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黨落伍了,現在流行激怒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ge-baiting


釣出你的憤怒,是他們的商業模式。

BBC不久前報導(連結在留言),有一種叫做「憤怒誘餌」(rage-baiting)的內容策略正在流行。

這種簡稱「激怒黨」的策略與過去那種誘人點擊的標題黨(clickbait)不同,「標題黨」只是靠吸引你點擊標題來增加流量,而「激怒黨」則更進一步,要利用人性對負面情緒的敏感反應來促進互動。

他們喜歡用挑釁或具爭議性的內容,引發觀眾的強烈負面情緒,尤其是憤怒,藉此吸引更多互動,最終轉化為實際利益。無論是在TikTok、YT還是IG、FB,憤怒黨已成為內容創作者追求流量和收入的重要工具之一。

「激怒是門好生意?」


BBC報導了一位名叫Winta Zesu的24歲網紅,她在TikTok上傳一系列扮演自戀狂的短片,引來大量批評和嘲諷。她說:「每個爆紅的影片背後,都有大量仇恨評論。」正是這些負面評論幫助她吸引了數百萬次觀看,並在一年內賺了15萬美元。

除了以自己做為激怒觀眾的題材之外,和政治議題有關的憤怒誘餌也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在選舉季節,政治人物和團體都喜歡利用憤怒誘餌來激發選民情緒。例如美國2024年大選期間,大量內容都是圍繞對候選人、政黨的批評,而不是認真討論政策對錯。「這是一種有效的動員方式,」心理學家William Brady說:「它能促使某些群體採取行動,例如投票。」

然而,這種策略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網路互動方式,也對心理健康和社會信任造成了深遠影響。Brady指出,人類對負面內容的偏好,源於進化過程中對生存威脅的警覺性。「我們的大腦天生會對這類內容保持高度關注,因為它們在過去可能關乎生死。」這種心理偏好如今被社交媒體算法利用,使得激發憤怒成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內容形式。

雖然憤怒誘餌能為創作者帶來短期經濟利益,社群平台也樂於助長這種現象,但卻令人擔憂。

首先,持續接觸負面內容可能導致觀眾對新聞反感。難怪很多人發現,自己越來越傾向主動迴避新聞。

其次,憤怒誘餌也可能在社會中正常化負面情緒,並讓人失去真假訊息的判斷能力。一位研究網絡暴力的學者甚至指出:「在線上的仇恨言論有時會轉化為現實中的暴力行為。」

特別是政治。研究顯示,政治憤怒誘餌會加劇社會分裂。「極端言論雖然只佔少數,但演算法會放大其影響,使其看起來像主流觀點,讓人們錯誤地以為這些觀點代表多數意見。」

社會心理學家提醒,憤怒誘餌作為一種內容策略,雖然能為某些人帶來可觀的利益,卻深深傷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身為社群媒體使用者,我們都應認識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面對挑釁或具爭議內容時保持冷靜,不輕易被煽動情緒,拒絕成為演算法驅動下的一枚棋子。

 延伸閱讀

《沈雲驄說財經》Podcast

更多更完整的財經觀點分析,請鎖定《沈雲驄說財經》Podcast,每週三更新上架。 

走進財經世界,不是陷入複雜理論和財務數字之中,而是迎向更有趣與更豐盛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本來以為只有學歷迷思的亞洲人喜歡念研究所,原來美國人和英國人也是。根據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二十年來英美越來越多人念研究所。過去,大學生比例遠遠高於研究生,但英國現在研究生的比例大增,每五個大學生,就有四個研究生。Why?
其實,最近的新聞讓我想到,璩靜。這位百度前副總裁幾個月前在抖音引發軒然大波,要員工24小時待命,還高喊沒義務關心員工私人生活,最終導致道歉辭職。事件如今看似平息,但霸凌者在職場銷聲匿跡了嗎?才怪。職場霸凌這種事,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不會忘記。因為璩靜這種人,中國有,台灣有,美國也有。
美國大選固然是件大事,但也是一個更大問題的縮影:如果連美國大選這麼重要,全世界都用放大鏡、顯微鏡在檢視的事情,都會錯得那麼離譜,其他的調查呢?我們常看到這個調查那個調查,請問這些調查有多少可信度?如果說調查不可靠,如果說報導會偏頗,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個世界?
#TrumpTrade 這次美國大選很多人關心,有人是因為關心民主、地緣政治,想知道對台灣有什麼影響,但有另外一群人關心的,是投資,想賭賭看如果川普當選,什麼樣的股票、什麼樣的投資工具會賺錢?什麼樣的市場應該要避開?這,就是所謂的「川普交易」。
看美國大選,像在看大老闆在推新品,賈伯斯推哀鳳,馬斯克推...川普。 政治新聞,現在越來越像財經新聞,你很難分辨誰是政客,誰是商人。看看這場美國大選吧,為了展現政治影響力,多少富豪花招盡出。花招最多的,沒有之一,當然是馬斯克。他在七個搖擺州搞連署,大方送100萬美金,把政治變成樂透。
#Nuclear Revival核能復興 大家好,這是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專欄,要談談最近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的:能源。更具體的說,是電力。 最近幾個熱門新聞,都跟未來的電力需求有關。首先是台電核三廠二號機組歲修41天,讓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歲修期間,並未傳出大規
我本來以為只有學歷迷思的亞洲人喜歡念研究所,原來美國人和英國人也是。根據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二十年來英美越來越多人念研究所。過去,大學生比例遠遠高於研究生,但英國現在研究生的比例大增,每五個大學生,就有四個研究生。Why?
其實,最近的新聞讓我想到,璩靜。這位百度前副總裁幾個月前在抖音引發軒然大波,要員工24小時待命,還高喊沒義務關心員工私人生活,最終導致道歉辭職。事件如今看似平息,但霸凌者在職場銷聲匿跡了嗎?才怪。職場霸凌這種事,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不會忘記。因為璩靜這種人,中國有,台灣有,美國也有。
美國大選固然是件大事,但也是一個更大問題的縮影:如果連美國大選這麼重要,全世界都用放大鏡、顯微鏡在檢視的事情,都會錯得那麼離譜,其他的調查呢?我們常看到這個調查那個調查,請問這些調查有多少可信度?如果說調查不可靠,如果說報導會偏頗,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個世界?
#TrumpTrade 這次美國大選很多人關心,有人是因為關心民主、地緣政治,想知道對台灣有什麼影響,但有另外一群人關心的,是投資,想賭賭看如果川普當選,什麼樣的股票、什麼樣的投資工具會賺錢?什麼樣的市場應該要避開?這,就是所謂的「川普交易」。
看美國大選,像在看大老闆在推新品,賈伯斯推哀鳳,馬斯克推...川普。 政治新聞,現在越來越像財經新聞,你很難分辨誰是政客,誰是商人。看看這場美國大選吧,為了展現政治影響力,多少富豪花招盡出。花招最多的,沒有之一,當然是馬斯克。他在七個搖擺州搞連署,大方送100萬美金,把政治變成樂透。
#Nuclear Revival核能復興 大家好,這是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專欄,要談談最近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的:能源。更具體的說,是電力。 最近幾個熱門新聞,都跟未來的電力需求有關。首先是台電核三廠二號機組歲修41天,讓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歲修期間,並未傳出大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的政治劇就是從前的宮廷劇!人性裡所有的面向都得全部擺放出來!有時笑裡藏刀,偶爾的退讓就是下一次的進攻,甚或經常性的現在的合作只是蘊釀下一步的決裂!若是失去了人性裡為了權力可以妥協、可以先蹲後跳、可以在算計裡繼續算計⋯⋯只剩那麼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樣所以那樣」就不精采了!
Thumbnail
make(使) you angry(生氣的)這個講法很多人都知道,但在一般對談或哈拉的時候還有用更口語更貼地氣的講法,而且至少有多達5種口語講法是會在美劇和遊戲對白中常聽到的喔。全部學起來,不管遇到老外挑哪一種來講,你都能秒懂。
Thumbnail
羞辱策略直播時間 | 7/20 pm8:30 這是一個專打落水狗的策略,強調的是【如何貶低他人價值與抬高自己的地位】。    
Thumbnail
博愛座的輿論過熱很可能是在為 6/21 青島東路的衝突暖身,不要只注意老年人的部份(媒體主推),年青人也有在推升的趨勢(幻想文在社群主推),注意幻想文可能發生。 此類幻想文辨識方式有三: 1. 常舖陳指向最終的人身衝突 2. 常暗示別人先XX,自己就可以OO 3. 貼標籤及羞辱性形容詞
Thumbnail
網路上的酸民、喜歡在留言區亂噴別人,可能反應這個人有暗黑人格,最新的德國研究這麼說。
Thumbnail
「正向」其實就是小眾型政治正確,在比較為人接受下,要排擠那些不值得相處人的招牌而已。
Thumbnail
這幾年的社會氛圍讓我越來越有一種笑貧不笑「壞」的感受,而我們對於生活許多面向也愈加不信任。個人的力量很小也很大,想改變這個社會,我們或許可以從「關心政策」開始。
Thumbnail
「我們絕對譴責濫用年輕人熱情進行奪權抹黑的政客!這類偽裝公平正義的政治遊行應該立刻被禁止!」 那麼這些無處可去的熱情,最後會燒向何方?
Thumbnail
現代的政治劇就是從前的宮廷劇!人性裡所有的面向都得全部擺放出來!有時笑裡藏刀,偶爾的退讓就是下一次的進攻,甚或經常性的現在的合作只是蘊釀下一步的決裂!若是失去了人性裡為了權力可以妥協、可以先蹲後跳、可以在算計裡繼續算計⋯⋯只剩那麼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樣所以那樣」就不精采了!
Thumbnail
make(使) you angry(生氣的)這個講法很多人都知道,但在一般對談或哈拉的時候還有用更口語更貼地氣的講法,而且至少有多達5種口語講法是會在美劇和遊戲對白中常聽到的喔。全部學起來,不管遇到老外挑哪一種來講,你都能秒懂。
Thumbnail
羞辱策略直播時間 | 7/20 pm8:30 這是一個專打落水狗的策略,強調的是【如何貶低他人價值與抬高自己的地位】。    
Thumbnail
博愛座的輿論過熱很可能是在為 6/21 青島東路的衝突暖身,不要只注意老年人的部份(媒體主推),年青人也有在推升的趨勢(幻想文在社群主推),注意幻想文可能發生。 此類幻想文辨識方式有三: 1. 常舖陳指向最終的人身衝突 2. 常暗示別人先XX,自己就可以OO 3. 貼標籤及羞辱性形容詞
Thumbnail
網路上的酸民、喜歡在留言區亂噴別人,可能反應這個人有暗黑人格,最新的德國研究這麼說。
Thumbnail
「正向」其實就是小眾型政治正確,在比較為人接受下,要排擠那些不值得相處人的招牌而已。
Thumbnail
這幾年的社會氛圍讓我越來越有一種笑貧不笑「壞」的感受,而我們對於生活許多面向也愈加不信任。個人的力量很小也很大,想改變這個社會,我們或許可以從「關心政策」開始。
Thumbnail
「我們絕對譴責濫用年輕人熱情進行奪權抹黑的政客!這類偽裝公平正義的政治遊行應該立刻被禁止!」 那麼這些無處可去的熱情,最後會燒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