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活泉|與神同行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與神同行」這個短語蘊含了深刻的屬靈意義。它不僅指一種行動,更是一種生命的狀態與心靈的連結。當人與神同行時,意味著他選擇以信靠、順服與親密的關係來回應神的愛與呼召。

神揀選人與祂同行

神揀選的人,往往並非因為他們的才能或地位,而是他們的信心與願意順服的心。聖經中的三位典範人物——以諾、挪亞與亞伯拉罕——都向我們顯明了這種與神同行的生命形態。

1. 以諾親密的同行者(詩篇 25:14)

以諾與神同行三百年,並被神接去,未嘗見死(創世記 5:24)。這提醒我們,與神同行是一種持續的親密關係。詩篇 25:14 說:「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以諾的生命顯明了敬畏神所帶來的靈交深度,這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2.挪亞憑信心行動(希伯來書 11:7

挪亞因著信,接受了神對洪水的啟示,建造方舟以拯救一家性命。他的信心不僅體現在相信未見之事,更表現在具體的順服行動上。這提醒我們,與神同行需要信心與行動並行,無論世人如何看待,我們仍堅守神的應許與指引。

3. 亞伯拉罕順服與友誼(創世記 18:17)

亞伯拉罕被稱為「神的朋友」(雅各書 2:23),神甚至願意將祂的計劃向他顯明。這種親密的關係源於亞伯拉罕無條件的順服與對神的信任。他願意離開本地、本族、本家,前往神所指示之地,顯明了與神同行的冒險與依靠。

信徒如何與神同行

作為信徒,與神同行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狀態,而是每日不斷更新的選擇:

1. 尋求親密關係

與神同行始於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我們可以藉著每日讀經、禱告與默想來加深對神的認識,讓祂的話語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篇 119:105)。

2. 憑信心順服行動 像挪亞一樣,我們需要在信心中作出順服的行動,即使這些行動可能看似不合世俗邏輯,但相信神的旨意遠超過我們的理解。

3. 成為神的朋友 亞伯拉罕的生命提醒我們,與神同行不僅是一種命令的順服,更是一種甘心樂意的親密關係。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常常與神交流,像朋友般坦誠,並願意將祂的旨意放在首位。

與神同行是一場持續不斷的屬靈旅程,它呼召我們全然信靠祂、順服祂的帶領,並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以諾的親密、挪亞的信心與亞伯拉罕的順服為我們立下了明確的榜樣。作為信徒,我們是否願意在每日的生活中,憑信心選擇走這條與神同行的道路?這將決定我們能否成為祂旨意的見證人,並在祂的光中得著永恆的喜樂與平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7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29
本章集中在天國群體的生活準則,從謙卑成為主的門徒、關懷失喪者、處理肢體間的衝突,到活出真實的饒恕。耶穌揭示,屬天的價值觀與世俗不同,信徒要以孩子般的單純、僕人的心態與無限的饒恕,來活出合神心意的群體見證。
Thumbnail
2025/04/29
本章集中在天國群體的生活準則,從謙卑成為主的門徒、關懷失喪者、處理肢體間的衝突,到活出真實的饒恕。耶穌揭示,屬天的價值觀與世俗不同,信徒要以孩子般的單純、僕人的心態與無限的饒恕,來活出合神心意的群體見證。
Thumbnail
2025/04/28
《創世記》第十七章記載了神與亞伯蘭重新立約,賜他新的名字「亞伯拉罕」,並設立割禮作為約的記號。這章經文顯示神應許的確定與擴展,也啟示信仰之路必須以順服與分別為聖回應神的恩典,對今日信徒有深刻的提醒與激勵。
Thumbnail
2025/04/28
《創世記》第十七章記載了神與亞伯蘭重新立約,賜他新的名字「亞伯拉罕」,並設立割禮作為約的記號。這章經文顯示神應許的確定與擴展,也啟示信仰之路必須以順服與分別為聖回應神的恩典,對今日信徒有深刻的提醒與激勵。
Thumbnail
2025/04/28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記載了耶穌在變像山上的榮耀顯現、門徒對信心的掙扎、以及耶穌再度預告受難。這些事件揭示了神國榮耀與十字架道路並行的真理,也提醒信徒在屬靈經歷與現實挑戰中學習信靠與順服。
Thumbnail
2025/04/28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記載了耶穌在變像山上的榮耀顯現、門徒對信心的掙扎、以及耶穌再度預告受難。這些事件揭示了神國榮耀與十字架道路並行的真理,也提醒信徒在屬靈經歷與現實挑戰中學習信靠與順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久前,在網路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媽祖娘娘的神明代言人,有時看見她的文章讓我有觸感,心有戚戚焉。 有時候,真的會有盡在不言中的感受,有些話只需要說給懂的人聽,有的行為也不用刻意表態讓每個人都理解,只需要把自身的職務做好即可,時間會證明一些。 也謝謝從我開始走上這條路時,沒有非常困苦,感謝
Thumbnail
不久前,在網路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媽祖娘娘的神明代言人,有時看見她的文章讓我有觸感,心有戚戚焉。 有時候,真的會有盡在不言中的感受,有些話只需要說給懂的人聽,有的行為也不用刻意表態讓每個人都理解,只需要把自身的職務做好即可,時間會證明一些。 也謝謝從我開始走上這條路時,沒有非常困苦,感謝
Thumbnail
信仰是人類的自然需求,聽福音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活動。為生命帶來豐富的益處,不僅影響靈性,也能改變人際關係與生活態度,主要的益處如下。 1. 可以與神建立關係 福音的核心信息是神透過耶穌基督與人和好的奇異恩典。聽福音能幫助人認識神的愛與救恩,並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找到生命的意義與
Thumbnail
信仰是人類的自然需求,聽福音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活動。為生命帶來豐富的益處,不僅影響靈性,也能改變人際關係與生活態度,主要的益處如下。 1. 可以與神建立關係 福音的核心信息是神透過耶穌基督與人和好的奇異恩典。聽福音能幫助人認識神的愛與救恩,並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找到生命的意義與
Thumbnail
「修行即人生」 人生晴時多雲,七倒八起冷暖自知;走入宗教修行以為能更快抵達終點,原來回頭面對人生,臣服鍊心才只是修行的起點。 「人生即遍路」 日本俳句詩人種田山頭火名言。遍路是日本環繞四國八十八所寺院(靈場)的修行方式,是宗教信仰的朝聖巡禮,也是重新檢視自己內心的道路。 這是阿寺的修
Thumbnail
「修行即人生」 人生晴時多雲,七倒八起冷暖自知;走入宗教修行以為能更快抵達終點,原來回頭面對人生,臣服鍊心才只是修行的起點。 「人生即遍路」 日本俳句詩人種田山頭火名言。遍路是日本環繞四國八十八所寺院(靈場)的修行方式,是宗教信仰的朝聖巡禮,也是重新檢視自己內心的道路。 這是阿寺的修
Thumbnail
用佛經來比喻,但不是宣傳佛教,只是拿佛經中的文字,解釋一個信仰宗教者,該如何處理好宗教世俗化與神聖性的分寸。 在佛教的〈維摩詰經〉裡,有一句經文說: 「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Thumbnail
用佛經來比喻,但不是宣傳佛教,只是拿佛經中的文字,解釋一個信仰宗教者,該如何處理好宗教世俗化與神聖性的分寸。 在佛教的〈維摩詰經〉裡,有一句經文說: 「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Thumbnail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同來深入探討《心經》中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個充滿智慧的觀念如何啟發我們在現代工作和生活中的生命探索。 「行」是深般若中的一個重要元素,這指的是智慧的運用。智慧與行動相輔相成。當智慧指導我們的行為時,我們能夠實現深般若的教義,超越生死的輪迴。 行,代表了行為或實際的行動
Thumbnail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同來深入探討《心經》中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個充滿智慧的觀念如何啟發我們在現代工作和生活中的生命探索。 「行」是深般若中的一個重要元素,這指的是智慧的運用。智慧與行動相輔相成。當智慧指導我們的行為時,我們能夠實現深般若的教義,超越生死的輪迴。 行,代表了行為或實際的行動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修行/渡眾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修行/渡眾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能相信佛法都是很有福報的人,人身難得,能遇到正信佛法更是難得,應當把握機緣努力修行,莫空過此生。」 一位久未聯繫的老同學,在機緣巧合下重新聯絡上,實在是一件讓人很高興的事情。我們是高中同學,當時形影不離,感情十分要好。各自成家後,忙於生活事務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能相信佛法都是很有福報的人,人身難得,能遇到正信佛法更是難得,應當把握機緣努力修行,莫空過此生。」 一位久未聯繫的老同學,在機緣巧合下重新聯絡上,實在是一件讓人很高興的事情。我們是高中同學,當時形影不離,感情十分要好。各自成家後,忙於生活事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