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之前做了漢堡排,所以想著要拿做漢堡試試看,本來想要試的是日式那種比較圓澎的漢堡肉,以及美式那種重壓扁扁的漢堡肉,但沒想到最難找到的是好的漢堡麵包,最後買的是家樂福小小的漢堡麵包。
(第一種,加蛋加漢堡排的豐盛版早餐店漢堡)
家樂福的漢堡麵包提供了基本的漢堡包口味,可以解饞,但麵包偏小偏乾比較可惜,本來想找馬芬堡那種,但一路經過的烘焙店都沒看到,大多是有加料的。
我查維基發現,歷史上第一份漢堡出現在1901年的美國康乃迪克州,由丹麥移民推出的,今日還有販售該版本:由三明治麵包夾著洋蔥、蕃茄和起司,沒有其它東西。順著這個我就很好奇那漢堡跟三明治有什麼不同?
又跟著維基查找發現,漢堡是三明治的一種,以肉排為主餡料;而三明治則範圍更廣。當用「hamburger」時,指的是以漢堡肉為主的料理,而當用「burger」時,則指的是用其它肉為主的料理,例如水牛肉堡、雞排堡、鹿肉堡,或是素堡。
(第二種,可以被稱為burger的塔塔醬炸魚堡)
時間演變至今,儘管用方型吐司做為外層的料理也可以被叫漢堡,但絕大部份我們認知的漢堡已經以圓型麵包為主,甚至演化出米漢堡/蔬菜堡(摩斯)、雞排在外層的漢堡(漢堡王)等不同陣營的漢堡。
而內餡主料的漢堡排,也已不限於牛絞肉、牛豬混合等,多出了各種如雞排、魚排、鱷魚排等。配料的部份大多人認可的配置例如蕃茄、生菜之外,起司、洋蔥、蛋等都可以,醬料也是依主配料五花八門。
(第三種,醬料、肉餡分不清的鯖魚魚醬香菜堡)
這次我就做了三種漢堡,牛豬混合的日式燒肉醬堡、鯖魚罐頭碎肉做的香菜鯖魚堡還有半煎炸鱈魚的塔塔魚堡。做漢堡的配料真的是…每種都只用一點點,處理起來不難卻很花時間呀…
我的漢堡排各種配料做法如下:
洋蔥:有兩種做法
1、切絲後泡水至少半小時去除一點辣味。
2、不切絲切圓片,可泡水可不泡,會比較辣
生菜:洗淨略切,儘可能瀝乾水份
蕃茄:我只有切片而已,可薄可厚,但太厚的話,皮會在咬的時候把蕃茄一起拉出來
起司:挑喜歡的,可以趁熱放在漢堡肉上,會略為融化
燒肉醬:買的是現成的日式燒肉醬,再調一點蕃茄醬而已
塔塔醬:美乃滋、切碎的水煮蛋、酸豆、墨西哥辣椒碎、香菜碎拌勻
肉排的部份有三種
1、漢堡肉排:退冰至常溫,中火熱鍋冷油下鍋,直到表面出水後試著翻面,若還會黏就將火轉小一點再等一下。翻面煎至另一面也出現水份後,用筷子插入最厚的地方,如果流出來的是透明的肉汁就代表熟透了。取出後需靜置一會兒。
2、鯖魚肉醬:無鹽鯖魚罐頭取出後,加鹽、橄欖油、黑胡椒、一點辣粉,攪碎拌勻。由於罐頭後殺的關係,骨頭基本是碎到可以食用的,但要注意需要敲碎才不會受傷。
(我是用這種鯖魚罐頭)
(取出後把肉連骨頭搗爛,然後視情況加入醃汁調整水份)
3、鱈魚排:切成適當大小,擦乾水份後,先沾一層玉米粉,然後是蛋液,再來是調味麵包粉(用一點鹽、黑胡椒拌勻),平底鍋加油燒熱後下鍋,油量應為魚排的一半左右,見底下稍現黃色後翻面,直至兩面金黃即可取出靜置使用。
(半煎炸鱈魚排,這樣可以省一點油,小塊的是切下來用不到的魚排堡,旁邊白色的是最小塊的廢料魚排,但只有沾了玉米粉,沒有蛋跟麵包粉)
組合的部份有幾個我自己會注意的點:
1、漢堡麵包會用小火跟奶油煎一下切面。
2、漢堡包接觸食材的面會塗上一層黃芥末,也可以美乃滋,稍稍防止食材水份滲入麵包滲得太快。
3、瀝乾水份的青菜舖底,一樣是儘可能減少例如蕃茄會流出來的水份。
但不知道為何,三種漢堡做起來都疊得超高的…嘴巴要張超大才能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