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七章記載了耶穌在變像山上(今稱他泊山)的榮耀顯現、門徒對信心的掙扎、以及耶穌再度預告受難。這些事件揭示了神國榮耀與十字架道路並行的真理,也提醒信徒在屬靈經歷與現實挑戰中學習信靠與順服。
一、變像的榮耀與神的認可(太17:1–13)
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上高山,當眾變了形象,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太17:2)。摩西與以利亞也向祂顯現,象徵律法與先知在基督裡成全(太17:3)。天上有聲音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太17:5)這段經文彰顯基督的神性與尊榮,也確認祂是天父所揀選、值得完全順從的救主。信徒應從變像事件中認識,跟隨基督的路,不僅是受苦的道路,也是通向榮耀的道路。真正的信仰,不是僅求當下的看見或經驗,而是以神的話為根基,「聽從祂」的命令為首要。
同時,耶穌吩咐門徒不要將異象告訴人,直到祂從死裡復活(太17:9),顯示屬靈啟示需要與救恩歷史進程相配合,不可操之過急。信徒也當學習在神的時間裡行事,耐心等待祂的成就。
二、信心的考驗與屬靈權柄(太17:14–21)
下山後,耶穌遇到一個父親帶著癲癇兒子求醫,門徒無法醫治(太17:14–16)。耶穌責備這世代無信又悖謬,並一語治好那孩子(太17:17–18)。之後,祂指出,門徒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小信;若有像芥菜種一樣的信心,就能移山(太17:20)。
這段事件突顯信心對屬靈生活的重要性。屬靈的權柄與能力不是憑外表的熱心或形式,而是根基於對神全然的信靠與依賴。耶穌也提到,有些鬼需要「禱告和禁食」才能趕出(太17:21),提醒信徒,屬靈的勝利需透過持續的親近神、克己與靈性操練。
信徒當省思,自己在面對屬靈爭戰與人生困難時,是否只是倚靠自己的力量,還是以謙卑、信靠、持守禱告與禁食的心來尋求神的大能。
三、再次預言受難與作僕人的心志(太17:22–27)
耶穌再次明白預言自己將被交在人手中,被殺害,第三日復活(太17:22–23)。門徒卻因聽見這話而憂愁,顯示他們對救恩計畫仍未完全明白。
接著,在繳納殿稅事件中,耶穌教導彼得,自己本為神的兒子,理應自由,但為免使人跌倒,祂仍指示彼得從魚口中取錢繳稅(太17:24–27)。
這段經文深刻顯明,基督雖擁有至高地位,卻甘願順服地位之下的制度,以和平與愛心為原則,不為自己爭取特權。信徒當學習基督的心,雖在屬靈地位上為神的兒女,但在地上生活中仍以謙卑、體恤、順服為行事準則,見證基督的柔和與愛。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帶領信徒從變像的榮耀,看見基督的神性;從門徒的軟弱,學習真正的信心;從耶穌的榜樣,體會捨己順服的心志。信仰不是單追求屬靈高峰的經驗,而是要在每天的生活中,以信靠、禱告與謙卑的態度,實踐屬天的生命。真正的跟隨,是認識祂的榮耀,也願意走祂受苦與順服的道路,至終得著與祂同享榮耀的盼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