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影響力|25歲出書的關鍵?3種方法打造你的故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你看到越來越多人透過「寫作」打造個人品牌,建立粉絲基礎,你也躍躍欲試。

你從來沒有寫作經驗,因此直到「打字」的那一刻,你才驚覺:

「我好像沒有什麼值得寫的故事,生活平淡無奇,沒有特別戲劇化的經歷,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成就。根本不知道要寫什麼。」

如果我和你說,你其實可以「主動創造故事」呢?

我用以下3種方法為我的人生增加「故事性」,增加「寫作籌碼」,在25歲出了我的第一本書

1.用「有一天要出自傳」的態度來過生活

故事不會憑空而來。故事只會出現在「你有了和別人不一樣的經驗」之時。

只有你先決定當一個「有故事的人」,你才會選擇去做「不一樣的事」。

在過去我雖然沒有「寫日記、寫反思」的習慣,然而有一個心態我一直保持,那就是「知道有一天我會出版自己的故事」。

因為有這樣的心態,我或多或少在人生重大的選擇中,會不自覺的「挑戰困難」,就算是面臨自己不情願掉入的困境,也會從「這會增加我故事的看點」的角度出發,幫助我脫離當下的「負面情緒」。

你是自己意念的投射。

當你深深相信自己不會平庸,你就會做出「不平庸的動作與選擇」,為自己開拓更大可能;當你認定自己平凡,你就會自動避免「可能的挑戰和風險」,更不用說創造有「故事性」的人生。

同時,用「有一天我會出版自己的故事」的心態來過生活,你才會更細心留意「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它帶給你的衝擊和省思是什麼?

Takeaway: 只有有明確的目標,你的注意力才會聚焦,你才能逐漸有素材可寫。


2.去做「不是大眾刻板印象中,這個年齡會做的事情」,就會增加人生故事的「可看性」

怎樣做出「不平庸的動作和選擇」?

當你去做「大眾刻板印象中,不是你這個年紀會去做的行為」時,就會產生「強大的衝擊性」。

比如一個年輕人有著「超凡成熟」的談吐,或是一個老人家「有著年輕人的勇氣與衝勁」,都會「吸引人的眼球」,成為別人「口耳相傳」的故事。

我們常常看到新聞播報,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創立了「XX公司」,身價「XX億」;一個七旬老人挑戰全程馬拉松,超越大批「年輕選手」,甚至刷新紀錄,都是很好的例證。

2024年,我懷抱著對自我的期許,出版了人生首部非小說類書籍《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在25歲出書,是極為罕見的選擇。畢竟,許多人往往等到中年退休,才考慮將自身經驗與知識回饋社會。

也因此,我獲得同齡人中少有的「寫書的知識與經驗」,在向上社交與拓展商務資源的過程中,為我增加了「被記住」的籌碼。

沒有人逼我「去寫書」,自費出書是我給自己設立的挑戰。

但這樣「超越自身年齡」的選擇,給我的人生進程增加了「獨特性」和「可看性」,也給自己增加了「談判的籌碼」。

當一個人去做他這個年齡層「本應該去做的事情」,不會成為「新奇的故事」。

只有在你「打破刻板印象」,做出鮮少會是這個年齡層做的選擇或成果時,你才會成為「有故事的人物」。

我身邊的其他成功案例:

1.我大學有個廣告系同學,大二時為了拿實習,直接發email給奧美CEO,標題寫「幾點幾分(發信時間),我與奧美最近的距離」。最後,她成功拿到奧美香港的錄取offer。
2.最近我的碩士同學,目前是某美商管理培訓生,原本已經跟自己想要輪崗的部門「失之交臂」,然而她不放棄,直接發信給部門主管,說明自己對該領域的見解。隔天,她收穫了部門邀請,開始與該部門開會、做專案。

我相信這兩位的故事,也會成為將來他們的「個人敘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Takeaway: 當大多數人對於年輕人的印象還是「唯唯諾諾、被動等待」的時候,你的「主動出擊」往往會吸引巨大目光。


3.抱持著「觀眾都對你的故事不感興趣」的心態來寫作

現在你累積了一些故事,可以開始寫作了。

但是光有故事素材還不夠,沒有人會無端對別人的生活感到好奇,因為我們都活在「自己的故事敘事」裡。大家看待自己都是「自己故事裡的英雄」,然而對於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來說,你對於他們就是「Nobody」。

因此,就算你有再精彩的故事,假如你沒有足夠的寫作手法,讓外人對你的故事產生「好奇」,產生「想了解你」的衝動,最終你就會發現你的文字「沒人看」,更不用說建立什麼「個人品牌」。

如何讓將自己的經歷,寫的「更具故事性」?

我的建議是,保持著「原先觀眾都對你的故事不感興趣」的心態去寫作,你才可能寫出「吸引人的故事」。

也是此時,你才會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怎樣的內容會吸引他們的目光?而不是「自說自話」

假如你能讓「與你背景相差甚遠」、「難以與你共情」的人,都能對你的故事感興趣,可以想見你影響力的輻射範圍是很廣的。

相反,假如你抱著「本位主義」思想,認定大家「先天」都會對你的經歷感到好奇,你一定會大失所望。因為你就難以跳出原來的圈層,用圈外人都聽得懂的詞彙,來講自己的經歷。

Takeaway:沒人對你感興趣,他們只對「自己」感興趣。你要讓別人覺得能從你這裡「學到什麼」,他們才會對你感興趣。



我是Eve,前新加坡管理顧問,2024年開始在Threads上寫自己的故事,3個月內寫出200萬流量,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個人故事獲主流權威媒體(《商周》《遠見》《1111》)轉載。

在《由0到1:寫出影響力》這個專欄中,我將用我個人的經歷告訴你「如何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打造有辨識度的個人品牌」。如果你也喜歡這個系列,歡迎追蹤或加入我的沙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304會員
169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2025/04/28
三月下旬,我開始集中發布關於「個人出版」、「自費出書」的文章。 沒想到,相關的文章瀏覽數、收藏數都大增。 這讓我得到一個市場信息——有很多人對「個人出版、自費出書」感興趣。 這篇文想分析,為什麼「書市」在過去被調侃「現代人不看書」,卻在近年反倒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個人出版」?
Thumbnail
2025/04/28
三月下旬,我開始集中發布關於「個人出版」、「自費出書」的文章。 沒想到,相關的文章瀏覽數、收藏數都大增。 這讓我得到一個市場信息——有很多人對「個人出版、自費出書」感興趣。 這篇文想分析,為什麼「書市」在過去被調侃「現代人不看書」,卻在近年反倒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個人出版」?
Thumbnail
2025/04/24
我的注意力也曾經被「社群媒體」切的稀碎。稍微感到「無聊」的時候,我就有強烈的渴望,打開社群媒體,不斷刷新貼文,尋求新的刺激。 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新貼文」,看到前一兩秒鐘看不懂的,我就立馬滑走。我的思考能力逐漸下滑。 我不知道該怎麼拯救自己。
Thumbnail
2025/04/24
我的注意力也曾經被「社群媒體」切的稀碎。稍微感到「無聊」的時候,我就有強烈的渴望,打開社群媒體,不斷刷新貼文,尋求新的刺激。 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新貼文」,看到前一兩秒鐘看不懂的,我就立馬滑走。我的思考能力逐漸下滑。 我不知道該怎麼拯救自己。
Thumbnail
2025/04/21
現在大家說到「自媒體」,腦袋浮現的首先是各種「影音平台」,比如YouTube、TikTok...然而,當你仔細去拆解「媒體」的本質——傳遞資訊/知識。 你就會發現,媒體不只限於「影片」,還包含報紙、書籍、雜誌、課程...等等。過去哪些東西是媒體?哪些東西就有可能利用「數位工具和平台」成為「自媒體」。
Thumbnail
2025/04/21
現在大家說到「自媒體」,腦袋浮現的首先是各種「影音平台」,比如YouTube、TikTok...然而,當你仔細去拆解「媒體」的本質——傳遞資訊/知識。 你就會發現,媒體不只限於「影片」,還包含報紙、書籍、雜誌、課程...等等。過去哪些東西是媒體?哪些東西就有可能利用「數位工具和平台」成為「自媒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在網路上創作,展現自己的時代,但仍有許多人不知道如何開始動筆寫作。 本文分享 3 個可以馬上使用的小技巧,從這些技巧開始,不斷累積自己的創作經驗與能力。
Thumbnail
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在網路上創作,展現自己的時代,但仍有許多人不知道如何開始動筆寫作。 本文分享 3 個可以馬上使用的小技巧,從這些技巧開始,不斷累積自己的創作經驗與能力。
Thumbnail
看過我前面的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我正在著手出版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書。25歲出書?可能有人會覺得,應該我從小文筆就很好,很早就立志當文字工作者吧!也有人可能會想,這麼年輕,你有足夠的人生閱歷支撐,去寫完一本書嗎?
Thumbnail
看過我前面的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我正在著手出版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書。25歲出書?可能有人會覺得,應該我從小文筆就很好,很早就立志當文字工作者吧!也有人可能會想,這麼年輕,你有足夠的人生閱歷支撐,去寫完一本書嗎?
Thumbnail
這是我的第一篇故事筆記(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篇),我根據出社會後從事過的寫作/創作工作,整理出以下三個反思心得,以茲提醒自己並分享給大家參考: 一、情感來自「親眼見證」 情節可以虛構,但情感需要經歷。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要寫一則極有特色的故事,於是加入很多元素、很多議題,再依此調和、揉合,但是這
Thumbnail
這是我的第一篇故事筆記(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篇),我根據出社會後從事過的寫作/創作工作,整理出以下三個反思心得,以茲提醒自己並分享給大家參考: 一、情感來自「親眼見證」 情節可以虛構,但情感需要經歷。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要寫一則極有特色的故事,於是加入很多元素、很多議題,再依此調和、揉合,但是這
Thumbnail
其實作家這個名稱…一直是別人賦予我的,我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自信,也就欣然接受了這個稱號。 至於我是如何“成為”人人口中的作家,我想…這裡有幾點可以供大家參考~ 1.練習寫出自己想要表達、散播出去的東西。這不一定是一本小說、一個故事、或是一篇遊記、美食紀錄…等。 完全不拘,都可以試試看! 然後從
Thumbnail
其實作家這個名稱…一直是別人賦予我的,我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自信,也就欣然接受了這個稱號。 至於我是如何“成為”人人口中的作家,我想…這裡有幾點可以供大家參考~ 1.練習寫出自己想要表達、散播出去的東西。這不一定是一本小說、一個故事、或是一篇遊記、美食紀錄…等。 完全不拘,都可以試試看! 然後從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有些可能還在進行式,有些則已經走過,對當事人來說,鐫刻在他們身上的事,都是獨特的經驗,所以想要找人訴說。而寫作,尤其是小說則是很好的方式。寫下來,面對它,然後丟掉它。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有些可能還在進行式,有些則已經走過,對當事人來說,鐫刻在他們身上的事,都是獨特的經驗,所以想要找人訴說。而寫作,尤其是小說則是很好的方式。寫下來,面對它,然後丟掉它。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通過某種方式,去感受自己活著。我的方法是寫作,你的方式是什麼?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通過某種方式,去感受自己活著。我的方法是寫作,你的方式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