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黨落伍了,現在流行激怒黨!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ge-baiting


釣出你的憤怒,是他們的商業模式。

BBC不久前報導(連結在留言),有一種叫做「憤怒誘餌」(rage-baiting)的內容策略正在流行。

這種簡稱「激怒黨」的策略與過去那種誘人點擊的標題黨(clickbait)不同,「標題黨」只是靠吸引你點擊標題來增加流量,而「激怒黨」則更進一步,要利用人性對負面情緒的敏感反應來促進互動。

他們喜歡用挑釁或具爭議性的內容,引發觀眾的強烈負面情緒,尤其是憤怒,藉此吸引更多互動,最終轉化為實際利益。無論是在TikTok、YT還是IG、FB,憤怒黨已成為內容創作者追求流量和收入的重要工具之一。

「激怒是門好生意?」


BBC報導了一位名叫Winta Zesu的24歲網紅,她在TikTok上傳一系列扮演自戀狂的短片,引來大量批評和嘲諷。她說:「每個爆紅的影片背後,都有大量仇恨評論。」正是這些負面評論幫助她吸引了數百萬次觀看,並在一年內賺了15萬美元。

除了以自己做為激怒觀眾的題材之外,和政治議題有關的憤怒誘餌也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在選舉季節,政治人物和團體都喜歡利用憤怒誘餌來激發選民情緒。例如美國2024年大選期間,大量內容都是圍繞對候選人、政黨的批評,而不是認真討論政策對錯。「這是一種有效的動員方式,」心理學家William Brady說:「它能促使某些群體採取行動,例如投票。」

然而,這種策略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網路互動方式,也對心理健康和社會信任造成了深遠影響。Brady指出,人類對負面內容的偏好,源於進化過程中對生存威脅的警覺性。「我們的大腦天生會對這類內容保持高度關注,因為它們在過去可能關乎生死。」這種心理偏好如今被社交媒體算法利用,使得激發憤怒成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內容形式。

雖然憤怒誘餌能為創作者帶來短期經濟利益,社群平台也樂於助長這種現象,但卻令人擔憂。

首先,持續接觸負面內容可能導致觀眾對新聞反感。難怪很多人發現,自己越來越傾向主動迴避新聞。

其次,憤怒誘餌也可能在社會中正常化負面情緒,並讓人失去真假訊息的判斷能力。一位研究網絡暴力的學者甚至指出:「在線上的仇恨言論有時會轉化為現實中的暴力行為。」

特別是政治。研究顯示,政治憤怒誘餌會加劇社會分裂。「極端言論雖然只佔少數,但演算法會放大其影響,使其看起來像主流觀點,讓人們錯誤地以為這些觀點代表多數意見。」

社會心理學家提醒,憤怒誘餌作為一種內容策略,雖然能為某些人帶來可觀的利益,卻深深傷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身為社群媒體使用者,我們都應認識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面對挑釁或具爭議內容時保持冷靜,不輕易被煽動情緒,拒絕成為演算法驅動下的一枚棋子。

 延伸閱讀

《沈雲驄說財經》Podcast

更多更完整的財經觀點分析,請鎖定《沈雲驄說財經》Podcast,每週三更新上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雲驄的世界財經筆記
251會員
10內容數
走進財經世界,不是陷入複雜理論和財務數字之中,而是迎向更有趣與更豐盛的生活。
2025/03/21
川普簽署正式削減教育部功能的行政命令。看在亞洲人眼中簡直逆天行事,什麼都可以省,可以省教育嗎?這麼大件事,為什麼美國人反應不怎麼激烈?其實這不是川普特立獨行的決定,而是共和黨長期主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Friedman在1955年的論文也提到,教育應該像其他產業一樣,通過市場競爭而非政府壟斷來運作
Thumbnail
2025/03/21
川普簽署正式削減教育部功能的行政命令。看在亞洲人眼中簡直逆天行事,什麼都可以省,可以省教育嗎?這麼大件事,為什麼美國人反應不怎麼激烈?其實這不是川普特立獨行的決定,而是共和黨長期主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Friedman在1955年的論文也提到,教育應該像其他產業一樣,通過市場競爭而非政府壟斷來運作
Thumbnail
2025/02/20
前陣子,馬斯克提出以970億美元併購OpenAI的消息一度震驚科技界。這項提案很快被OpenAI董事會拒絕,Sam Altman還反嗆說,要同樣用970億美元買馬斯克的Twitter。這個新聞後續似乎不了了之,感覺馬斯克是來亂的而已。但這不是純粹攪局的併購提案,而是馬斯克精心策劃的一步棋。
Thumbnail
2025/02/20
前陣子,馬斯克提出以970億美元併購OpenAI的消息一度震驚科技界。這項提案很快被OpenAI董事會拒絕,Sam Altman還反嗆說,要同樣用970億美元買馬斯克的Twitter。這個新聞後續似乎不了了之,感覺馬斯克是來亂的而已。但這不是純粹攪局的併購提案,而是馬斯克精心策劃的一步棋。
Thumbnail
2025/02/12
過去幾週,美國政壇高潮迭起,其中兩波高潮,一是川普政府挑起關稅戰,二是馬斯克針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揭弊行動。這兩件事看似無關聯,但背後卻折射出美國內部政治操作與全球影響力的深層矛盾。川普與馬斯克的行動究竟是在「傷敵」,還是在「傷己」?
Thumbnail
2025/02/12
過去幾週,美國政壇高潮迭起,其中兩波高潮,一是川普政府挑起關稅戰,二是馬斯克針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揭弊行動。這兩件事看似無關聯,但背後卻折射出美國內部政治操作與全球影響力的深層矛盾。川普與馬斯克的行動究竟是在「傷敵」,還是在「傷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政治問題普遍的特色。
Thumbnail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政治問題普遍的特色。
Thumbnail
同一個事件,若以不同角度的標題來呈現,皆能引發怒火,而且是燒向不同處的怒火。尤其是人們的閱聽幾乎仰賴手機的時代,匆匆一瞥滑過天下事,別說獨立思考,連內文都沒有仔細看就被標題牽著鼻子走,跟著喊殺喊打。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同一個事件,若以不同角度的標題來呈現,皆能引發怒火,而且是燒向不同處的怒火。尤其是人們的閱聽幾乎仰賴手機的時代,匆匆一瞥滑過天下事,別說獨立思考,連內文都沒有仔細看就被標題牽著鼻子走,跟著喊殺喊打。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網路上的酸民、喜歡在留言區亂噴別人,可能反應這個人有暗黑人格,最新的德國研究這麼說。
Thumbnail
網路上的酸民、喜歡在留言區亂噴別人,可能反應這個人有暗黑人格,最新的德國研究這麼說。
Thumbnail
「我們絕對譴責濫用年輕人熱情進行奪權抹黑的政客!這類偽裝公平正義的政治遊行應該立刻被禁止!」 那麼這些無處可去的熱情,最後會燒向何方?
Thumbnail
「我們絕對譴責濫用年輕人熱情進行奪權抹黑的政客!這類偽裝公平正義的政治遊行應該立刻被禁止!」 那麼這些無處可去的熱情,最後會燒向何方?
Thumbnail
這書幫我什麼忙-《被討厭的勇氣》 暴怒情緒是為達目標的一種手段,而且是可以控制的,當你知道後,就不該太常讓它跑出來見人。
Thumbnail
這書幫我什麼忙-《被討厭的勇氣》 暴怒情緒是為達目標的一種手段,而且是可以控制的,當你知道後,就不該太常讓它跑出來見人。
Thumbnail
身為行銷廣告人,必須洞察人性才能做出好廣告。看看如何運用人性七宗罪中的貪婪、傲慢、懶惰、暴食、嫉妒、憤怒和色慾,勾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廣告中創造出誘人的情節,更能激發觀眾內心購買的渴望。 傲慢(Pride): 在廣告中,可以使用高貴、奢華或自信的形象,讓消費者感到他們在使用某種產品或服務時也能展現出
Thumbnail
身為行銷廣告人,必須洞察人性才能做出好廣告。看看如何運用人性七宗罪中的貪婪、傲慢、懶惰、暴食、嫉妒、憤怒和色慾,勾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廣告中創造出誘人的情節,更能激發觀眾內心購買的渴望。 傲慢(Pride): 在廣告中,可以使用高貴、奢華或自信的形象,讓消費者感到他們在使用某種產品或服務時也能展現出
Thumbnail
惡意總是需要好的包裝,才能夠持續的荼毒社會。 而鄉愿之人,也很容易被利用,站在道德高點,恣意的擴散惡意.... 傷害都是在暗處發生的 最終,你我都成為共犯! 台大歧視政見的啟示:我們應該尊重仇恨/歧視言論的言論自由嗎? 如何定義仇恨言論?
Thumbnail
惡意總是需要好的包裝,才能夠持續的荼毒社會。 而鄉愿之人,也很容易被利用,站在道德高點,恣意的擴散惡意.... 傷害都是在暗處發生的 最終,你我都成為共犯! 台大歧視政見的啟示:我們應該尊重仇恨/歧視言論的言論自由嗎? 如何定義仇恨言論?
Thumbnail
語錄 你必須跳出舒適圈 才能變得不舒適 接著 就可以來買課程了 許多直銷,或是什麼什麼銷的 總之,就是要賣課程 很擅長把要「進攻」的點 裝在一個看似正面的“觀念”句 這類的東西,跟共產黨一樣 都是標準的「此地無銀」 專門朗誦「勵志標語」 實際上,只是要找下線 我好緊張啊 適當的自我懷疑 本來是一種“
Thumbnail
語錄 你必須跳出舒適圈 才能變得不舒適 接著 就可以來買課程了 許多直銷,或是什麼什麼銷的 總之,就是要賣課程 很擅長把要「進攻」的點 裝在一個看似正面的“觀念”句 這類的東西,跟共產黨一樣 都是標準的「此地無銀」 專門朗誦「勵志標語」 實際上,只是要找下線 我好緊張啊 適當的自我懷疑 本來是一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