,生技業展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文章著重分析ABVC集團的未來營運亮點,並深入探討其旗下子公司AiBtl及OncoX在新藥開發與醫療保健市場的潛力。此次投資趨勢可能為投資人帶來新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股神巴菲特在當前全球資本市場的動態中,以價值投資為核心的策略。隨著美國經濟重組的潛在影響,生技業展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文章著重分析ABVC集團的未來營運亮點,並深入探討其旗下子公司AiBtl及OncoX在新藥開發與醫療保健市場的潛力。此次投資趨勢可能為投資人帶來新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比特幣及其背後的投資理念,從比爾蓋茨對互聯網的解釋引入,對照現今人們對加密貨幣的看法,分析了在面對新技術時常見的心理障礙及偏見。作者分享了個人的投資經歷,提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金融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終,文章呼籲以開放的心態來理解新技術,讓新科技所帶來的潛在好處被更多人認識......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比特幣及其背後的投資理念,從比爾蓋茨對互聯網的解釋引入,對照現今人們對加密貨幣的看法,分析了在面對新技術時常見的心理障礙及偏見。作者分享了個人的投資經歷,提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金融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終,文章呼籲以開放的心態來理解新技術,讓新科技所帶來的潛在好處被更多人認識......
Thumbnail
近來連續讀了兩本與氣候變遷有關的作品,立場大異其趣。一是日本哲學家齋藤幸平承襲馬克思精神的作品:《人類世的「資本論」》;另一本《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則是由資本家中的資本家─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所寫......
Thumbnail
近來連續讀了兩本與氣候變遷有關的作品,立場大異其趣。一是日本哲學家齋藤幸平承襲馬克思精神的作品:《人類世的「資本論」》;另一本《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則是由資本家中的資本家─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所寫......
Thumbnail
最近AI浪潮來襲,投資人面對NVIDIA股票以及各家配合廠商的股票急速上漲。心中難免會有「想要上車可以卻已經發車」的無奈。 這時候我們應該急著上車以免被落下,還是應該等激情過後再找時機上車呢?會不會一路向上從此不回頭,沒有再上車的時機? 想到這裡,心裡越想越亂,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AI浪潮所帶來的投資
Thumbnail
最近AI浪潮來襲,投資人面對NVIDIA股票以及各家配合廠商的股票急速上漲。心中難免會有「想要上車可以卻已經發車」的無奈。 這時候我們應該急著上車以免被落下,還是應該等激情過後再找時機上車呢?會不會一路向上從此不回頭,沒有再上車的時機? 想到這裡,心裡越想越亂,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AI浪潮所帶來的投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