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反思回憶錄-《如果耶穌有臉書》靈修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多年前,因為想把出外學習到的信仰帶回家鄉,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暑假期間突然積極

向教會提出想為會內的小孩舉辦靈修營的想法。當初的主題是:

「如果耶穌有臉書?」

raw-image


如果是現在要辦,主題名稱大概不是臉書應該是IG或是TikTok吧~

那時候腦中冒出好幾個問號:

聖經故事能不能不只是聖經故事?

耶穌所行以及祂傳講的道應該不只是個神話吧?

如果耶穌在這個世代,祂會做什麼事?

營會重點在於信仰與現代科技的結合,藉由假想耶穌有一個臉書帳號,

邀請大家設計以耶穌的角度會發出什麼動態,祂的生命是不是也能活在網際網路上?

最後以製作海報的方式思考耶穌其不受時空限制的信仰腳跡如何在現今產生現代意義。

自己不是什麼厲害的活動咖,也沒有放什麼口袋遊戲在身上,所以每次幾乎都是從零開

始。想法要付諸行動其實蠻困難的,但若是只停留在想,那就都不會開始了。一些

YouTuber分享自己建立頻道的心路歷程也都這麼說:「不要覺得想法不夠完美就不開

始,你要先開始做才會慢慢進步成完美!」


我們不需要想辦法把自己弄得很厲害很有才能,也不需要找什麼通往天國的門票或捷

徑,只要心存謙卑與神同行,路的盡頭,就是神的榮耀。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耀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記得營會結束前我問過幾個小孩以後想做什麼,有些已經開始畫藍圖、有些有找到興趣

但還不很確定,當然也是有第一步都還沒跨出去的。不管怎樣,在開始之前總該有個起

點, 所以我給了他們我剛到一個新環境時思考過的課題:


我是誰?

我想去哪裡?

我要怎麼去?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章9節》


足夠認識自己之後,就全神貫注地上吧!


營會結束後的回饋雖然不多,但或許這些都是一些信仰的種子,埋藏於他們心中,等到

上帝安排的某一天,成長茁壯。

「這次讓哥哥們帶我們,希望下次能換我們帶更小的...」

「有這三天的靈修營,謝謝你...」

「我覺得教會就像一個家,能交到很多朋友,也能親近上帝...」


「營會總結的時候跟你們講好囉,大概到教會70週年,坐在前面拿麥克風的就是你們了...」


如今,教會剛過設教71週年慶,這些小孩都是大學生了,不只在前面拿過麥克風,也有

了自籌營會的能力。以前作為一個引導者帶領他們,傻傻的做,也不知道成效如何。到

現在,他們所具備的能力都是先前沒有想到的,後來覺得這一切或許都是上帝為每個人

安排的計畫。


教會就是如此,有人退場,有人接棒,一年過一年,同樣的地點,不一樣的樣貌。我也

不例外,一年一年被上帝修剪,現今擔任教會執事,承接了一些事工責任,體會小時候

不在其位的時候所體會不到的事情,經歷了培靈會、查經營、大專團契等等在外學習的

機會,我的態度依舊是那樣:


如果要增進信仰上的見識,追求新的看見,除了認真查考上帝話語之外,請不要老是待在同一個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育/信仰心得&鋼琴伴奏教學
3會員
24內容數
教育現況相關—以現職教師的經驗,分享在教育現場所出現的各種狀況,希望透過文字的記錄能夠幫助到同樣在教育界打拼的教師們。 信仰相關—以現職長老教會執事的經驗,分享教會事工與基督信仰的心得。 YT頻道相關(思琴空間)—這個頻道是分享聖詩或詩歌的改編、伴奏概念與伴奏的演示。希望能藉由這些主題幫助到在教會司琴的音樂服事者。
2025/01/19
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張原境,一位同志基督徒記者,因教會反同氛圍及自身躁鬱症,最終自殺身亡的故事。內容探討同志身分與基督信仰的衝突,以及教會對同志族群的包容性不足。 這部片不僅記錄了張原境的故事,並呈現了其他同志基督徒的經歷和觀點,反思教會應如何更好地接納和支持LGBTQ+信徒。
Thumbnail
2025/01/19
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張原境,一位同志基督徒記者,因教會反同氛圍及自身躁鬱症,最終自殺身亡的故事。內容探討同志身分與基督信仰的衝突,以及教會對同志族群的包容性不足。 這部片不僅記錄了張原境的故事,並呈現了其他同志基督徒的經歷和觀點,反思教會應如何更好地接納和支持LGBTQ+信徒。
Thumbnail
2017/05/15
多年過去了,時常回憶起之前求學的種種,那時剛在新竹繼續我的升學之路,模樣就是一個新鮮人,什麼都想試試,去看看, 同時也意識到自己需要整理一下目前的信仰狀態了。從年初到開學,經歷了兩個營會自己又在教會辦了一個小營會,很累很衝,所謂燃燒生命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2017/05/15
多年過去了,時常回憶起之前求學的種種,那時剛在新竹繼續我的升學之路,模樣就是一個新鮮人,什麼都想試試,去看看, 同時也意識到自己需要整理一下目前的信仰狀態了。從年初到開學,經歷了兩個營會自己又在教會辦了一個小營會,很累很衝,所謂燃燒生命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2017/05/15
翻了翻臉書以前的貼文,竟然還找到十多年前的文章,教會正逢60週年, 那時候對信仰的想法也就那一點點,很粗淺,也不深入。 但或許,那是我進步的開始。 生在這個時代的我們, 並不很深刻的了解早期教會的光景以及信仰前輩們如何打下的根基...
Thumbnail
2017/05/15
翻了翻臉書以前的貼文,竟然還找到十多年前的文章,教會正逢60週年, 那時候對信仰的想法也就那一點點,很粗淺,也不深入。 但或許,那是我進步的開始。 生在這個時代的我們, 並不很深刻的了解早期教會的光景以及信仰前輩們如何打下的根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不夠專業一樣可以在網路上聖經嗎?當然可以,不專業更要分享!
Thumbnail
不夠專業一樣可以在網路上聖經嗎?當然可以,不專業更要分享!
Thumbnail
多年前,因為想把出外學習到的信仰帶回家鄉,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暑假期間突然積極 向教會提出想為會內的小孩舉辦靈修營的想法。當初的主題是:「如果耶穌有臉書?」 如果是現在要辦,主題名稱大概不是臉書應該是IG或是TikTok吧~ 那時候腦中冒出好幾個問號:聖經故事能不能不只是聖經故事?
Thumbnail
多年前,因為想把出外學習到的信仰帶回家鄉,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暑假期間突然積極 向教會提出想為會內的小孩舉辦靈修營的想法。當初的主題是:「如果耶穌有臉書?」 如果是現在要辦,主題名稱大概不是臉書應該是IG或是TikTok吧~ 那時候腦中冒出好幾個問號:聖經故事能不能不只是聖經故事?
Thumbnail
臉書粉專「不在教會的日子」 前一子陣子有個討論滿有趣的,提到「我想聽什麼講道」。 這題目還滿多人討論的(這粉專其實很多討論的題目都很有趣,很能刺激基督徒反省自己信仰景況的),很多人提出各式各樣的類型、主題、風格。 那我自己喜歡哪種講道?其實我對這問題的第一個反射性想法是「我喜歡的別人可能不喜歡」
Thumbnail
臉書粉專「不在教會的日子」 前一子陣子有個討論滿有趣的,提到「我想聽什麼講道」。 這題目還滿多人討論的(這粉專其實很多討論的題目都很有趣,很能刺激基督徒反省自己信仰景況的),很多人提出各式各樣的類型、主題、風格。 那我自己喜歡哪種講道?其實我對這問題的第一個反射性想法是「我喜歡的別人可能不喜歡」
Thumbnail
這本書其實是很久以前買的,也早就看完了,但一直沒發心得。後來我在這幾天重新看了這本書,總算理解為何我之前沒發心得,而是把它擺著了,因為這本書裡有些問題,是幾年前的我開始注意到,但還沒有完整想法的,如今我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這本書基本上是在宣傳現今是聖靈的時代,因此宗教應該如何改變來面對當代。雖說
Thumbnail
這本書其實是很久以前買的,也早就看完了,但一直沒發心得。後來我在這幾天重新看了這本書,總算理解為何我之前沒發心得,而是把它擺著了,因為這本書裡有些問題,是幾年前的我開始注意到,但還沒有完整想法的,如今我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這本書基本上是在宣傳現今是聖靈的時代,因此宗教應該如何改變來面對當代。雖說
Thumbnail
今早,我找到一本八年前年少無知時參加「天國文化特會」贈送的書籍,隨意翻了翻,決定節錄幾段文字跟大家分享,畢竟這是影響我中學時代甚鉅的信仰價值呢!(以下文長)
Thumbnail
今早,我找到一本八年前年少無知時參加「天國文化特會」贈送的書籍,隨意翻了翻,決定節錄幾段文字跟大家分享,畢竟這是影響我中學時代甚鉅的信仰價值呢!(以下文長)
Thumbnail
什麼是福音呢?又是一個信仰的大哉問,書中的開頭以頭條新聞來形容,耶穌帶來的救贖改變了人與神的關係,持續了兩千年的歷史,那麼還算是頭條嗎?這是我第一個的想法,我們可以誇飾法來形容,但對於不同信仰的人來說,未必是頭條新聞,所以需要回到自身的信仰團體,我們是怎麼看待救贖的呢?與我們的關係又什麼?
Thumbnail
什麼是福音呢?又是一個信仰的大哉問,書中的開頭以頭條新聞來形容,耶穌帶來的救贖改變了人與神的關係,持續了兩千年的歷史,那麼還算是頭條嗎?這是我第一個的想法,我們可以誇飾法來形容,但對於不同信仰的人來說,未必是頭條新聞,所以需要回到自身的信仰團體,我們是怎麼看待救贖的呢?與我們的關係又什麼?
Thumbnail
雖然我聖經讀過好幾輪,也配合幾本經書跟網站資料研讀,但依然持續有新發現,更別提我自己每天讀經的各種想法了。 還再強調一次,上帝要我們讀經的方法是「晝夜思想」,因為聖經必須「研究」才算數,叫你只要頌念與背誦的,絕不是好的讀經方式,而是根本錯誤。 很多人愛提使徒行傳等例子說當初也有很多人沒經過什麼神學裝
Thumbnail
雖然我聖經讀過好幾輪,也配合幾本經書跟網站資料研讀,但依然持續有新發現,更別提我自己每天讀經的各種想法了。 還再強調一次,上帝要我們讀經的方法是「晝夜思想」,因為聖經必須「研究」才算數,叫你只要頌念與背誦的,絕不是好的讀經方式,而是根本錯誤。 很多人愛提使徒行傳等例子說當初也有很多人沒經過什麼神學裝
Thumbnail
因為福氣教會的推廣,細胞小組這個名詞最近在教會界廣為人知,但因為這個名詞我很久以前就聽說過,所以有點好奇,這玩意明明以前就有,怎麼又突然流行起來?就查了一點資料,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細胞小組古時候就有,也沒你以為的那麼古老: 細胞小組源自於17世紀下半頁,興起的主要目的是「研讀聖經」,所以被稱為「聖
Thumbnail
因為福氣教會的推廣,細胞小組這個名詞最近在教會界廣為人知,但因為這個名詞我很久以前就聽說過,所以有點好奇,這玩意明明以前就有,怎麼又突然流行起來?就查了一點資料,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細胞小組古時候就有,也沒你以為的那麼古老: 細胞小組源自於17世紀下半頁,興起的主要目的是「研讀聖經」,所以被稱為「聖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 2021/01/15 在這裡,我只是分享所我選擇的觀點,我知道每個人都要為自己選擇出來的人生負責,包括我也會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所以我會對別人有其他信仰表示尊重。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 2021/01/15 在這裡,我只是分享所我選擇的觀點,我知道每個人都要為自己選擇出來的人生負責,包括我也會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所以我會對別人有其他信仰表示尊重。
Thumbnail
剛開始閱讀《古早古早有故事》充滿著許多的困惑,主要是無法搞清楚故事神學的定義,或是要往哪個方向去探討,讀到書本的一半才開始有些意會,原來這件事情因為加了神學兩個字,讓人有了困惑,而是需要回到一個敘事的能力,也就是現在行銷領域常說的說故事的能力,讓人可以透過故事去認識一個事情。
Thumbnail
剛開始閱讀《古早古早有故事》充滿著許多的困惑,主要是無法搞清楚故事神學的定義,或是要往哪個方向去探討,讀到書本的一半才開始有些意會,原來這件事情因為加了神學兩個字,讓人有了困惑,而是需要回到一個敘事的能力,也就是現在行銷領域常說的說故事的能力,讓人可以透過故事去認識一個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