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忠謀的兩段婚姻:從少年愛戀到晚年相伴的純真幸福
2. 愛情與事業:半導體巨人張忠謀的情感故事
3. 從孤寂到珍惜:張忠謀的愛情哲學與人生啟示(以上三個標題是ChatGPT訂的,令人難以取捨)
美國文豪海明威曾勉勵年輕作家:「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這句話,也成為張忠謀書寫自傳的核心風格。因此,儘管他的上下集自傳厚達894頁,卻讓人讀來輕鬆愉快。
作為一代半導體巨人,張忠謀深厚的知識積累與勇敢的征戰,開創了專業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不僅成就了一家偉大的企業,也推進了全球科技的進程,徹底改變了數十億人的生活方式。
正如書商的簡介所言,張忠謀的事業成就世人皆知,我無需贅述。然而,更令我著迷的是,這位1931年出生、今年(2024年)已93歲的科技領航者,對愛情與家庭的態度。在厚重的自傳中,他僅以不到5頁篇幅回顧了自己的兩段婚姻,但這短短的內容,已足以解答我長久以來的好奇。
以下是我從自傳中整理出的內容,與大家分享。
第一段婚姻
張忠謀曾回憶道:
「就在我還在德儀做『最後的吶喊』(事業不順)時,我和前妻決定分居並辦理離婚。我們兩人同年,二十歲時各自在波士頓大學與麻省理工就讀時相戀,二十二歲就結婚,結婚得太早了!我們的愛持續了十幾年,但當我在史丹佛讀博士時,感情便漸漸淡去;到四、五十歲時,我們幾乎已成陌路。
我們之間沒有外遇,但三十年的時光,人總會改變。幸運的夫妻能共同成長,我和前妻卻沒有這份幸運。至少有十年時間,『分居』與『離婚』常掛在我們的心頭與口中,但因為女兒還小,我們選擇繼續共同生活。
五十歲時,女兒已經離家到波士頓念大學(她母親的母校),我們的分手也順理成章。我搬入了一個寬敞、舒適的公寓,並親自布置、購置家具。但即便如此,華麗的環境也無法彌補內心的孤寂。夜深人靜時,縈繞在我心頭的,是這三十年的戀愛與婚姻。」
張忠謀以作家瓊瑤的一段詩句來總結他的第一段婚姻,令人唏噓:
記得那日花底相遇,我問你心中有何希冀?
你向我輕輕私語:「要你,要你,要你!」
記得那夜月色旖旎,你問我心中有何秘密?
我向你悄悄私語:「愛你,愛你,愛你!」
但是今夕何夕,你我為何不交一語?
我不知你有何希冀,你也不問我心底秘密。
只有杜鵑鳥在林中唏噓:
「不如離去!不如離去!」
第二段婚姻
張忠謀的第二段婚姻,來得晚卻純真幸福。他回憶:
「在與前妻分離後的二十年間,我在職業上輾轉於德儀、通用、工研院與台積電;在住處上漂泊於達拉斯、紐約與台灣;在人生階段上,自中年邁入晚年;在心境上,更是飽經風霜。本已無再婚之意,但在台灣遇見張淑芬(Sophie),她比我小十三歲。她的活潑與樂觀讓我感覺年輕起來,於是我們於2001年結婚。」
兩人的婚禮選在加州聖荷西的一間小禮拜堂舉行,僅邀請少數親友見證。結婚當時,台積電正面臨嚴峻挑戰,但他們堅持婚期未改,只是延遲了蜜月旅行。直到一年後,兩人趁春節假期前往紐西蘭南島皇后鎮,度過了安靜而甜蜜的十天。
張忠謀總結道:
「人生的戀愛,大致可以以年齡劃分:少年時(18至30歲)的戀愛充滿憧憬與激情;中年時(30至60歲)的戀愛以事業扶持為主;晚年(60歲以後)的戀愛則是純真相互照應、執子之手的陪伴。最理想的戀愛,是與同一伴侶共度一生,但能享此幸運者寥寥。我享受了少年戀,錯過了大部分中年戀,而現在正體會著晚年的純真愛戀,這已是莫大的福氣。」
張淑芬的視角
從張淑芬的專訪中,可以窺見這段晚年戀愛的另一面。
今周刊專訪張淑芬:
「我畫畫時,有時候早上9點就出門去畫室,一直到下午6點才回家,而且我就算回到家,可能我的靈魂還在畫,這佔掉我太多時間了。」在疫情間看清時間有多寶貴,張淑芬要將時間留給做公益以及先生張忠謀。
封筆至今大約不到一年,在空下來的時間中,張淑芬除了做公益,多數都陪在張忠謀身邊,兩人在家一起閱讀。「我跟我先生講,我為了你不畫了。他看了我一眼後說『你也不見得完全是陪我啊』」張淑芬這樣笑著說丈夫對自己封筆的反應。
夫妻間的幽默互動,透露出他們的生活情趣。
對現在的張淑芬來說,做公益與陪伴先生是人生的第一優先大事!」
康健雜誌專訪張淑芬:
「逐漸的,女兒們(與前夫生)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生活,我減少對她們的牽掛,而增加對我先生(張忠謀)的牽腸掛肚。以我們的年紀而言,老來相伴真有一種相依為命的珍惜感,以這種感覺一起生活,偶有意見不同而產生磨擦時,我就會當下轉念,當作是疼愛孫子般的心情,看他可愛都來不及了,還有什麼好計較呢?感恩他還可以讓我又好氣又好笑,把自己縮小,火氣就大不起來,轉念非常重要,可以把不愉快轉成開心。
有時我先生下班回家了,飯菜擺在眼前他卻吃得心不在焉,跟他說話,十分鐘後他才回答。知道他腦子還留在辦公室裡,我會輕輕問他:「你的心回來了沒啊?」他會說:「還沒」,他曉得我在問什麼。心疼一個人,就不會去計較、抱怨或嗔怪他,幫他把思緒拉回來就好了。」
從張忠謀的自述與張淑芬的視角,可以感受到這對夫妻相互扶持、珍惜彼此的情感,也讓人不禁對這份「純真的晚年戀」深感敬佩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