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書叫作《駭客思維》,副標題是「抓出生活中的不合理,優化你的人生」,作者是小約瑟夫.雷格爾,他是美國東北大學傳播學副教授,這本書光看副標題我覺得有點被誤導了,整本書在講什麼呢?
他主要在講有一群人致力於破解生活,著眼點在於如果人生就像電腦系統,那就是可以被破解的,這群人叫做生活駭客,小至綁鞋帶的技巧,大至人生規劃,只要是有規則、有步驟、有流程,那就是可以反向破解並且進行優化、最佳化,那為什麼我會覺得看副標會覺得有點被誤導呢?
是因為書中內中並不是在鼓勵大家當生活駭客,而是同時列出優缺點,破解生活並進行優化,看似能幫助你的生活過得更好,只不過做的過頭了也同樣會發生問題,所以這本書其實在講說 :
你可以學習優化人生,但是莫忘初衷
優化過了頭,變成黑化就得不償失了。
說到這,駭客的定義是什麼呢?
是一群擁有高超電腦技術的人才叫作駭客嗎?
這邊就想聊聊1999年的科幻神片「駭客任務」,由華卓斯基姐妹執導,基努·李維、勞倫斯·菲什伯恩、凱莉·安摩絲和雨果·威明等演員主演,並由香港電影界的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
基努李維所飾演的為尼歐(Neo)的是一個駭客。他總覺得世界存在說不出的不協調感,他私下追查發現,這一切都跟被稱作「母體」的東西有關。
在另一名駭客崔妮蒂介紹下,尼歐和傳奇駭客莫菲斯聯絡上,想由他口中得知「母體」的真相。莫菲斯等人把尼歐帶到真實世界,使尼歐得知真實世界已經被電腦所統治。
電腦模擬1999年的人類世界(現實世界其實已踏入2199年左右)創造出元宇宙「母體」,所有的人類意識都透過與肉體的連結器被上傳到母體,人的肉體則是被電腦當做電池使用,簡單來說,所有人精神活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現實本體只是電池,只不過這個元宇宙太過現實,導致一般人根本分不出來是不是現實世界。
在駭客任務的世界觀裡,人的精神與意識就像程式碼,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尼歐不會駕駛直升機,後臺駭客安裝技能到尼歐身上,尼歐馬上就學會了如何駕駛直升機,在母體內,駭客可以鑽漏洞安裝技能就好,根本就不用像常人拚死拚活的學習。
廣義上來說,駭客比較像是破解系統的人,能稱之為系統的東西太多了,不僅僅只有電腦網路而已,系統從定義上來說就是「有規則、有步驟、有流程,根據需求,將多種功能組合起來,可以提供價值的集合體」
像是交通系統、人體系統、管理系統等等。所以只要是系統,就能被逆向分析、被破解,找出其中的漏洞或是不合理之處,駭客們就可以利用漏洞去進行優化或是最佳化。
像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就是一種廣義上的系統。舉凡我們的時間、工作、金錢、人際關係、社交,這其中都有規則或是步驟,只要你找到其中的漏洞就能拿來加以利用,改善你的生活。
專研生活上的漏洞、破解漏洞的人就叫作「生活駭客」,他們找尋日常生活上的不合理之處,試圖進行優化或最佳化,把生活改造成更符合自己的需求,並且熱衷於分享這些小撇步給大家,藉此賺到名聲與金錢。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凡是什麼成功學、提升生產力、自我成長、心靈雞湯,都有人專研也會分享許多撇步,就連阿基師教導怎麼料理、部落客、Youtuber介紹哪裡好吃好玩,或是分享資訊、小撇步,能改善自己或是大家的生活,我認為都可以算在生活駭客的範疇
駭客思維看似 破解系統,找出漏洞並加以改善,不過凡事做得太過頭就會出現問題,如同查理蒙格常說的一句話。
當你是隻槌子,看什麼都會像釘子。
駭客思維也就是專家思維,最大的問題就是視野不可避免一定會變得狹隘,這時候你可能會忽略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或是可能性。以下我們就來聊聊駭客思維的四大缺點。
如果你認為「所有東西都是系統」,也就是變成所謂的槌子人,看什麼都像釘子,這時候你的視野就有如進入到隧道一般,只看的到前面,身旁的人事物都不管不顧。
如果要舉個例子的話,就拿個知名迷因來解釋吧,在我那年代有個偶像劇叫做紫禁之巔,你可以想像就是以跳舞為主的偶像劇,男主角是王少韋所飾演,其中有一幕是兩人要決鬥,女主角跳出來說「要打去練舞室打」,進了練舞室你以為兩人是要互毆嗎? 不不不你錯了,兩人開始尬舞,打架用跳舞? 反正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另外像是動漫網球王子,有一集龍馬也是跟路人產生糾紛,對決也是使用網球,當然這是影視作品,為了要符合主題,解決問題就要用符合主題的方式,所以網球王子就要用網球對決,中華一番就要用料理來對決,不過這麼狹隘的觀點不適用現實世界。現實世界有眾多可能性,凡事都有不只一種解法,當你視野變得狹隘,這時候你可能會忽略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或是可能性。
現在我們看到的研究、報導會是真實的嗎?
最近有一篇惡作劇的研究,得出「吃巧克力能加快減重速度」的結論 。該研究有真實的受試者,雖然只有十四人,用一個典型的方法,讓結果容易出現偽陽性,一個具有統計意義的結果,但影響很小,而且由一本有嚴格同儕審查的期刊所發表。
最後新聞網站將這項發現當成事實來報導,這顯示了科學嚴謹性和新聞審查方面的問題。TED很著名的演講「姿勢決定你是誰」,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美・柯蒂演講說「改變你的姿勢,並維持兩分鐘」你就能更有自信去面對壓力。
柯蒂和他的合著者戴娜・卡尼發現,只要擺出「權力姿勢」並持續兩分鐘,就能增加自信、承擔風險的程度、提升睪固酮,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簡單來說就是,身體會改變思想、思想會改變行為,而行為會改變結果,你要做的「不只是假裝你會,而是直到你成為這樣的人」為止。
不過後續研究這項實驗的人卻發現,高權力姿勢似乎無法再現,為何能帶給人自信這回事。實驗中,睪固酮的增加可能是得到小獎勵的結果,而不是姿勢帶來的。事實上,如果想要提升睪固酮,降低皮質醇來增加自信,調整作息、飲食還有運動可能還更有效。
像是為了提升生產力,你把雜事通通外包給別人,那是因為你有一定的經濟條件,萬一失去了那個經濟條件呢? 你可能什麼也不會做了。這就有點像是過去美國把製造業都移到亞洲了,結果最後才發現晶圓代工很重要,但是美國想要回頭建立半導體工廠,這個難度不是一般大,光是人力就不知道要從哪裡生出來?
再來是有的生活駭客提倡「極簡主義」,認為我們生活用品太多太雜了,最好是房子就像蘋果商店的風格一樣很有質感,但極簡過頭了,就會發現,其實花費很貴,你可以什麼都用蘋果的產品試試看,保證一定很有質感,但皮包就難說了。
再來房子用的跟樣品屋一樣,住起來一定不舒服,人進去住就一定會亂,有的房子用得太過簡約了,一點也不像給人住的樣子,反而更多像是展示屋。
說到極端的優化,我想提最近看到的新聞,「矽谷富豪返老還春內幕全公開:45歲重返18歲」,使用的方法就是量化身體,然後根據數據去優化自己的身體,只是做得有點太過頭了。
這個新聞大概是這樣講的 :
有位矽谷大亨叫做布萊恩·詹森,今年45 歲,為了回春把自己的身體變成一台機器。
他 5 點起床,嚴格鍛鍊 67 分鐘,1 天攝入精準的 1977 卡路里能量,晚上 8:30 時,他會立刻上床睡覺,並堅持在睡前帶兩個小時的防藍光眼鏡。
一週保持 3 次高強度運動,有30 多名醫生和健康專家為他量身打造養生法,叫做藍圖計畫。
據他所說,最新檢測結果打破了逆轉衰老的世界紀錄:現在他擁有 37 歲的心臟,28 歲的皮膚,18 歲的肺活量,整體生理年齡至少年輕了 5 歲。
這筆「返老還春」的費用,一年花 200 萬美元——不知道用它來買青春,算不算得上昂貴。
另外最爭議的部分則是將自己17歲兒子的血液注入體內,同時,為了延緩70歲父親持續衰老,這位科技大亨也把自己的血液貢獻給父親,完成罕見的「三代換血」,相信這樣可以實現逆齡回春。
當然不是要大家做這麼極端的事,事實上我們可能已經每天都在量化身體數據了,例如你帶著小米手環、applewatch等等,甚是是手機app追蹤體溫、心律、脈搏、走路步數等等,或是說你為了健康、減糖、減脂或服用營養補品(如維他命、鈣片、葉黃素等等)。
所以說,拿自己身體測試極端的養生法應該不是個好主意,會有人喜歡當小白鼠的嗎? 如果成功了還沒話說,失敗的話健康大受影響就得不償失了。
生活駭客的建議常常是來自個人經驗,而這種經驗並無法適用所有人。
例如說許多提升生產力的方法,像是番茄鐘工作法,我自己使用就不太習慣,雖然可以提升專注力,但我總有股被趕鴨子上架的感覺,我習慣用的方法,是每天早上決定一定要完成的三件事,行事曆上可能會有其他要完成的事情,但這三件事是我安排最優先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可能是可以延後或是可做可不做。
另外像是許多與健康有關的建議,因為我有家族遺傳的高血壓,醫生建議一定要減重控制BMI,最常聽到的就是168斷食法、52斷食法,我自己也嘗試過,只是對我來說太難養成習慣了,根本就無法持之以恆,所以減重失敗,目前還在嘗試其他的方法,只不過就算我成功了,這個方法也不見得適用於其他人。
所以複製了相同方式卻沒有得到相同效果的人,可能會感到失望,為什麼沒有效?
當然不是說這些招式都是缺點,只是你心中要有一把尺,方法不一定是沒有效,但是可能就是不適合你,然後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想想你的目的」,也就是為什麼你想學生活駭客提供的方法?
有一群人致力於 破解生活,如果人生就像 電腦系統,與其成為系統中的一顆螺絲釘,不如破解它。
所以駭客們找到系統上的漏洞,分享了一些技術、有用的框架,能讓生活變得更好,卻沒想過優化的副作用。
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只有路徑,沒有目的」,這也提醒了我,目的還有初衷是什麼? 搞清楚「目的」會比優化的手段來的更重要,方法有百百種,但你追求的目的與目標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